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以人废言
读音
bù yǐ rén fèi yán
含义
“不以人废言”由四个字组成:
- 不:否定,表示“不要”。
- 以:因为、由于。
- 人:指某个人或某个群体。
- 废言:废弃、忽视其言论。
整体含义:不因为某人的身份、地位、品行或与自己关系的好坏,而否定或忽视他所说的话。强调客观评价言论本身的价值,而非受说话者的影响。
典故
- 《论语·卫灵公》
孔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意思是君子不会因为某人说得好就盲目推崇他,也不会因为某人品行不佳就否定他的正确言论。 - 《资治通鉴》
唐太宗李世民曾采纳魏征的谏言,即使魏征有时言辞激烈,太宗仍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体现了“不以人废言”的治国智慧。 - 《韩非子·难言》
韩非子提到,即使是小人,其言论也可能有可取之处,关键在于辨别其中的道理。
近义词
- 兼听则明:广泛听取意见才能明辨是非。
- 采言纳谏:采纳有益的言论和建议。
-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说话的人不应被责怪,听的人应引以为戒。
反义词
- 因人废言:因为讨厌或轻视某人,而否定他的言论。
- 以言举人:仅凭言论优秀就盲目推崇某人。
- 偏听偏信:只听信一方意见,不客观判断。
例句
- 小学低年级:老师说:“即使你不喜欢小明,也要认真听他发言,这叫‘不以人废言’。”
- 小学高年级:班长虽然平时调皮,但他提出的班级活动建议很有创意,我们不能“不以人废言”。
- 初中:历史课上,老师告诉我们,唐太宗善于纳谏,真正做到“不以人废言”。
- 高中:在辩论赛中,评委应“不以人废言”,公平评判每位选手的观点。
- 大学:学术讨论中,教授强调“不以人废言”,即使对方是新手,也可能提出有价值的见解。
- 职场:领导说:“无论职位高低,大家的建议都值得倾听,我们要‘不以人废言’。”
- 家庭:妈妈告诉孩子:“即使你不喜欢弟弟,也要认真听他的想法,不能‘因人废言’。”
- 社会:网络上,很多人因为讨厌某个博主就否定其所有观点,这违背了“不以人废言”的原则。
- 历史:诸葛亮虽然与曹操为敌,但仍认可其军事才能,体现了“不以人废言”的胸怀。
- 文学:鲁迅先生批评过许多人,但他也承认某些对手的文章写得很好,真正做到“不以人废言”。
错误用法
-
误解为“不因人废事”:
- 错误例句:“他虽然人品不好,但工作能力强,我们‘不以人废言’。”
- 纠正:“不以人废言”仅针对言论,不适用于能力或行为。
-
用于贬低言论:
- 错误例句:“他说得再好也没用,我们‘不以人废言’。”
- 纠正:成语本意是“不因人的缺点否定其言论”,而非贬低言论价值。
-
混淆近义词:
- 错误例句:“我们要‘兼听则明’,所以‘不以人废言’。”
- 纠正:两者虽相关,但“兼听则明”强调广泛听取,“不以人废言”强调不因说话者身份否定言论。
-
滥用场景:
- 错误例句:“这道菜虽然难吃,但‘不以人废言’,厨师手艺还是好的。”
- 纠正:成语仅适用于言论评价,不适用于其他领域。
你可能感兴趣
贻笑后人是什么意思
贻笑后人的读音贻笑后人的读音为yí xiào hòu rén,其中“贻”字发音为第二声,“笑”字发音为第四声,“后”字和“人”字均为轻声。贻笑后人的含义贻笑后人指的是因自己的行为或言论而给后人留下笑柄,留下不好的影响或评价。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某人的行为或言论非常愚蠢或荒谬,以至于被后人所嘲笑。贻笑后人的典故该成语出自于古代文献,具体典故和出处因历史久远已不可考。但可以从字义上理解,贻指的是遗留,笑指的是嘲笑,后人则指的是后来的时代或人们。因此,整个成语的含义就是自己的行为或言论给后来的人留下了嘲笑的对象。贻笑后人的典故出处该成语的典故可能源于古代的某些历史事件或文化传统,这些事件或传统涉及到
金口御言
金口御言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言辞权威、重要,具有极高价值和影响力。其含义包括“金口”和“御言”两部分,强调言辞的珍贵、重要和权威性。典故源自古代皇帝制度,人们常用“金口御言”形容某人的言辞具有极高的权威性和指导意义。近义词如权威之言、圣旨之言等,都表达相似含义。反义词则形容说话不庄重或无足轻重的言论。在正确使用场合下,该成语可以用于形容重要人物的话语,但需注意避免滥用和不当使用。
谠言嘉论
本文介绍了成语“谠言嘉论”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强调言论的公正性和理论的正确性,是褒义词,常用于形容人的言论或文章具有高超的见解和深刻的洞见。本文希望通过全面的介绍,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
不根之谈
不根之谈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ù gēn zhī tán,指的是没有根据、不切实际的言论或谈话。这个成语源于古代文献记载,用于形容缺乏事实依据或不切实际的说话或写作内容。不根之谈的近义词有空言无据、空口说白话等,反义词则有据可查、实事求是等。在使用不根之谈时需要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如误导他人、轻信传播无依据的信息等。对于不根之谈的言论,我们需要保持自己的判断力,不轻信传言,同时也要在正式场合避免使用不根之谈进行无意义的争论或抨击他人。
以人废言是什么意思
以人废言的读音以人废言的读音是 yǐ rén fèi yán,其中“以”表示因为,“人”表示个体,“废”表示废弃或忽视,“言”表示言语或言论。以人废言的含义以人废言的含义是指因为某人的身份、地位或其他因素而忽视或否定其言论或意见。这种做法是不公正的,因为一个人的言论应该基于其言论本身的价值和逻辑性来评判,而不是基于其个人特征或背景。以人废言的典故以人废言的典故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社会,由于社会地位和身份的差异,人们的言论常常受到身份和地位的影响。因此,有时会因为某人的身份或地位而忽视或否定其言论。例如,在《左传》中就有“以人废言,是谓失道”的说法,强调了不能因为个人的身份或地位而忽视其言
积毁销金
积毁销金是一个成语,读音为jī huǐ xiāo jīn。它的含义是众人的负面言论长期累积,即使最坚固的事物也会受到破坏,形容舆论的巨大力量和负面影响。这个成语来源于《战国策》,典故中的“众口铄金”逐渐演变为“积毁销金”。它的近义词有众口铄金、积非成是、众口销钢等。反义词有一言为定、众志成城等。在用法上,积毁销金常用来描述长期累积的负面言论对个体或事物的巨大破坏力,不应用于描述个人的小小负面言论或无实质性的伤害上,也不应用于非负面言论或短时间内发生的事情上。
流口常谈是什么意思
“流口常谈”是一个成语,读音为liú kǒu cháng tán,指经常从口中说出的、广为流传的言论或故事。这个成语用来形容被人们经常提及、传诵的话题或话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或重要性。其并没有特定的典故,而是在长期的语言交流中逐渐形成。其近义词如众所周知、习以为常等,均表示某事物或言论常被提及;反义词如鲜为人知、闻所未闻等,则表示某事物或言论并不常见。在实际应用中,需注意在正式场合不要使用过于口语化的表达,并避免误解其贬义。这个成语用于描述某事物被广泛传播和讨论的情况。
人微言轻是什么意思
“人微言轻”是一个成语,读音为rén wēi yán qīng,形容人的地位低下,言论没有分量或影响力。这个成语出自古代文献,描述地位低微的人其言论难以被重视或采纳。其近义词有卑辞厚礼、卑躬屈膝、微不足道等。反义词包括举足轻重、权重望尊等。在日常使用中,应注意该成语的贬义性质,避免在正式场合误用为中性或褒义词。同时,也要避免在日常交流中随意使用,忽略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注意使用场合和语境,以免产生歧义或误解。文章中详细解释了该成语的含义、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以及错误用法。
金石良言
金石良言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jīn shí liáng yán。它指的是像金石一样坚固、宝贵的忠实意见或建议,形容非常有价值、有深度的言论或别人给予的真诚建议。金石良言来源于人们对重要言论的珍视和尊重。该成语的近义词有至理名言、肺腑之言、真知灼见等。反义词包括空言无补、轻言软语等。在使用时,需要注意避免用于不当场合或错误语境,如形容无关紧要的言论或虚伪的建议。金石良言的正确使用可以让表达更加恰当、有力。
荒诞无稽
本文介绍了成语“荒诞无稽”的读音、含义、典故出处以及近义词反义词等。该成语用于形容事物或言论极其离奇、不合常理、没有事实依据,让人难以置信。文章详细解释了其含义,并给出了正确使用示例和错误用法警示。同时,也强调了在日常交流中要避免滥用该成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和语境进行选择和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