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傍之筑
读音
dào bàng zhī zhù
含义
- 道:道路。
- 傍:旁边。
- 筑:建造、修筑。
字面意思是在道路旁边修筑建筑,比喻做事不合时宜,徒劳无功,或指毫无价值的东西。
具体含义:形容做事不得其法,或指毫无实际意义的行为或事物。
典故
-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春秋时期,楚国攻打郑国,郑国大夫子产建议在城外修筑防御工事。有人反对说:“筑城于道旁,徒劳无益。”最终郑国未采纳子产的建议,导致战败。 -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韩非子用“道傍之筑”比喻不合时宜的政策,认为如果统治者制定的法令不符合实际需求,就如同在路边修筑无用的建筑,既浪费人力物力,又无法真正解决问题。 - 《后汉书·张衡传》:
张衡曾批评某些官员的政绩工程是“道傍之筑”,意指这些工程看似宏大,实则毫无实用价值。
近义词
- 徒劳无功:白费力气,没有成效。
- 劳而无功:付出努力却得不到回报。
- 画蛇添足:做多余的事,反而坏事。
- 无的放矢:行动没有明确目标,白费力气。
- 缘木求鱼:方法错误,无法达到目的。
反义词
- 事半功倍:花费较少力气,取得较大成效。
- 有的放矢:行动有明确目标,效果显著。
- 一举两得:做一件事得到双重好处。
- 卓有成效:行动效果显著,成果突出。
- 水到渠成:条件成熟,事情自然成功。
例句
- 小学低年级:小明在沙坑里堆了一座城堡,但一下雨就冲垮了,真是道傍之筑。
- 小学高年级:他花了一整天做手工,结果老师说不符合要求,简直是道傍之筑。
- 初中:政府投入大量资金修建的公园无人使用,成了道傍之筑。
- 高中:某些官员为了政绩盲目上马工程,最终沦为道傍之筑,浪费了纳税人的钱。
- 大学:学术界有些研究脱离实际,发表的文章不过是道傍之筑,毫无社会价值。
- 职场:公司花大价钱开发的软件根本没人用,完全是道傍之筑。
- 生活:他买了很多健身器材却从不锻炼,这些器材成了道傍之筑。
- 历史:秦始皇修建阿房宫,劳民伤财,最终成为道傍之筑。
- 经济:某些国家盲目投资基建,导致大量烂尾楼,堪称道傍之筑。
- 教育:填鸭式教学让学生死记硬背,考试一过就忘,简直是道傍之筑。
- 科技:某些APP功能华而不实,用户下载后立刻卸载,纯属道傍之筑。
- 环保:不解决污染源头,只在河边种树,不过是道傍之筑。
- 军事:耗费巨资建造的防御工事从未派上用场,成了道傍之筑。
- 农业:不因地制宜种植作物,最终颗粒无收,真是道傍之筑。
- 艺术:某些电影特效炫酷但剧情空洞,观众评价其为道傍之筑。
- 医学:研发的药物未经充分试验就上市,最终因副作用被召回,成了道傍之筑。
- 交通:修建的高铁线路客流量极低,完全是道傍之筑。
- 法律:制定法规却不执行,如同道傍之筑,毫无威慑力。
- 文化:某些传统技艺缺乏创新,逐渐被淘汰,成了道傍之筑。
- 国际关系:某些国家的外交政策脱离实际,最终沦为道傍之筑。
错误用法
- 误用为“道路建设”:
❌ “政府投资的道傍之筑改善了交通。”(正确应为“道路建设”) - 误用为“临时建筑”:
❌ “工地的道傍之筑很快被拆除。”(正确应为“临时工棚”) - 误用为“路边摊”:
❌ “夜市有很多道傍之筑。”(正确应为“路边摊”) - 误用为“装饰性建筑”:
❌ “公园里的道傍之筑很漂亮。”(正确应为“景观建筑”) - 误用为“无用之物”但不含贬义:
❌ “他收藏的邮票是道傍之筑。”(正确应为“个人爱好”)
总结:“道傍之筑”强调行为的徒劳或事物的无价值,不可用于中性或褒义语境。
你可能感兴趣
不自量力
本文介绍了成语“不自量力”的读音拼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如妄自尊大、蚍蜉撼树、狂妄自大、不知天高地厚,以及反义词如量力而行、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知难而退。文章还给出了多个例句,说明了不自量力的用法和错误用法。提醒读者不要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要量力而行,避免轻率行动导致的失败。
表面文章
本文介绍了“表面文章”这一成语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错误用法等相关内容。表面文章指的是只注重事物外在表现或形式,而非实质性的内容。文章通过例句展示了表面文章在语境中的应用,并强调了不应只注重表面,应深入实际去解决问题。同时,也指出了表面文章的错误用法,以避免用词不当、混淆概念和滥用词语等问题。
不知疼痒
不知疼痒是一个成语,形容人对痛苦或困难缺乏感觉或体验,表现对他人感受的漠视或对自身状况的忽视。典故来源可能与医学、疼痛感有关,也可能与人性中的冷漠、自私等负面情绪有关。近义词包括麻木不仁、冷酷无情、无动于衷、铁石心肠等。反义词有感同身受、善解人意、关怀备至、痛彻心扉等。使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错误的用法,不要用于形容正面的情况或人物形象,避免在口语或书面语中滥用。
残暴不仁
“残暴不仁”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án bào bù rén。该成语描述行为凶狠、残忍,缺乏仁慈之心的人。源自《史记·项羽本纪》,形容某些人在战争中表现出的残忍行为。其近义词包括凶狠残暴、冷酷无情等,反义词为仁慈善良、宽厚大度等。使用时应根据语境和语气把握,避免滥用或过度使用。总之,“残暴不仁”形容那些缺乏同情心和仁爱之心的人。
才多识寡
“才多识寡”的读音为cái duō shí guǎ,出自《汉书·东方朔传》,形容人虽有才学而见识较少。其含义在现代汉语中常用来描述才华横溢但知识面相对较窄的人。该成语的近义词包括博学多才、才华横溢、见闻广博等,反义词为见多识广、学富五车、博古通今等。在使用时需注意避免误用为贬义、滥用以及与反义词混淆使用等错误用法。文章提供了关于这个成语的详细解释和示例。
关于北极的诗词
关于北极的诗词(第1篇)关于北极的诗词,古诗词中并不多见,但仍然有一些作品以北地、寒地等为背景,表达了对极寒之地的描绘和感悟。以下是一篇以“关于北极的诗词”为主题的文章:北极之诗:古诗词中的寒冷与壮阔一、诗文呈现《塞下曲》作者:王之涣朝代:唐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解析:这首诗虽有北地寒苦之境,却未提及北极。然其壮阔之景与严寒之境相呼应,使人联想到北极的苍茫与冷峻。《北风行》作者:李白烛龙栖寒冰,光耀照九州。五云裾凌虚高,似向北斗酌天酒。黄河一去波浪尽,西北陲瞰白骨丘。北风卷地吹白雪,黄沙簸
卑躬屈膝
本文介绍了“卑躬屈膝”这一成语的拼音、含义、典故、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原意指人身体弯曲,形容恭敬、顺从的样子,现多用于形容过分顺从、谄媚的行为。文章还列举了与其相关的历史人物和事件,以及其近义词和反义词。同时,提醒读者在使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对象、场合以及避免与其他词语混淆使用。
关于好官的诗词
关于好官的诗词(第1篇)关于好官的诗词自古以来,诗词中赞美好官的篇章屡见不鲜。这些诗词不仅展现了古代文人对于为官之道的理解,也反映了百姓对于清廉公正官员的期盼。以下是根据“关于好官的诗词”这一主题,精选的几首古诗词及其解析。一、白居易《醉后狂言酬赠河南尹刘轲》原文:君如青松守贞节,我似浮云任风牵。公门好官多正色,不畏权势不媚权。解析:此诗以青松与浮云的比喻,形象地展现了好官的品质。诗人赞扬了公门中那些正直无私、不畏权势的官员。二、杜牧《遣怀》原文:落落高槐晚未秋,长亭短亭古道头。公门好客心如月,清夜无尘照九州。解析:此诗以清夜无尘的明月为喻,赞美了公门中那些好客、清廉的官员,他们如明月般照亮九
充饥画饼
充饥画饼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只说不做,不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况。其读音和含义、典故都已详细介绍。充饥画饼的近义词包括纸上谈兵、空言无补等,反义词为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等。使用时需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如误用为正面表达、用于自嘲或调侃时的过度直接以及与实际情况不符的使用。文章通过例句展示了充饥画饼的正确用法和误用情况,提醒读者在使用时要注意语境和对象。
中饱私囊是什么意思
中饱私囊的读音中饱私囊(zhòng bǎo sī náng)是一个成语,用于形容某些人利用职权或职务之便,将公共利益或集体利益转化为个人私利的行为。中饱私囊的含义“中饱私囊”这个成语的含义是指某些人利用职权或职务之便,将公共资源或集体资源占为己有,从而谋取个人私利。这种行为往往会对公共利益或集体利益造成损害。中饱私囊的典故该成语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故事讲述了战国时期赵国的大臣蔺相如为了保护国家利益,不惧强权,与秦国的权臣斗争的故事。其中,蔺相如曾指责某些官员“中饱私囊”,即利用职权谋取个人私利。此后,“中饱私囊”这个成语便流传开来,成为形容某些人利用职权谋取个人私利的常用语。中饱私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