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身砺行

砥身砺行:磨砺自我,砥砺前行

读音

dǐ shēn lì xíng

含义

“砥”和“砺”本义都是磨刀石,引申为磨炼、锻炼;“身”指自身;“行”指行为、品行。整个成语的意思是不断磨炼自己的品德和行为,以求进步。

典故

  1. 《尚书·说命》:“若金,用汝作砺;若济巨川,用汝作舟楫。” 商王武丁以磨刀石比喻贤臣,强调人才需要不断磨砺。
  2. 《荀子·劝学》:“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比喻人经过磨炼才能成才。
  3. 《后汉书·冯衍传》:“砥节砺行,秉心不回。” 形容人坚守节操,不断自我完善。

近义词

  1. 修身养性:修养身心,涵养品德。
  2. 砥砺名节:磨炼名誉和节操。
  3. 自强不息:不断努力,不松懈。
  4. 克己复礼:约束自己,使言行符合礼制。

反义词

  1. 自暴自弃:不求上进,甘愿堕落。
  2. 放纵不羁:行为不受约束,肆意妄为。
  3. 玩物丧志:沉迷享乐,丧失志向。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我们要从小砥身砺行,做一个有品德的好学生。
  2. 小学高年级:他每天坚持读书和锻炼,真正做到了砥身砺行。
  3. 初中: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应当砥身砺行,不断提升自己。
  4. 高中:古人云“砥身砺行”,唯有不断磨炼,方能成就大器。
  5. 大学及以上:在科研道路上,他始终砥身砺行,最终取得了突破性成果。
  6. 职场:优秀的职场人应当砥身砺行,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7. 家庭教育:父母要以身作则,引导孩子砥身砺行。
  8. 历史人物评价:诸葛亮一生砥身砺行,堪称后世楷模。
  9. 励志演讲:成功没有捷径,唯有砥身砺行,方能抵达巅峰。
  10. 文学创作:他的小说主人公往往经历磨难,最终砥身砺行,实现理想。
  11. 体育竞技:运动员们日复一日地训练,正是砥身砺行的体现。
  12. 企业管理:企业文化强调砥身砺行,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团队。
  13. 道德修养:砥身砺行不仅是个人追求,更是社会进步的基石。
  14. 学术研究:真正的学者应当砥身砺行,严谨治学。
  15. 艺术创作:艺术家需要砥身砺行,才能创作出打动人心的作品。
  16. 军事训练:军人必须砥身砺行,才能保家卫国。
  17. 志愿服务:志愿者们砥身砺行,默默为社会贡献力量。
  18. 国际竞争: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每个公民的砥身砺行。
  19. 哲学思考:砥身砺行体现了人对自我完善的永恒追求。
  20. 日常生活:哪怕是一件小事,也要以砥身砺行的态度去完成。

错误用法

  1. 误用为“磨刀石”
    ❌ 错误例句:这块砥身砺行很锋利,适合磨刀。
    ✅ 正确用法:砥身砺行是成语,不能指代实物磨刀石。
  2. 误用于贬义
    ❌ 错误例句:他砥身砺行地谋划如何陷害别人。
    ✅ 正确用法:砥身砺行是褒义词,不能用于负面行为。
  3. 误用于短期行为
    ❌ 错误例句:我今天砥身砺行地打扫了房间。
    ✅ 正确用法:砥身砺行强调长期坚持,不适用于一次性行为。
  4. 误用于被动状态
    ❌ 错误例句:他被砥身砺行地训练了一个月。
    ✅ 正确用法:砥身砺行是主动行为,不能用于被动句式。
  5. 误用于形容物体
    ❌ 错误例句:这把刀砥身砺行,非常锋利。
    ✅ 正确用法:砥身砺行只能用于形容人的品德和行为。

砥身砺行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激励我们在成长道路上不断磨炼自己,追求更高的境界。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这一精神都值得践行。

你可能感兴趣

关于谦的诗词

关于谦的诗词(第1篇)关于“谦”的诗词及其解析一、诗经《谦》原文:谦谦君子,温文尔雅。作人莫当傲,天道有盈亏。作者及朝代:诗经(无法确定具体作者,属周朝)。解析:此诗以“谦谦君子”开头,表达了对谦逊君子的赞美之情。整首诗强调了为人处世不应骄傲自大,因为天道也有盈亏,谦虚是美德的体现。二、左传·晏子辞篇《谦辞》原文:吾闻君子不羞问,闻过则拜。谦谦君子,用涉大川。作者及朝代:左丘明(春秋时期)。解析:此篇中,晏子以谦逊的言辞劝勉世人要虚心向学,勇于改过,尤其是对上位者要有虚心求知的谦卑态度。君子不以为羞辱去请教他人,若听到自己有错,便会虚心认错。这样的谦逊态度即便面临大的困难与挑战也无所畏惧。三、

砥砺名号

砥砺名号是一个通过不断努力和磨炼以获得更高名声和称号的词汇。它源于古代文人墨客追求名誉和地位的努力。砥砺名号的含义强调了个人或集体在追求名誉和成就过程中的坚韧不拔和持续努力的精神。近义词包括磨练名誉、锤炼名声等,而反义词则包括自暴自弃、不求上进等。砥砺名号的正确用法是肯定和赞赏那些通过努力和坚持获得更高名誉和称号的人或事物,不应该用于负面行为的描述。例如,某人通过多年的努力和坚持,最终在学术界获得了崇高的地位,这就是砥砺名号的正确用法。

德浅行薄

“德浅行薄”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é qiǎn xíng bó,用来形容人的品德和才能都不足。这个成语没有特定的典故,可能是在汉语使用过程中根据词语组合和语境演变而来。它的近义词有“才疏学浅”、“德薄能鲜”等,反义词有“德高望重”、“才高行厚”等。使用“德浅行薄”时需要注意对象使用恰当,避免乱用语境和其他成语混淆的情况。

昭德塞违是什么意思

昭德塞违的读音昭德塞违的读音为zhāo dé sāi wéi。昭德塞违的含义“昭德塞违”是一个成语,指弘扬德行,堵塞过错。它强调了品德和行为的正确性,意味着应该倡导正确的道德和行为,同时避免或纠正错误的行为。昭德塞违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源自古代的教诲和道德规范。在古代,人们常常以“昭德”来强调道德的重要性,即要光明正大地展示德行。而“塞违”则表示要防止和纠正违背道德和规矩的行为。具体典故可能因历史记载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大致上都强调了道德和规矩的重要性。昭德塞违的近义词崇德鄙邪:指崇尚德行,鄙视邪恶的行为。遵规守纪:指遵守规章制度,不违背法律和道德规范。修身齐家:指通过修养自身来管理家庭,强调

贪污狼藉是什么意思

贪污狼藉的读音读音:tān wū láng jí标注拼音:tān/wū/láng/jí贪污狼藉的含义“贪污狼藉”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人行为不检点,贪污公款,所作所为导致名声败坏,不可收拾。其中,“贪污”指的是利用职务之便,非法占有公款或他人财物的行为;“狼藉”则是指乱七八糟,一片混乱的样子。贪污狼藉的典故该成语典故源于古代,与官场腐败、贪污受贿等行为有关。在古代社会,官员们常常利用职权之便,贪污公款,中饱私囊,导致社会风气败坏。这种行为被形容为“贪污狼藉”,成为了一个贬义词。典故一据传,古代有一位官员,利用职权之便,大肆贪污公款,其行径恶劣至极,最终导致家破人亡,名声败裂。他的所作所为被形容为

不进则退

“不进则退”是一个描绘竞争或成长环境中不持续进步就可能面临倒退境地的成语,其拼音为bù jìn zé tuì。这个成语源于古代的军事战略思想,强调了持续努力和积极进取的重要性。典故包括军队停滞不前可能遭遇战败和逆水行舟需要持续努力等。近义词如逆水行舟、止步不前,反义词如步步为营、勇往直前等。错误用法包括用于静态事物或非竞争性环境,给人带来过大压力或忽视过程和努力的情况。文章详细解释了该成语的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错误用法。

关于不孝的诗词

关于不孝的诗词(第1篇)关于不孝的诗词,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并不罕见。这些诗词不仅揭示了社会道德观念的一部分,也反映了古代对于家庭伦理、亲情关系的重视。以下是我根据您的需求,整理的一些关于不孝主题的古诗词及其解析。一、诗词列表《孝经·谏诤章》汉乐府《长歌行》晋·陶渊明《杂诗》唐·白居易《孝妇吟》宋·王安石《孝道歌》二、诗词全文及解析《孝经·谏诤章》作者:佚名(先秦时期)原文:曾子曰:“若夫慈爱抚育,奉事父母如大人,此孝之大者。不慈不孝,不祥之民也。”解析:此段出自《孝经》,强调了孝顺父母的重要性,若不慈不孝,则被视为不祥之人。汉乐府《长歌行》原文: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

得陇望蜀

得陇望蜀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é lǒng wàng shǔ。它的含义是在得到一些成就或满足后,仍然渴望得到更多,比喻贪心不足、不知满足。该成语源于中国古代传说。除了得陇望蜀的近义词如贪得无厌、欲壑难填、见异思迁,其反义词有心满意足、知足常乐、适可而止。文章还提供了得陇望蜀的例句和错误用法的提醒。使用时需注意语境和含义是否符合成语的本意。

道不掇遗

本文介绍了成语“道不掇遗”的读音、含义、典故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形容社会风气淳朴,人们道德高尚,不会贪图他人财物,强调了人们对于他人财物的尊重和自我约束。文章还提到了该成语的典故源于古代社会,道德风尚高尚的人们对于他人财物的尊重和保护意识。近义词包括“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拾金不昧”等。文章旨在帮助读者了解并正确使用这一成语。

德厚流光

“德厚流光”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é hòu liú guāng。其含义指道德高尚、积蓄深厚,能够流传光耀后世。最早出自《左传·昭公二十九年》,用于形容人的品德高尚,影响深远。近义词包括仁德显赫、仁风远播、德高望重等。反义词为道德败坏、声名狼藉、寡廉鲜耻等。在使用时需注意语境和人物事迹的判断和选择,避免滥用或误用。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