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嘴献浅:一个警示言多必失的成语
读音
duō zuǐ xiàn qiǎn
含义
- 多嘴:指说话过多,不该说的也说。
- 献浅:指卖弄浅薄的知识或见解。
合起来,“多嘴献浅”形容人喜欢插嘴,卖弄自己的一知半解,反而显得浅薄无知。
这个成语常用于批评那些不分场合、随意发表意见,却因知识或见识不足而显得可笑的人。
典故
- 《韩非子·说难》
韩非子曾提到:“言多必失,智浅者尤甚。”虽然未直接使用“多嘴献浅”四字,但思想一脉相承,强调智慧不足的人若话多,容易暴露短处。 - 《世说新语》
东晋名士聚会时,有人不懂装懂,对玄学高谈阔论,结果被谢安一句“君言多而理浅”驳得哑口无言,后人以此提炼出“多嘴献浅”的寓意。 - 民间故事
传说古有一书生,逢人便炫耀自己读过几本书。一次县官问策,他滔滔不绝却漏洞百出,县官笑叹:“此子多嘴献浅,不堪大用。”
近义词
- 班门弄斧——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
- 大言不惭——说大话而不觉羞愧。
- 信口开河——不加思考地乱说。
- 强不知以为知——不懂装懂。
反义词
- 沉默是金——强调慎言的价值。
- 谨言慎行——说话做事小心谨慎。
- 大智若愚——真正智慧的人不轻易显露。
- 言简意赅——说话简洁而切中要害。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课堂上,小明不懂问题却抢着回答,老师提醒他:“不要多嘴献浅。”
- 妹妹总打断大人说话,妈妈说:“你再多嘴献浅,就不带你出门了。”
-
小学高年级:
- 讨论历史时,小张乱说朝代年份,同学笑他:“你又多嘴献浅了。”
- 他明明不懂足球,却偏要评论战术,结果被哥哥说:“别多嘴献浅啦!”
-
初中:
- 班会上,小李对班级管理指手画脚,班长无奈:“建议很好,但请别多嘴献浅。”
- 科学课上,小王用网络谣言反驳老师,同学们纷纷摇头:“典型的多嘴献浅。”
-
高中及以上:
- 学术研讨会上,有人用粗浅理论质疑专家,主持人委婉提醒:“避免多嘴献浅,建议多倾听。”
- 他未读原著就批评名著,教授叹道:“多嘴献浅,不如先静心学习。”
错误用法
-
误用对象:
- ❌ 用于形容健谈但见识广博的人。(如:“张教授演讲时滔滔不绝,真是多嘴献浅。”×)
✅ 应改为“妙语连珠”。
- ❌ 用于形容健谈但见识广博的人。(如:“张教授演讲时滔滔不绝,真是多嘴献浅。”×)
-
混淆语境:
- ❌ 在鼓励发言的场合批评他人“多嘴献浅”。(如:“会议需要集思广益,你怎么能说同事多嘴献浅?”×)
✅ 应改为“畅所欲言”。
- ❌ 在鼓励发言的场合批评他人“多嘴献浅”。(如:“会议需要集思广益,你怎么能说同事多嘴献浅?”×)
-
过度贬义:
- ❌ 将孩子的好奇提问称为“多嘴献浅”。(如:“小朋友问为什么天是蓝的,家长骂他多嘴献浅。”×)
✅ 应理解为“求知欲强”。
- ❌ 将孩子的好奇提问称为“多嘴献浅”。(如:“小朋友问为什么天是蓝的,家长骂他多嘴献浅。”×)
-
自相矛盾:
- ❌ 一边批评别人“多嘴献浅”,一边自己长篇大论。(如:“你别多嘴献浅了!听我说……”×)
✅ 应以身作则,保持谦逊。
- ❌ 一边批评别人“多嘴献浅”,一边自己长篇大论。(如:“你别多嘴献浅了!听我说……”×)
“多嘴献浅”不仅是语言的艺术,更是为人处世的镜子。它提醒我们: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慎言方能致远。
你可能感兴趣
多言数穷
多言数穷是一种成语,字面意思为说话太多导致困境或困窘。其来源于《庄子·列御寇》中的孔子与弟子子贡的故事。该成语常用来形容因说话过多或过于罗嗦导致的后果。近义词包括喋喋不休、废话连篇等。反义词包括沉默寡言、简明扼要等。在使用时需注意语境和对象,避免误解或冲突。本文详细解释了这个成语的含义、出处、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错误用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该成语。
德薄能鲜
本文介绍了成语“德薄能鲜”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表示自谦之词,意指品德浅薄,能力有限。使用时应注意避免贬低他人、自夸炫耀等不当用法。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
成语变贪厉薄
“变贪厉薄”是一个倡导清廉节俭的成语,含义为改变贪婪习性,崇尚清廉节俭。其典故源于古代清官廉吏,如明朝的于谦。该成语的近义词包括节俭廉洁等,反义词则是贪婪无厌等。使用时应遵循其原有含义和用法,不能滥用或误用。错误用法包括使用不当场合、与其他负面词汇连用以及滥用或误用成语含义。总之,“变贪厉薄”倡导人们摒弃贪欲,追求清廉节俭的生活态度。
多言多语
多言多语是一个成语,形容人说话很多,言语滔滔不绝。其拼音为duō yán duō yǔ。该成语强调说话的数量和频率,但并不代表内容质量。其并没有特定的典故,但可从日常生活情景中找到相关例子。多言多语的近义词有喋喋不休、口若悬河等,反义词有沉默寡言、少言寡语等。使用多言多语时需注意场合,不适当的场合使用会显得不礼貌,且应避免用该成语贬低他人。
闭门合辙
闭门合辙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ì mén hé zhé,意指门关上后车轮印与车轨吻合,比喻行动符合规律或既定的标准。这个成语源于古代中国,形容事物或行动与既定的规则或模式相符合。其含义也指做事能遵循规律,不违背常理或规则。近义词包括恰到好处、井井有条、顺理成章和符合规范等。反义词为离经叛道、格格不入、杂乱无章和背道而驰。该成语使用需根据具体语境选择,不可随意滥用。在使用时需注意其正确含义和用法。例如,设计方案符合建筑规范、做事有条理、论文逻辑清晰等均可使用此成语形容。错误用法是将其用于描述与原意不符的情况,特别是在描述创新或突破常规行动时。
不识抬举
不识抬举是一个用来形容别人不珍惜机会或不领情的成语。它源自古代戏曲故事,最早出自关汉卿的《望江亭》。不识抬举的人对于他人的好意或明显的暗示常常不理解、不领情,甚至表现出傲慢或无礼的态度。该成语也有不知好歹、忘恩负义等近义词。使用不识抬举时需要注意语境和表达方式,避免给人带来误解或不适感。文章中提供了多个例句和错误用法示例,帮助理解该成语的正确用法。
道听涂说
“道听涂说”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ào tīng tú shuō,指在路上听到或道路上随意传说的未经证实的话或消息。这个成语强调了信息的非正式性、不准确性和不可靠性。其源于古代信息传播手段有限,人们通过口耳相传获取信息。“道听涂说”的近义词有耳食之言、捕风捉影、轻信轻闻、谣言惑众等。反义词有确凿可靠、有据可查、真凭实据等。在使用时要注意避免与正面意义混淆,或在需要确凿证据的场合使用。常见错误用法包括混用近义词、缺乏具体语境等。
多言繁称
本文介绍了成语“多言繁称”的读音、含义和典故。其指说话冗长繁琐或用词过多,形容言辞啰嗦、冗杂。文章还讨论了与其相关的近义词和反义词,并给出了例句。同时,本文还指出了该成语的错误用法,如滥用词汇、重复表述、不切合语境和缺乏重点等。本文旨在帮助读者正确理解并使用“多言繁称”这一成语,避免在实际交流中出现冗余复杂的表达。
刺上化下
刺上化下的读音是cì shàng huà xià,含义指在上者能以身作则,感化民众,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这一成语源于古代对君王及官员的道德要求,强调领导者应以自身行为影响他人。近义词有身先士卒、率先垂范等,反义词如上行下效(贬义)等。文章中也提到了刺上化下的正确用例及错误用法,强调在正确的语境中运用,避免贬义或不当联想。领导者在社会中应以身作则,践行刺上化下的精神,形成正面的社会影响。
点指莋脚
点指莋脚的读音为"diǎn zhǐ zuō jiǎo",意为指点并批评不足,强调直接纠正。这一成语源自古代智者用此方式教导他人,后被广泛传播。点指莋脚在表达批评和纠正时需注意语境和对象,避免滥用或伤害感情。该成语的典故和具体历史背景虽无确凿证据,但已成为中华文化中常用的表达方式。近义词有指点迷津、指正批评等。反义词包括含糊其词、避重就轻等。在日常生活和写作中需正确使用,避免不当搭配或过于严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