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头识脸
读音
dài tóu shí liǎn
含义
- 戴头:指戴着帽子或头饰,引申为注重外表、讲究体面。
- 识脸:认识面孔,引申为重视身份、地位或面子。
- 整体含义:形容人注重外表、讲究排场,或指人身份尊贵、有头有脸。
典故
- 《后汉书·逸民传》:记载东汉隐士戴良“戴头识脸”,形容他虽隐居但仍保持尊严。
- 《世说新语》:东晋名士王导曾言“戴头识脸者,方可为官”,强调官员需注重仪态。
- 宋代笔记:记载富商“戴头识脸”出入官府,讽刺其靠外表攀附权贵。
近义词
- 衣冠楚楚:形容穿戴整齐,外表体面。
- 道貌岸然:外表严肃庄重,常含贬义。
- 有头有脸:指社会地位高、受人尊敬。
- 注重仪表:强调对外表的重视。
反义词
- 蓬头垢面:形容头发散乱、面容肮脏。
- 不修边幅:指不注意衣着打扮。
- 无名小卒:指身份低微、不受重视的人。
- 邋里邋遢:形容穿着不整洁、举止随意。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他今天穿得真精神,真是戴头识脸!
- 妈妈说我上学要戴头识脸,不能穿拖鞋。
-
小学高年级:
- 这位客人戴头识脸,一看就是重要人物。
- 节日里,大家都戴头识脸地出门拜访亲友。
-
初中:
- 他虽然家境一般,但总是戴头识脸,保持体面。
- 社交场合戴头识脸的人更容易给人留下好印象。
-
高中:
- 在古代,官员们无不戴头识脸,以显威严。
- 有些人戴头识脸只是为了掩饰内心的空虚。
-
大学及以上:
- 商界精英们戴头识脸地出席论坛,展现专业形象。
- 过度追求戴头识脸可能导致虚荣心膨胀。
错误用法
- 形容动物:❌“这只猫戴头识脸地走过来。”(只能用于人)
- 贬义滥用:❌“他戴头识脸,肯定没安好心。”(中性或褒义,不表恶意)
- 指内在品质:❌“她心地善良,戴头识脸。”(与品德无关)
- 忽略身份:❌“乞丐戴头识脸地讨饭。”(身份不符)
- 字面理解:❌“他戴头识脸,意思是戴了帽子认识脸。”(误解成语结构)
你可能感兴趣
戴的拼音
戴字的含义包括把东西加在头、脸等处的动作,如戴帽子、眼镜等,也表示头上顶着、承当着的意思,如披星戴月、戴罪立功。戴字也有尊敬、拥护的含义。戴字在古文中也有增益、分物得等意思,且为古国名。
关于冠字的古诗词
关于冠字的古诗词(第1篇)关于冠字的古诗词一、诗词原文及解析诗词原文: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冠盖满京华,斯人若彩云。作者:佚名(未知作者,可能是中国古代民间作品)朝代:不详(约在唐朝左右)解析:该诗句中,“冠盖满京华”一句中的“冠盖”指的是高官显贵的冠冕和车盖,象征着权力和地位。此句描绘了京城繁华、权贵云集的景象。诗词原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冠盖纷飞。作者:诗经朝代:先秦解析:此诗描绘了行役之人往返奔波的艰辛与思乡之情。“冠盖纷飞”一句,形容的是行人在路上因风雪而戴的帽子和车篷上的遮蔽物随风飘动,形象地表达了行役之
白衣卿相
白衣卿相是指古代没有功名或官职的士人,以及泛指那些学识渊博、品德高尚的文人雅士。这一成语源于古代的士人文化,最早出现在《汉书》中。白衣卿相的读音是bái yī qīng xiàng。这个成语的含义是,虽然这些人没有官职,但他们的学识、才情和品德却足以与高官显贵相媲美。在使用时,需要注意语境,不要误用或混淆。
冠冕堂皇
成语“冠冕堂皇”用于形容人或事物看起来庄重、气派、体面,但可能带有虚伪的成分。其源于古代官服制度,象征尊贵和威严。近义词包括庄重威严、堂而皇之等。反义词为轻浮草率、虚伪矫情等。使用此成语时需谨慎,避免在不适当的场合或用作贬义使用,混淆概念。
戴发含齿
戴发含齿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ài fà hán chǐ。它形容人具有正常的生理特征,如头发和牙齿,常用来比喻人的生存状态、基本特征和生活能力。该成语源自古代传说和故事,也可能与古代礼仪文化有关。戴发含齿的近义词包括活灵活现、生龙活虎、有血有肉等,反义词有面目狰狞、无血无肉、形同槁木等。该成语可用于描述人的生命力、活力以及面对困难时的坚韧不拔。但在使用时需注意避免与其他不相关词语组合使用或误用于不适合的场合,需根据具体语境和含义正确运用。
假门假氏
假门假氏的读音为"jiǎ mén jiǎ shì",表示虚假的门第或姓氏,用来形容虚伪、不真实的行为。这个成语源于古代对门第和姓氏的重视,有些人为了追求更高的社会地位或掩盖真实身份而使用虚假的门第或姓氏。假门假氏含有贬义,其近义词包括虚应故事、矫揉造作等,反义词包括真情实感、坦诚相待等。使用假门假氏时要注意场合,避免与近义词混淆,同时应准确理解其含义,避免误以为褒义词而误用。
沐猴而冠是什么意思
沐猴而冠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虽然外表像人但本质仍是野兽,或者徒有其表、虚有其名的人。典故来源于《庄子·逍遥游》中的猴子戴帽子的故事。这个成语含有贬义色彩,不能随意用于形容小孩或没有恶意的行为。使用时要准确理解其含义并恰当运用在语境中,避免断章取义或曲解其意。不当使用场合包括赞美、表扬他人的场合,描述某些动物或非人类生物以及轻松愉快的场合。错误用法会导致成语失去其原有的庄重和严肃性。
佛是金装,人是衣装
佛是金装,人是衣装的成语读音和含义解析,强调人的外表和形象的重要性。典故源自古代佛教文化的理解,通过对比佛像的金装和人的衣着装扮来突出人的外在形象的重要性。近义词包括“衣冠楚楚”、“盛装打扮”等,反义词为“不修边幅”、“素面朝天”。在社会生活中广泛应用,但需要避免误用和不适当的场合使用。强调正确的使用方式是在适当场合下,用来强调人的外表和形象的重要性。
披发缨冠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成语“披发缨冠”的读音、含义、典故以及相关近义词和反义词。该成语形容人外表不修边幅,形象狼狈,或形容情绪激动、焦虑不安时的状态。文章还提供了该成语的错误用法提示,提醒读者在使用时需注意场合和语境,避免滥用。同时,通过例句展示了该成语的具体用法。
外宽内忌是什么意思
外宽内忌的读音外宽内忌的读音为:wài kuān nèi jì。外宽内忌的含义外宽内忌,字面意思为外表宽宏而内心却心存忌妒。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表面宽宏大量,容易与人相处,但内心却心胸狭窄,对他人心存嫉妒或不满。外宽内忌的典故典故一:相传古代有一位君子,他外表宽宏,待人接物都显得大度,但内心却常常忌妒他人。他看到别人有才华或成就时,内心就会产生不满和嫉妒。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外表的宽宏并不代表内心的宽广,我们应该注重内心的修养。典故二:古代有一位皇帝,他表面上对臣民宽厚大度,但内心却忌妒贤能之士。他常常因为害怕别人超过自己而采取各种手段打压他们。这个典故也反映了外宽内忌的负面效应。外宽内忌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