犯颜苦谏

犯颜苦谏

读音

fàn yán kǔ jiàn

含义

  • :冒犯,不顾及对方的身份或情绪。
  • :颜面,指尊长的脸色或威严。
  • :苦苦地,竭尽全力。
  • :劝谏,直言规劝。

整体含义:不顾及上级或尊长的颜面,竭力直言规劝,使其改正错误。形容臣子或下属敢于冒犯权威,坚持正义。

典故

1. 魏征谏唐太宗

唐太宗时期,名臣魏征以直言敢谏著称。一次,太宗欲大兴土木修建宫殿,魏征不顾太宗不悦,反复劝谏,最终使太宗放弃奢靡之举。太宗曾感叹:“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

2. 比干谏纣王

商朝末年,纣王暴虐无道,比干作为忠臣,多次犯颜苦谏,最终被纣王剖心而死。他的忠诚与无畏成为后世典范。

3. 海瑞上《治安疏》

明朝海瑞曾上书嘉靖皇帝,直言其昏庸误国,甚至提前备好棺材以示死谏之心。嘉靖大怒,但最终未杀海瑞,反而感慨其忠心。

近义词

  1. 直言极谏:毫无保留地劝谏。
  2. 面折廷争:在朝廷上当面指正,据理力争。
  3. 忠言逆耳:忠诚的劝告听起来不顺耳,但有益处。
  4. 据理力争:依据道理竭力辩驳或争取。

反义词

  1. 阿谀奉承:曲意逢迎,讨好他人。
  2. 唯唯诺诺:一味顺从,不敢提出异议。
  3. 明哲保身:为保全自己而回避矛盾。
  4. 曲意逢迎:违背本意去迎合他人。

例句

小学阶段(1-3年级)

  1. 小明看到同学浪费粮食,勇敢地犯颜苦谏,劝他珍惜食物。
  2. 老师表扬了小华,因为他敢于犯颜苦谏,指出班长的不当行为。

小学阶段(4-6年级)

  1. 历史上许多忠臣都曾犯颜苦谏,为国家利益不顾个人安危。
  2. 班长犯错时,副班长没有沉默,而是犯颜苦谏,帮助他改正。
  3. 魏征是唐朝著名的谏臣,他常常犯颜苦谏,让唐太宗避免错误。

初中阶段

  1. 在班会上,学习委员犯颜苦谏,指出班级纪律松散的问题。
  2. 海瑞的《治安疏》是一篇犯颜苦谏的典范,展现了他的刚正不阿。
  3. 作为学生会主席,他多次犯颜苦谏,向校领导反映同学们的意见。
  4. 比干因犯颜苦谏而被纣王杀害,但他的忠诚永载史册。
  5. 在团队讨论中,小张犯颜苦谏,坚持认为原方案存在漏洞。

高中阶段

  1. 古代谏官的主要职责就是犯颜苦谏,以匡正君王的过失。
  2. 魏征的犯颜苦谏不仅没有激怒唐太宗,反而赢得了他的敬重。
  3.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员工也应具备犯颜苦谏的勇气,指出领导决策的失误。
  4. 海瑞的犯颜苦谏精神,体现了儒家“士不可不弘毅”的担当。
  5. 比干的悲剧说明,犯颜苦谏有时需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大学及以上阶段

  1. 在政治学中,犯颜苦谏被视为一种重要的监督机制,能有效制约权力滥用。
  2. 魏征与唐太宗的关系证明,犯颜苦谏可以促进君臣之间的良性互动。
  3. 海瑞的《治安疏》不仅是犯颜苦谏的典范,也是明代政治文化的重要文献。
  4. 在现代民主社会,犯颜苦谏的精神演变为公民对政府的监督与批评。
  5. 比干的犯颜苦谏虽未能挽救商朝,但其精神成为后世忠臣的楷模。

错误用法

  1. 用于日常小事

    • ❌ 妈妈让我早点睡觉,我犯颜苦谏,坚持要玩手机。
    • ✅ 正确用法应涉及重大或原则性问题,而非生活琐事。
  2. 用于玩笑或轻松场合

    • ❌ 朋友说今天不想吃饭,我犯颜苦谏,劝他必须吃。
    • ✅ 正确用法应体现严肃的劝谏态度,而非随意调侃。
  3. 用于自我标榜

    • ❌ 我经常犯颜苦谏,所以大家都觉得我很正直。
    • ✅ 正确用法应客观描述他人行为,而非自我吹嘘。
  4. 用于非劝谏场景

    • ❌ 老师批评我作业没写完,我犯颜苦谏,说作业太多。
    • ✅ 正确用法应体现主动劝诫他人,而非为自己辩解。
  5. 用于非权威对象

    • ❌ 我对家里的猫犯颜苦谏,让它不要抓沙发。
    • ✅ 正确用法应针对上级或尊长,而非平等或下级对象。

犯颜苦谏是一种高尚的行为,体现了勇气与责任感,但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滥用或误用。

犯颜苦谏.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你可能感兴趣

犯言直谏

犯言直谏是一种正直、坦诚和勇敢的品质,指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或批评,不畏惧权威或权力。它源于古代忠臣对君王的直言不讳的劝谏。犯言直谏的近义词有直言不讳、仗义执言等,反义词则是阿谀奉承、曲意逢迎等。在现实生活中,犯言直谏需要分场合和对象,随意使用可能会造成不良影响。如,在私人场合随意对他人的私事进行犯言直谏会侵犯隐私,过于直接地指出领导或长辈的错误可能会引起反感。因此,犯言直谏时需考虑充分证据和理由,以避免造成不适。

犯颜极谏

本文介绍了成语“犯颜极谏”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犯颜极谏指的是冒犯君主尊严,极力规劝其改正过失或采取正确措施。最早源于《汉书·张释之传》,张释之不畏权贵,多次冒犯皇帝,极力进谏的故事成为典范。该成语的近义词有仗义执言、直言不讳等,反义词有阿谀奉承、曲意逢迎等。文章还通过例句展示了该成语的正确用法,并强调了在生活中应正确理解和使用这一成语,避免错误的用法。

不讳之朝

不讳之朝是一个成语,拼音为bù huì zhī cháo,指不避忌讳的朝政或时代,形容政治环境开放坦诚,没有隐瞒和避讳。其典故源于古代中国的政治文化环境。不讳之朝常被用于形容理想政治状态,能够促进政治清明和社会进步。其反义词为讳莫如深的朝政。但在使用不讳之朝这一成语时,需注意避免在非正式场合或私人交流中使用,以及与贬义词搭配使用或过度强调某一方面而忽略其他问题的错误用法。

贞观政要 读后感

贞观政要 读后感(第1篇)贞观政要 读后感《贞观政要》是一本以唐朝贞观时期为背景的史书,初次接触时,我便被其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深刻的政治智慧所吸引。此书不仅详细记录了唐朝初期的政治制度、政策措施,更展现了当时社会各阶层的互动与变迁。读此书,我首先感受到的是其严谨的叙事风格和丰富的内容。从国家大政方针到地方治理细节,从君臣关系处理到民众生活状态,书中均有详尽的描述。特别是对于贞观时期政治体制的梳理,让我对古代政治制度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书中对各种政策的背后考量及其实施效果的评述,也让我深感古代政治家们的远见卓识和政治智慧。此书主要内容包括对贞观年间政治活动的记载及对政治经验的。当时社会背景是相对稳定

不以人废言

文章介绍了成语“不以人废言”的含义、出处、典故和用法。该成语强调应客观对待他人言论,不因个人身份、地位等因素而否定或忽视其言论内容。文章通过例句展示了正确和错误用法,提醒读者在交流、评价中应尊重每个人所言,以言辞内容价值为重,而非说话人的身份或地位。

不以一眚掩大德

本文介绍了成语"不以一眚掩大德"的读音、含义、出处和近义词反义词。该成语强调在评价人或事物时,不能因为一次过失或错误而忽略其主要的优点和价值。文章还提供了错误用法的示例,帮助读者正确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

宏的拼音

本文介绍了汉字“宏”的拼音、部首、笔顺以及多种含义。包括宏大、宽宏等形容词含义,以及作为动词的扩大、光大等意思。文章详细解析了宏的字义,包括其作为形容词的深广、博大等含义,以及作为动词的广泛宣扬等用法。

懈的拼音

本文介绍了“懈”字的拼音、部首、笔顺等基本信息,并详细解析了“松懈”的含义,包括形容态度不专注、不紧张,放松警惕;或者形容身体疲倦、精力不足的状态。文章还解释了“懈”字的出处及其在古代文献中的应用。

貌的拼音

本文介绍了汉字“貌”的拼音、部首、笔顺等基本信息,以及其作为名词的含义,包括相貌、外表的形象、样子等。同时,也详细解析了貌的字义,如面容、容貌、神态等。此外,文章还提到了貌的通假字含义。

职的拼音

本文介绍了“职”字的拼音、部首、笔顺,详细解析了“职”的含义。包括职务、责任、职位等。文章还解释了“职”作为动词和名词的用法,如表示下属对上司的自称、掌管等。此外,“职”也可作为姓氏。全文内容详尽,涵盖了“职”字的多个含义和用法。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