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天履地
读音
dài tiān lǚ dì
含义
- 戴:头顶着。
- 天:天空,象征至高无上的存在。
- 履:脚踏着。
- 地:大地,象征广阔深厚的根基。
整体含义:形容人生活在天地之间,肩负责任,堂堂正正地做人做事。也比喻人顶天立地,光明磊落,无愧于心。
典故
- 《左传·昭公元年》:
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叔向曾说:“戴天履地,而望报于人,不亦难乎?”意思是,人生活在天地之间,若总是期望别人回报,是很难的。 - 《后汉书·逸民传》:
东汉隐士梁鸿与妻子孟光隐居山林,生活清贫但品行高洁,后人称赞他们“戴天履地,无愧于心”。 - 《宋史·文天祥传》:
文天祥抗元失败后被俘,宁死不屈,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展现了“戴天履地”的气节。
近义词
- 顶天立地:形容人光明磊落,气概豪迈。
- 堂堂正正:形容人品行端正,光明正大。
- 无愧于心:指做事问心无愧,没有亏欠。
- 光明磊落:形容人心胸坦荡,行为正直。
反义词
- 苟且偷生:指人贪生怕死,不顾尊严地活着。
- 卑躬屈膝:形容人低声下气,毫无骨气。
- 蝇营狗苟:比喻人像苍蝇和狗一样卑劣,只顾私利。
- 行尸走肉:形容人没有灵魂,浑浑噩噩地活着。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我们要做一个戴天履地的好孩子,不说谎话。
- 爸爸说,男子汉要戴天履地,不能欺负弱小。
-
小学高年级:
- 他做事光明正大,真是戴天履地的好榜样。
- 文天祥宁死不屈,展现了戴天履地的精神。
-
初中:
- 做人要戴天履地,不能为了利益出卖良心。
- 他一生正直,无愧于戴天履地的誓言。
-
高中:
- 真正的英雄,应当戴天履地,不畏强权。
- 面对诱惑,他始终坚守戴天履地的原则。
-
大学及以上:
- 在复杂的社会中,能保持戴天履地的品格实属不易。
- 他的学术研究严谨求实,体现了戴天履地的学者风范。
错误用法
-
用于形容自然环境(错误):
- ❌“这片森林戴天履地,非常壮观。”(正确用法应形容人的品格)
-
用于形容动物(错误):
- ❌“这只老虎戴天履地,威风凛凛。”(成语通常用于人类)
-
用于贬义(错误):
- ❌“他虽然做了坏事,但依然戴天履地。”(成语含褒义,不能用于负面评价)
-
用于形容物体(错误):
- ❌“这座高楼戴天履地,直插云霄。”(成语不适用于无生命物体)
-
用于夸张的比喻(错误):
- ❌“他的歌声戴天履地,震撼人心。”(成语不适用于抽象的艺术表现)
总结:成语“戴天履地”多用于形容人的品格和精神,强调正直、光明磊落,不能随意用于其他对象或场景。
你可能感兴趣
10首描写浩然正气的经典诗词 感受中国文人的气节与风骨
这段摘要介绍了五篇关于描写正气、忠诚、坚韧和勇气的古诗词的文章内容。文章通过列举多首古诗词,并附上作者、朝代及解析,展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价值观念,如正气、忠诚、坚韧和勇气。这些诗词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对人生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帮助我们感受到诗人们对于正义、忠诚、清白等品质的追求和坚持,受到其情感的感染和熏陶。这些品质也是每个人应该追求和坚持的,它们能够帮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更加坚定和勇敢。
仰不愧天是什么意思
仰不愧天的读音仰不愧天的读音为:yǎng bù kuì tiān,其中“仰”的声调为第三声,“不”、“愧”、“天”的声调均为第四声。仰不愧天的含义“仰不愧天”这个成语的含义是:抬头做人,无愧于天。指做事问心无愧,心安理得。具体来说,这个成语中的“仰”表示抬头向上看,“不愧”表示没有愧疚,“天”则指天地神明。整个成语的含义是形容一个人做事光明磊落,不畏人言,不惧天谴,心胸坦荡,无愧于天地。仰不愧天的典故“仰不愧天”这个成语的典故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人们非常重视道德修养和人格尊严,认为人应该以天为鉴,以地为证,做人要正直无私,不作亏心事。因此,“仰不愧天”这个成语就成为了形容一个人做人正直无私
不欺暗室
本文主要介绍了成语“不欺暗室”的读音、含义、典故出处,以及与该成语相关的近义词和反义词。文章详细解释了“不欺暗室”的意思是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也要保持诚实守信的品质,强调人的道德修养和自律精神。同时,文章还指出了该成语的常见错误用法,提醒读者正确理解并使用该成语。
明人不做暗事是什么意思
“明人不做暗事”是一个成语,读音为míng rén bù zuò àn shì,意味着有道德、有操守的人不会暗中做出不正当的行为。这个成语强调人的道德品质和操守,要求人们公正、诚实、守信,不做见不得光的事情。其典故源于古代的道德规范和品德教育。近义词包括“光明磊落”、“正直无私”等,反义词如“阴险狡诈”、“见不得光”等。在正确使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错误的用法,如用于形容某个具体事情或处理问题的具体方式。总之,“明人不做暗事”是一个强调人的道德品质和行为准则的成语,提醒人们保持正直、诚信、不做任何不正当的行为。
俯仰无愧
俯仰无愧是一个成语,读音为fǔ yǎng wú kuì。该成语表示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能心安理得,没有愧疚感,无论面对世事还是自我反省都能坦然面对。其源于古代典籍,最早可以追溯到《诗经》等古籍。俯仰无愧的近义词包括心安理得、无愧于心等,反义词为心中有愧等。该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做事光明磊落,始终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坦然。在实际使用中,要注意避免错误理解和过度使用,要理解其含义的准确性和适用性。例如,某人在工作中始终坚守原则,俯仰无愧于自己的良心,他的行为让人感到敬佩。
朗朗乾坤是什么意思
朗朗乾坤是一个成语,读音为【lǎng lǎng qián kūn】,意指天地之间清晰明亮,形容世界或局势的清明、光明。也常用来形容人的精神面貌,表示心胸开阔、豁达大度。这个成语的典故源于古代文学作品,用“乾坤”指代天地,而“朗朗”表示清晰明亮。其近义词如光明磊落、天朗气清等,反义词如昏天黑地。文章通过多角度阐述了朗朗乾坤的含义及应用,同时指出需注意成语使用的语境和搭配,避免错误使用。
大节不夺
“大节不夺”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à jié bù duó。它表示在重大原则或考验面前,人们能够坚守自己的立场和原则,不会被外界动摇。这个成语源于古代历史故事,如文天祥等人在国家危难时的坚定表现。它出自《论语·泰伯》,强调人的坚定品质。近义词包括坚定不移、坚贞不屈等。反义词包括见利忘义、见风使舵等。在使用时,需要注意避免用于轻率或不恰当的场合,以免曲解本意。
无愧衾影是什么意思
无愧衾影的读音读音:wú kuì qīn yǐng无愧衾影的含义“无愧衾影”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为“在衾被(即被子)之下没有愧疚”。它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做事、为人处世时,内心坦荡、无悔无惧,即使在独自一人时,也能保持高尚的品德和操守。无愧衾影的典故该成语的典故源于古代的儒家思想,强调了人在独处时也要保持高尚的道德品质。具体典故和出处可能因历史文献的记载而有所不同,但大致意思都是强调人在任何时候都要保持内心的坦荡和正直。无愧衾影的近义词心无挂碍坦荡无私问心无愧光明磊落无愧衾影的反义词心中有鬼虚应故事苟且偷安怙恶不悛无愧衾影的例句他无论在何处都保持着高尚的品德,真正做到了无愧衾影。他的行为坦荡,即使
暗室私心
“暗室私心”是一个成语,指在无人知晓或没有监督的情况下,仍能保持正直和诚实的态度,不做出损人利己的行为。其含义是在私下里或暗地里怀有不良的、不正当的或自私的想法和动机。该成语源于古代的道德教诲和人际交往的观察,常被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品性和道德标准。其近义词包括私心杂念、见不得人之心思等,反义词为心无杂念、公正无私等。使用时应根据具体语境和情境理解其含义,避免滥用和误用。
秉节持重
本文介绍了成语“秉节持重”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形容人行为举止稳重,有节操,能承担重任。其典故源自古代官员秉持正义、持重行事的传统。近义词包括稳重有度、沉着冷静等,反义词为轻举妄动、浮躁不实则等。文章通过例句展示了该成语的正确用法,并指出了错误用法的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