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露锋芒

不露锋芒:藏而不露的智慧

读音

bù lù fēng máng

含义

“不露锋芒”这个成语由四个字组成:

  • “不”:否定词,表示”没有”或”不要”
  • “露”:显露、展示
  • “锋”:刀剑的锐利部分
  • “芒”:谷类植物种子壳上的细刺,也指尖锐部分

整体含义指不显露自己的才能或锐气,形容人谦虚谨慎,不张扬炫耀自己的本领或优势。这是一种为人处世的智慧,强调在适当的时候隐藏实力,避免不必要的冲突或嫉妒。

典故

  1.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老子教导孔子”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可以看作是不露锋芒思想的早期表达。
  2. 《三国演义》中的司马懿:面对曹操的猜忌,司马懿”装病七年”,不露锋芒,最终为司马家族夺取政权奠定了基础。
  3. 宋代苏轼《贺欧阳少师致仕启》:”大勇若怯,大智如愚”,体现了不露锋芒的处世哲学。
  4. 《菜根谭》:”藏巧于拙,用晦而明”,直接阐述了不露锋芒的智慧。

近义词

  1. 深藏不露:形容人隐藏得很深,不轻易显露才能。
  2. 大智若愚:极有智慧的人表面看起来好像很愚笨。
  3. 韬光养晦:隐藏才能,不使外露,等待时机。
  4. 虚怀若谷:胸怀像山谷那样深广,形容十分谦虚。
  5. 含而不露:包含在内而不显露出来。

反义词

  1. 锋芒毕露:锐气和才华全都显露出来,多指人好表现自己。
  2. 恃才傲物:仗着自己有才能而轻视他人。
  3. 张扬跋扈:形容人骄傲放肆,目中无人。
  4. 出风头:故意表现自己以引人注目。
  5. 露才扬己:显露自己的才能,炫耀自己。

例句

小学阶段例句:

  1. 小明虽然很聪明,但在班上总是不露锋芒,从不炫耀自己的成绩。
  2. 老师告诉我们要学会不露锋芒,谦虚使人进步。
  3. 小华下棋很厉害,但他不露锋芒,经常假装思考很久才走一步。
  4. 运动会上,平时不露锋芒的小红竟然获得了短跑冠军。
  5. 爸爸说真正的高手都不露锋芒,不会到处说自己有多厉害。

中学阶段例句:

  1. 在团队合作中,他不露锋芒,默默贡献了许多关键想法。
  2. 这位教授学问渊博却不露锋芒,待人接物极为谦和。
  3. 职场新人应当学会不露锋芒,先观察学习再展现才能。
  4. 不露锋芒的处事风格赢得了同事们的尊重和信任。
  5. 面对竞争对手的挑衅,他选择不露锋芒,专注于提升自身实力。

大学及以上阶段例句:

  1. 真正的战略家往往不露锋芒,在关键时刻才展现真正实力。
  2. 这位CEO不露锋芒的管理风格使公司在低调中稳步发展。
  3. 在外交场合,不露锋芒的谈判策略常常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4. 学术界泰斗们大多不露锋芒,虚怀若谷地对待每一个学术问题。
  5. 历史上许多成功人士都深谙不露锋芒之道,避免过早暴露目标。

文学性例句:

  1. 他像一把入鞘的宝剑,不露锋芒却内含锐气。
  2. 这位隐士不露锋芒,如同深山中的古井,表面平静却深不可测。
  3. 她的才华如同深秋的菊花,不露锋芒却自有暗香浮动。
  4. 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不露锋芒的品质显得尤为珍贵。
  5. 真正的高手对决,往往不露锋芒,胜负已在无声处决出。

错误用法

  1. 错误场景:形容物品没有实际功能
    错误例句:这把刀不露锋芒,根本切不动东西。
    解析:成语用于形容人的行为态度,不能用于描述物品的实际功能。
  2. 错误场景:形容人完全没有能力
    错误例句:他一无所长,完全不露锋芒
    解析:成语指有才能但不显露,不是指没有才能。
  3. 错误场景:形容隐藏犯罪事实
    错误例句:犯罪嫌疑人不露锋芒,隐藏了所有证据。
    解析:成语含褒义,不能用于负面行为。
  4. 错误场景:形容动物不凶猛
    错误例句:这只老虎不露锋芒,看起来很温顺。
    解析:成语用于人类行为特征,不适用于动物本能。
  5. 错误场景:形容自然现象
    错误例句:今天的太阳不露锋芒,天气很温和。
    解析:成语用于人的主观行为,不能用于客观自然现象的描述。
  6. 错误场景:与”不露声色”混淆
    错误例句:听到这个消息,他不露锋芒,面无表情。
    解析:此处应使用”不露声色”,指控制表情不显露情绪,而非才能。
不露锋芒.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你可能感兴趣

藏锋敛颖

藏锋敛颖是一个成语,读音清晰,含义为隐藏才智、不露锋芒。典故源自春秋战国时期的军事家孙膑。这个成语强调人在处理事情时应不张扬、善于隐藏实力和才智。其近义词包括不露声色、韬光养晦、深藏不露等,反义词则是锋芒毕露、炫耀才华、显山露水等。在使用时需注意选择合适的语境和避免误解其含义和用法。

博览古今

文章介绍了“博览古今”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和反义词等。博览古今指的是广泛阅读古今知识,涉猎广泛,了解古今中外历史、文化等。该成语反映了对知识的追求和渴望。文章还指出一些常见的误用方式,并强调了博览古今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注意事项。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读者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博览古今”这一成语。

博闻多识

博闻多识是一个成语,意为学识广博,知识丰富。其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典籍《礼记·大学》。该成语用来形容学识渊博,经验丰富的人。其近义词有“学识渊博、见多识广”等,反义词为“孤陋寡闻、才疏学浅”等。在使用时需要注意褒义色彩,避免用错场合或用错对象。例如,不应将“博闻多识”用来形容只是表面上涉猎广泛但没有深入研究的人。同时,在评价一个人时,应综合考虑其专业知识、实践经验、道德品质等方面。博闻多识的人经常通过阅读、学习、经历等方式来丰富自己的知识和见识。

揣时度力

“揣时度力”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huǎi shí dù lì。它的含义是观察时机并衡量自身能力,源自古代的军事和政治策略。这个成语指的是在处理事情时,需要仔细观察形势、了解时机,同时评估自身实力和能力,以做出正确的决策和行动。它的近义词包括审时度势、量力而行和权衡利弊。而反义词则是轻举妄动和鲁莽行事。在商业谈判、制定计划、职业选择等场合中,都需要运用揣时度力的原则。但需要注意,该成语不应滥用在不适合的场合,也不应被误解为犹豫不决。

殚精竭虑

本文介绍了成语“殚精竭虑”的读音、含义、典故及近义词反义词。该成语意为用尽心思、费尽心力地思考或谋划某事,强调了极度用心和努力。典故出自《史记·司马相如传》,描述了司马相如在文学创作中的努力。文章还列举了殚精竭虑的近义词和反义词,并给出了使用殚精竭虑的例句。同时提醒读者,虽然殚精竭虑是褒义词,但使用时需根据语境合理运用,避免滥用。

遁迹销声

遁迹销声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ùn jì xiāo shēng】,意思为隐匿形迹,不吭声,也就是消失或隐退。这个成语源于古代文学,常用来形容人或事物消失得无影无踪,或者为了避开纷扰而隐居。其典故出处包括《庄子》和《史记》。遁迹销声的近义词有隐姓埋名、销声匿迹、避世隐居等。反义词有显山露水、抛头露面等。使用此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误用对象和语境不当等错误用法。以上是遁迹销声的详细介绍。

藏形匿影

藏形匿影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áng xíng nì yǐng,意思是隐藏形体和影子,形容人或物隐藏得非常隐蔽,不易被人发现。该成语可能源自古代的隐士文化,出处可以追溯到《庄子·列御寇》等文献。藏形匿影的近义词包括隐姓埋名、销声匿迹等,反义词则是显山露水、暴露无遗等。在使用时需要根据具体语境进行判断和选择合适的用法,避免错误使用。该成语在描述人或事物的隐蔽性方面非常贴切,例如描述某个人的行踪不定或某个野兽的踪迹难以寻找等。

包羞忍耻

包羞忍耻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āo xiū rěn chǐ",意指能够承受羞辱和耻辱,展现坚韧不拔的精神。这个成语源于古代中国的历史故事,常用于形容面对困境时保持冷静和不屈不挠的人。包羞忍耻的近义词包括忍辱负重、逆境自强和坚忍不拔等。相反,自暴自弃、轻易放弃和骄傲自满等则是其反义词。在使用包羞忍耻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语境和情感色彩,避免误用。文章通过多个例子展示了包羞忍耻的实际应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成语的含义。

餐霞饮景

“餐霞饮景”是一个源自古代道家和隐士修行生活的成语,读音为cān yá yǐn jǐng,形容隐居山林,以天地为食,与自然为伴的生活方式,表达超脱尘世、追求自然与宁静的境界。其典故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道家修行者的传说。近义词包括“餐风饮露”和“隐居山林”等,反义词则是“繁华喧嚣”和“追名逐利”。该成语通常用于描述与自然环境和清静生活方式相关的情况,但在不恰当的语境中可能会被误用。例如描述吃饭的场景或与自然无关的活动等。正确使用可以帮助更好地理解并运用这一成语。

博识多通

本文介绍了成语“博识多通”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错误用法以及例句。该成语用于形容一个人学识渊博,通晓多种学问或技能。文章详细解释了其含义和用法,并提供了相关的例句和解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