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破心寒

胆破心寒

读音

dǎn pò xīn hán

含义

  • 胆破:胆被吓破,形容极度恐惧。
  • 心寒:内心感到冰冷,比喻极度害怕或失望。
    整体含义:形容人因极度恐惧而胆战心惊,内心冰冷,失去勇气。

典故

  1. 《后汉书·光武帝纪》
    东汉初年,刘秀率军攻打王莽军队,敌军听闻刘秀威名,纷纷“胆破心寒”,不敢抵抗。
  2. 《三国演义》
    关羽单刀赴会时,东吴将士见其威猛,皆“胆破心寒”,无人敢上前阻拦。
  3. 民间传说
    古代一位将军在战场上怒吼一声,敌军士兵吓得“胆破心寒”,纷纷溃逃。

近义词

  1. 魂飞魄散:形容极度惊恐,连魂魄都吓散了。
  2. 心惊胆战:内心恐惧,身体发抖。
  3. 毛骨悚然:因害怕而汗毛竖起,脊背发冷。
  4. 闻风丧胆:听到风声就吓破了胆,形容极度畏惧。

反义词

  1. 无所畏惧:什么都不害怕,形容非常勇敢。
  2. 镇定自若:遇到危险时依然冷静从容。
  3. 泰然自若:形容在紧急情况下依然沉着冷静。
  4. 胆大包天:形容胆子极大,什么都不怕。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

    • 黑暗的森林里传来奇怪的声音,小明吓得胆破心寒,赶紧跑回家。
    • 看到突然窜出的野猫,小美胆破心寒,尖叫起来。
  2. 小学高年级

    • 听说山上有老虎出没,村民们胆破心寒,不敢上山砍柴。
    • 考试前没复习,小刚胆破心寒,生怕考不及格。
  3. 初中

    • 深夜独自走夜路,突然听到身后有脚步声,他顿时胆破心寒,加快脚步。
    • 面对严厉的教练,运动员们胆破心寒,生怕犯错被罚。
  4. 高中

    • 敌军见到我方精锐部队的阵势,无不胆破心寒,纷纷撤退。
    • 得知公司即将大规模裁员,员工们胆破心寒,担心失业。
  5. 大学及以上

    • 金融风暴来袭,投资者胆破心寒,纷纷抛售股票。
    • 面对未知的病毒,全球民众胆破心寒,恐慌情绪蔓延。

错误用法

  1. 形容天气寒冷
    ❌ 错误例句:今天零下20度,冷得我胆破心寒。
    ✅ 正确用法:形容极度恐惧,不能用于描述温度低。
  2. 形容轻微害怕
    ❌ 错误例句:看到一只小虫子,她胆破心寒。
    ✅ 正确用法:形容极端恐惧,不适用于普通害怕。
  3. 形容身体不适
    ❌ 错误例句:他发烧了,浑身胆破心寒。
    ✅ 正确用法:只能用于心理恐惧,不能用于生理不适。
  4. 形容无聊或疲倦
    ❌ 错误例句:上了一天课,我胆破心寒。
    ✅ 正确用法:与恐惧相关,不能用于表达疲惫或无聊。

你可能感兴趣

心寒胆战是什么意思

心寒胆战的读音心寒胆战的读音为xīn hán dǎn zhàn。心寒胆战的含义心寒胆战是指形容人因极度恐惧而心生寒意,身体颤抖。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面对极度恐怖、危险或紧张的情境时所表现出的心理和生理反应。心寒胆战的典故心寒胆战这一成语的典故并不十分明确,但可以从字面意思上理解其含义。其中,“心寒”可以指内心的寒冷、恐惧感,而“胆战”则是指因恐惧而身体颤抖。这个成语可能源于古代人们对恐惧的深刻体验和描述,后来逐渐成为一种固定的成语用法。心寒胆战的典故出处这个成语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学作品,如《三国演义》等。例如,在战争场景中,当一方面临极大的危险时,可能会形容他们心寒胆战,表现出极度的恐惧和紧张。

冷水浇背是什么意思

“冷水浇背”是一个成语,用来比喻突如其来的打击或刺激,使人感到极度不适和心寒。其典故可能源于寒冷天气下的实际体验。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遭遇意外变故或听到震惊消息时的心情。其近义词包括“当头一棒”、“如坐针毡”等,反义词则是“温暖如春”、“鼓舞人心”等。然而,使用这个成语时要避免误解和误用,确保表达出其比喻意义和强烈的情感反应。

大惊失色

“大惊失色”是一个成语,形容因突然的意外或震惊导致面色苍白、神情慌乱。其源于古代文学作品,描述人在遭遇极度震惊时的神态。近义词有瞠目结舌、目瞪口呆、心惊胆战等。反义词包括镇定自若、从容不迫、泰然自若等。使用此成语时需注意适用的情境和语气,避免错误用法。例如,在描述并不令人震惊的事件时使用会显得夸张,用于描述内心情感时需用适当的语气和情境来衬托。

不寒而栗

本文介绍了成语“不寒而栗”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形容在没有受到寒冷的情况下,却感到非常害怕和颤抖的心理状态。其典故源于古代的两个故事。此外,还介绍了与其相关的近义词和反义词,并通过具体例句展示了其用法。同时,指出了在使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的错误用法。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

胆裂魂飞

胆裂魂飞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ǎn liè hún fēi”,形容人极度惊恐、害怕到极点的状态。其典故源于古代战争和传说。近义词包括心惊胆战、惊弓之鸟等。反义词为处之泰然、镇定自若等。该成语通常用于描述面对极度恐怖或危险的情况时的情绪反应,使用不当场合或与其他成语混淆使用是不恰当的。

恐慌万状是什么意思

文章介绍了成语“恐慌万状”的读音、含义、典故出处,以及其近义词和反义词。该成语用来形容人们在面对突发情况或灾难时的极度恐惧和惊慌失措的情绪状态。文章还提供了有关该成语用法的正确和错误示例,包括在地震、火灾、暴风雨等情境下的应用,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不当使用。强调了在使用成语时应确保其用法符合本意,避免误用。

草木皆兵

草木皆兵的读音为cǎo mù jiē bīng,表示人在极度惊恐或紧张状态下,将周围事物视为敌人或危险信号的心理状态。这一成语源于中国古代历史中的淝水之战。文章还介绍了与草木皆兵相关的近义词如风声鹤唳、杯弓蛇影等,以及反义词如镇定自若、心安理得等。文章同时提供了草木皆兵在不同场合下的用法及例句,并指出了在使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的语境和情感把握。最后,强调了不要随意使用“草木皆兵”来形容他人心理状态,避免造成误解或不当联想。

背若芒刺

背若芒刺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èi ruò máng cì。它的含义是形容内心不安、极度担忧或恐惧,有如芒刺在背的感觉。该成语出自《汉书·王莽传》,描述王莽夺取政权时的心境。近义词包括如坐针毡、心事重重等,反义词有心安理得、泰然自若等。该成语可用来描述各种场合下的内心不安,如考试、演讲、面对闲言碎语、做重要决策等。使用时需注意不要与其他词语混淆,并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使用。

胆颤心惊

胆颤心惊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ǎn chàn xīn jīng。它用来形容人极度惊慌害怕的心理状态,如面临危险、遭遇变故或听到令人惊恐的消息时的情绪反应。这个成语并没有明确的典故出处,但可以在古代文献中找到类似的表达方式。胆颤心惊的近义词包括心惊胆战、提心吊胆等,反义词包括心安理得、从容不迫等。使用胆颤心惊时需要注意场合和对象,避免在不需要过度害怕或担心的情境下使用,同时也需要避免与其他成语混淆使用。

胆寒发竖

胆寒发竖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ǎn hán fā shù,形容人极度害怕和恐惧的状态。典故源自古代文学作品,描述人在面临危险或恐怖情境时的恐惧表现。这个成语也可以追溯到《史记》、《左传》等古代文献。近义词包括毛骨悚然、惊弓之鸟、心惊胆战等。反义词则是形容面对困难或危险时能保持冷静的词语,如镇定自若、泰然自若、毫无畏惧等。在使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正确的场合、对象以及搭配,避免滥用夸张。文章提供了关于胆寒发竖的详细解释,包括其含义、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以及错误用法等。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