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卑辞厚礼」详解
读音
卑辞厚礼(bēi cí hòu lǐ)
含义
- 卑:谦卑、恭敬。
- 辞:言辞、语言。
- 厚:丰厚、厚重。
- 礼:礼物、礼节。
整体含义:用谦卑的言辞和丰厚的礼物来表达恭敬或讨好之意,通常指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刻意放低姿态、赠送厚礼的行为。
典故
- 《史记·项羽本纪》:
刘邦在鸿门宴前,派张良向项羽献上厚礼,并谦卑地表示自己无意争夺天下,以此麻痹项羽,最终得以脱身。 -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刘备三顾茅庐时,不仅言辞恭敬,还携带厚礼,最终打动诸葛亮出山辅佐。 -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晋公子重耳流亡时,各国君主对他态度不一,有的以“卑辞厚礼”相待,有的则冷眼旁观。
近义词
- 低声下气:形容说话态度谦卑,甚至有些讨好。
- 阿谀奉承:用谄媚的言辞讨好别人。
- 曲意逢迎:违背本意去迎合他人。
- 礼贤下士:对有才德的人以礼相待(褒义,与“卑辞厚礼”不同)。
反义词
- 傲慢无礼:态度高傲,不尊重他人。
- 盛气凌人:气势逼人,态度傲慢。
- 冷眼相待:冷淡对待,不给予礼遇。
- 不屑一顾:认为不值得重视,态度轻蔑。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他为了请朋友帮忙,带了糖果,说话也很客气,真是“卑辞厚礼”。
- 国王派人带着礼物去请智者,这就是“卑辞厚礼”。
-
小学高年级:
- 刘备三顾茅庐时,对诸葛亮“卑辞厚礼”,终于请他出山。
- 有些商人为了谈成生意,常常“卑辞厚礼”地对待客户。
-
初中:
- 战国时期,小国为了自保,常常对大国“卑辞厚礼”。
- 他平时对人爱理不理,今天却“卑辞厚礼”,肯定是有求于人。
-
高中及以上:
- 在外交场合,弱国有时不得不以“卑辞厚礼”换取强国的支持。
- 历史上许多权臣在得势前,往往对君主“卑辞厚礼”,一旦掌权便原形毕露。
错误用法
-
误用为褒义:
- ❌ 他待人真诚,总是“卑辞厚礼”。(错误,该成语多含贬义或中性,不适用于纯粹的好意。)
-
混淆对象:
- ❌ 老师对学生“卑辞厚礼”。(错误,通常用于下级对上级或弱势方对强势方。)
-
脱离语境:
- ❌ 他考试得了满分,同学们对他“卑辞厚礼”。(错误,与成绩无关,应指刻意讨好。)
-
过度夸张:
- ❌ 他今天说了句“谢谢”,真是“卑辞厚礼”。(错误,程度过轻,不足以体现成语含义。)
总结:“卑辞厚礼”多用于描述刻意讨好或恭敬的行为,使用时需注意语境和感情色彩。
你可能感兴趣
关于恭的诗词
关于恭的诗词(第1篇)关于“恭”的诗词全文及解析一、诗经《小雅·车舝》原文:恭敬之态,不可谖也。曩昔之交,夙夜为谋。作者:未知,出自诗经时代。解析:这是出自《诗经》中描述人们恭敬态度和忠诚的诗篇。这里提到的恭敬之情不可遗忘,体现古人对于真诚待人、恪守忠诚的态度。二、周朝无名氏《古诗二首》原文:其恭乎也,非由强矣。俨乎其形,皆得恭于中心矣。解析:该诗句中描写了恭敬的外表并不只因为形式或外在强求,而是由内心真实而发的状态,故表现出的人才是真正地恭敬有加。三、曹操《短歌行》原文:对海而歌言: “吉日兮时逢令辰,执矢当忠勇,对镛则恭贞。” 作者:曹操,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解析:在《短歌行》
诚惶诚恐
本文介绍了成语“诚惶诚恐”的读音、含义、典故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以及常见错误用法。该成语用来形容人非常小心谨慎,心怀敬畏,不敢稍有懈怠。其典故源于古代官场用语,最早出自于《汉书·王莽传》。在使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语境和用法是否得当,避免将其作为贬义或轻率之词使用,并避免与其他表示敬畏或谨慎的词语混淆使用。
卑辞厚币
本文介绍了成语“卑辞厚币”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指以谦卑的言辞和丰厚的财物去求人或示好。典故源自古代政治家或外交家的策略。近义词包括厚礼卑辞等,反义词包括高傲无礼等。文章还给出了多个例句来展示该成语的用法。但在使用卑辞厚币时,需注意避免过度使用或误用,以免被视为虚伪或低俗的行为。
卑辞重币
“卑辞重币”是一个成语,含义为委婉的言辞和丰厚的礼品。源于古代交往礼仪和外交策略,用于形容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谦恭有礼的态度和方式。其近义词有恭敬文雅、谦恭有礼、温文尔雅、礼数周全等。反义词有傲慢无礼、粗鲁无度、倨傲不逊、蛮横无理等。该成语在谈判、社交、国际交往等场合中常被使用,但需注意避免滥用或误用,以免显得虚伪或不真诚。
低首下气
本文介绍了成语“低首下气”的读音、含义、典故以及用法。该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态度恭敬、谦卑,源于古代礼仪文化。使用时需注意避免滥用、误用,确保描述的情境与成语含义相符,避免过度使用,控制使用频率和情境。例句展示了在不同场合下使用“低首下气”的情境。
卑礼厚币
“卑礼厚币”是一个成语,表示用谦卑的礼仪和丰厚的财物、礼品来表示尊重、友好或拉拢。该成语出自古代典籍,常用于形容国家或个人间的友好交往。其含义包括谦卑、恭敬的态度以及丰厚的礼物,常用来结盟、建立关系或追求某种目的。近义词包括厚礼谦恭等,反义词则为傲慢无礼等。在实际使用中,需要根据语境判断,避免滥用或误用。文章详细解释了该成语的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错误用法示例。
胯下蒲伏
本文介绍了成语“胯下蒲伏”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形容面对强大或威严时的谦卑顺从姿态。文章详细解释了其历史背景和用法,并给出了多个例句来展示其正确用法,同时指出了在使用时需要注意避免不当场合和误解其含义。
言气卑弱是什么意思
言气卑弱的读音言气卑弱的拼音为yán qì bēi ruò。言气卑弱的含义言气卑弱,字面意思为说话时的态度谦卑而柔弱。具体而言,它常用来形容人在言语中表现出谦逊、恭敬、柔顺的态度,通常用来形容人的言辞温和、不张扬,且带有一定的谦逊和顺从的意味。言气卑弱的典故典故一:古代有位智者,无论面对何种情况,总是以谦卑柔顺的态度与人交流,他的言辞从不咄咄逼人,而是充满敬意和谦逊,人们常用“言气卑弱”来形容他的言谈举止。典故二:在古代的文献中,有记载某些文人学士在与人交流时,总是以柔和的语气和态度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这种“言气卑弱”的交流方式被认为是一种高雅的修养。言气卑弱的近义词谦恭有礼恭敬谨慎温文尔雅柔声
降颜屈体
降颜屈体的读音为jiàng yán qū tǐ。这个词源于古代典籍,表示降低身份、谦恭有礼的样子。其中,“降颜”指放下高傲的姿态,“屈体”则指弯曲身体,表示谦卑恭顺的姿态。降颜屈体被视为一种美德,体现了人们的谦虚、恭敬和有礼。该词的典故最早可以追溯到《史记》中的记载。此外,文章还介绍了降颜屈体的近义词、反义词、错误用法以及在不同场合的应用和例句。通过本文,读者可以全面了解降颜屈体的含义和用法。
膝行蒲伏是什么意思
膝行蒲伏的读音膝行蒲伏的读音为:xī xíng pú fú。膝行蒲伏的含义膝行蒲伏是一个古代成语,用来形容人极度恭敬、谦卑,甚至到了匍匐前进的地步。这个成语的“膝行”指的是用膝盖行走,而“蒲伏”则有伏地、匍匐的意思。整体上,这个成语的含义是形容人极度恭敬、谦卑,甚至卑躬屈膝地服从。膝行蒲伏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礼仪和历史事件。在古代,人们常常用这种极度谦卑的姿态来表示对上级或者尊者的敬畏和尊重。例如,在古代的朝会中,臣子们常常用这种姿态来向君王表示忠诚和顺从。此外,在一些宗教仪式中,信徒也可能会用这种姿态来向神灵表示虔诚和敬仰。膝行蒲伏的近义词俯首帖耳 - 形容非常顺从、恭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