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口裹足

杜口裹足

读音

dù kǒu guǒ zú

含义

  • :堵塞、封闭。
  • :嘴巴,指说话。
  • :缠绕、束缚。
  • :脚,指行动。

整体含义:形容因恐惧或顾虑而不敢说话、不敢行动,比喻人因害怕或犹豫而退缩不前。

典故

  1.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战国时期,秦国丞相范雎向秦昭王进谏,提到六国谋士因畏惧秦国而“杜口裹足”,不敢轻易献策或行动。
  2. 《后汉书·窦融传》
    东汉初年,窦融在劝降隗嚣时提到,若隗嚣继续顽抗,其部下必将“杜口裹足”,不敢再为他效力。
  3. 《资治通鉴》
    唐代名臣魏徵劝谏唐太宗时,曾以“杜口裹足”形容臣子若因畏惧而不敢直言,国家将失去忠谏之臣。

近义词

  1. 噤若寒蝉:形容因害怕而不敢出声。
  2. 畏首畏尾:形容顾虑过多,不敢行动。
  3. 裹足不前:比喻因害怕或犹豫而停止前进。
  4. 三缄其口:形容说话谨慎或不敢开口。
  5. 望而却步:因畏惧而退缩。

反义词

  1. 勇往直前:毫无畏惧地向前进。
  2. 直言不讳:毫无顾忌地说出真话。
  3. 无所畏惧:什么都不怕。
  4. 大刀阔斧:形容做事果断、有魄力。
  5. 畅所欲言:毫无保留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小明因为怕被老师批评,所以杜口裹足,不敢举手回答问题。
  2. 小学高年级:面对严厉的教练,小运动员们杜口裹足,不敢提出自己的意见。
  3. 初中:在班会上,有些同学因担心被嘲笑而杜口裹足,不敢分享自己的想法。
  4. 高中:面对复杂的社会问题,许多人杜口裹足,不敢轻易发表观点。
  5. 大学:在学术讨论中,若因害怕犯错而杜口裹足,就无法取得进步。
  6. 职场:新员工因不熟悉环境而杜口裹足,不敢主动参与会议讨论。
  7. 历史评论:古代许多谋士因惧怕君主而杜口裹足,导致国家错失良机。
  8. 社会现象:面对网络暴力,许多人选择杜口裹足,不敢表达真实想法。
  9. 家庭教育:如果家长过于严厉,孩子可能会杜口裹足,不敢说出心里话。
  10. 文学描写:小说中的主角因遭遇打击而杜口裹足,失去了往日的自信。
  11. 新闻报道:某些官员因害怕担责而杜口裹足,导致政策执行不力。
  12. 心理学分析:长期杜口裹足的人容易产生焦虑和自卑心理。
  13. 寓言故事:寓言中的兔子因害怕猎人而杜口裹足,躲在洞里不敢出来。
  14. 影视台词:“你为什么总是杜口裹足?勇敢一点!”——电影中的鼓励对白。
  15. 辩论赛:辩手若因对手强大而杜口裹足,就会失去反击的机会。
  16. 商业决策:企业家若因市场风险而杜口裹足,就可能错失发展机遇。
  17. 国际关系:某些小国因惧怕大国而杜口裹足,不敢在国际事务中发声。
  18. 体育竞技:运动员若因压力而杜口裹足,就无法发挥最佳水平。
  19. 艺术创作:艺术家若因批评而杜口裹足,就会失去创新的勇气。
  20. 日常生活:遇到不公平的事,若人人都杜口裹足,社会就无法进步。

错误用法

  1. 误用为“积极行动”
    ❌ “他杜口裹足地冲上前去帮忙。”(正确应为“他毫不犹豫地冲上前去帮忙。”)
  2. 误用为“沉默寡言”
    ❌ “她性格内向,总是杜口裹足。”(正确应为“她性格内向,总是沉默寡言。”)
  3. 误用为“谨慎小心”
    ❌ “做事要杜口裹足,避免出错。”(正确应为“做事要谨慎小心,避免出错。”)
  4. 误用为“安静休息”
    ❌ “周末他喜欢杜口裹足地待在家里。”(正确应为“周末他喜欢安静地待在家里。”)
  5. 误用为“专心致志”
    ❌ “他杜口裹足地研究课题。”(正确应为“他专心致志地研究课题。”)

总结:“杜口裹足”强调因恐惧或顾虑而退缩,不可用于形容主动、积极或中性的行为。

你可能感兴趣

杜口吞声

“杜口吞声”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dù kǒu tūn shēng。其含义是紧闭嘴巴,不敢出声,形容言谈举止谨慎,不敢随意发表意见或发表意见时非常小心谨慎。该成语源于古代文献,用来形容人们在特定场合下的沉默和谨慎,如面对权势、威严或羞愧尴尬时的沉默不语。其近义词包括缄口不言、默不作声等,反义词为大胆直言、畅所欲言等。在使用时需注意避免在开心、欢乐的场合下使用,不要用于形容动物或其他非人类对象的行为,以及避免在不需要的情况下滥用。

碍口识羞

本文介绍了成语“碍口识羞”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与反义词,并通过多个例句展示了其用法。该成语意味着因害羞或顾虑而难以开口说话或表达自己的意思。文章还指出了错误使用方式,并强调了勇敢面对问题,积极表达想法的重要性。

踌躇不前

本文介绍了成语“踌躇不前”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和反义词,并提供了相关例句。该成语形容人在面对困难或选择时犹豫不决、停滞不前的状态。文章还指出了该成语的错误用法,如误用为形容景色或事物的状态,以及与“徘徊”的混淆使用。在理解和使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其含义和用法。

迟疑观望

文章详细解释了“迟疑观望”这一成语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与反义词,并通过多个例句展示了其用法。该成语形容面对情况或决策时犹豫不决、心存疑虑的行为。错误使用场合为形容勇敢果断的人或日常小事,应仅在重要决策或关键时刻使用。

胆小怕事

“胆小怕事”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性格懦弱、缺乏勇气和决断力的人,面对困难或挑战时容易退缩。该成语中的“胆”指勇气,“小”表示缺乏,而“怕”是害怕的意思。这个成语的典故并不明确,但可以从字面意思上理解其含义。此外,“胆小怕事”有相关的近义词和反义词,并在实际使用中存在一些错误用法需要注意。文章详细列举了胆小怕事的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及错误用法。

不敢旁骛

本文介绍了“不敢旁骛”的读音、含义、出处、典故、近义词以及反义词,并给出了多个例句。该成语形容人做事专心致志,不分散精力,全神贯注地投入到某项任务或目标中。文章同时指出了错误的用法示例,强调了该成语的正确使用语境。

踟蹰不前

本文介绍了成语“踟蹰不前”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和反义词,并给出了一些例句。该成语用于描述人在面对困难或抉择时的犹豫心态。在使用时需要注意避免不当使用场合、误用对象、用词不当和搭配错误等错误用法。文章旨在帮助人们更准确地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

不敢高攀

“不敢高攀”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ù gǎn gāo pān,意思是形容自己能力有限,不敢与他人相比或与优秀的人交朋友,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事物难以达到或水平相差太远。该成语出自《史记·孟尝君列传》,孟尝君的门客使用此成语形容自己与他的差距。近义词包括自知之明、望尘莫及等,反义词则是自命不凡、攀龙附凤等。在使用时需要注意区分其正确的语境和避免错误用法,例如不要用它来形容自己不愿意交往或合作,也不要与“自命不凡”混淆使用。该成语表达的是谦逊和自感不足的意思。

不敢自专

不敢自专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ù gǎn zì zhuān,表示不敢独自决定或擅自行动。其意味着在面对重要事情时会考虑他人意见和看法,尊重权威和传统,谨慎行事。该成语源于古代对尊重和谦逊的重视,描述一个人处理重要事情时不会擅自做主,而是会虚心听取他人意见。其近义词包括虚心请教、慎重其事等,反义词则是独断专行、擅自行动等。在日常使用和写作中,需要注意避免该成语的错误用法,如用词不当、滥用词语等。文章通过例子详细解释了不敢自专的恰当用法。

迟徊观望

迟徊观望是一个成语,形容面对选择或决策时犹豫不决、徘徊不前的态度。其典故源于人们在面对重要抉择时的心理状态。近义词包括犹豫不决、徘徊不定、观望不前等,反义词为果断决绝、迅速行动、立即决策等。在使用时需注意避免不当场合、与中性词混淆、滥用或误用成语含义等错误用法。该成语常用来描述在决策或选择时犹豫不决、无法迅速行动的情况。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