褒衣危冠

褒衣危冠:解读与运用

读音

bāo yī wēi guān

含义

  • 褒衣:宽大的衣服,古代指儒生或文人的服饰。
  • 危冠:高耸的帽子,象征庄重或威严。
  • 整体含义:形容穿着宽袍大袖、戴着高帽的儒雅或庄重形象,多指文人、士大夫的风度,也可用于讽刺故作姿态的虚伪表现。

典故

  1. 《史记·滑稽列传》
    记载战国时期齐国名士淳于髡(kūn)的轶事,他常“褒衣博带,危冠高履”,以彰显士人风范。
  2. 《汉书·王莽传》
    王莽篡位后,刻意模仿古礼,“褒衣危冠”以示正统,实则虚伪做作,后世以此讽刺表面庄重、内心奸诈之人。
  3. 唐代韩愈《进学解》
    “踵常途之促促,窥陈编以盗窃”,暗讽某些文人“褒衣危冠”却无真才实学。

近义词

  1. 衣冠楚楚:形容穿戴整齐,但偏重外表光鲜。
  2. 道貌岸然:表面严肃正经,实则虚伪(含贬义)。
  3. 高冠博带:与“褒衣危冠”几乎同义,强调服饰的庄重。

反义词

  1. 短褐穿结:形容衣衫褴褛的贫寒形象。
  2. 不修边幅:指衣着随意,不拘小节。
  3. 粗服乱头:穿着朴素,不加修饰。

例句

小学阶段(简单例句)

  1. 古装剧里的书生总爱褒衣危冠,显得很斯文。
  2. 他穿上汉服,褒衣危冠,像个小诗人。

中学阶段(进阶例句)

  1. 这位教授褒衣危冠,谈吐儒雅,深受学生敬重。
  2. 某些官员表面褒衣危冠,背地里却贪污腐败。(讽刺用法)
  3. 《红楼梦》中的贾政常以褒衣危冠的形象示人,符合传统士大夫形象。

高中及以上(文学化表达)

  1. 他褒衣危冠立于廊下,俨然一副遗世独立的隐士风骨。
  2. 那些褒衣危冠的酸腐文人,只会空谈仁义,毫无实干之才。
  3. 在礼崩乐坏的时代,褒衣危冠的仪式感成了最后的遮羞布。

错误用法

  1. 误用场景:形容现代正装

    • 错误例句:“他穿西装打领带,真是褒衣危冠。”
    • 解析:成语特指古代宽袍高帽的服饰,不适用于现代服装。
  2. 误用感情色彩:混淆褒贬

    • 错误例句:“小偷褒衣危冠地混入人群。”(贬义过度)
    • 解析:成语本为中性或褒义,若用于明显负面角色,需上下文明确讽刺意图。
  3. 误用对象:指代女性

    • 错误例句:“她褒衣危冠,宛如女中豪杰。”
    • 解析:成语多形容男性文人形象,女性宜用“巾帼风范”等词汇。
  4. 字面误解:与“危险”关联

    • 错误例句:“悬崖边褒衣危冠,实在吓人。”
    • 解析:“危冠”的“危”是“高耸”义,非“危险”。

通过以上解析,既能准确使用“褒衣危冠”展现文采,也能避免望文生义的尴尬!

褒衣危冠.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你可能感兴趣

岸然道貌

本文介绍了成语“岸然道貌”,包括其读音、含义、典故出处,以及与该成语相关的近义词与反义词。文章详细解释了岸然道貌的含义,即形容人的外貌或神态庄重肃穆,多用于形容有德行、有威严的人。此外,本文还给出了岸然道貌的正确使用例句,并强调了其错误用法和注意事项,即在运用时需注意语境的合适性,避免将其用于轻松、随意的场合或与原意不符的对象情境中。

道貌俨然

本文详细介绍了“道貌俨然”的读音、含义、出处、近义词、反义词及用法。道貌俨然指外貌装得一本正经的样子,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外表庄重严肃,但内心可能并不如此。文章还探讨了道貌俨然的误用情况,并提供了相关示例。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并运用这一成语。

描写罗汉诗词大全

本文介绍了多篇文章,均以描写罗汉的古诗词为主题。文章通过呈现一系列描写罗汉的古诗词,展现了古代文人对罗汉的敬仰与赞美,以及罗汉在佛教文化中的重要形象。这些诗词描绘了罗汉的庄严形象、慈悲心肠、智慧与力量,体现了古代文人的艺术才华与思想感情。作为佛教文化中的重要形象,罗汉的形象与内涵在古代诗词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传承与赞美。

峨冠博带

峨冠博带是一个古代成语,用来形容人的仪表堂堂、风度翩翩。其典故可以追溯到古代官员和文人的装束,展示他们的风度和气质。峨冠博带的含义包括形容人风度翩翩、仪表堂堂,也常被用来形容古代文人墨客的气度。其近义词包括风度翩翩、仪态万方和气宇轩昂等。反义词则是形容人的相貌平平、举止轻浮和粗俗不堪等。使用这个成语时要注意场合,避免与其他成语混淆,尤其在正式或庄重场合使用时更应谨慎。文章中还详细阐述了峨冠博带的错误用法,并强调了正确的使用方法。

道貌岸然

道貌岸然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ào mào àn rán,形容人的外貌严肃端正,内心却虚伪不实。该成语源自古代,最早出现在《庄子》一书中。其近义词包括虚应故事、矫揉造作等,反义词为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等。道貌岸然通常用来形容那些表面上装得一本正经,内心却与外表不符的人。然而,这个成语不应被滥用来形容善意或正直的人,也不应轻描淡写地用于自嘲或形容他人。本文通过详细解释道貌岸然的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及错误用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个成语。

道貌凛然

“道貌凛然”是一个成语,形容人的外貌庄重严肃,使人感到敬畏,代表高尚品德和威严。其典故源于古代文学作品,形容有道德、有修养的人的外表所散发出的威严和庄重。近义词包括威风凛凛、肃然起敬、堂堂正正等。反义词为轻浮放肆、猥琐卑鄙等。使用时需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如用于装腔作势、内心空虚的人或与庄重、威严无关的场合。该成语在描述人的言行举止、领导风格等方面有广泛应用。

餐霞饮景

“餐霞饮景”是一个源自古代道家和隐士修行生活的成语,读音为cān yá yǐn jǐng,形容隐居山林,以天地为食,与自然为伴的生活方式,表达超脱尘世、追求自然与宁静的境界。其典故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道家修行者的传说。近义词包括“餐风饮露”和“隐居山林”等,反义词则是“繁华喧嚣”和“追名逐利”。该成语通常用于描述与自然环境和清静生活方式相关的情况,但在不恰当的语境中可能会被误用。例如描述吃饭的场景或与自然无关的活动等。正确使用可以帮助更好地理解并运用这一成语。

笔墨官司

笔墨官司是指通过文字进行的争论和争执,涉及个人、团体甚至国家间的交流和争端解决。源自古代文人间的书信辩论,现已成为广泛使用的词汇。其近义词包括文字争执、文字纠纷等,反义词为和解或和解协议。使用时应避免滥用,尤其在口头争执和不恰当场合使用。错误用法包括将口头争执和不涉及争论的情境称为笔墨官司。

白帢青衫

文章介绍了"白帢青衫"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白帢青衫是古代读书人或官员的装束,后来演变为形容人的清贫或清高自持的形象。其近义词有素衣清颜、素净无华、朴实无华等,反义词包括纨绔子弟、富贵显赫、华丽堂皇等。文章还通过例句展示了白帢青衫的形象和气质。正确使用该成语应在描述人或事物的朴素、清高自持的形象时使用。

冠冕堂皇

成语“冠冕堂皇”用于形容人或事物看起来庄重、气派、体面,但可能带有虚伪的成分。其源于古代官服制度,象征尊贵和威严。近义词包括庄重威严、堂而皇之等。反义词为轻浮草率、虚伪矫情等。使用此成语时需谨慎,避免在不适当的场合或用作贬义使用,混淆概念。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