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颤心惊
读音
dǎn chàn xīn jīng
含义
“胆颤心惊”是一个形容极度恐惧的成语。
- 胆颤:胆在颤抖,形容内心极度不安。
- 心惊:心脏剧烈跳动,形容受到惊吓。
整体含义:形容人因害怕而全身发抖,内心极度恐慌。
典故
-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春秋时期,晋国大夫介之推因不愿与权臣同流合污,隐居山林。晋文公派人放火烧山逼他出山,介之推宁死不屈,最终被烧死。后人形容当时的情景令人“胆颤心惊”。 - 《史记·项羽本纪》:
项羽在垓下被围,四面楚歌,士兵们“胆颤心惊”,士气崩溃,最终导致失败。 - 《水浒传》:
武松在景阳冈遇到猛虎时,普通人早已“胆颤心惊”,但他却勇敢迎战,展现了英雄气概。
近义词
- 心惊胆战:形容极度害怕,与“胆颤心惊”意思相近。
- 魂飞魄散:形容恐惧到极点,仿佛魂魄都飞散了。
- 毛骨悚然:因恐惧而汗毛竖起,脊背发冷。
- 不寒而栗:形容因害怕而发抖。
反义词
- 镇定自若:形容人在危急情况下依然冷静。
- 泰然处之:面对困难或危险时毫不慌张。
- 无所畏惧:形容人勇敢,毫不害怕。
- 从容不迫:形容人做事稳重,不慌不忙。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夜晚独自在家时,听到奇怪的声音,小明胆颤心惊地躲在被子里。
- 看到恐怖片里的鬼怪,小华吓得胆颤心惊。
-
小学高年级:
- 考试前没复习好,走进考场时他胆颤心惊,生怕考砸了。
- 走在漆黑的巷子里,风吹树叶的声音让他胆颤心惊。
-
初中:
- 面对严厉的教练,运动员们胆颤心惊,生怕犯错被批评。
- 听说学校要突击检查作业,同学们都胆颤心惊地翻书包。
-
高中:
- 站在悬崖边往下看,即使有护栏也让人胆颤心惊。
- 面对高考成绩公布的那一刻,许多考生胆颤心惊地刷新网页。
-
大学及以上:
- 在法庭上,被告听到法官宣判时胆颤心惊,生怕被判重刑。
- 投资者看到股市暴跌,胆颤心惊地计算着自己的损失。
错误用法
-
形容轻微紧张:
- ❌ 明天要演讲,我有点胆颤心惊。(正确:用“紧张”或“忐忑不安”更合适)
- ❌ 考试前复习得不错,但还是胆颤心惊。(程度过重,可用“有点担心”)
-
形容兴奋或激动:
- ❌ 看到偶像出场,粉丝们胆颤心惊地尖叫。(正确:应用“激动不已”或“兴奋万分”)
-
形容身体不适:
- ❌ 他感冒发烧,浑身胆颤心惊。(正确:应用“发抖”或“打寒战”)
-
形容愤怒情绪:
- ❌ 老板发火时,员工们胆颤心惊地反驳。(正确:应用“战战兢兢”或“小心翼翼”)
“胆颤心惊”通常用于形容极度的恐惧,不能用于描述一般的紧张或兴奋情绪,使用时需注意语境。
你可能感兴趣
闻风破胆是什么意思
闻风破胆的读音闻风破胆的读音为wén fēng pò dǎn。闻风破胆的含义闻风破胆,字面意思是指听到某种风声就吓得胆颤心惊,形容听到某种消息或情况后极度恐惧、惊慌失措的心理状态。闻风破胆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源自古代,具体出处已不可考。但可以想象,在古代社会,一些重大的事件或消息往往通过风声传递,而某些消息的严重性足以让人闻之色变,甚至吓得胆颤心惊。因此,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们对某些严重情况或消息的极度恐惧心理。闻风破胆的近义词闻风丧胆惊弓之鸟胆战心惊谈虎色变以上成语均与“闻风破胆”意思相近,都表示听到某种消息或情况后极度恐惧的心理状态。闻风破胆的反义词临危不惧镇定自若泰然自若毫不畏惧这些反义
不寒而栗
本文介绍了成语“不寒而栗”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形容在没有受到寒冷的情况下,却感到非常害怕和颤抖的心理状态。其典故源于古代的两个故事。此外,还介绍了与其相关的近义词和反义词,并通过具体例句展示了其用法。同时,指出了在使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的错误用法。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
大惊失色
“大惊失色”是一个成语,形容因突然的意外或震惊导致面色苍白、神情慌乱。其源于古代文学作品,描述人在遭遇极度震惊时的神态。近义词有瞠目结舌、目瞪口呆、心惊胆战等。反义词包括镇定自若、从容不迫、泰然自若等。使用此成语时需注意适用的情境和语气,避免错误用法。例如,在描述并不令人震惊的事件时使用会显得夸张,用于描述内心情感时需用适当的语气和情境来衬托。
鞍马劳困
鞍马劳困是指长时间骑马的劳顿和困乏状态,形容人在长时间骑马或战争中因长时间奔波而感到极度疲惫和困倦。其源自古代战争时期的将士长时间骑马征战。鞍马劳困的近义词有疲惫不堪、筋疲力尽等,反义词有精神饱满、充满活力等。在用法上,需避免将其用于非骑马的劳累状态或误写为其他字眼。通过例句可以更好地理解该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成语背生芒刺
本文介绍了成语“背生芒刺”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用来形容内心因恐惧、担忧或疑虑等不安情绪而产生的强烈不适感,仿佛有芒刺在背。文章详细解释了其含义、出处和用法,并给出了相应的例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
背若芒刺
背若芒刺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èi ruò máng cì。它的含义是形容内心不安、极度担忧或恐惧,有如芒刺在背的感觉。该成语出自《汉书·王莽传》,描述王莽夺取政权时的心境。近义词包括如坐针毡、心事重重等,反义词有心安理得、泰然自若等。该成语可用来描述各种场合下的内心不安,如考试、演讲、面对闲言碎语、做重要决策等。使用时需注意不要与其他词语混淆,并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使用。
三毛七孔是什么意思
“三毛七孔”是一个成语,读音为sān máo qī kǒng。它用来形容人极度惊讶或恐惧的神情,其中“三毛”指头发,“七孔”指人体的七个孔洞。这个成语可能源自古代对人们情感和身体表现的细腻描绘。它的近义词包括惊恐万分、毛发耸立、骇人听闻等,反义词有镇定自若、心平气和、平静无波等。在使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语境和用法,避免随意滥用或与其他表示惊恐的词语混用。正确的书面表达非常重要,应避免使用错误的写法。
重足屏气是什么意思
重足屏气的读音重足屏气的读音为:zhòng zú píng qì,其中“zhòng”的音调为第四声,“zú”的音调为第二声,“píng”的音调为第二声,“qì”的音调为第四声。重足屏气的含义重足屏气,形容人们极度恐惧、紧张、不敢动弹的状态。其中,“重足”指的是双脚不敢着地,形容极度恐惧;“屏气”则是形容呼吸都不敢正常进行,形容极度紧张。重足屏气的典故重足屏气这个成语出自于《史记·淮阴侯列传》。据传,汉朝时期,淮阴侯韩信在攻打赵国时,赵国士兵们因为害怕韩信的威名而不敢动弹,甚至不敢呼吸,形成了“重足屏气”的场面。后来这个成语就用来形容人们极度恐惧、紧张、不敢动弹的状态。此外,这个成语也可以与一些
车烦马毙
车烦马毙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hē fán mǎ bì。这个成语用于形容旅途劳顿、辛苦疲惫,表达长时间的旅行或工作带来的疲劳和困扰。它源于古代的旅行文化,强调车马和人员的劳累。近义词包括鞍马劳顿、疲惫不堪等,反义词则是悠然自得、安逸自在等。使用此成语时需注意避免滥用、与轻松愉悦情境搭配及语境不合适的情况。正确理解并运用车烦马毙,能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鞍马劳倦
“鞍马劳倦”是一个成语,用来描述因长时间骑马或驾车、劳作导致的极度疲惫和困倦状态。它通常与古代战争和长途旅行相关。该成语的近义词包括疲惫不堪、身心交瘁和精疲力尽等。反义词包括精神饱满、神采奕奕和精力充沛等。在运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不当使用场合、乱用词语搭配、不分语境滥用以及与其他近义词的混淆等错误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