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机立断

当机立断

读音

dāng jī lì duàn

含义

“当”意为面对、遇到;”机”指时机、机会;”立”是立即、马上;”断”指决断、决定。整个成语的意思是:在关键时刻,毫不犹豫地做出决断。形容人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而果断地做出决定。

典故

  1. 《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韩信在井陉之战中,面对赵军二十万大军,当机立断,背水列阵,最终以少胜多,创造了著名的”背水一战”战例。
  2.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诸葛亮北伐时,面对司马懿大军压境,当机立断使用空城计,成功吓退敌军。
  3. 《晋书·杜预传》:西晋名将杜预在伐吴之战中,面对长江天险,当机立断建造连舫战舰,最终一举攻破吴国。
  4. 《宋史·岳飞传》:岳飞在郾城之战中,面对金军铁浮屠,当机立断命令士兵用麻扎刀专砍马腿,大破金军精锐。

近义词

  1. 果断决策:形容决策迅速而坚决。
  2. 雷厉风行:形容行动迅速,像雷一样猛烈,像风一样快。
  3. 快刀斩乱麻:比喻以果断迅速的手段解决复杂问题。
  4. 毫不犹豫:形容做决定时没有任何迟疑。
  5. 立竿见影:比喻立刻见到效果,形容行动迅速有效。

反义词

  1. 优柔寡断:形容人做事犹豫不决,缺乏决断力。
  2. 举棋不定:比喻做事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
  3. 踌躇不前:形容犹豫不决,不敢前进。
  4. 迟疑不决:形容拿不定主意,犹豫不决。
  5. 畏首畏尾:形容顾虑太多,胆小怕事。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小明看到同学摔倒,当机立断跑去找老师帮忙。
  2. 小学低年级:消防员叔叔当机立断冲进火场救出了小猫。
  3. 小学中年级:班长发现教室窗户没关,当机立断组织同学关窗避雨。
  4. 小学中年级:看到有人落水,王叔叔当机立断跳入河中施救。
  5. 小学高年级:面对突如其来的地震,李老师当机立断指挥同学们有序撤离教室。
  6. 小学高年级:足球比赛中,守门员当机立断扑出了对方的点球。
  7. 初中一年级:面对歹徒持刀抢劫,警察当机立断制服了犯罪嫌疑人。
  8. 初中一年级:医生诊断出病人需要立即手术,当机立断安排了急诊手术。
  9. 初中二年级:项目经理发现设计方案有重大缺陷,当机立断叫停了施工。
  10. 初中二年级:登山队遭遇暴风雪,队长当机立断决定下撤保安全。
  11. 初中三年级:面对公司资金链断裂的危机,CEO当机立断进行战略调整。
  12. 初中三年级:高考志愿填报截止前,张同学当机立断修改了第一志愿。
  13. 高中一年级:军事指挥官发现敌军埋伏,当机立断改变行军路线。
  14. 高中一年级:科学家实验中发现异常现象,当机立断调整研究方向。
  15. 高中二年级:面对股市暴跌,经验丰富的投资者当机立断止损离场。
  16. 高中二年级:外交官在谈判陷入僵局时,当机立断提出折中方案。
  17. 高中三年级:急诊科主任面对大量伤员,当机立断启动应急预案。
  18. 高中三年级:创业者在产品上市前发现重大bug,当机立断推迟发布。
  19. 大学及以上: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政府当机立断采取封控措施。
  20. 大学及以上:航天指挥中心发现火箭异常,当机立断启动自毁程序。

错误用法

  1. 犹豫不决时使用:错误例句:”他考虑了很久,最后当机立断做出了决定。”(”当机立断”强调迅速决断,与”考虑了很久”矛盾)
  2. 无关紧要的场合:错误例句:”早餐吃什么,他当机立断选择了豆浆油条。”(日常小事不宜用”当机立断”这样郑重的成语)
  3. 被动接受时使用:错误例句:”面对领导的安排,他当机立断接受了任务。”(接受安排不属于主动决断)
  4. 长期规划时使用:错误例句:”公司经过半年的市场调研,当机立断调整了发展战略。”(长期规划过程不宜用”当机立断”)
  5. 情绪化决定时使用:错误例句:”他一气之下当机立断辞职了。”(情绪化决定不符合”当机立断”的理性内涵)
  6. 无选择余地时使用:错误例句:”唯一的逃生通道被堵,他当机立断留在原地。”(没有选择的情况下不算决断)
  7. 形容动物行为:错误例句:”猎豹当机立断扑向羚羊。”(成语一般用于形容人类行为)

你可能感兴趣

踌躇不决

本文介绍了成语“踌躇不决”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和反义词。该成语用于形容面对选择或决策时犹豫不决、迟疑不前的状态。文章还提供了相关例句,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成语的使用场景。同时,本文也指出了错误使用“踌躇不决”的方式,以避免读者在实际运用中的混淆和滥用。

沉吟不决

沉吟不决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hén yín bù jué。该成语用于描述在面对重大决策时犹豫不决、迟疑不前的心理状态。它源自古代的文学作品,形容文人墨客在创作时的反复思考和权衡。此外,文章还介绍了沉吟不决的近义词和反义词,并举例说明了其用法。同时,文章也指出了在使用沉吟不决时需要注意避免的错误用法,如不当场合使用、与其他词语混淆、过度使用或滥用等。

沉吟未决

文章介绍了成语“沉吟未决”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用法。该成语形容人反复思考、犹豫不决的状态,典故并不明确,但可以从字义上理解。近义词包括犹豫不决、踌躇不前、迟疑不决等,反义词包括当机立断、毫不犹豫、决断果敢等。文章还给出了多个沉吟未决的例句,并强调了错误用法,如误用为形容日常交流或已经做出决定时的状态。

决不待时是什么意思

决不待时的读音为jué bù dài shí。该成语强调在关键时刻或紧急情况下不能等待时机或拖延时间,必须立即采取行动。其含义源于《左传·僖公二十四年》中的故事,表达了行动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决不待时的近义词包括当机立断、刻不容缓、急不可待等,反义词包括犹豫不决、慢条斯理、拖泥带水等。在使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其含义和适用场合,避免误解和错误使用。

逢机立断

逢机立断是一个成语,读音为féng jī lì duàn。它的含义为遇到机会就立刻决断,强调迅速且果断地做出决策或行动。该成语并没有明确的典故出处,但可以从字面意思理解其含义。逢机立断与当机立断、果断决策等成语含义相近,都强调迅速决断的重要性。而犹豫不决、拖泥带水和迟疑不前等成语则是其反义词。在适当的语境下,逢机立断被用于形容一个人在关键时刻迅速做出决策的情况。然而,需要注意避免在不适当的场合或语境下错误使用这一成语。

胆战心慌

本文介绍了成语“胆战心慌”的正确读音、含义、典故以及近义词和反义词。该成语用于形容人因恐惧、紧张或激动而感到心神不宁、心惊肉跳的状态。文章还列举了该成语在不同情境下的用法及错误用法提醒,指出在运用时需注意不要滥用或误用,注意语境和语气的搭配。

陈善闭邪

陈善闭邪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hén shàn bì xié。其含义为陈述善行以引导人心向善,使邪恶无法得逞,强调了正面引导的重要性。该成语源于古代,体现了对于道德教化和正能量的重视。其近义词包括抑恶扬善、崇德向善等,反义词为纵恶养奸、恣意妄为等。在日常使用和写作中,应正确使用该成语,避免滥用、误解含义和用词不当等错误用法。

持正不阿

持正不阿是一个成语,意思为坚持正义,不偏袒任何一方,不向邪恶势力屈服。该成语源于战国时期蔺相如的故事,形容人正直无私、刚强不屈。其近义词有刚正不阿、公正无私等,反义词包括偏袒护短、徇私舞弊等。持正不阿的人在工作中能坚守正义立场,不畏权势,确保公正和透明,赢得尊重和信任。但需注意避免将其用于形容过于刻板、不知变通的情况。

朝升暮合

朝升暮合是一个成语,形容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状态或事物周期性变化规律。它反映了古代人们的自然生活规律和宇宙观念,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朝升暮合的近义词包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等,反义词则是瞬息万变等。使用时应根据语境谨慎选择,避免误用。该成语描绘了自然的韵律和生活的节奏,展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词正理直

词正理直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í zhèng lǐ zhí,意指言辞纯正,道理正直。源自《论语·卫灵公》,强调说话或写文章时用词准确、语言规范、内容合理、逻辑清晰。该成语具有正义感和公正性,常用于形容言辞和道理的正直性。其近义词有义正辞严、言之成理等,反义词包括含糊其辞、歪理邪说等。在合适语境中,词正理直能够很好地表达观点,赢得信任。但需注意避免在非正式场合过度使用或在误解其含义的情况下使用。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