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卑辞厚币」详解
读音
bēi cí hòu bì
含义
- 卑:谦卑、恭敬
- 辞:言辞、语言
- 厚:丰厚、厚重
- 币:财物、礼物
整体含义:用谦卑的言辞和丰厚的礼物去讨好或请求他人,形容态度恭敬、不惜代价地讨好或请求。
典故
- 《史记·苏秦列传》
战国时期,苏秦游说各国合纵抗秦,起初不被重视,后来他“卑辞厚币”讨好燕王,最终得到重用。 - 《后汉书·窦融传》
东汉初年,窦融为了争取朝廷信任,多次“卑辞厚币”上书光武帝,最终获得重用。 - 《资治通鉴》
唐太宗时期,突厥可汗为了求和,曾“卑辞厚币”遣使入朝,请求和亲。
近义词
- 低声下气:形容态度谦卑,语气柔和。
- 阿谀奉承:用谄媚的言辞讨好他人。
- 曲意逢迎:违背本意去迎合他人。
- 投其所好:迎合对方的喜好去讨好。
反义词
- 傲慢无礼:态度高傲,不尊重他人。
- 盛气凌人:气势逼人,态度傲慢。
- 刚正不阿:正直不屈,不迎合他人。
- 不卑不亢:既不低声下气,也不傲慢自大。
例句
- 小学低年级:他为了得到玩具,对妈妈“卑辞厚币”地说好话。
- 小学高年级:古代使臣常常“卑辞厚币”地向强国求和。
- 初中:为了争取投资,他“卑辞厚币”地拜访了许多富商。
- 高中:在外交谈判中,弱国往往不得不“卑辞厚币”以换取和平。
- 大学及以上:历史上许多小国为了生存,不得不“卑辞厚币”依附于强国。
- 职场场景:为了拿下这个项目,他“卑辞厚币”地讨好客户。
- 历史研究:南宋对金国“卑辞厚币”,以求偏安一隅。
- 文学创作:小说中的反派角色常常“卑辞厚币”地巴结权贵。
- 商业谈判:初创公司为了融资,有时不得不“卑辞厚币”地迎合投资人。
- 国际关系:某些小国在外交上“卑辞厚币”,以换取大国的支持。
错误用法
- 误用为“谦虚有礼”
❌ 错误例句:他待人接物总是“卑辞厚币”,很有礼貌。
✅ 正确用法:“卑辞厚币”带有讨好、奉承的意味,不能单纯表示礼貌。 - 误用为“慷慨大方”
❌ 错误例句:他“卑辞厚币”地捐款给慈善机构。
✅ 正确用法:“卑辞厚币”强调讨好他人,而非单纯的慷慨。 - 误用为“言辞犀利”
❌ 错误例句:辩论赛上,他“卑辞厚币”地反驳对方。
✅ 正确用法:“卑辞厚币”形容谦卑讨好,而非言辞犀利。 - 误用为“态度强硬”
❌ 错误例句:面对威胁,他“卑辞厚币”地拒绝妥协。
✅ 正确用法:“卑辞厚币”形容态度谦卑,而非强硬。 - 误用为“真诚恳切”
❌ 错误例句:他“卑辞厚币”地表达了自己的真实想法。
✅ 正确用法:“卑辞厚币”带有讨好意味,不能表示真诚。
总结:“卑辞厚币”通常用于描述带有目的性的讨好行为,不能用于单纯表达礼貌、慷慨或真诚的态度。
你可能感兴趣
卑辞重币是什么意思 成语解析与典故例句全解
“卑辞重币”是一个成语,含义为委婉的言辞和丰厚的礼品。源于古代交往礼仪和外交策略,用于形容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谦恭有礼的态度和方式。其近义词有恭敬文雅、谦恭有礼、温文尔雅、礼数周全等。反义词有傲慢无礼、粗鲁无度、倨傲不逊、蛮横无理等。该成语在谈判、社交、国际交往等场合中常被使用,但需注意避免滥用或误用,以免显得虚伪或不真诚。
3个历史典故解析成语“卑辞厚礼”的真正含义与用法
本文介绍了成语“卑辞厚礼”的读音、含义、典故出处,以及其近义词与反义词。该成语意为以谦卑的言辞和丰厚的礼物来表示对对方的尊重和讨好,常出现在古代战争和外交场合。使用时应结合具体语境,避免误用带来的语义歧义。卑辞厚礼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不应滥用,更不宜用于自嘲或轻视自己。同时,也提供了该成语的错误用法需要注意的几点。
卑躬屈节是什么意思 3个典故解析与正确用法指南
本文介绍了成语“卑躬屈节”的读音、含义、典故以及相关的近义词和反义词。该成语描述的是为了讨好他人而过分降低身份和尊严的行为。典故源自古代人们为求生存或谋求官职而表现出的行为。此外,文章还提到了卑躬屈节的错误用法和正确使用场景,避免过度使用或误用该成语。
赔身下气是什么意思
赔身下气是一个成语,拼音为péi shēn xià qì。它形容一个人为了达到目的或讨好别人而极尽谦卑、恭顺之能事,甚至不惜屈尊俯就、低声下气地请求或妥协。这个成语带有贬义色彩,表示过度谦卑、失去自尊的态度。典故源于古代社会中的赔礼道歉现象。近义词包括卑躬屈膝、低声下气等,反义词为傲骨嶙嶙、自尊自爱等。使用时应避免伤害他人自尊心,正确的做法是以平等、尊重的态度与人交往。
关于金钱的古诗词
关于金钱的古诗词(第1篇)关于金钱的古诗词一、诗词全文及作者、朝代《钱币》原文:钱币纷纷满市闾,家家行乐不须钱。作者:佚名(朝代不详)解析:此诗描绘了古代市井中金钱的流通与人们无需金钱即可享受的欢乐。反映了古代社会对金钱的看法和态度。《钱塘湖春行》原文: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钱塘江水如金涌,日日繁华似锦绣。作者:白居易(唐代)解析:此诗描绘了钱塘湖的春景,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繁华与金钱的流动。诗中以钱塘湖的繁华景象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金钱与美好生活的向往。《长恨歌》原文:汉皇重色思倾国,
描写金钱与名利的诗词
描写金钱与名利的诗词(第1篇)文章标题:描写金钱与名利的诗词一、引言古诗词中,对于金钱与名利的描绘历来是文人墨客的常见题材。这些诗词或直抒胸臆,或隐喻含蓄,却总能让人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对金钱名利的态度和思考。下面,将为您列举并解析一些关于金钱与名利的古诗词。二、诗词全文及解析1.《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功名尘与土,金钱名利皆浮云。”作者:汉乐府,朝代:汉代。这首诗用象征手法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淡然,以金钱和名利为“浮云”,凸显出诗人的淡泊心境。2.《石灰吟》——于谦(明)“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诚惶诚恐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成语“诚惶诚恐”的读音、含义、典故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以及常见错误用法。该成语用来形容人非常小心谨慎,心怀敬畏,不敢稍有懈怠。其典故源于古代官场用语,最早出自于《汉书·王莽传》。在使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语境和用法是否得当,避免将其作为贬义或轻率之词使用,并避免与其他表示敬畏或谨慎的词语混淆使用。
关于恭的诗词
关于恭的诗词(第1篇)关于“恭”的诗词全文及解析一、诗经《小雅·车舝》原文:恭敬之态,不可谖也。曩昔之交,夙夜为谋。作者:未知,出自诗经时代。解析:这是出自《诗经》中描述人们恭敬态度和忠诚的诗篇。这里提到的恭敬之情不可遗忘,体现古人对于真诚待人、恪守忠诚的态度。二、周朝无名氏《古诗二首》原文:其恭乎也,非由强矣。俨乎其形,皆得恭于中心矣。解析:该诗句中描写了恭敬的外表并不只因为形式或外在强求,而是由内心真实而发的状态,故表现出的人才是真正地恭敬有加。三、曹操《短歌行》原文:对海而歌言: “吉日兮时逢令辰,执矢当忠勇,对镛则恭贞。” 作者:曹操,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解析:在《短歌行》
摧眉折腰是什么意思
“摧眉折腰”是一个成语,形容人在压力或诱惑面前失去自我、放弃尊严的极度恭敬或屈服的样子。出自唐代李白的《梦留天姆吟留别》。这个成语带有贬义色彩,表示人在某种情况下放弃了原则和尊严。其反义词如傲骨嶙嶙、刚毅不屈等则带有褒义色彩。使用“摧眉折腰”时需注意语境和情感色彩,不可随意用于轻松或幽默的场合。错误使用示例需注意避免。
做小伏低是什么意思
做小伏低的读音做小伏低的读音为:zuò xiǎo fú dī,其中“做”字读作zùo,第四声;“小”字读作xiǎo,第三声;“伏”字读作fú,第二声;“低”字读作dī,第一声。做小伏低的含义做小伏低指的是在面对他人时,表现出谦卑、顺从、恭敬的态度,甚至不惜屈从于对方,以换取某种利益或避免冲突。这种态度通常带有一定的忍让和妥协的意味。做小伏低的典故做小伏低这个成语的典故和出处较为广泛,其中比较常见的是《史记》中的故事。据传在古代,有一个叫做韩信的人,他曾经为了生存和避免冲突,对别人表现出谦卑和顺从的态度,甚至在面对欺凌时也选择了忍让。后来他成为了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