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冠博带

峨冠博带:古代士大夫的华贵象征

读音

é guān bó dài

含义

  • 峨冠:高耸的帽子,”峨”形容高耸,”冠”指帽子。
  • 博带:宽大的衣带,”博”意为宽广,”带”指腰带。
  • 整体含义:形容古代士大夫或文人穿戴的高冠和宽大衣带,后引申为身份高贵、仪态端庄的象征,也用于讽刺装腔作势的虚伪姿态。

典故

  1. 《史记·滑稽列传》
    战国时期,齐国大臣淳于髡以”峨冠博带”形容士大夫的装束,暗讽其徒有外表而无实才。
  2. 《后汉书·舆服志》
    汉代官员礼服需”冠高带广”,以显威仪,”峨冠博带”成为官场身份的标配。
  3.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羽扇纶巾”与之类似,但更侧重儒雅,而”峨冠博带”更突出庄重感。

近义词

  1. 衣冠楚楚:形容穿戴整齐,但偏重外表光鲜。
  2. 高冠长剑:强调士人的威严装束。
  3. 华冠丽服:指华丽的服饰,无身份暗示。

反义词

  1. 短褐穿结:粗布短衣,形容贫寒。
  2. 衣衫褴褛:衣服破烂,指穷困潦倒。
  3. 布衣芒屩:平民的朴素穿戴。

例句

小学阶段

  1. 画中的古人戴着高高的帽子,系着宽腰带,真是”峨冠博带”!
  2. 京剧里的官员总是”峨冠博带”,看起来威风凛凛。

中学阶段

  1. 他虽”峨冠博带”,却对百姓疾苦漠不关心。(批判用法)
  2. 屈原的”峨冠博带”形象,成为后世文人的精神图腾。

大学/成人阶段

  1. 某些专家”峨冠博带”地发表言论,实则空洞无物。
  2. 明代官场盛行”峨冠博带”之风,甚至衍生出逾制的奢侈潮流。

错误用法

  1. 误用于现代日常服饰
    ❌ “她今天峨冠博带地参加聚会”(现代人无此穿戴)。
  2. 混淆褒贬语境
    ❌ “农民工峨冠博带地搬砖”(违背词语的阶层属性)。
  3. 字面化理解
    ❌ “峨冠博带的圣诞树”(错误关联装饰品)。
  4. 忽略历史背景
    ❌ “秦始皇峨冠博带统一六国”(秦尚黑衣窄袖,不符史实)。

使用提示:该成语兼具形象描述与隐喻功能,需注意语境——或庄重赞美士人风骨,或犀利批判虚浮作态,用错易闹笑话。

你可能感兴趣

戴头识脸

戴头识脸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ài tóu shí liǎn。它的含义是形容人既有威严风度,又有见识和智慧。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社会对人们风度和智慧的重视,常用来形容人风度翩翩、气宇轩昂。戴头识脸的读音要注意重音在“识”和“脸”上,整体语调要平稳,以表现出成语的庄重感。此外,戴头识脸也有其近义词和反义词。但在使用时要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如使用场合不当、与其他成语混淆以及滥用成语等。

古代汉字"弁"的正确读音与5种文化含义解析

---本文介绍了“弁”的拼音、部首、笔顺,详细解析了“弁”的含义,包括古代男子戴的一种帽子,低级武职的旧称,以及古时的官帽等。同时,还介绍了“弁”在古籍中的动作含义和形容词性质的含义。---根据文章的内容写摘要内容要符合指定的字数摘要内容应涵盖文章的主要内容,包括拼音、部首、笔顺、含义、动作含义和形容词性质等。摘要需要简洁明了,符合指定的字数要求。本文介绍了“弁”的拼音、部首和笔顺,并详细解析了其多重含义。包括古代男子戴的帽子、低级武职的旧称及古时的官帽等。此外,“弁”在古籍中还有动作含义和形容词性质的含义。摘要内容全面且简洁明了。

"冕"字正确读法是什么 解析11画笔顺与帝王冠冕文化内涵

本文介绍了“冕”字的拼音、部首、笔顺,并详细解析了“冕”的含义。它最初指古代帝王、诸侯所戴的礼帽,宋朝以后专指皇帝的礼帽。此外,“冕”也喻指体育、文艺等竞赛中的第一名荣誉地位。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冕”的字形结构及相关的词语,如冠冕、冕弁、冕服等。

描写青丝的诗词

文章摘要如下:本文详细介绍了描写青丝的诗词,涵盖了唐代的李白、杜牧、王之涣等文学大师的作品,以及无名氏的作品。这些诗词以青丝为载体,描绘了女子的美丽秀发,抒发了对青春的留恋、对情感的深深思念,以及感叹岁月易逝、红颜易老的情感。文章还通过独特的描写青丝的诗词,引发了关于青春的短暂与易逝的思考,以及对爱情的深深思考。这些描写青丝的古诗词不仅是文学的艺术瑰宝,更是人类情感的珍贵载体。通过阅读这些诗词,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感受古人们对青丝的珍视与思念,以及他们对青春与情感的思考。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青丝的美丽、珍贵与情感交织,引发读者对生命美好的珍惜和对情感的深思。

褒衣危冠

褒衣危冠是一个古代成语,用来形容人的衣着风度和气质,具有庄重高雅的含义。它源于古代士人的装束,最早出现在《汉书》中。该成语形容宽袍大袖、高冠的装束,常用于形容古代文人的风度和气质。使用时需注意场合和对象,避免滥用。近义词包括宽袍大袖、博带高冠等,反义词则是粗俗不雅等词语。

关于冠字的古诗词

关于冠字的古诗词(第1篇)关于冠字的古诗词一、诗词原文及解析诗词原文: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冠盖满京华,斯人若彩云。作者:佚名(未知作者,可能是中国古代民间作品)朝代:不详(约在唐朝左右)解析:该诗句中,“冠盖满京华”一句中的“冠盖”指的是高官显贵的冠冕和车盖,象征着权力和地位。此句描绘了京城繁华、权贵云集的景象。诗词原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冠盖纷飞。作者:诗经朝代:先秦解析:此诗描绘了行役之人往返奔波的艰辛与思乡之情。“冠盖纷飞”一句,形容的是行人在路上因风雪而戴的帽子和车篷上的遮蔽物随风飘动,形象地表达了行役之

缙字怎么读jìn 揭秘13画汉字的历史含义与正确发音技巧

本文介绍了汉字“缙”的拼音、部首、笔顺等信息,并详细解析了“缙”的含义。缙指的是红色的丝织品,同时也有古代官名等含义。文章引用了《说文》、《左传》等古籍中的记载,并举例说明了缙绅便览、缙云等词汇。

古诗词中的服饰美学解析 10首描写罗衣锦绣的经典诗词鉴赏

罗衣锦绣皆成诗:古诗词中的服饰美学服饰,是人类文明的第二层皮肤,也是历史长河中流动的艺术。在中国古典诗词的璀璨星河里,描写服饰的佳作不胜枚举,诗人们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不同时代的服饰风貌,更透过衣冠窥见社会风尚、身份地位乃至精神追求。这些诗词或华美绮丽,或朴素淡雅,共同编织出一幅跨越千年的服饰文化长卷。唐代是中国服饰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的诗词也最为华彩夺目。白居易《长恨歌》中"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写杨贵妃的步摇首饰,以金玉之声衬托绝世容颜;"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则描绘其衣袖翩跹如仙子临凡。李贺《秦宫诗》"越罗衫袂迎春风,玉刻麒麟腰带红"展现了贵族公子华贵的丝质衣衫

乔装改扮是什么意思

乔装改扮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qiáo zhuāng gǎi bàn。它指的是改变装束和容貌,使自己变得与原来不同,通常是为了隐藏身份、避免被认出等目的。这一行为源于古代中国的历史故事,并成为了一种常见的策略。乔装改扮的近义词有伪装、打扮、装扮等。然而,在使用乔装改扮时,需要注意其特定含义和背景,避免误用或过度使用。错误的使用方式包括将其简单地理解为化妆或换衣服,以及在非特殊情况下随意使用该词。因此,在使用乔装改扮时,应该根据具体情境和需要合理使用。

策名就列

策名就列的读音及含义被阐述清楚,其源自古代的科举制度,用来形容人通过努力获得官职或地位。该成语含有积极向上的含义,表达了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地位提升的情况。其近义词包括功成名就、身居高位等,反义词为默默无闻、身居低位等。文章还给出了策名就列的多个例句,并强调了正确使用该成语的重要性,避免不当用法造成的误解。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