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战心慌

胆战心慌:恐惧之下的心理状态

读音

dǎn zhàn xīn huāng

含义

“胆”指胆囊,古人认为胆是勇气所在;”战”意为颤抖;”心”指心脏;”慌”意为慌乱。整个成语形容极度恐惧、惊慌失措的状态,内心极度不安,如同胆在颤抖、心在慌乱。

典故

  1.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记载”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虽非直接使用”胆战心慌”四字,但描绘的恐惧状态与成语意境相通。
  2. 《史记·项羽本纪》:描述项羽垓下之围时”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这段描写展现了项羽胆战心慌的心理状态。
  3. 《红楼梦》第七十五回:描写贾府被抄家时”贾母等听了,俱胆战心惊,手足无措”,虽用”胆战心惊”而非”胆战心慌”,但表达的情感相似。

近义词

  1. 胆战心惊:形容非常害怕,与”胆战心慌”几乎同义。
  2. 心惊肉跳:形容因恐惧而身体不适的感觉。
  3. 魂飞魄散:形容极度惊恐,连魂魄都飞散了。
  4. 惶恐不安:形容内心恐惧而不安定。
  5. 提心吊胆:形容非常担心害怕。

反义词

  1. 镇定自若:形容在紧急情况下保持冷静。
  2. 泰然处之:形容面对困难或变故时沉着冷静。
  3. 从容不迫:形容不慌不忙,沉着冷静。
  4. 面不改色:形容在紧张情况下神色不变。
  5. 无所畏惧:形容什么都不害怕。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黑暗的森林里,小明胆战心慌地走着,总觉得后面有什么东西跟着他。
  2. 小学低年级:听到雷声轰鸣,小狗胆战心慌地钻到了床底下。
  3. 小学中年级:考试作弊被发现时,李华胆战心慌,手不停地发抖。
  4. 小学中年级:独自在家时突然停电,小美胆战心慌地缩在沙发角落。
  5. 小学高年级:看到老师拿着试卷走进教室,没复习好的同学们都胆战心慌起来。
  6. 小学高年级:深夜走在空无一人的小巷里,他不禁胆战心慌,加快了脚步。
  7. 初中一年级:第一次上台演讲,他胆战心慌,差点忘了准备好的台词。
  8. 初中一年级:地震发生时,整栋楼的人胆战心慌地跑向安全出口。
  9. 初中二年级:面对严厉的面试官,求职者胆战心慌,回答得结结巴巴。
  10. 初中二年级:看到父亲阴沉着脸回家,做错事的孩子胆战心慌地躲进了房间。
  11. 初中三年级:得知自己可能感染了传染病,他胆战心慌地等待检测结果。
  12. 初中三年级:目击车祸现场后,她胆战心慌,一晚上都没睡好觉。
  13. 高中一年级:在荒野迷路后,探险队员们胆战心慌地寻找着出路。
  14. 高中一年级:面对突如其来的公司裁员消息,员工们都胆战心慌,担心自己成为下一个。
  15. 高中二年级:股市暴跌时,新手投资者胆战心慌地抛售了所有股票。
  16. 高中二年级:手术室外,家属胆战心慌地等待着医生的消息。
  17. 高中三年级:高考考场上,看到不会做的题目,他胆战心慌,大脑一片空白。
  18. 高中三年级:独自在国外遭遇抢劫后,她胆战心慌地报了警。
  19. 大学及以上:面对金融危机,许多企业家胆战心慌地调整着公司战略。
  20. 大学及以上:科研项目截止日期临近而进展缓慢,团队成员都胆战心慌地加班加点。

错误用法

  1. 形容轻微紧张:错误例句:”明天要考试了,我有点胆战心慌。”(应用”紧张”而非”胆战心慌”,后者程度过重)
  2. 形容兴奋状态:错误例句:”得知自己获奖后,他胆战心慌地跑上台领奖。”(兴奋与恐惧不同)
  3. 形容生理不适:错误例句:”吃了不干净的食物后,他胆战心慌地捂着肚子。”(应使用”肚子疼”等直接描述)
  4. 形容日常忙碌:错误例句:”年底工作太多,我每天都胆战心慌地加班。”(应使用”忙得不可开交”等)
  5. 形容恋爱心情:错误例句:”第一次约会时,她胆战心慌地等待对方到来。”(应使用”紧张”或”小鹿乱撞”)
  6. 形容运动疲劳:错误例句:”跑完马拉松后,他胆战心慌地坐在地上休息。”(应使用”筋疲力尽”)
  7. 形容天气变化:错误例句:”暴风雨来临前,天空胆战心慌地暗了下来。”(拟人化不当)
  8. 形容动物行为:错误例句:”小鸟胆战心慌地啄食地上的面包屑。”(程度过重,应用”小心翼翼”)
胆战心慌.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你可能感兴趣

心慌意急是什么意思

心慌意急的读音标注拼音:xīn huāng yì jí心慌意急的含义“心慌意急”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人的心情焦虑、不安,心中慌乱,急于求成或等待。其中,“心慌”指的是心中不安,有忧虑、恐惧、紧张等情绪;“意急”则是指心急,急切地期待或追求某种结果。心慌意急的典故该成语的典故并不明确,但可以从字面意思上理解其含义。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常有用到类似表达方式,如描绘人物在紧急情况下的心理状态。心慌意急的近义词心急如焚:形容心中急得像火烧一样,非常着急。焦急不安:形容心情非常焦虑、紧张,无法平静。坐立不安:形容心情烦躁,无法安静地坐着或站着。急不可待:形容非常迫切,急于得到某种结果或期待某件事情的发生。

楚弓遗影

楚弓遗影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hǔ gōng yí yǐng。其含义是比喻因某事造成疑虑或担忧,即使事情已经过去,疑虑仍然存在。这个成语源自《战国策》中的故事,讲述楚国大臣因误解而留下的心理阴影。近义词包括杯弓蛇影、疑神疑鬼等,反义词为心安理得、泰然自若等。例句展示了在不同情境下使用楚弓遗影的恰当方式,错误用法应避免描述事实或实际情况时使用该成语。正确用法是描述一种因某事产生的疑虑和恐惧的心理状态。

当机立断

"当机立断"是一个成语,意为在关键时刻迅速做出决断。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讲述韩信背水一战,出奇制胜的典故。其近义词包括果断决策、毫不迟疑等,反义词为犹豫不决、迟疑不前。使用"当机立断"时需注意适用场合,不可滥用或用于描述非决断行为。文中提供了多个例句以助于理解。

飞云掣电

本文介绍了“飞云掣电”的读音、含义、出处、近义词和反义词,以及在不同语境下的用法和错误用法。该成语形容事物运动迅速、快速变化或突然发生的场景,常用来形容速度极快、动作迅猛的情景。使用时应结合具体语境和情境,避免滥用或误用。

背若芒刺

背若芒刺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èi ruò máng cì。它的含义是形容内心不安、极度担忧或恐惧,有如芒刺在背的感觉。该成语出自《汉书·王莽传》,描述王莽夺取政权时的心境。近义词包括如坐针毡、心事重重等,反义词有心安理得、泰然自若等。该成语可用来描述各种场合下的内心不安,如考试、演讲、面对闲言碎语、做重要决策等。使用时需注意不要与其他词语混淆,并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使用。

道不掇遗

本文介绍了成语“道不掇遗”的读音、含义、典故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形容社会风气淳朴,人们道德高尚,不会贪图他人财物,强调了人们对于他人财物的尊重和自我约束。文章还提到了该成语的典故源于古代社会,道德风尚高尚的人们对于他人财物的尊重和保护意识。近义词包括“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拾金不昧”等。文章旨在帮助读者了解并正确使用这一成语。

朝升暮合

朝升暮合是一个成语,形容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状态或事物周期性变化规律。它反映了古代人们的自然生活规律和宇宙观念,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朝升暮合的近义词包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等,反义词则是瞬息万变等。使用时应根据语境谨慎选择,避免误用。该成语描绘了自然的韵律和生活的节奏,展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东床坦腹

东床坦腹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ōng chuáng tǎn fù,源自古代文人墨客的举止风度。其含义是形容人的气度豁达、举止自然,不矫揉造作。典故来源于晋代一位王家子弟的坦然举止。近义词有从容自得、气度不凡等,反义词为矫揉造作、拘谨不自然。使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语境和对象,避免滥用。通过举例详细介绍了东床坦腹的用法和含义。

吹影镂尘

本文主要介绍了成语“吹影镂尘”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形容技艺高超,精细入微,常用于文艺作品或艺术创作的描述。其源自古代的文艺创作和工艺技巧,被用来形容艺术家通过精细的雕刻和绘画技巧达到的最高境界。本文还提供了关于该成语的多个例句,以帮助读者理解和运用。同时,也指出了在使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的场合和语境,避免滥用和误解。

德配天地

“德配天地”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dé pèi tiān dì。这个成语用于形容人的道德品质高尚,与天地相匹配。其含义强调了人的道德修养的重要性,认为人的道德品质可以达到与天地相媲美的程度。该成语最早出自《周易》,并且在古代文献中,德才兼备的人常被誉为“德配天地”。其近义词包括德高望重、品学兼优等,反义词为道德败坏。使用时应避免用词不当、误用语境、混淆概念、不符合事实和用词重复等错误。该成语常用于称赞品德高尚的人。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