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变贪厉薄」详解
读音
biàn tān lì bó
含义
「变贪厉薄」由四个字组成:
- 变:改变、转化。
- 贪:贪婪、贪心。
- 厉:激励、劝勉。
- 薄:浅薄、不深厚。
整体含义指通过教化或劝勉,使贪婪的人变得廉洁,使浅薄的人变得敦厚。形容通过教育或感化,使人向善。
典故
- 《史记·滑稽列传》
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春秋时期,晏子以智慧和德行感化齐景公,使其从奢侈贪欲转向节俭爱民,体现了“变贪厉薄”的精神。 - 《汉书·循吏传》
汉代官员黄霸治理地方时,通过教化使百姓改掉贪婪、欺诈的恶习,使社会风气变得淳朴,符合“变贪厉薄”的理念。 - 《后汉书·刘宽传》
东汉名臣刘宽以宽厚仁德感化百姓,使原本争利贪财的民众变得谦让有礼,展现了“变贪厉薄”的作用。
近义词
- 改过迁善:改正错误,转向善行。
- 化性起伪:通过教化改变人的本性,使其符合道德规范。
- 劝善惩恶:鼓励善行,惩戒恶行。
- 移风易俗:改变不良风气,形成新的习俗。
反义词
- 积恶成习:长期作恶,形成恶习难以改变。
- 怙恶不悛:坚持作恶,不肯悔改。
- 变本加厉:情况比原来更加严重(多指坏事)。
例句
-
小学低年级(1-3年级)
- 老师用故事教育我们,要像“变贪厉薄”一样,做个善良的人。
- 妈妈说,好习惯能让我们“变贪厉薄”,不再自私。
-
小学高年级(4-6年级)
- 这位村长通过讲道理,让村民们“变贪厉薄”,不再占小便宜。
- 学校开展德育活动,希望同学们“变贪厉薄”,成为有品德的人。
-
初中
- 古代贤臣常以德行“变贪厉薄”,使国家风气焕然一新。
- 社会需要更多“变贪厉薄”的教育,减少贪婪和欺诈行为。
-
高中及以上
- 儒家思想强调教化,主张“变贪厉薄”,使社会更加和谐。
- 法律的约束和道德的引导,共同促进“变贪厉薄”的社会风气。
错误用法
-
误用为“改变缺点”
- ❌ 他通过努力“变贪厉薄”,改正了自己的拖延症。(错误,仅适用于贪婪、浅薄的品行)
-
误用为“严厉批评”
- ❌ 老师“变贪厉薄”地批评了不交作业的同学。(错误,成语不含批评之意)
-
误用为“变得节俭”
- ❌ 他最近“变贪厉薄”,不再乱花钱了。(错误,成语侧重教化,而非个人节俭)
-
误用为“性格变化”
- ❌ 她以前很内向,现在“变贪厉薄”,开朗多了。(错误,不适用于性格描述)
“变贪厉薄”强调通过教化使人向善,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泛化或曲解其含义。
你可能感兴趣
遏恶扬善
本文介绍了成语“遏恶扬善”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强调抑制恶行,宣扬善行,倡导人们积极践行善良和正义的行为。其源于古代儒家思想,强调道德修养和行为规范。同时,文章也提供了多个例句以说明该成语的正确用法,并指出了错误用法示例以避免误解和滥用。
钓名要誉
钓名要誉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iào míng yào yù,表示用某种手段追求名誉和声望,带有贬义。源于古代追求名誉和地位的行为,常采用不正当手段如阿谀奉承。出自《庄子·列御寇》,表示真正的贤者追求事物的本质而非表面名誉。近义词包括沽名吊誉等,反义词为淡泊名利等。例句中存在用各种手段获取名誉的行为。错误用法是过度追求表面名誉而忽视实际。在生活中,应注重实际,不陷入钓名要誉的陷阱。
道微德薄
道微德薄的拼音为dào wēi dé bó,意指个人道德修养不够深厚,道行浅薄,用于形容人的品德不高尚或道德修养不足。该成语的典故并不明确,但可以从字面意思理解。其近义词如才疏学浅、德薄能鲜等,反义词如德高望重、才德兼备等。文章还提供了道微德薄的多个例句及错误用法提醒。
败化伤风
败化伤风的读音是bài huà shāng fēng。这个成语意指败坏道德,伤害风俗,源于古代社会不良行为和思想的出现。败化伤风涵盖道德沦丧、风俗败坏、人心不古等含义。其近义词包括道德沦丧、风俗败坏、人心不古等,反义词为道德昌明、风清气正、人心向善等。文章还提到了该成语的错误用法,包括在不当场合使用、与其他词语混淆使用以及滥用该成语。近年来,不良娱乐节目、商业道德败坏、青少年受影响等不良现象日益严重,显示出败化伤风的严重性。
匡谬正俗
匡谬正俗是一个成语,读音为kuāng miù zhèng sú。其含义是纠正错误,扶正风俗,旨在通过纠正错误来恢复社会风气和道德伦理的正常状态。该成语源于古代社会风气不正的状况,有识之士通过教育等方式纠正错误行为,扶正社会风气。匡谬正俗的近义词包括拨乱反正、整顿纲纪等,反义词则是因循守旧、放任自流等。文章还提供了多个匡谬正俗的例句和错误用法示例。
涤秽荡瑕
涤秽荡瑕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dí huì dàng xiá。它意指洗去污秽、清除瑕疵,比喻彻底清除事物中的不良或错误元素,使事物恢复纯净完美的状态。该成语反映了古人对完美和纯净的追求。文章详细阐述了涤秽荡瑕的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通过了解这个成语,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汉语中的丰富表达。
德浅行薄
“德浅行薄”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é qiǎn xíng bó,用来形容人的品德和才能都不足。这个成语没有特定的典故,可能是在汉语使用过程中根据词语组合和语境演变而来。它的近义词有“才疏学浅”、“德薄能鲜”等,反义词有“德高望重”、“才高行厚”等。使用“德浅行薄”时需要注意对象使用恰当,避免乱用语境和其他成语混淆的情况。
化民成俗
“化民成俗”是一个成语,意思是通过教育引导,使人民形成良好的社会风俗和习惯。它源于古代中国的教育理念,强调社会风气和习惯的养成与改变对社会的重要性。《礼记·大学》中也有相关记载。该成语的近义词有移风易俗、教化人心等,反义词则是败坏风俗等。使用“化民成俗”时需注意其语境和用法,避免误解和不当使用。只有通过长期的教育和引导,才能让人们真正地化民成俗,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在社区、教育部门和政府等方面都有化民成俗的实践。同时,家庭、文化传承和推广等方面也可以促进人们化民成俗。化民成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实现。
举世混浊
举世混浊是一个成语,读音为jǔ shì hùn zhuó,用来形容社会风气败坏、道德沦丧的状况。其典故源于古代社会风气的恶劣。近义词有污浊不堪、世风日下等,反义词则包括清明盛世、风清气正等。该成语不应随意用于其他场合或个人品行的形容。面对社会风气问题,我们应该积极倡导良好的道德风尚,参与到改善社会风气的行动中去。正确理解和使用该成语,能够更好地表达我们的思想和情感。
持禄养交
持禄养交的拼音是chí lù yǎng jiāo,意指为了保持个人地位和利益而与别人交往的行为,带有功利性。该成语源于古代官场文化,描述官员为保持地位和官禄而结交关系。持禄养交的近义词包括趋炎附势、阿谀奉承等,反义词则是廉洁奉公、正直无私等。该成语的错误用法包括在非正式场合使用、误用对象以及脱离语境乱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