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疼痒
读音
bù zhī téng yǎng
含义
“不知疼痒”由四个字组成:
- 不:否定词,表示“没有”或“不”。
- 知:知道、了解。
- 疼:疼痛,指身体或心理上的痛苦。
- 痒:皮肤发痒的感觉,也比喻轻微的困扰。
整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不知道疼痛和发痒”,比喻一个人对外界的刺激或伤害毫无反应,形容人麻木不仁、迟钝或缺乏感知能力。
典故
- 《庄子·应帝王》:庄子在讨论“至人无己”的境界时提到,真正超脱的人对外界的痛苦毫无知觉,类似于“不知疼痒”。
- 《韩非子·喻老》:韩非子用“不知疼痒”形容某些人对国家大事漠不关心,麻木不仁。
- 民间故事:传说古代有个愚钝的人,被火烧伤却毫无反应,旁人感叹他“不知疼痒”。
近义词
- 麻木不仁:形容对外界事物毫无反应,感情冷漠。
- 无动于衷:指对事情毫不关心,没有任何情绪波动。
- 漠不关心:形容对人或事冷淡,不放在心上。
- 迟钝不敏:反应迟缓,不够敏锐。
反义词
- 敏感多疑:对外界变化反应迅速,容易产生情绪波动。
- 感同身受:能够体会他人的痛苦或快乐。
- 痛痒相关:形容对事情非常关心,感同身受。
- 反应敏捷:对外界刺激能迅速做出反应。
例句
- 小学低年级:小明摔倒了也不哭,真是“不知疼痒”。
- 小学高年级:他对同学的嘲笑“不知疼痒”,依然做自己的事。
- 初中:老师批评他,他却“不知疼痒”,一点悔改的意思都没有。
- 高中:社会问题如此严重,某些官员却“不知疼痒”,毫无作为。
- 大学及以上:面对舆论的强烈谴责,他依然“不知疼痒”,继续我行我素。
- 日常对话:你怎么对这么重要的事情“不知疼痒”?
- 文学作品:他的心如铁石,对世间苦难“不知疼痒”。
- 新闻报道:某些企业对环境污染“不知疼痒”,继续违规排放。
- 职场场景:老板对员工的抱怨“不知疼痒”,导致团队士气低落。
- 家庭教育:孩子对父母的叮嘱“不知疼痒”,依然沉迷游戏。
- 历史评论:封建统治者对百姓疾苦“不知疼痒”,最终导致王朝覆灭。
- 心理学分析:长期压抑情绪可能让人变得“不知疼痒”。
- 医学比喻:神经损伤的患者可能对疼痛“不知疼痒”。
- 影视台词:“你对我这么好,我却‘不知疼痒’,真是对不起。”
- 寓言故事:寓言中的木头人对任何打击都“不知疼痒”。
- 讽刺文学:讽刺某些人对外界变化“不知疼痒”,如行尸走肉。
- 哲学讨论:庄子认为“至人”对外界痛苦“不知疼痒”。
- 商业批评:某些企业对消费者投诉“不知疼痒”,最终失去市场。
- 社交观察:他对朋友的困境“不知疼痒”,让人心寒。
- 自我反思:我是否对家人的付出“不知疼痒”?
错误用法
-
误用为“不怕疼”:
- ❌ 错误例句:“他练武很厉害,被打也不怕,真是‘不知疼痒’。”
- ✅ 正确用法:“不知疼痒”强调麻木迟钝,而非勇敢。
-
误用为“不关心”:
- ❌ 错误例句:“他对时尚潮流‘不知疼痒’。”
- ✅ 正确用法:应使用“漠不关心”或“不感兴趣”。
-
误用为“没感觉”:
- ❌ 错误例句:“这药涂上去‘不知疼痒’。”
- ✅ 正确用法:应使用“无刺激性”或“无不适感”。
-
误用为“迟钝”:
- ❌ 错误例句:“他反应慢,做事‘不知疼痒’。”
- ✅ 正确用法:应使用“迟钝”或“反应迟缓”。
-
误用为褒义词:
- ❌ 错误例句:“他心态好,遇到困难也‘不知疼痒’。”
- ✅ 正确用法:成语本身含贬义,不可用于褒扬。
你可能感兴趣
不知痛痒
本文介绍了成语“不知痛痒”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与反义词。该成语形容人对事情的利害关系或他人的痛苦感受缺乏敏感和认识。文章还提供了错误用法示例及解析,提醒读者在适用时要注意语境。希望以上内容对读者有所帮助。
不省人事
不省人事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ù shěng rén shì,形容一个人因昏迷或失去知觉等原因无法了解周围发生的事情。这个成语源于古代文献,最早可以追溯到《史记》。不省人事的近义词包括昏迷不醒、昏厥等,反义词则是清醒。在使用时需注意避免用词不当、滥用场合以及与近义词混淆使用等错误。文章提供了关于不省人事的详细解释和多个例句。
多情多感
“多情多感”是一个形容情感丰富、细腻且易感动的短语。其拼音是duō qíng duō gǎn。该词语没有明确的典故出处,但在古代文学中有类似的情感描写。其近义词有“情深意重”、“柔情似水”和“感情丰富”等,反义词则包括“冷酷无情”、“麻木不仁”和“无动于衷”。在文学、音乐和艺术等领域中,多情多感常被用来形容人物或作品所表现出的丰富情感。但需注意,该词语应用上需避免用于描述物品或事物的情感状态,以及语境不当和其他词语混淆使用的情况。
麻痺不仁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成语“麻痺不仁”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和反义词。该成语用于形容人因某种原因变得麻木不仁、缺乏感觉和反应。文章还提供了关于该成语的错误用法提示,避免不当使用。通过多个例句,展示了“麻痺不仁”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
迟眉钝眼
“迟眉钝眼”是一个中文成语,读音为chí méi dùn yǎn,形容人的表情呆滞、眼神迟钝、反应不灵敏。该成语常用于描述人的神态或智力状况,无具体典故出处。它的近义词包括呆若木鸡、反应迟钝等,反义词为眼疾手快、聪明伶俐等。使用时需注意避免滥用场合、误用对象,以及与其他负面词汇连用。该成语可以形容人的迟钝状态,但在使用时应根据具体语境选择合适的词汇。
燃萁之敏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成语“燃萁之敏”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和反义词,以及在不同情境下的正确用法。该成语用来形容人在面对困难或挑战时,能够迅速反应、敏捷思考的智慧和才思。同时,也指出了在使用该成语时需要避免的错误用法。
楞头呆脑
本文介绍了词语“楞头呆脑”的读音、含义、典故和近义词反义词。楞头呆脑形容人的神情或行为迟钝、木讷。该词是日常俚语,没有明确的典故出处。其反义词包括聪明伶俐、机智过人等。文章还提供了例句和错误用法示例,强调在正式场合或过度使用可能不礼貌或轻率,描述时需避免过于直接或贬低他人。
呆若木鸡
呆若木鸡的读音为【dāi ruò mù jī】,形容人因惊讶、恐惧或专注而表现出的一种呆滞、无动于衷的状态。典故源于道家哲学,形容高深境界的人外表呆滞而内心充实。近义词有呆头呆脑、木讷寡言等。反义词包括灵巧敏捷、活泼机灵等。文章还包括例句和错误用法的说明。这个成语应正确用于形容人因某种情况而表现出的呆滞状态,而不是用于形容人装作发呆或过于专注的场合。
豆重榆瞑
本文介绍了成语“豆重榆瞑”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与反义词,同时提供了相关的例句。该成语用来形容人身体沉重,精神困倦的状态,常用来描述过度劳累或睡眠不足的情况。使用此成语时需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如不能用于非人的物体或动物,也不能用于轻微的疲劳感,需注意语境的合适性。
眼急手快是什么意思
眼急手快的读音眼急手快的读音:yǎn jí shǒu kuài。眼急手快的含义眼急手快是一个成语,形容人的反应迅速,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动作敏捷,能够迅速地察觉并应对突发情况。这个成语强调了人的敏锐和机警。眼急手快的典故关于“眼急手快”的典故并没有明确的出处,但这个成语可能是由“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和“手到擒来”等成语演变而来,强调了人的反应迅速和机警。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常用来形容英雄豪杰或身怀绝技的人物。眼急手快的近义词近义词:眼明手快:形容人反应灵敏,眼光敏锐,动作迅速。眼疾手快:意思也是形容做事机警敏捷,反应迅速。手到擒来:形容做事能干,轻而易举地完成任务。眼急手快的反义词反义词:笨手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