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胆战心寒」详解
读音
dǎn zhàn xīn hán
含义
- 胆:指胆量、勇气。
- 战:颤抖、发抖。
- 心:内心、情绪。
- 寒:寒冷,引申为恐惧、害怕。
整体含义:形容极度恐惧,胆量被吓破,内心冰冷发抖的状态。
典故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记载楚国大夫伍奢被诬陷谋反,其子伍子胥逃亡时“胆战心寒”,形容其恐惧至极。
- 《三国演义》:描写曹操败走华容道时,面对关羽的拦截,“胆战心寒,不敢仰视”。
- 《聊斋志异》:故事中人物遭遇鬼怪时,“胆战心寒,几欲昏厥”。
近义词
- 心惊胆战:形容极度害怕,心跳加速。
- 魂飞魄散:形容恐惧到极点,魂魄都吓飞了。
- 毛骨悚然:因恐惧而汗毛竖起,脊背发冷。
- 不寒而栗:形容因害怕而发抖。
反义词
- 泰然自若:形容镇定自若,毫不慌张。
- 面不改色:形容面对危险时神色不变。
- 镇定自若:形容遇事冷静,不慌乱。
例句
- 小学低年级:夜晚独自在家时,听到奇怪的声音,他胆战心寒,赶紧躲进被窝。
- 小学高年级:考试作弊被发现,小明胆战心寒,生怕老师告诉家长。
- 初中:探险队在漆黑的洞穴里迷路,每个人都胆战心寒,生怕遇到危险。
- 高中:面对高考成绩公布,许多考生胆战心寒,生怕自己落榜。
- 大学:面试官严肃的表情让他胆战心寒,担心自己表现不佳。
- 职场:老板突然召开紧急会议,员工们胆战心寒,不知道是不是要裁员。
- 恐怖故事:深夜走在荒废的医院走廊,脚步声回荡,令人胆战心寒。
- 历史小说:敌军逼近城门,守城将士胆战心寒,但仍坚守阵地。
- 悬疑小说:侦探发现凶手就在身边,顿时胆战心寒,生怕被暗算。
- 科幻小说:外星生物突然出现,人类胆战心寒,不知如何应对。
- 武侠小说:面对绝世高手的威压,对手胆战心寒,不敢轻举妄动。
- 新闻报道:地震发生时,居民胆战心寒,纷纷逃往空旷地带。
- 电影台词:“你知道自己惹了谁吗?”反派阴冷一笑,主角胆战心寒。
- 寓言故事:狐狸被猎人追赶,胆战心寒,拼命逃跑。
- 童话故事:小兔子听到狼的嚎叫,胆战心寒,躲进树洞不敢出来。
- 心理描写:她想起昨天的车祸,仍胆战心寒,不敢开车。
- 战争回忆录:战场上炮火连天,新兵胆战心寒,几乎握不住枪。
- 惊悚小说:主角发现镜子里的自己露出诡异的笑容,顿时胆战心寒。
- 科幻电影:宇航员发现飞船被未知生物入侵,胆战心寒,拼命求救。
- 日常对话:“听说这里有鬼!”朋友故意吓唬,他胆战心寒,不敢回头。
错误用法
- 误用为“寒冷”:
❌ 冬天出门没穿外套,冻得胆战心寒。
✅ 冬天出门没穿外套,冻得瑟瑟发抖。 - 误用为“紧张”:
❌ 上台演讲前,他胆战心寒,手心出汗。
✅ 上台演讲前,他紧张得手心出汗。 - 误用为“兴奋”:
❌ 听到自己中奖的消息,他胆战心寒,跳了起来。
✅ 听到自己中奖的消息,他兴奋得跳了起来。 - 误用为“疲惫”:
❌ 加班到深夜,他胆战心寒,只想睡觉。
✅ 加班到深夜,他疲惫不堪,只想睡觉。 - 误用为“愤怒”:
❌ 被冤枉时,他胆战心寒,大声反驳。
✅ 被冤枉时,他愤怒不已,大声反驳。
你可能感兴趣
胆寒发竖
胆寒发竖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ǎn hán fā shù,形容人极度害怕和恐惧的状态。典故源自古代文学作品,描述人在面临危险或恐怖情境时的恐惧表现。这个成语也可以追溯到《史记》、《左传》等古代文献。近义词包括毛骨悚然、惊弓之鸟、心惊胆战等。反义词则是形容面对困难或危险时能保持冷静的词语,如镇定自若、泰然自若、毫无畏惧等。在使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正确的场合、对象以及搭配,避免滥用夸张。文章提供了关于胆寒发竖的详细解释,包括其含义、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以及错误用法等。
重足屏气是什么意思
重足屏气的读音重足屏气的读音为:zhòng zú píng qì,其中“zhòng”的音调为第四声,“zú”的音调为第二声,“píng”的音调为第二声,“qì”的音调为第四声。重足屏气的含义重足屏气,形容人们极度恐惧、紧张、不敢动弹的状态。其中,“重足”指的是双脚不敢着地,形容极度恐惧;“屏气”则是形容呼吸都不敢正常进行,形容极度紧张。重足屏气的典故重足屏气这个成语出自于《史记·淮阴侯列传》。据传,汉朝时期,淮阴侯韩信在攻打赵国时,赵国士兵们因为害怕韩信的威名而不敢动弹,甚至不敢呼吸,形成了“重足屏气”的场面。后来这个成语就用来形容人们极度恐惧、紧张、不敢动弹的状态。此外,这个成语也可以与一些
屏气吞声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成语“屏气吞声”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形容极度畏惧或紧张的状态,源自古代文学作品。其近义词包括噤若寒蝉、默不作声等,反义词为大声疾呼、侃侃而谈等。文章还给出了在不同场合下使用“屏气吞声”的例句,并强调了该成语在描述轻松场景时的不恰当用法,以及与其近义词“心平气和”的区别。
重足屏息是什么意思
重足屏息的读音重足屏息的读音为 zhòng zú píng xī,其中zhòng的声调为第四声,zú、píng、xī的声调均为第一声。重足屏息的含义重足屏息,指因恐惧而不敢动弹,连呼吸都停止了。形容高度紧张和恐惧的状态。重足屏息的典故这个成语源于古代的典故。相传在古代,有一种叫做“跂踵”的怪兽,它出现时,人们都会感到恐惧无比,甚至不敢呼吸,双脚也不由自主地并拢在一起。因此,“重足屏息”这个成语便由此而来。此外,该成语也可以用来形容人们在某些重要场合或面对重要人物时的紧张和不安。比如,在考试时,考生们常常会感到重足屏息,因为他们的命运往往取决于考试的结果。重足屏息的近义词胆战心惊屏气凝神战战兢兢
屏气慑息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成语“屏气慑息”的读音、含义、典故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形容人因某种原因而极度紧张、恐惧,抑制呼吸,心怀恐惧的状态。其典故源于《左传》中的战争场景。同时,文章还指出了在使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的场合和与其他成语的区分,避免滥用和误用。
噤若寒蝉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成语"噤若寒蝉"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形容因恐惧、紧张等原因而不敢说话的状态,源自古代中国,用以形容在权威或强大势力面前,人们因恐惧而不敢发表言论的情况。同时,也介绍了与其相关的其他成语,并提供了在不同场合下使用的例句。在使用时需注意区分不同的成语含义和用法,避免误用。
兢兢战战是什么意思
“兢兢战战”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用来形容人极度紧张、小心谨慎的状态。该成语没有明确的典故出处,但可以从其构成字义上理解,表示人因恐惧或担忧而表现出的状态。其近义词包括小心翼翼、战战惶惶等,反义词为从容不迫、无所畏惧等。在使用该成语时,需要正确理解其语境和含义,避免在不恰当的场合使用,如过度夸张或滥用。文章提供了关于“兢兢战战”的详细解释和例句。
重足而立,侧目而视是什么意思
重足而立,侧目而视的读音拼音:zhòng zú ér lì,cè mù ér shì。重足而立,侧目而视的含义“重足而立,侧目而视”是一个成语,形容人们因恐惧、紧张或敬畏而不敢正视,只能以一种战战兢兢的姿态站立,同时斜着眼睛观察或偷看。该成语多用于形容人们在特定场合中的心理状态和外在表现。重足而立,侧目而视的典故该成语典故最早出自于《战国策》中,形容士兵在战场上面对敌人的恐惧心理。后来也用于形容其他场合中人们的紧张、敬畏等情绪。例如,在古代宫廷中,臣子面对君王时,可能会因为敬畏而“重足而立,侧目而视”。此外,该成语也可以用来形容在重大事件面前,人们的不安和恐惧。重足而立,侧目而视的近义词战战兢
战战兢兢是什么意思
战战兢兢的读音战战兢兢的读音为:zhàn zhàn jīng jīng,其中zhàn为第四声,jīng为第一声。战战兢兢的含义战战兢兢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人因恐惧或紧张而表现得小心翼翼、不敢稍有懈怠的样子。它强调了人的内心状态,表达出一种极度谨慎、不敢大意的心态。战战兢兢的典故该成语的典故源于古代,可以追溯到《诗经》等古代文献。其中一则典故讲述了古代一位将领在面对强敌时,心中充满恐惧和紧张,因此行事谨慎、小心翼翼,不敢稍有疏忽,最终成功击败敌人。这个典故形象地描绘了战战兢兢的状态,也成为了该成语的来源之一。战战兢兢的近义词如履薄冰:形容人行事非常小心谨慎,如同走在薄冰上一样,稍有不慎就会跌倒。
瞠目而视
本文介绍了成语“瞠目而视”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指瞪着眼睛看着某处,形容人因惊讶或紧张而目瞪口呆的样子,通常用来形容对某事或某物感到非常惊讶或无法理解。文章还提供了该成语的一些常见例句,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用法。同时,也指出了在日常使用中的一些误用情况,提醒读者根据具体语境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