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不忘危:居安思危的智慧
读音
ān bù wàng wēi
含义
“安”指平安、安定;”不”表示否定;”忘”意为忘记;”危”指危险、危难。字面意思是”在安定的环境中不忘记可能出现的危险”。这个成语强调在和平安定的时期也要保持警惕,预防可能发生的危机或灾难,体现了中国人居安思危的智慧。
典故
- 《周易·系辞下》:”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这是最早提出类似思想的典籍之一,强调君子在安定时期也要警惕潜在的危险。
- 《左传·襄公十一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这段文字明确提出了”居安思危”的概念,与”安不忘危”意思相近。
- 《汉书·晁错传》:”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汉代晁错以此劝谏皇帝要保持警惕。
- 唐太宗与魏征:唐太宗在贞观之治的鼎盛时期,仍采纳魏征的建议,保持警惕,不忘隋朝灭亡的教训,体现了”安不忘危”的治国理念。
近义词
- 居安思危:在平安的环境中想到可能出现的危险。
- 未雨绸缪:比喻事先做好准备,防患于未然。
- 防患未然:在祸患发生前就加以预防。
- 有备无患:事先有准备就可以避免祸患。
- 常备不懈:经常准备着,毫不松懈。
反义词
- 高枕无忧:垫高枕头安心睡觉,形容无忧无虑。
- 麻痹大意:指粗心、疏忽,对事物不敏感,失去警惕性。
- 掉以轻心:对事情采取轻率的、不谨慎的态度。
- 临渴掘井:比喻平时不准备,事到临头才想办法。
- 乐不思蜀:比喻乐而忘返或乐而忘本。
例句
小学阶段例句
- 老师教导我们:”放学路上要安不忘危,注意交通安全。”
- 虽然现在是晴天,但妈妈说要”安不忘危”,出门还是带了雨伞。
- 我们在操场上玩耍时也要安不忘危,避免受伤。
- 吃零食时,奶奶提醒我要安不忘危,小心噎着。
- 游泳时,爸爸说要安不忘危,不能去深水区。
初中阶段例句
- 虽然我们班这次考试取得了好成绩,但老师告诫我们要安不忘危,继续努力。
- 在享受网络便利的同时,我们也要安不忘危,警惕网络诈骗。
- 国家在和平时期加强国防建设,体现了安不忘危的战略思想。
- 企业成功时若能安不忘危,就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 个人发展也要安不忘危,不断学习新技能以适应社会变化。
高中阶段例句
- 唐太宗在贞观之治鼎盛时期仍能安不忘危,虚心纳谏,成为后世典范。
- 金融投资中,理性的投资者总是安不忘危,做好风险管理。
- 环境保护工作必须安不忘危,不能等到生态灾难发生才采取措施。
- 国际关系中,各国都应安不忘危,通过对话解决分歧,避免冲突升级。
- 科技创新领域,领先企业更要安不忘危,持续投入研发保持竞争力。
大学及以上阶段例句
- 国家治理需要安不忘危的智慧,平衡发展与安全的关系。
- 在全球化进程中,各国应安不忘危,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人工智能发展必须安不忘危,提前制定伦理规范和技术标准。
-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公共卫生体系需要安不忘危,完善应急机制。
- 气候变化的应对策略应当安不忘危,采取积极措施减缓其影响。
错误用法
- 错误场景:形容一个人总是悲观消极。”他整天愁眉苦脸,真是安不忘危啊。”(错误:安不忘危不是悲观主义,而是积极预防)
- 错误场景:描述过度防备的行为。”她每次出门都带十把伞,真是安不忘危。”(错误:这是过度防备,不是理性警惕)
- 错误场景:用于已经发生的危险。”地震发生后,他才安不忘危地准备应急包。”(错误:成语用于危险发生前的预防状态)
- 错误场景:形容胆小怕事。”他连过马路都害怕,太安不忘危了。”(错误:混淆了合理警惕与无谓恐惧)
- 错误场景:用于个人健康过度担忧。”他每天测十次体温,真是安不忘危。”(错误:这是焦虑症状,不是成语本意)
- 错误场景:形容对过去的后悔。”早知道就该安不忘危,现在后悔也晚了。”(错误:成语不用于事后后悔)
- 错误场景:用于描述自然灾害本身。”这次台风真是安不忘危啊。”(错误:成语描述人的态度,不描述事件本身)
你可能感兴趣
处堂燕鹊是什么意思
“处堂燕鹊”的读音为chù táng yàn què,用来形容人安于现状、不知危机将至的状态。源自《左传》和《庄子》中的故事,描述了燕子和喜鹊在安逸环境中未察觉危险的情况。近义词为安于现状、不知危殆、悠然自得,反义词为居安思危、忧心忡忡、警觉戒备。文章提到,使用这个成语时要注意语境和对象,避免错误用法。用来比喻那些缺乏远见、未能察觉危机的人。
诗词描写人生三个阶段
诗词描写人生三个阶段(第1篇)人生三阶段:诗词中的岁月流转一、引言人生如诗,诗如人生。古诗词中,无数文人墨客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人生的起起落落、悲欢离合。本文将围绕人生三个阶段,选取符合标题的古诗词,呈现其全文、作者、朝代及解析,以期带领读者一同品味诗词中的人生百态。二、少年时期——初识人生“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催。”这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回乡偶书》,描述了少年离家远游,历经沧桑后重返故土的情景。此诗描绘了人生初期离开家乡,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与探索欲望的阶段。三、壮年时期——拼搏与奋斗原文: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唐·刘禹锡《石头城》解析:此
持盈保泰是什么意思
持盈保泰的读音为chí yíng bǎo tài。这个成语意味着保持已达到的盈满状态,以保持平安顺利,常用来形容国家、社会或个人在取得一定成就后能够保持稳定、不衰败的态势。它源于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强调保持适度的状态才能实现长久的发展。持盈保泰的近义词包括维持现状、安居乐业、平稳发展等,反义词为盛极而衰、急转直下等。文章通过示例解释了持盈保泰在不同场合的正确和错误用法。
履霜坚冰是什么意思
履霜坚冰的读音为lǚ shuāng jiān bīng,是一个成语,用来比喻事态发展到了某种程度预示着更严重或困难的局面即将出现。它源自《易经·坤卦》,提醒人们要居安思危,提前做好准备。该成语也常被用来表达预先察觉并采取防范措施的态度。其近义词有未雨绸缪、防患未然和居安思危等,反义词包括麻痹大意、临危不惧和安于现状等。文章还给出了该成语的正确用法和错误用法示例。总之,“履霜坚冰”是一个富有深意的成语,用于提醒人们在事态发展初期就预见并应对可能出现的困难或危机。
燕雀处堂是什么意思
燕雀处堂的读音读音:yàn què chǔ táng拼音注音:yàn/què/chǔ/táng燕雀处堂的含义含义:比喻处于安逸的环境中,却不知危险即将来临。解释:燕雀在堂上筑巢,形容人或事物处于平静的环境中,却可能因为疏忽而遭遇不幸。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提醒人们要有危机意识,不可掉以轻心。燕雀处堂的典故典故出处:该成语源于《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典故内容:在古代,燕雀常常在屋内筑巢。而当它们在堂上筑巢时,如果主人不加以注意,就可能因为疏忽而引发火灾等危险。因此,人们常用“燕雀处堂”来比喻那些身处安逸环境却不知危险即将来临的人。燕雀处堂的近义词近义词:安于现状:形容人或事物处于一种平静、没有变化的状
床笫之私是什么意思
床笫之私是古汉语中的一个成语,指代夫妻之间的私密之事或男女之间的亲密关系和私密行为。该成语出自《左传》,并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广泛使用。床笫之私的近义词包括闺房之秘、枕席之欢和枕边风等,反义词为毫无瓜葛、素不相识和形同陌路等。在文学作品中,床笫之私常用来描述男女间的亲密关系,但在现实生活中应避免随意谈论或描述他人的床笫之私,以免不礼貌和侵犯他人隐私。
不避艰险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如何勇敢面对困难与危险
“不避艰险”的读音为bù bì jiān xiǎn,意指面对困难和危险时不退缩、勇往直前。该成语用于形容那些在困难面前不屈不挠、勇担重任的人。其典故来源于《汉书·项籍传》中项羽的勇猛表现,以及岳飞在抗击金兵时的英勇事迹。不避艰险的近义词有勇往直前、临危不惧等,反义词有畏缩不前、退避三舍等。使用不避艰险时需注意避免误用为形容轻松场合或误用为其他近义词的含义。该成语强调了面对困难和危险的勇气和决心。
如何成为博闻多识的人 5个提升学识的关键方法与经典例句
博闻多识是一个成语,意为学识广博,知识丰富。其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典籍《礼记·大学》。该成语用来形容学识渊博,经验丰富的人。其近义词有“学识渊博、见多识广”等,反义词为“孤陋寡闻、才疏学浅”等。在使用时需要注意褒义色彩,避免用错场合或用错对象。例如,不应将“博闻多识”用来形容只是表面上涉猎广泛但没有深入研究的人。同时,在评价一个人时,应综合考虑其专业知识、实践经验、道德品质等方面。博闻多识的人经常通过阅读、学习、经历等方式来丰富自己的知识和见识。
炊沙作糜是什么意思
文章介绍了成语“炊沙作糜”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形容徒劳无功、枉费心机的行为,源自古代在沙滩上生火煮食的故事。其近义词包括徒劳无功、劳而无功等,反义词为事半功倍、卓有成效等。文章通过多个例句展示了该成语的正确用法,并强调了错误使用的负面影响。
履霜之戒是什么意思
履霜之戒是一个源自《易经》的成语,读音为lǚ shuāng zhī jiè。它的含义是在事情的初期阶段就要有所警觉,预防可能出现的危险或错误。该成语强调对细节的重视和对风险的预防,并告诫人们时刻保持警惕,不要轻视小问题。履霜之戒的典故最早出自《易经》,并在古代文献中有所记载和引用。该成语的近义词有防微杜渐、谨慎从事、未雨绸缪等,反义词包括麻痹大意、轻举妄动、掉以轻心等。在使用履霜之戒时,需要准确理解其含义和用法,避免误解或不当使用。一些常见的错误用法包括在不适当的场合使用以及误解成语的含义。通过理解和运用履霜之戒的智慧,人们可以在工作、学习、项目管理、人际交往等方面取得更好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