咄咄逼人

咄咄逼人

读音

duō duō bī rén

含义

“咄咄”原指呵斥、责备的声音,引申为气势凌人;“逼人”指压迫、威胁他人。整个成语形容言辞或态度强势,使人感到压迫或难以招架。

  • :呵斥、责备的语气词。
  • :压迫、强迫。
  • :指对方或他人。

整体含义:形容说话或行为盛气凌人,给人带来强烈的压迫感。

典故

  1. 《世说新语·排调》:东晋名士殷浩被贬后,终日用手指在空中写“咄咄怪事”四字,表达对世道不公的愤懑。后人引申“咄咄”为强势逼人的态度。
  2. 《晋书·王献之传》:书法家王献之性格高傲,与人辩论时“词色甚厉”,被评价为“咄咄逼人”,后成为形容言辞锋利的典故。

近义词

  1. 盛气凌人:形容傲慢自大,气势压人。
  2. 锋芒毕露:指言辞或才干完全显露,常带攻击性。
  3. 气势汹汹:态度凶狠,咄咄逼人。
  4. 颐指气使:用神情或动作指挥他人,态度傲慢。

反义词

  1. 和颜悦色:态度温和,面带笑容。
  2. 温文尔雅:举止文雅,待人谦和。
  3. 平易近人:态度亲切,容易接近。
  4. 谦逊有礼:谦虚恭敬,彬彬有礼。

例句

小学低年级(1-3年级)

  1. 他说话声音很大,显得咄咄逼人,小朋友都被吓哭了。
  2. 老师批评同学时不要咄咄逼人,要耐心教导。

小学高年级(4-6年级)

  1. 辩论赛中,对方选手咄咄逼人的提问让我一时答不上来。
  2. 他总是一副咄咄逼人的样子,同学们都不太喜欢和他玩。

初中

  1. 面对咄咄逼人的记者,市长依然保持冷静,从容应答。
  2. 她的眼神咄咄逼人,仿佛能看穿别人的心思。

高中

  1. 在商业谈判中,咄咄逼人的态度未必能赢得合作,反而可能适得其反。
  2. 他的批评虽然尖锐,但并非咄咄逼人,而是为了督促我们进步。

大学及以上

  1. 学术讨论应避免咄咄逼人的言辞,理性交流才能促进思想碰撞。
  2. 职场中,咄咄逼人的领导往往难以赢得下属的真心拥护。

错误用法

  1. 误用为褒义

    • ❌ “他在比赛中咄咄逼人,最终赢得了冠军。”(“咄咄逼人”含贬义,应改为“气势如虹”)
  2. 形容非人的事物

    • ❌ “这场暴风雨咄咄逼人,让人害怕。”(应改为“来势汹汹”)
  3. 混淆近义词

    • ❌ “她说话咄咄逼人,但内心很温柔。”(若想表达“直率”,可用“心直口快”)
  4. 过度夸张

    • ❌ “老师只是提醒了一句,他就觉得咄咄逼人。”(程度不符,应改为“严厉”)

总结:“咄咄逼人”多用于形容人的言行带有压迫感,使用时需注意语境和感情色彩,避免误用为中性或褒义。

你可能感兴趣

执鞭随镫是什么意思

执鞭随镫的读音执鞭随镫的读音为 zhí biān suí dèng,其中“执”表示拿、握,“鞭”指马鞭,“随”意为跟随,“镫”指马镫。执鞭随镫的含义执鞭随镫是一个成语,原意是形容愿意追随别人,甘愿为别人效劳,就像拿着鞭子牵着马跟在别人后面一样。后来也用来形容对别人的尊重和敬仰,或者形容自己愿意追随别人学习、做事的决心和态度。执鞭随镫的典故该成语的典故最早出自于《史记·魏公子列传》,其中描述了信陵君为了救赵国,亲自去楚国求援,途中遇到一位老者,他非常尊敬地给老者牵马执镫,表现出对老人的敬重和谦逊。后来这个故事被广泛传颂,成为执鞭随镫的典故。此外,该成语还与古代的礼仪有关。在古代,马是重要的交通工

言气卑弱是什么意思

言气卑弱的读音言气卑弱的拼音为yán qì bēi ruò。言气卑弱的含义言气卑弱,字面意思为说话时的态度谦卑而柔弱。具体而言,它常用来形容人在言语中表现出谦逊、恭敬、柔顺的态度,通常用来形容人的言辞温和、不张扬,且带有一定的谦逊和顺从的意味。言气卑弱的典故典故一:古代有位智者,无论面对何种情况,总是以谦卑柔顺的态度与人交流,他的言辞从不咄咄逼人,而是充满敬意和谦逊,人们常用“言气卑弱”来形容他的言谈举止。典故二:在古代的文献中,有记载某些文人学士在与人交流时,总是以柔和的语气和态度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这种“言气卑弱”的交流方式被认为是一种高雅的修养。言气卑弱的近义词谦恭有礼恭敬谨慎温文尔雅柔声

避君三舍

避君三舍的读音bì jūn sān shè,含义为避开君主的命令或冲突主动退避。出自春秋时期的历史典故,用于形容人们为了避免不愉快或困难而主动远离问题所在的地方或人。该成语不仅表示退避,更蕴含智慧和策略。使用时应根据语境和情调进行选择,避免错误用法。

让三让再是什么意思

"让三让再"是一个成语,读音为ràng sān ràng zài,源自古代的礼仪故事,表示在特定场合下的连续三次推辞或退让,然后再接受或再次让出,传达出的是一种有礼有节的退让态度,体现了处理人际关系时的宽容和谦逊。该成语有历史典故和故事可追溯,其近义词包括谦逊礼让、推辞退让和委婉拒绝,反义词则是蛮横无礼、咄咄逼人和贪婪无度。在实际运用中,应注意不要误解其内涵并正确使用语境。

不依不饶

不依不饶是一个形容词短语,读音为"bù yī bù ráo",意指坚持、纠缠、不放弃、不妥协的态度或行为。该成语典故并不明确,但从字义上可推测其形容人们在争执或冲突中坚持己见、不肯退让的态度。近义词包括喋喋不休、固执己见等,反义词则为知难而退、顺从妥协等。使用不依不饶时需注意语境和语气的把握,避免给人留下负面印象。例句展示了不同情境下不依不饶的使用方式。

口出大言是什么意思

口出大言是一个成语,读音为kǒu chū dà yán。它指的是说话口气大、言辞夸张或自负,有时带有轻视或傲慢的意味,常用来形容一个人说话不切实际或过于自信。该成语来源于《庄子·逍遥游》,描述了许由对尧的提议以口出大言来形容自己的言辞过于夸张和自负。口出大言的近义词包括夸夸其谈、妄自尊大等,反义词则是谦虚谨慎、谦逊有礼等。然而,在使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不当用法,如过度描述他人性格或在正式场合随意使用,以免造成误解或不尊重的印象。例句展示了口出大言在不同情境下的使用方式。

气焰嚣张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气焰嚣张这一成语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气焰嚣张指人威势逼人、气焰盛盛,态度傲慢狂妄。文章详细阐述了其典故和含义,并列举了近义词和反义词。同时,提供了多个例句以展示其用法。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气焰嚣张这一成语时,需避免不当或错误的用法,如不当场合使用、误用对象、滥用形容词和搭配不当等。

颐指气使是什么意思

颐指气使的读音拼音:yí zhǐ qì shǐ标注拼音为“yí zhǐ - qì shǐ”。颐指气使的含义“颐指气使”是一个成语,原意是指以威严的神情和举止来命令、支配他人。具体来说,“颐”指的是面颊,引申为神态、气度;“指”即手指,代表指示;“气”则指气息、态度;“使”则是差遣、命令的意思。整个成语形容的是一种高傲自大、盛气凌人、以威严的态度命令他人的态度或行为。颐指气使的典故该成语出自于古代的典籍《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故事中,晋国大夫阳处父以颐指气使的方式对待下属,显示其威严和权力。后来,这个成语就用来形容权势者盛气凌人、以威严态度对待他人的样子。颐指气使的近义词盛气凌人:形容气势逼人,

静言令色

静言令色是一个成语,正确读音为jìng yán lìng sè。这个成语的含义是形容人说话温和、态度和善,给人以美好的印象。其典故源于古代人们对言辞和态度的重视。静言令色的近义词包括温文尔雅、和颜悦色、柔声细语、谦逊有礼等。反义词有恶语相向、盛气凌人、尖酸刻薄、傲慢无礼等。在日常使用和写作中,需要注意避免错误地使用该成语,避免造成误解或不当印象。例如,他总是静言令色地与人交流,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财大气粗

财大气粗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拥有雄厚财富和强大气势的人或团体。其字面含义为财富雄厚,气势磅礴。该成语强调了经济实力和威势的重要性,常用来描述富有的人或团体。虽然没有明确的典故出处,但可以从古代社会财富与地位的关系理解其含义。其近义词包括富甲一方、财雄势大等,反义词为囊空如洗、一贫如洗等。在使用时,需要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如用于形容气质或性格上的强大,或用于贬低嘲笑他人。该成语可以用于描述人的财富和社会地位,以及企业和团体的经济实力和影响力。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