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声下气
读音
dī shēng xià qì
含义
“低声下气”是一个汉语成语,由四个字组成:
- 低:声音小,态度谦卑。
- 声:说话的声音。
- 下:降低身份,屈从。
- 气:语气、态度。
整体含义是指说话时声音低微,态度恭顺,甚至带有讨好或畏惧的成分。通常用来形容人在某种压力或利益驱使下,不得不放低姿态,表现出谦卑甚至卑微的样子。
典故
- 《史记·滑稽列传》
战国时期,齐国大臣淳于髡(kūn)善于用幽默的方式劝谏齐王。有一次,齐王沉迷酒色,不理朝政,淳于髡便故意在齐王面前“低声下气”地讲述一个故事,暗示齐王应当勤政爱民。齐王听后醒悟,从此励精图治。 - 《红楼梦》
在《红楼梦》中,贾府的下人面对主子时常常“低声下气”,尤其是王熙凤的丫鬟平儿,虽然地位较高,但在王熙凤面前仍然小心翼翼,不敢有半点违逆。 - 《儒林外史》
范进中举后,他的岳父胡屠户原本对他百般羞辱,但得知他中举后,立刻“低声下气”地巴结他,展现了世态炎凉。
近义词
- 卑躬屈膝:形容人过分谦卑,甚至丧失尊严。
- 唯唯诺诺:形容人一味顺从,不敢提出反对意见。
- 阿谀奉承:用讨好、谄媚的态度迎合别人。
- 俯首帖耳:形容人完全顺从,不敢反抗。
- 奴颜婢膝:形容人像奴才一样卑躬屈节。
反义词
- 趾高气扬:形容人骄傲自满,得意忘形。
- 盛气凌人:形容人态度傲慢,气势逼人。
- 不卑不亢:形容人既不自卑,也不傲慢,态度得体。
- 昂首挺胸:形容人自信、坚定的样子。
- 理直气壮:形容人理由充分,说话有底气。
例句
-
小学低年级(1-3年级)
- 小明做错事了,只好低声下气地向老师道歉。
- 弟弟想要玩具,就低声下气地求妈妈买给他。
-
小学高年级(4-6年级)
- 他平时很骄傲,但在老师面前却低声下气,不敢顶嘴。
- 小华考试作弊被发现,只好低声下气地承认错误。
-
初中
- 面对严厉的教练,运动员们只能低声下气地接受批评。
- 为了保住工作,他不得不低声下气地向老板求情。
-
高中
- 在封建社会,百姓见到官员时往往低声下气,不敢抬头。
- 他原本是个硬汉,但在利益面前,竟然低声下气地讨好别人。
-
大学及以上
- 在职场中,有些人为了升职加薪,不惜低声下气地巴结上司。
- 真正的强者不会低声下气地求人,而是靠实力赢得尊重。
错误用法
-
误用为“谦虚”
- ❌ 错误例句:他平时很谦虚,总是低声下气地向别人请教。
- ✅ 正确用法:“低声下气”带有贬义,不能用来形容谦虚的态度。
-
误用为“礼貌”
- ❌ 错误例句:他对长辈很有礼貌,说话总是低声下气的。
- ✅ 正确用法:“礼貌”是中性或褒义,而“低声下气”带有卑微、讨好的意味。
-
误用为“温柔”
- ❌ 错误例句:她性格温柔,说话总是低声下气的。
- ✅ 正确用法:“温柔”是褒义词,而“低声下气”通常指被迫的卑微态度。
-
误用为“谨慎”
- ❌ 错误例句:他在重要场合说话很谨慎,总是低声下气的。
- ✅ 正确用法:“谨慎”是中性词,而“低声下气”带有贬义。
-
误用为“尊重”
- ❌ 错误例句:他非常尊重老师,每次回答问题都低声下气的。
- ✅ 正确用法:“尊重”可以用“恭敬”表达,而“低声下气”带有过度谦卑的意味。
你可能感兴趣
卑躬屈节
本文介绍了成语“卑躬屈节”的读音、含义、典故以及相关的近义词和反义词。该成语描述的是为了讨好他人而过分降低身份和尊严的行为。典故源自古代人们为求生存或谋求官职而表现出的行为。此外,文章还提到了卑躬屈节的错误用法和正确使用场景,避免过度使用或误用该成语。
不亢不卑
不亢不卑的读音为bù kàng bù bēi,表示既不骄傲也不谦卑的态度。这个成语源自《左传·昭公二十六年》中的典故,强调一种恰到好处、既不过度也不欠缺的适度态度。不亢不卑的人能在不同场合保持冷静、从容不迫,言谈举止温和而文雅。错误用法包括滥用场合、误解含义以及使用不当的语气和表情。
卑辞重币
“卑辞重币”是一个成语,含义为委婉的言辞和丰厚的礼品。源于古代交往礼仪和外交策略,用于形容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谦恭有礼的态度和方式。其近义词有恭敬文雅、谦恭有礼、温文尔雅、礼数周全等。反义词有傲慢无礼、粗鲁无度、倨傲不逊、蛮横无理等。该成语在谈判、社交、国际交往等场合中常被使用,但需注意避免滥用或误用,以免显得虚伪或不真诚。
不卑不亢
本文介绍了成语“不卑不亢”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描述人的态度既不卑微也不高傲,恰到好处。其源于古代礼仪文化,强调尊重他人与自我尊重。文章还通过例句展示了不卑不亢的实际运用。同时,指出了在不卑不亢的误用情况下,容易忽视尊重他人的重要性,过于拘谨或随意表现态度,以及在面对困难时缺乏自信和勇气的表现。
低三下四
本文介绍了成语“低三下四”的读音、含义、典故出处、近义词与反义词,并提供了多个例句以展示其用法。该成语源于古代社会等级制度,形容人的态度卑恭或地位低下。在使用时需注意其语境和用法,避免错误的使用。不正确的用法包括描述事物状态或轻松场合的使用,需根据具体情况谨慎使用。
辞严气正
辞严气正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í yán qì zhèng。其含义为言辞严厉,正气浩然,常用来形容人的言谈举止表现出的正直、刚毅的气质。该成语源于古代的典籍或历史故事,用于形容品德高尚、行为正直的人。其近义词包括义正辞严、言辞刚毅、正气浩然等。反义词则包括言不由衷、轻言软语、虚应故事等。在使用时需注意语境的合适性,避免误用。例如,他在法庭上的言辞庄重严肃,表现出辞严气正的气质,赢得了大家的尊重。
卑辞厚币
本文介绍了成语“卑辞厚币”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指以谦卑的言辞和丰厚的财物去求人或示好。典故源自古代政治家或外交家的策略。近义词包括厚礼卑辞等,反义词包括高傲无礼等。文章还给出了多个例句来展示该成语的用法。但在使用卑辞厚币时,需注意避免过度使用或误用,以免被视为虚伪或低俗的行为。
卑躬屈膝
本文介绍了“卑躬屈膝”这一成语的拼音、含义、典故、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原意指人身体弯曲,形容恭敬、顺从的样子,现多用于形容过分顺从、谄媚的行为。文章还列举了与其相关的历史人物和事件,以及其近义词和反义词。同时,提醒读者在使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对象、场合以及避免与其他词语混淆使用。
卑身贱体
文章介绍了“卑身贱体”的拼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例句。该成语指谦恭自贬,不顾惜身体地做事,形容人为了达成目的不惜委屈自己。典故源于古代文献和文学作品。应用该成语时需注意场合和语境,避免错误用法。错误用法包括形容没有尊严的行为、在语境上使用不当以及在正式场合使用不当。
三命而俯是什么意思
三命而俯是一个源于古代文献的成语,读音为sān mìng ér fǔ。其字面意为接受三次命令就俯首帖耳,引申为表示恭敬顺从的姿态或行为。该成语常用来形容面对高位或权威时态度谦卑恭敬的人。典故出自《左传》,也有其他出处如《论语·乡党》。近义词包括俯首帖耳、恭敬谨慎等,反义词则是傲慢不逊、自以为是等。在日常使用和写作中,需避免贬义或不当用法,要根据具体语境选择是否使用。该成语在描述对他人的恭敬态度、赢得尊重和信任等方面有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