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正不阿:坚守正义,不偏不倚
读音
chí zhèng bù ē
含义
“持”意为坚持、保持;”正”指正直、公正;”不”表示否定;”阿”原指曲从、迎合,引申为偏袒、讨好。整个成语的意思是坚持正道,不偏袒、不迎合,形容人正直无私,不徇私情。
典故
- 《后汉书·陈宠传》记载:”宠持正不阿,朝廷惮之。”说的是东汉官员陈宠为官正直,不畏权贵,连朝廷都对他有所忌惮。
- 《宋史·包拯传》中记载:”拯性峭直,持正不阿。”描述了包拯刚正不阿的性格特点,这也是”包青天”形象的由来。
- 明代冯梦龙《警世通言》中有:”那知县持正不阿,不肯徇私。”描绘了一位不徇私情的清官形象。
近义词
- 刚正不阿:形容人刚强正直,不阿谀奉承。
- 铁面无私:形容公正严明,不讲情面。
- 公正廉明:形容办事公正,廉洁清明。
- 不偏不倚:形容态度公正,不偏向任何一方。
- 执法如山:形容执行法律坚定不动摇。
反义词
- 阿谀奉承:曲意逢迎,讨好别人。
- 徇私舞弊:为了私情而做违法乱纪的事。
- 趋炎附势:巴结权贵,依附有权势的人。
- 见风使舵:比喻看势头或看别人的眼色行事。
- 同流合污:跟着坏人一起做坏事。
例句
- 小学低年级:老师持正不阿,对每个同学都很公平。(一年级)
- 小学低年级:爸爸说做人要持正不阿,不能说谎。(二年级)
- 小学中年级:这位法官持正不阿,赢得了大家的尊敬。(三年级)
- 小学中年级:班长持正不阿,从不偏袒自己的好朋友。(四年级)
- 小学高年级:历史书上记载的包拯是一位持正不阿的清官。(五年级)
- 小学高年级:老师教育我们要持正不阿,坚持做正确的事。(六年级)
- 初中:这位检察官持正不阿,即使面对权贵也毫不畏惧。(初一)
- 初中:在利益面前,他依然持正不阿,保持了自己的原则。(初二)
- 初中:持正不阿的品质让他在职场中赢得了同事的信任。(初三)
- 高中:这位学者持正不阿,从不为了名利而改变自己的学术观点。(高一)
- 高中:在舆论压力下,他依然持正不阿,坚持报道事实真相。(高二)
- 高中:持正不阿的品格是领导干部必备的基本素质。(高三)
- 大学及以上:这位法官持正不阿的判决树立了司法公正的典范。(大学)
- 大学及以上:在学术研究中,持正不阿的精神至关重要。(研究生)
- 职场:作为HR,她持正不阿,确保招聘过程的公平公正。
- 职场:项目经理持正不阿,严格按照标准验收工程质量。
- 社会:媒体持正不阿的报道有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 社会:持正不阿的监管机构是市场经济健康运行的重要保障。
- 历史:历史上那些持正不阿的清官至今仍被人们传颂。
- 个人修养:培养持正不阿的品格需要长期的自我修养和坚持。
错误用法
-
错误场景:用于描述技术设备的性能
- 错误例句:这台机器持正不阿,从不出现故障。
- 正确用法:应使用”性能稳定”等词语。
-
错误场景:用于描述自然现象
- 错误例句:四季更替持正不阿,从不紊乱。
- 正确用法:应使用”规律有序”等词语。
-
错误场景:用于描述动物行为
- 错误例句:这只导盲犬持正不阿,总是正确引导主人。
- 正确用法:应使用”训练有素”等词语。
-
错误场景:用于描述无生命物体的特性
- 错误例句:这把尺子持正不阿,测量非常准确。
- 正确用法:应使用”精确无误”等词语。
-
错误场景:用于描述非道德判断的情境
- 错误例句:他的数学答案持正不阿,全部正确。
- 正确用法:应使用”准确无误”等词语。
你可能感兴趣
秉公任直
秉公任直是一个成语,意为公正无私,正直不阿。源于古代官场文化,体现了古代社会对于公正和正直的追求。其近义词包括公正无私、刚正不阿等,反义词为偏袒不公、徇私舞弊等。该成语强调在处理事情时要秉持公正态度,不受私利影响,坚持正直立场。错误使用可能导致误解。文章详细解释了秉公任直的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用法及注意事项。
公正不阿是什么意思
“公正不阿”是一个成语,读音为gōng zhèng bù ā。其含义为为人公正,不偏袒任何一方,不向权势低头,不屈服于权势或利益诱惑,强调了人的道德品质和正义感。该成语的出处可追溯至古代,如古代官员处理案件时要求公正不阿。历史人物包拯和海瑞因公正不阿的品质而著名。其近义词包括公平无私、正直无邪、大公无私等,反义词为偏袒包庇、徇私舞弊、假公济私等。在实际运用中,应保持公正不阿的态度对待每一件事,赢得他人尊重和信任。然而,滥用该词以及在处理私人事务时表现出偏袒、偏心则与“公正不阿”相悖。
不夷不惠
“不夷不惠”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ù yí bù huì”,源自《论语·阳货篇》,形容一个人既不偏激也不迂腐,处世态度中庸,强调适度、平衡。其典故源于孔子的评价,与儒家思想中的中庸之道相关。该成语的近义词有“中庸之道”“恰到好处”“平衡中道”,反义词包括“偏激”“迂腐”和“矫枉过正”。使用不夷不惠时需要注意语境,避免与其他词语混淆或滥用误用成语本身含义。该成语可用于形容人的言行举止、作品风格等方面。
刺上化下是什么意思
刺上化下的读音是cì shàng huà xià,含义指在上者能以身作则,感化民众,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这一成语源于古代对君王及官员的道德要求,强调领导者应以自身行为影响他人。近义词有身先士卒、率先垂范等,反义词如上行下效(贬义)等。文章中也提到了刺上化下的正确用例及错误用法,强调在正确的语境中运用,避免贬义或不当联想。领导者在社会中应以身作则,践行刺上化下的精神,形成正面的社会影响。
秉公灭私
秉公灭私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ǐng gōng miè sī。它表示在处理事情时公正无私,不受私情影响。这个成语源于古代官员处理公务时能够公正无私的事迹。秉公灭私的近义词包括大公无私、公仆意识等,反义词则是徇私舞弊、偏袒不公等。该成语常被用于形容坚持公正原则的人或行为。但需注意,不要将其用于形容个人行为不端或与其他成语混淆使用。
达官贵人是什么意思
达官贵人的读音为"dá guān guì rén",意指地位显赫、官职高、富贵尊荣的官员或富人。这一成语源于古代社会等级制度,常用来形容有权有势的人。达官贵人包括权贵、显贵、豪门和士族等近义词,反义词有贫民、布衣、下民和寒门等。使用这个成语时需注意尊重对方身份,避免在正式场合或严肃语境中随意使用以开玩笑或调侃他人。文章还介绍了达官贵人的典故、例句及错误用法。
吹网欲满是什么意思
吹网欲满的读音为chuī wǎng yù mǎn。这个成语形容积少成多,事情逐渐发展壮大,或形容工作细致认真,逐步达到完善的地步。其典故源自古代渔民捕鱼,强调耐心等待和逐步积累的重要性。吹网欲满的近义词包括积少成多、集腋成裘等。反义词为一蹴而就、半途而废等。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学习、工作、业务等方面的逐步积累和进步,但需要注意不要误用或滥用,强调长期积累、逐步发展的过程。
蹉跎自误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成语“蹉跎自误”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与反义词,通过多个例句展示了其用法。蹉跎自误指因虚度光阴、拖延时间而耽误自己的前程或机会。该成语源于古代典故,涉及因拖延或错误决定错失重要机会的故事。近义词如“虚度光阴”、“错失良机”等,反义词如“珍惜时间”、“抓住机遇”等。使用时应注重新成语的语境和情感色彩,避免误用。
楚弓遗影是什么意思
楚弓遗影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hǔ gōng yí yǐng。其含义是比喻因某事造成疑虑或担忧,即使事情已经过去,疑虑仍然存在。这个成语源自《战国策》中的故事,讲述楚国大臣因误解而留下的心理阴影。近义词包括杯弓蛇影、疑神疑鬼等,反义词为心安理得、泰然自若等。例句展示了在不同情境下使用楚弓遗影的恰当方式,错误用法应避免描述事实或实际情况时使用该成语。正确用法是描述一种因某事产生的疑虑和恐惧的心理状态。
嗤之以鼻
“嗤之以鼻”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hī yǐ zhī bí,表示对某事物或人的轻蔑态度。其源于古代文献记载,如《左传》和《史记》。该成语的近义词包括“不屑一顾”、“鄙视”和“轻蔑”,反义词有“肃然起敬”、“倍加珍视”和“肃然生畏”。使用“嗤之以鼻”时需注意场合和对象,避免不恰当的使用造成误解。正确用法是在表达轻蔑态度时使用,错误用法包括用在庄重场合、过度使用或滥用,以及不恰当的对象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