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丧魂惊

胆丧魂惊:恐惧至极的成语解析

读音

胆丧魂惊(dǎn sàng hún jīng)

含义

  • :指胆量、勇气。
  • :丧失、失去。
  • :魂魄、精神。
  • :惊吓、恐惧。

整体含义:形容极度恐惧,以至于胆量和魂魄都被吓没了,比喻人受到极大的惊吓,精神崩溃。

典故

  1.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春秋时期,晋国大夫狐突因得罪晋文公,被逼自尽。他的儿子狐偃在得知父亲死讯后,“胆丧魂惊”,形容他因极度悲痛和恐惧而精神恍惚。
  2. 《三国演义》
    赤壁之战时,曹操败走华容道,面对关羽的拦截,曹操“胆丧魂惊”,形容他因战败和恐惧而失去理智。
  3. 《聊斋志异》
    故事中常有鬼怪出没的情节,书生或村民见到鬼怪时“胆丧魂惊”,形容他们被吓得魂飞魄散。

近义词

  1. 魂飞魄散:形容极度惊恐,魂魄都飞散了。
  2. 心惊胆战:形容内心极度恐惧,胆战心惊。
  3. 毛骨悚然:形容因恐惧而汗毛竖起,脊背发凉。
  4. 面如土色:形容因惊吓而脸色苍白。

反义词

  1. 镇定自若:形容面对危险时保持冷静,毫不慌乱。
  2. 泰然处之:形容面对变故时从容不迫。
  3. 无所畏惧:形容毫无恐惧,勇敢面对。
  4. 气定神闲:形容心态平和,不受外界影响。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

    • 他听到雷声,吓得胆丧魂惊,躲进了被子里。
    • 看到蛇爬过来,小明胆丧魂惊,大叫着跑开了。
  2. 小学高年级

    • 夜晚独自走在墓地,他胆丧魂惊,总觉得身后有人。
    • 电影里的恐怖镜头让他胆丧魂惊,整晚不敢关灯睡觉。
  3. 初中

    • 考试作弊被老师发现,他胆丧魂惊,生怕被处分。
    • 听到地震警报,居民们胆丧魂惊,纷纷逃出家门。
  4. 高中

    • 面对突如其来的车祸,他胆丧魂惊,一时说不出话来。
    • 敌军突袭,守军胆丧魂惊,溃不成军。
  5. 文学描写

    • 漆黑的森林里,狼嚎声此起彼伏,他胆丧魂惊,双腿发软。
    • 鬼故事讲到高潮时,听众们胆丧魂惊,屏住呼吸。

错误用法

  1. 形容轻微害怕

    • ❌ 他考试没复习好,胆丧魂惊。(应改为“忐忑不安”)
    • ❌ 看到小狗朝他跑来,她胆丧魂惊。(应改为“吓了一跳”)
  2. 形容兴奋或激动

    • ❌ 听到获奖消息,他胆丧魂惊。(应改为“欣喜若狂”)
    • ❌ 第一次坐过山车,她胆丧魂惊。(应改为“既紧张又兴奋”)
  3. 形容悲伤或难过

    • ❌ 得知朋友搬家,他胆丧魂惊。(应改为“黯然神伤”)
    • ❌ 奶奶去世后,他胆丧魂惊。(应改为“悲痛欲绝”)
  4. 形容疲劳或困倦

    • ❌ 熬夜后,他胆丧魂惊。(应改为“筋疲力尽”)
    • ❌ 连续工作12小时,她胆丧魂惊。(应改为“疲惫不堪”)

总结:“胆丧魂惊”只能用于形容极度恐惧的场景,不能用于其他情绪或状态。

胆丧魂惊.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你可能感兴趣

胆丧魂消

胆丧魂消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ǎn sàng hún xiāo",形容人极度惊恐、害怕或沮丧的状态。该成语源自古代文学作品,用于描述人面对恐怖、危险或悲伤时的心理状态。其典故源于描述战争、灾难或恐怖场景的文学作品。近义词包括心惊胆战、魂飞魄散等,反义词包括镇定自若、心安理得等。使用此成语需注意避免滥用和误用,在正确的语境下使用能更生动地描绘人物心理状态。例如,“他听到那个恐怖的故事后,整个人胆丧魂消,无法平静。”

胆寒发竖

胆寒发竖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ǎn hán fā shù,形容人极度害怕和恐惧的状态。典故源自古代文学作品,描述人在面临危险或恐怖情境时的恐惧表现。这个成语也可以追溯到《史记》、《左传》等古代文献。近义词包括毛骨悚然、惊弓之鸟、心惊胆战等。反义词则是形容面对困难或危险时能保持冷静的词语,如镇定自若、泰然自若、毫无畏惧等。在使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正确的场合、对象以及搭配,避免滥用夸张。文章提供了关于胆寒发竖的详细解释,包括其含义、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以及错误用法等。

胆裂魂飞

胆裂魂飞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ǎn liè hún fēi”,形容人极度惊恐、害怕到极点的状态。其典故源于古代战争和传说。近义词包括心惊胆战、惊弓之鸟等。反义词为处之泰然、镇定自若等。该成语通常用于描述面对极度恐怖或危险的情况时的情绪反应,使用不当场合或与其他成语混淆使用是不恰当的。

不寒而栗

本文介绍了成语“不寒而栗”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形容在没有受到寒冷的情况下,却感到非常害怕和颤抖的心理状态。其典故源于古代的两个故事。此外,还介绍了与其相关的近义词和反义词,并通过具体例句展示了其用法。同时,指出了在使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的错误用法。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

胆战心摇

本文介绍了成语“胆战心摇”的读音、含义、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以及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该成语用于形容人极度惊恐、心神不宁的状态。在使用时,需要注意语境和情感色彩的准确性,避免误用或滥用。同时,也介绍了该成语与其他表示恐惧或紧张的成语的区别。

胆战心惊

“胆战心惊”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用来形容人因某种情况或遭遇而极度害怕、惊慌或紧张的状态。这个成语由“胆战”和“心惊”两部分组成,分别描述心理和生理反应。它源于古代文学作品,常用来形容人在面对危险、恐怖或未知情境时的心理状态。近义词包括惊慌失措、心惊胆颤等,反义词则为心安理得、从容不迫等。使用时应避免在非相关场合使用,并需避免与其他成语混淆。

丢魂丧胆

本文介绍了“丢魂丧胆”这一成语的读音、含义、典故出处、近义词反义词,并给出了一些使用例句。该成语用于描述人因极度惊恐而失去心神和勇气,源自古代的战争或灾难时期。此外,本文还强调了在使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的错误用法。

胆破心寒

胆破心寒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ǎn pò xīn hán。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极度恐惧的心理状态,其中“胆破”指胆量被吓破,“心寒”表示内心感到极度寒冷、害怕。该成语的典故并不明确,但可以从字面意思上理解其含义。胆破心寒的近义词包括心惊胆战、胆颤心惊等,反义词则包括镇定自若、临危不惧等。文章还介绍了胆破心寒的使用注意事项,如不适合用于形容气氛或环境,以及避免与表示兴奋、愉快的词语搭配使用。文章给出了多个例句来具体展示胆破心寒的用法。

胆颤心惊

胆颤心惊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ǎn chàn xīn jīng。它用来形容人极度惊慌害怕的心理状态,如面临危险、遭遇变故或听到令人惊恐的消息时的情绪反应。这个成语并没有明确的典故出处,但可以在古代文献中找到类似的表达方式。胆颤心惊的近义词包括心惊胆战、提心吊胆等,反义词包括心安理得、从容不迫等。使用胆颤心惊时需要注意场合和对象,避免在不需要过度害怕或担心的情境下使用,同时也需要避免与其他成语混淆使用。

吊胆惊心

本文介绍了成语“吊胆惊心”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和反义词,并提供了使用例句。该成语用来形容人极度惊恐、提心吊胆的状态。文章还指出了错误用法,如使用场合不当和与其他词语混淆使用。希望读者能够正确使用这一成语,以准确表达内心的不安和恐惧情绪。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