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山学海
读音
dào shān xué hǎi
含义
- 道:指道德、学问、道理。
- 山:高山,象征崇高、深厚。
- 学:学问、知识。
- 海:大海,比喻广博、深远。
整体含义:形容学问像高山一样崇高,像大海一样广博。比喻学识渊深、修养深厚,也用来形容人学识广博、德行高尚。
典故
-
《后汉书·崔骃传》:
- 东汉学者崔骃博学多才,时人称其“道德如山,学问如海”,后来演变为“道山学海”。
-
《晋书·王导传》:
- 东晋名臣王导学识渊博,被誉为“道山学海”,形容其学问深厚,德行高尚。
-
宋代文人笔记:
- 宋代文人常用“道山学海”赞美学识渊博的学者,如苏轼曾以此形容好友黄庭坚的学问。
近义词
- 学富五车:形容读书多,学问大。
- 才高八斗:比喻才华出众。
- 满腹经纶:形容人学识丰富,善于谋略。
- 博古通今:通晓古今知识。
- 鸿儒硕学:指学问渊博的学者。
反义词
- 胸无点墨:形容人没有学问。
- 不学无术:指没有学问,没有能力。
- 才疏学浅:形容学识浅薄。
- 孤陋寡闻:见识少,知识贫乏。
- 目不识丁:形容人不识字,没有文化。
例句
-
小学低年级(1-3年级):
- 老师夸小明读书多,真是“道山学海”啊!
- 爷爷虽然年纪大,但他的知识像“道山学海”一样丰富。
-
小学高年级(4-6年级):
- 这位科学家不仅精通数学,还懂天文地理,真是“道山学海”。
- 我们要努力学习,争取将来也能成为“道山学海”的人。
-
初中:
- 他的文章引经据典,可见其“道山学海”的深厚功底。
- 古代许多大儒都被称为“道山学海”,因为他们学问广博。
-
高中:
- 在学术研讨会上,教授们的发言展现了“道山学海”的渊博学识。
- 真正的学者不仅要有“道山学海”的学问,还要有高尚的品德。
-
大学及以上:
- 这位国学大师的著作涉及哲学、历史、文学,堪称“道山学海”。
- 他的研究跨越多个学科,真正做到了“道山学海”。
错误用法
-
形容物质丰富:
- ❌ 错误例句:这家图书馆藏书很多,真是“道山学海”。
- ✅ 正确用法:应形容人的学问,而非书籍数量。
-
形容风景壮丽:
- ❌ 错误例句:黄山云海壮观,真是“道山学海”。
- ✅ 正确用法:成语用于形容学问,而非自然景观。
-
形容体力强大:
- ❌ 错误例句:他力气很大,简直是“道山学海”。
- ✅ 正确用法:成语与体力无关,应形容学识。
-
形容财富多:
- ❌ 错误例句:他家财万贯,真是“道山学海”。
- ✅ 正确用法:成语不用于形容财富。
-
形容性格开朗:
- ❌ 错误例句:她性格活泼,像“道山学海”一样。
- ✅ 正确用法:成语与性格无关,应形容学问。
你可能感兴趣
描写藏经楼诗词赋
这是一篇描写藏经楼的诗词赋的本文汇总了多篇与藏经楼相关的诗词赋,通过对不同篇章的解读和赏析,展现了藏经楼作为古代文人墨客的朝圣地和智慧的宝库的形象。文章描绘了藏经楼的庄重与高雅氛围,以及其丰富的藏书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古代遗韵、宝光楼阁、翠竹青松等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藏经楼的韵味与魅力。同时,文章还通过诗赋中的词句,传达了对学问的敬畏之情,对文化传承与发扬的敬畏之情的表达。这些诗词赋作不仅展示了藏经楼的韵味与魅力,也让我们感受到前人智慧的痕迹和文化的力量,传承了文化的脉络。
饱学之士
饱学之士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ǎo xué zhī shì,形容学识渊博、见多识广的人。这个成语强调个人在学问上的积累和修养,以及知识的丰富和深厚。饱学之士的典故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典籍,如《史记》等。该成语的近义词包括博学多才、博古通今、学富五车等,反义词则为才疏学浅、孤陋寡闻、不学无术等。在日常使用和写作中,应正确使用该成语,避免用词不当、张冠李戴、滥用词语等错误用法。饱学之士通常用来形容在学问上有深厚积累和广泛见识的人,常被用于称赞那些学识渊博、才华横溢的人。
白蜡明经
白蜡明经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ái là míng jīng。其含义是形容读书刻苦勤奋,寓意着勤奋苦读、博学多才。该成语来源于古代文献《颜氏家训·勉学》,描述了古代读书人为了追求学问而刻苦攻读的精神。白蜡明经的人不畏艰难困苦,有时使用白蜡制成经卷以激励自己夜以继日地研读。其近义词包括博学多才、勤学苦练等,反义词为游手好闲、不学无术等。然而,现实中有些人会错误地使用该成语,正确的使用应该形容一个人勤奋刻苦、真正掌握知识的状态。
九流十家是什么意思
九流十家是一个成语,读音为jiǔ liú shí jiā。它用来形容学问、技艺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涵盖古代对学术流派的分类,如儒家、道家等。这个成语反映了古代中国学术的繁荣和多样性。其典故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学术分类和思想流派。九流十家的近义词有百家争鸣、学派林立等,反义词包括一成不变、孤陋寡闻等。在用法上,应注意语境和用法恰当,避免滥用或误解其含义。该成语在描述学术、艺术领域的多样性时非常适用。
长材茂学
长材茂学是一个成语,意为具有高超的才能和丰富的学识。其来源于古代文献,由“长才”和“茂学”两个词语合并而来。该成语用于形容一个人在才能和学识方面都十分出色。其近义词如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等,反义词如才疏学浅、平庸无能等。在使用时需注意避免滥用、误解,以及注意语境。长材茂学的错误用法包括不与其他成分混用等。该成语在描述学术领域杰出人士时十分恰当。
极古穷今
“极古穷今”是一个成语,读音为 jí gǔ qióng jīn。它的含义是形容学识渊博,穷尽古今的学问。这一成语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但具体出处不明确。它常被用来赞美那些学识渊博、博古通今的人。其近义词有博古通今、贯通古今等,反义词包括孤陋寡闻、一知半解等。在使用时需注意避免滥用场合、误用对象和搭配不当等错误用法。该成语常用来形容人的学识广泛、深厚,如历史学者、博物馆展览等。
大方之家
“大方之家”是一个成语,原指气派大度的人家,现用来形容人的修养、学识、风度等都非常出色,或形容家庭环境优雅有品位。出自《庄子·外物》篇,典故意为在气派大度的人面前若自身修养不够则会显得可笑。其近义词包括大家风范、雅人深致等,反义词为小家子气等。使用时应避免错误用法,注意语境搭配和用词准确性。大方之家的风范体现在人的言谈举止、家庭摆设、学识修养等方面。
博大精深
“博大精深”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学识、思想、理论等的广泛、深刻和高超。其含义涵盖了广泛涵盖、深刻内涵和高度专业性。该成语的出处并不明确,但可追溯到古代文化典故。近义词包括渊博高深、博雅多才等,反义词为浅尝辄止、一知半解等。在日常使用和写作中,需要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如随意形容不相关事物或用于形容表面表象等。文章通过多个例句展示了博大精深的正确用法和含义。
关于博的诗词
关于博的诗词(第1篇)关于博的诗词一、引言在中国古典文化中,“博”这个字所包含的含义多样,涵盖广泛的知识、广大的见识,以及博大精深的文化。博,即包容并蓄,浩瀚如海,反映出了中华民族崇尚智慧和学问的传统。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探讨那些蕴含了“博”之韵味的古诗词。二、诗词选录诗经·大雅·文王之什·文王原文:文王在上,于昭于天。周邦之英,广博于民。作者:未知(据传为周朝诗歌)解析:这句诗展现了周朝开国君主的威望与德行,也暗喻了广博的知识和深远的德泽。广博于民,表示了君主的知识与胸怀都是极其广大的。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原文: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博观而约取,宜
掌握汉字"硕"的2种读音、11画笔顺与5大文化内涵
本文介绍了“硕”字的拼音、部首、笔顺,以及其在组词中的含义和用法。该字可表示大的、学识渊博的含义,也可古同“石”,形容坚固。文章详细解析了“硕”字的多种含义,包括形容头大、坚固、学识渊博等,并提供了相关的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