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支西吾

东支西吾:一个揭示敷衍态度的成语

读音

东支西吾:dōng zhī xī wú

含义

  • 东支:指向东边支吾,即含糊其辞地应付。
  • 西吾:指向西边搪塞,同样表示敷衍了事。
    整个成语形容人在面对问题时,左右推脱、含糊应答,不愿正面解决或承担责任。

典故

  1. 《后汉书·张衡传》
    张衡在朝为官时,曾批评某些官员“东支西吾,不肯任事”,形容他们遇事推诿,不愿担当。
  2. 《资治通鉴》
    唐代官员在面对朝廷质询时,常“东支西吾”,导致政令不畅,最终引发朝政混乱。

近义词

  1. 推三阻四:找各种借口推脱责任。
  2. 含糊其辞:说话模棱两可,不明确表态。
  3. 敷衍了事:随便应付,不认真对待。
  4. 支吾其词:说话吞吞吐吐,不直接回答。

反义词

  1. 当机立断:迅速做出决定,不拖延。
  2. 直言不讳:坦率地说出真实想法。
  3. 雷厉风行:行动迅速果断,不拖沓。
  4. 勇于担当:主动承担责任,不推诿。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老师问谁打翻了花盆,小明东支西吾,不敢承认。(适合1-3年级)
  2. 小学高年级:班长问谁没交作业,几个同学东支西吾,不肯说实话。(适合4-6年级)
  3. 初中:面对家长的质问,他东支西吾,始终不肯交代考试成绩。(适合7-9年级)
  4. 高中:公司会议上,经理东支西吾,迟迟不给出项目问题的解决方案。(适合10-12年级)
  5. 职场场景:客户追问产品问题,销售东支西吾,导致对方失去信任。
  6. 家庭场景:妈妈问谁吃了冰箱里的蛋糕,弟弟东支西吾,眼神躲闪。
  7. 社会现象:某些官员面对记者提问时东支西吾,引发公众不满。
  8. 历史故事:古代奸臣在皇帝面前东支西吾,掩盖自己的过错。
  9. 文学作品:小说里的反派角色总是东支西吾,试图蒙混过关。
  10. 日常对话:“你到底去不去?”他东支西吾,就是不明确回答。

错误用法

  1. 误用为“东拉西扯”

    • 错误例句:他说话东支西吾,一会儿聊天气,一会儿聊美食。(正确应为“东拉西扯”)
    • 解析:“东支西吾”强调推脱敷衍,而非话题跳跃。
  2. 误用为“东奔西走”

    • 错误例句:他东支西吾,跑了很多地方找工作。(正确应为“东奔西走”)
    • 解析:“东支西吾”与行动无关,不能形容忙碌奔波。
  3. 误用为褒义

    • 错误例句:他东支西吾,巧妙地避开了敏感问题。(此处“东支西吾”仍含贬义,不宜用于褒扬)
    • 解析:该成语始终带有消极色彩,不可用于赞美。

总结:“东支西吾”生动刻画了推诿敷衍的态度,使用时需注意语境和感情色彩,避免混淆或误用。

东支西吾.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你可能感兴趣

东央西浼

本文介绍了成语“东央西浼”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原意是形容到处央求别人帮忙或给予支持,出自古代民间故事。东央西浼的近义词包括恳求、哀求、乞求、请求、求助等,反义词为拒绝、冷淡、漠视、忽视、置之不理等。通过多个例句展示了该成语的应用场景,同时提醒在日常生活和写作中要注意避免错误使用。

打马虎眼

打马虎眼的读音为dǎ mǎ hǔ yǎn,含义为用谎言或模糊的言辞掩盖真相或转移话题以逃避责任。该成语并没有明确的出处,但可能与古代社会中用含糊言辞达到某种目的的行为模式有关。打马虎眼的近义词有含糊其词、推诿塞责等,反义词有坦诚相待、直截了当等。该成语的错误用法是在正式场合或重要事务中逃避责任或使用模糊的言辞。总之,应避免打马虎眼的行为方式,以诚实、坦率的态度对待问题。

表面文章

本文介绍了“表面文章”这一成语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错误用法等相关内容。表面文章指的是只注重事物外在表现或形式,而非实质性的内容。文章通过例句展示了表面文章在语境中的应用,并强调了不应只注重表面,应深入实际去解决问题。同时,也指出了表面文章的错误用法,以避免用词不当、混淆概念和滥用词语等问题。

道不掇遗

本文介绍了成语“道不掇遗”的读音、含义、典故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形容社会风气淳朴,人们道德高尚,不会贪图他人财物,强调了人们对于他人财物的尊重和自我约束。文章还提到了该成语的典故源于古代社会,道德风尚高尚的人们对于他人财物的尊重和保护意识。近义词包括“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拾金不昧”等。文章旨在帮助读者了解并正确使用这一成语。

持正不阿

持正不阿是一个成语,意思为坚持正义,不偏袒任何一方,不向邪恶势力屈服。该成语源于战国时期蔺相如的故事,形容人正直无私、刚强不屈。其近义词有刚正不阿、公正无私等,反义词包括偏袒护短、徇私舞弊等。持正不阿的人在工作中能坚守正义立场,不畏权势,确保公正和透明,赢得尊重和信任。但需注意避免将其用于形容过于刻板、不知变通的情况。

秕言谬说

本文介绍了成语“秕言谬说”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秕言谬说指的是无根据、不合情理的言语和说法,源于古代文献中对荒诞无稽、不合常理的言论的批判和警示。本文还列举了一些秕言谬说的例句,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同时,也提醒读者要保持警惕,避免相信无根据、不合逻辑的言论,尤其是在正式或严肃的场合中。

博览古今

文章介绍了“博览古今”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和反义词等。博览古今指的是广泛阅读古今知识,涉猎广泛,了解古今中外历史、文化等。该成语反映了对知识的追求和渴望。文章还指出一些常见的误用方式,并强调了博览古今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注意事项。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读者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博览古今”这一成语。

楚弓遗影

楚弓遗影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hǔ gōng yí yǐng。其含义是比喻因某事造成疑虑或担忧,即使事情已经过去,疑虑仍然存在。这个成语源自《战国策》中的故事,讲述楚国大臣因误解而留下的心理阴影。近义词包括杯弓蛇影、疑神疑鬼等,反义词为心安理得、泰然自若等。例句展示了在不同情境下使用楚弓遗影的恰当方式,错误用法应避免描述事实或实际情况时使用该成语。正确用法是描述一种因某事产生的疑虑和恐惧的心理状态。

德配天地

“德配天地”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dé pèi tiān dì。这个成语用于形容人的道德品质高尚,与天地相匹配。其含义强调了人的道德修养的重要性,认为人的道德品质可以达到与天地相媲美的程度。该成语最早出自《周易》,并且在古代文献中,德才兼备的人常被誉为“德配天地”。其近义词包括德高望重、品学兼优等,反义词为道德败坏。使用时应避免用词不当、误用语境、混淆概念、不符合事实和用词重复等错误。该成语常用于称赞品德高尚的人。

废话连篇

本文介绍了成语“废话连篇”的读音拼音、含义、典故以及相关的近义词、反义词等。这个成语用于形容说话空洞无实际意义或价值,给人一种啰嗦繁琐的印象。“废话连篇”没有明确典故或出处,是人们日常创造出来的词汇。本文还指出了该成语的错误用法,如使用不当场合和与“长篇大论”混淆使用等。希望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该成语。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