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旁苦李

道旁苦李

读音

dào páng kǔ lǐ

含义

  • 道旁:道路旁边,指显眼、容易被发现的地方。
  • 苦李:味道苦涩的李子,比喻无用或不受欢迎的事物。

整体含义:指那些看似容易获取但实际上毫无价值的东西,也比喻被人忽视或无人问津的事物。

典故

  1. 《世说新语·雅量》
    东晋时期,王戎七岁时与同伴游玩,看到路边李树结满果实,其他孩子争相摘取,唯独王戎不动。别人问他为何不去摘,他说:“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后来尝果,果然苦涩难吃。王戎因此被称赞为聪慧过人。
  2. 《晋书·王戎传》
    王戎幼年时便展现出非凡的洞察力,他通过观察李树的位置和果实数量,推断出李子苦涩,体现了他的智慧。

近义词

  1. 徒有虚名:空有好名声,实际并无价值。
  2. 华而不实:外表华丽,内里空虚。
  3.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外表精美,内里糟糕。
  4. 虚有其表:只有好看的外表,没有实际内容。

反义词

  1. 货真价实:物品真实,价格合理,形容有价值的东西。
  2. 名副其实:名称与实际相符,形容真实可靠。
  3. 实至名归:因实际成就而得到应有的名声。
  4. 表里如一:外表和内在一致,形容真诚可靠。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

    • 那些摆在街边的玩具虽然便宜,但可能是“道旁苦李”,质量不好。
    • 妈妈说路边摊的零食可能是“道旁苦李”,让我别乱买。
  2. 小学高年级

    • 这本书封面很漂亮,但内容空洞,真是“道旁苦李”。
    • 有些网红产品只是“道旁苦李”,买回家才发现不好用。
  3. 初中

    • 这家餐厅装修豪华,但菜品难吃,简直是“道旁苦李”。
    • 他看似人缘很好,其实朋友都是“道旁苦李”,关键时刻没人帮忙。
  4. 高中及以上

    • 某些热门专业看似前景广阔,但就业市场饱和,实为“道旁苦李”。
    • 盲目追求奢侈品,可能只是买到了“道旁苦李”,毫无实际价值。

错误用法

  1. 误用为“好东西”

    • ❌ 这个古董是“道旁苦李”,价值连城。(正确应为“稀世珍宝”)
    • ❌ 他的建议真是“道旁苦李”,帮了大忙。(正确应为“金玉良言”)
  2. 误用于形容人

    • ❌ 他是个“道旁苦李”,没人愿意理他。(正确应为“无人问津”或“孤僻”)
    • ❌ 她的才华被埋没,成了“道旁苦李”。(正确应为“明珠暗投”)
  3. 误用于形容抽象概念

    • ❌ 这个理论是“道旁苦李”,毫无意义。(正确应为“无稽之谈”)
    • ❌ 他的梦想成了“道旁苦李”,无法实现。(正确应为“镜花水月”)

总结:“道旁苦李”多用于形容看似诱人但实际无价值的事物,不能用于形容人、抽象概念或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你可能感兴趣

历代咏花生诗词精选 从宋代到现代30首描写花生的经典诗句赏析

本文介绍了五篇关于描写花生的诗词及其赏析。这些诗词从不同角度展现了花生的生长状态、美好品格以及独特魅力。文章强调了花生在诗词中常被用来象征那些默默无闻但内心丰富、充满力量的人或事物,并突出了花生坚韧不拔、朴实无华的品质。通过赏析这些诗词,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花生的美丽和内在品质,同时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表面文章

本文介绍了“表面文章”这一成语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错误用法等相关内容。表面文章指的是只注重事物外在表现或形式,而非实质性的内容。文章通过例句展示了表面文章在语境中的应用,并强调了不应只注重表面,应深入实际去解决问题。同时,也指出了表面文章的错误用法,以避免用词不当、混淆概念和滥用词语等问题。

关于咏橘诗词

关于咏橘诗词(第1篇)关于咏橘诗词的探讨自古以来,咏物诗词以其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内涵,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中,咏橘诗词以其独特的角度和深刻的寓意,成为了文人墨客抒发情感、寄托思想的经典之作。以下将为大家展示几首经典的咏橘诗词,并附上原文、作者、朝代及解析。一、《咏橘花》诗词原文:芳菲开遍橘花枝,独立春风意自痴。色染轻黄香满袖,清香四溢沁心脾。作者:佚名(宋代)解析:这首诗以橘花为吟诵对象,描绘了橘花盛开时的美丽景象。诗中以“芳菲”、“轻黄”等词语描绘了橘花的颜色与香气,展现了其优雅的气质。“独立春风意自痴”一句表达了作者对橘花的喜爱之情,意境深远。二、《赠橘子花》诗词原文:色染轻黄

关于枣的诗词

关于枣的诗词(第1篇)关于枣的诗词,源远流长,深藏在中华文明的古典诗歌中。它们是诗人们心灵深处对生活、自然以及社会现象的感悟与抒发,而枣作为生活中常见的果实,自然也成为了诗人们创作的素材之一。下面将为您列举几首与枣相关的古诗词,并附上原文、作者、朝代以及解析。一、诗经·甘棠原文:南有嘉木,其名曰枣。作者:未知(先秦时期)解析:这是出自《诗经》的句子,描述了南方有棵美好的树,它的名字叫做枣。这是中国文学中最早关于枣的记载,体现了古人对枣树的赞美和对其果实的喜爱。二、七律·枣树原文:枣树临风自独摇,秋来红实满林梢。味甘堪作金盘果,色艳堪为玉碗膏。养性更须凭食养,驻颜长与药同烧。若教上党来多种,更胜

华而不实

华而不实是一个成语,拼音为huá ér bù shí。其意思是指外表华丽而缺乏实际内容或价值。典故最早出自《左传·文公五年》。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虚有其表、徒有虚名的事物或人。其近义词有浮而不实、虚有其表等,反义词则包括实事求是、充实无华等。使用华而不实时需要注意语境和语气的把握,避免错误用法造成误解或冒犯他人。文章或人的表现如果华而不实,常常给人留下空洞、缺乏实际价值的印象。因此,要避免滥用或误用这一成语。

扯空砑光

本文介绍了成语"扯空砑光"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原意形容磨光物体表面时的虚假行为,现引申为说话或做事不实在、虚浮、夸大其词。文章通过详细的解释和示例,帮助读者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避免误解和误用。

徒有虚名是什么意思

徒有虚名的读音徒有虚名,读音为tú yǒu xū míng,其中“徒”读作tú,表示“只有、仅仅”的意思;“有”读作yǒu,表示“拥有”;“虚名”则读作xū míng,意为“不真实的名声”。徒有虚名的含义徒有虚名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表面上看起来很出名或者很了不起,但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的实力或者成就与之相匹配。它通常用来形容那些名不副实、徒有其表的人或事物。徒有虚名的典故该成语的典故源自于古代的文献记载。在古代,有些人为了追求名声和地位,不择手段地追求名誉和荣誉,但这些名誉并没有真正地反映出他们的实际能力和贡献。这种行为被人们称为“徒有虚名”。例如,《左传》中就有记载:“徒有虚名,而无实才。”这句话

辞巧理拙

辞巧理拙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í qiǎo lǐ zhuō。它的含义是形容言辞虽然巧妙,但所表达的道理却显得笨拙或不够深刻。这个成语强调了言辞与道理之间的对比关系。它没有特定的历史故事或人物出处。近义词有辞美理不深、言辞华丽而实质空洞等。反义词有言之有物、言之有理等。在使用时,需要注意避免将其用于不当的场合或错误的语境中,例如在描述人的品德或性格特点时不应使用此成语。

耸膊成山是什么意思

耸膊成山的读音读音:sǒng bó chéng shān标注拼音:sǒng(第三声)bó(第二声)chéng(第二声)shān(第一声)耸膊成山的含义“耸膊成山”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某个人或事物虽然外表看起来高大、雄伟,但实际上却并不真实,或者形容事物虽然被夸大,但并不符合实际情况。这个成语也常用来形容那些虚有其表、华而不实的人或事物。耸膊成山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并不十分明确,但据传与古代的某些故事或历史事件有关。在古代,人们常常用夸张的手法来描述事物,有时会夸大其词,甚至到了耸人听闻的地步。因此,“耸膊成山”这个成语可能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耸膊成山的近义词虚有其表:形容外表好看,但实际

戴发含牙

“戴发含牙”是一个成语,形容人或事物的原始、野蛮或未开化的状态。源自古代神话传说和文献记载,常用来形容人的野蛮、粗鲁或未受文明教化的状态。其近义词为野蛮粗鲁、原始未开化等,反义词为文明开化、教化有道等。使用时需注意避免误用为褒义、使用场合不当以及与其他词语混淆使用。文章提供了关于该成语的详细解释和示例。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