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天蹐地

戴天蹐地

读音

dài tiān jí dì

含义

  • 戴天:头顶着天,形容身处天地之间,承受天命的约束。
  • 蹐地:脚踩着地,形容谨慎行走,不敢放纵。
  • 整体含义:形容人敬畏天命,谨言慎行,不敢逾越本分,常指在艰难处境中仍保持敬畏之心。

典故

  1. 《诗经·小雅·小旻》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虽未直接使用“戴天蹐地”,但表达了类似的谨慎态度。
  2. 《左传·昭公元年》
    子产劝诫国君:“君子戴天履地,不敢不敬。”强调对天地的敬畏。
  3. 《后汉书·范滂传》
    “滂戴天蹐地,惧贻父母忧。”形容范滂在政治迫害下仍坚守道义,心怀敬畏。

近义词

  1. 战战兢兢:形容极端谨慎小心的样子。
  2. 如履薄冰:比喻行事极为谨慎,生怕出错。
  3. 临深履薄:形容身处险境,步步小心。
  4. 谨小慎微:对细微之事也认真对待,不敢疏忽。

反义词

  1. 肆无忌惮:毫无顾忌,任意妄为。
  2. 胆大妄为:做事鲁莽,不顾后果。
  3. 无法无天:目无法纪,不受约束。
  4. 恣意妄行:随心所欲,不顾规矩。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

    • 他走路时总是戴天蹐地,生怕踩到小虫子。
    • 考试时,我戴天蹐地地检查每一道题。
  2. 小学高年级

    • 面对老师的提问,他戴天蹐地,不敢随便回答。
    • 她在陌生的环境里戴天蹐地,生怕做错事。
  3. 初中

    • 作为班长,他戴天蹐地,生怕辜负大家的信任。
    • 在重要场合发言时,他戴天蹐地,字斟句酌。
  4. 高中

    • 身处官场,他戴天蹐地,不敢有丝毫越矩。
    • 面对历史的责任感,他戴天蹐地,唯恐行差踏错。
  5. 大学及以上

    • 在学术研究中,他戴天蹐地,严谨对待每一个数据。
    • 作为法官,他戴天蹐地,唯恐判决有失公正。

错误用法

  1. 误用为“自由自在”

    • ❌“周末我戴天蹐地地玩耍。”(应为“无忧无虑”)
  2. 误用为“豪迈不羁”

    • ❌“他戴天蹐地地闯荡江湖。”(应为“无拘无束”)
  3. 误用为“轻松随意”

    • ❌“聚餐时大家戴天蹐地地聊天。”(应为“畅所欲言”)
  4. 误用为“无所畏惧”

    • ❌“面对挑战,他戴天蹐地地迎难而上。”(应为“勇往直前”)

“戴天蹐地”强调敬畏与谨慎,不可用于形容轻松、放纵或勇敢的行为。正确理解其内涵,才能准确运用。

你可能感兴趣

侧足而立

侧足而立的读音为cè zú ér lì,形容因某种原因不敢正视或面对,身体微微侧向一边站立的状态,通常用来描绘人因为畏惧、羞愧、不安等心理状态产生的特殊姿态。其典故并不明确,可能源于对生活的概括和提炼。近义词如忐忑不安、战战兢兢等,描述的是心神不宁、紧张害怕的状态。反义词如昂首挺胸、泰然自若等,则表达的是自信大方、镇定自若的态度。在使用时需注意成语的恰当场合和语境,避免与其他近义词混淆或滥用其含义。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是一种保守、中庸的处世态度,常用来形容那些不求进取、只求平稳无事的处事方式。其含义是不追求显著成绩或建树,只希望不犯错误或没有过失。该成语源自古代的官场文化,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普遍心态和古代官场的文化特色。其近义词有安分守己、稳扎稳打、知足常乐、墨守成规等。反义词包括勇往直前、锐意进取、建功立业、敢于创新等。然而,该成语不应被滥用形容他人缺乏进取心或消极的工作态度,也不应被用于自嘲或贬低自己,更不应被用于鼓励他人积极进取的场合。正确理解和使用这一成语,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人们的处世哲学。

杜口吞声

“杜口吞声”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dù kǒu tūn shēng。其含义是紧闭嘴巴,不敢出声,形容言谈举止谨慎,不敢随意发表意见或发表意见时非常小心谨慎。该成语源于古代文献,用来形容人们在特定场合下的沉默和谨慎,如面对权势、威严或羞愧尴尬时的沉默不语。其近义词包括缄口不言、默不作声等,反义词为大胆直言、畅所欲言等。在使用时需注意避免在开心、欢乐的场合下使用,不要用于形容动物或其他非人类对象的行为,以及避免在不需要的情况下滥用。

伤弓之鸟是什么意思

伤弓之鸟的读音为shāng gōng zhī niǎo。这个成语用来比喻曾经遭遇困难或挫折,心有余悸、不敢再冒险的人。其典故源自古代战争和狩猎,形容因一次失败或挫折变得小心翼翼、不敢再尝试的人。伤弓之鸟的近义词有惊弓之鸟、畏首畏尾等,反义词有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等。文章提供了多个例句来展示伤弓之鸟的具体用法。需要注意的是,伤弓之鸟应被用于形容人的心态和行为,避免错误用于自然现象或物体,同时也需注意发音准确和语意清晰。

不敢造次

“不敢造次”是一个成语,拼音是bù gǎn zào cì。其含义为面对重要事情或场合时保持谨慎、恭敬的态度,不敢轻举妄动或轻率从事。该成语源于古代的礼仪文化,强调在重要场合需保持恭敬谨慎。其近义词有小心翼翼、郑重其事等,反义词为轻举妄动、草率从事等。在使用时需注意其正确的含义和用法,避免误用。例如,在重要的会议或场合上,应保持谨慎恭敬的态度,不敢造次。

畏影避迹是什么意思

畏影避迹的读音畏影避迹的拼音是:wèi yǐng bì jì。畏影避迹的含义“畏影避迹”这个成语的含义是指因为害怕影子而躲避其所在的地方,比喻因为害怕某种不好的影响或后果而回避、躲闪。它也用来形容因为怕受牵连或惹上麻烦而躲避、回避。畏影避迹的典故“畏影避迹”的典故源于古代的传说。相传,在古代有一个非常谨慎的人,他总是担心自己的影子会变成妖怪,因此他总是避免走在有影子的地方,甚至不敢在有光的地方行走。他这种过分的谨慎和恐惧,最终导致他无法正常生活,被人们讥笑为“畏影避迹”。此外,还有另一个典故与“畏影避迹”相关。据说在古代,有一种叫做“蹑影潜踪”的术法,可以让人在行走时不留痕迹。然而,有些人却因

画地作狱

画地作狱是一个成语,读音为huà dì zuò yù。其含义为形容人过于拘束自己,自设界限,限制自己的行为和思想。典故源自古代中国一个过于谨慎的人。该成语的近义词包括画地为牢、自设桎梏、自我设限等。反义词包括无拘无束、放浪形骸、自由自在等。使用画地作狱时需注意场合,避免在不该限制自己的场合使用,也避免误用为字面意思。该成语常常被用来形容那些过于谨慎、不敢尝试新事物的人。通过理解这个成语的深刻含义,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自己的行为和思想,勇于挑战自己,追求更大的自由和成长。

畏首畏尾是什么意思

畏首畏尾的读音畏首畏尾,读音为wèi shǒu wèi wěi,其中“畏”字表示害怕、畏惧的意思,“首”和“尾”分别指代事物的开始和结束或前后两端,“畏首畏尾”整体形容一个人或事物在行动或决策时过于谨慎、犹豫不决,既害怕前面有危险,又担心后面有困难,不敢轻易行动。畏首畏尾的含义“畏首畏尾”的含义是指一个人或事物在面对困难或挑战时,因为顾虑太多而不敢果断行动。这种行为通常表现为犹豫不决、瞻前顾后,缺乏决断和勇气。它常常用来形容人胆小怕事,缺乏自信和勇气去面对问题。畏首畏尾的典故该成语源于古代的典故。传说古代有一只鸟,它既害怕自己的头被猎杀,又担心自己的尾巴被踩到,因此它无法安心地飞翔。后来人们就

畏影恶迹是什么意思

畏影恶迹的读音畏影恶迹的读音为:wèi yǐng è jì,其中“畏”表示害怕,“影”表示影子,“恶”表示厌恶,“迹”表示痕迹。畏影恶迹的含义畏影恶迹是一个成语,指因为害怕影子而讨厌留下痕迹。形容人因过分谨慎而回避一切可能引起不良后果的行为,甚至因此而回避一切事物。这个成语的含义是形容人过分谨慎,因小失大,不敢做事,甚至不敢留下任何痕迹。畏影恶迹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源于古代的一个故事。相传,古代有一个人非常害怕自己的影子和留下的痕迹,因此他总是小心翼翼地走路,不敢留下任何痕迹。他甚至不敢在阳光下走动,因为那样会留下影子。最终,他因为过分谨慎而无法正常生活,最终被人们所嘲笑。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过

绳趋尺步是什么意思

“绳趋尺步”是一个成语,形容人的行为严格遵循规矩、法度或标准,不敢稍有逾越。源自古代礼仪制度,强调行为的规范性和谨慎性。其近义词包括循规蹈矩、步步为营、谨小慎微等,反义词为放荡不羁、肆无忌惮、轻举妄动等。该成语可用来形容人在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的谨慎、规矩的态度和行为。使用不当或滥用该成语则会导致语义不准确。文章详细介绍了“绳趋尺步”的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错误用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该成语。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