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口无言
读音
杜口无言:dù kǒu wú yán
含义
- 杜:堵塞、封闭。
- 口:嘴巴,指说话的能力。
- 无:没有。
- 言:言语、话语。
整体含义:形容因恐惧、惊讶或理亏而说不出话来,像嘴巴被堵住一样无法开口。
典故
- 《后汉书·党锢传》:东汉末年,宦官专权,士大夫因批评朝政而遭迫害。许多人因害怕被牵连而“杜口无言”,不敢发表意见。
- 《晋书·王导传》:东晋时,权臣王敦谋反,朝臣畏惧其权势,大多“杜口无言”,唯有王导敢于直言劝谏。
- 《资治通鉴》:唐玄宗晚年,李林甫专权,大臣们因惧怕他的手段,常常“杜口无言”,不敢进谏。
近义词
- 哑口无言:形容因理亏或惊讶而说不出话。
- 噤若寒蝉:形容因害怕而不敢出声,像冬天的蝉一样沉默。
- 默不作声:指保持沉默,不发表意见。
- 缄口不言:紧闭嘴巴不说话,多指因有所顾忌。
反义词
- 滔滔不绝:形容说话连续不断,非常流畅。
- 口若悬河:比喻能言善辩,说话像瀑布一样流畅。
- 侃侃而谈:形容说话从容不迫,理直气壮。
- 畅所欲言:指毫无顾忌地发表意见。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小明偷吃了糖果,被妈妈发现后,杜口无言,不敢辩解。
- 老师问谁打破了花瓶,同学们都杜口无言,没人承认。
-
小学高年级:
- 面对严厉的质问,他杜口无言,只能低头认错。
- 考试作弊被抓后,他杜口无言,羞愧难当。
-
初中:
- 在法庭上,面对确凿的证据,被告杜口无言,无法反驳。
- 辩论赛中,对方辩手被问得杜口无言,最终认输。
-
高中:
- 面对记者的尖锐提问,发言人一时杜口无言,场面尴尬。
- 他的谎言被揭穿后,顿时杜口无言,脸色煞白。
-
大学及以上:
- 在学术研讨会上,当专家指出他的论文漏洞时,他杜口无言,无法自圆其说。
- 面对历史的拷问,某些人选择杜口无言,回避责任。
错误用法
-
误用为“不想说话”:
- ❌ 他今天心情不好,所以杜口无言。(正确应为“沉默不语”)
-
误用为“无话可说”:
- ❌ 这个问题太简单了,他杜口无言。(正确应为“不屑一顾”)
-
误用为“语言障碍”:
- ❌ 他刚学中文,还不太会表达,常常杜口无言。(正确应为“词不达意”)
-
误用为“安静”:
- ❌ 夜晚的森林杜口无言,只有虫鸣声。(正确应为“万籁俱寂”)
总结:“杜口无言”强调因恐惧、惊讶或理亏而无法开口,不能随意替换为普通的沉默或安静状态。
你可能感兴趣
杜口结舌
杜口结舌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因为惊讶、恐惧或其他原因而无法开口说话的状态。其典故并不十分明确,但可以从字面意义上来理解。这个成语强调人们在强烈情感或情境下的无言状态。近义词包括缄口不言、默不作声、噤若寒蝉等。反义词包括口若悬河、侃侃而谈、能言善辩等。在使用时需要注意根据具体语境选择合适的词汇,避免错误使用。杜口结舌的例子包括得知中奖消息时的惊愕、法庭上的沉默不语等。
杜口绝言
“杜口绝言”是一个成语,意思为闭口不说话,形容沉默或缄默不语的状态。源自古代春秋战国时期,用来形容人受到打击或内心痛苦而沉默不语。出自《汉书·张敞传》。其近义词有缄口不言、沉默寡言、默不作声等,反义词包括侃侃而谈、喋喋不休、滔滔不绝等。在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滥用。
杜口吞声
“杜口吞声”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dù kǒu tūn shēng。其含义是紧闭嘴巴,不敢出声,形容言谈举止谨慎,不敢随意发表意见或发表意见时非常小心谨慎。该成语源于古代文献,用来形容人们在特定场合下的沉默和谨慎,如面对权势、威严或羞愧尴尬时的沉默不语。其近义词包括缄口不言、默不作声等,反义词为大胆直言、畅所欲言等。在使用时需注意避免在开心、欢乐的场合下使用,不要用于形容动物或其他非人类对象的行为,以及避免在不需要的情况下滥用。
缄口无言
本文介绍了成语“缄口无言”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缄口无言表示闭口不说话,形容沉默或沉默不语的状态。其典故源于古代文学作品,常用来形容人物情感状态或行为表现。其近义词包括沉默寡言、默不作声等,反义词包括侃侃而谈、滔滔不绝等。文章还给出了多个例句以展示该成语的用法,并强调了在使用中需要注意避免的错误用法。
坐树无言是什么意思
坐树无言的读音坐树无言的拼音是:zuò shù wú yán。坐树无言的含义“坐树无言”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坐在树下不说话。这个成语的含义是形容人面对某种情况或面对某人时,沉默不语,不发表任何意见或态度。它通常用来形容人的沉默、内敛或深思熟虑的态度。坐树无言的典故“坐树无言”的典故源于古代的一个故事。相传,在古代有一个智者,他常常坐在树下沉思,面对人们的询问和争议,他总是保持沉默,不发表任何意见。他的这种态度让人们感到神秘而敬畏,于是“坐树无言”这个成语便流传开来,用来形容那些深思熟虑、沉默不语的人。坐树无言的近义词默然不语:形容人沉默不语,与“坐树无言”有相似的含义。缄口不言:指紧闭嘴巴
顿口无言
本文介绍了成语“顿口无言”的读音、含义、典故出处,以及与该成语相关的近义词与反义词。文章详细阐述了“顿口无言”表示因为惊讶、害怕或无法用言语表达而一时说不出话来的含义,并举例说明了其用法。同时,也指出了该成语的错误用法,提醒读者要根据具体情境选择更合适的词汇。
杜口裹足
杜口裹足的读音为dù kǒu guǒ zú,形容人因恐惧或害怕而不敢说话或行动。出自《后汉书·张堪传》,用来形容那些因恐惧而不敢行动的人。近义词包括缄口结舌、噤若寒蝉等,反义词为慷慨陈词、大胆直言等。在使用时需要注意区分不同的成语和词语的含义和用法,避免不当使用。
瞠目结舌
本文介绍了成语“瞠目结舌”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形容人极度惊讶或无法用言语表达的状态。出处虽不可考,但可能与古代故事或事件有关。其近义词包括哑口无言、目瞪口呆等,反义词如口若悬河、侃侃而谈等。在日常使用和写作中,应正确运用该成语,避免误用。
瞪目哆口
本文介绍了成语“瞪目哆口”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和反义词,同时给出了多个例句。该成语形容人惊讶、惊愕或极度惊讶的神情,常见于古代文学作品,用以强化人物情感反应。使用时应根据上下文恰当表达,避免误用为贬义词或过度夸张。
钳口结舌是什么意思
钳口结舌是一个成语,读音为qián kǒu jié shé。这个成语形容人因为恐惧、紧张或其他原因而不敢说话,嘴巴像被钳子夹住一样无法开口。其典故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刑罚,即用钳子夹住犯人的嘴巴使其无法说话。此外,这个成语也可能与某些特定的历史事件或故事有关。近义词包括缄口不言、沉默寡言等,反义词则包括口若悬河、直言不讳等。在使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恰当的场合,避免与其他词语混用,并正确理解其含义,避免误解为字面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