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霜履冰

戴霜履冰

读音

dài shuāng lǚ bīng

含义

  • :头顶着,承受。
  • :寒冷的霜雪,象征严酷的环境。
  • :踩踏,行走。
  • :冰冷的寒冰,比喻艰难险阻。

整体含义:形容处境极其艰难,如同头顶寒霜、脚踏坚冰,比喻在恶劣环境中谨慎行事或承受巨大压力。

典故

  1. 《后汉书·崔骃传》

    “今君处戴霜履冰之地,而欲行春温之政。”
    崔骃劝诫当权者,在严酷环境下施政需谨慎,不可轻率。

  2. 《晋书·王导传》

    “导戴霜履冰,以济艰难。”
    东晋名臣王导在动荡局势中如履薄冰,力挽狂澜。

  3. 《资治通鉴》
    唐代名臣魏徵谏言唐太宗:

    “陛下戴霜履冰,臣恐社稷之危。”
    警示君主在治国时需时刻警惕风险。

近义词

  1. 如履薄冰:比喻行事极为谨慎。
  2. 临深履薄:面临深渊、脚踏薄冰,形容戒惧。
  3. 战战兢兢:因恐惧而小心谨慎的样子。
  4. 岌岌可危:形容局势极其危险。

反义词

  1. 如鱼得水:比喻处境顺遂,自在无碍。
  2. 安步当车:从容不迫,毫无压力。
  3. 高枕无忧:无忧无虑,毫无戒备。
  4. 稳如泰山:形容极其稳固,毫无风险。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

    • 冬天早晨,我戴霜履冰地去上学,路上特别滑。(描写实际场景)
    • 妈妈说我考试前像戴霜履冰一样紧张。(比喻情绪)
  2. 小学高年级

    • 探险队在雪山中戴霜履冰,每一步都小心翼翼。(形容艰难行动)
    • 他刚接手这个项目,感觉像戴霜履冰,生怕出错。(比喻心理压力)
  3. 初中

    • 疫情期间,医护人员戴霜履冰地工作,令人敬佩。(社会场景)
    • 古代官员在暴君统治下戴霜履冰,不敢直言。(历史背景)
  4. 高中及以上

    • 企业面临经济危机,管理层戴霜履冰,力求转型。(商业领域)
    • 外交官在两国冲突中戴霜履冰,谨慎斡旋。(政治场景)
  5. 文学化表达

    • 他的爱情如同戴霜履冰,稍有不慎便坠入深渊。(比喻情感脆弱)
    • 乱世中,文人戴霜履冰,以笔墨守护良知。(文化象征)

错误用法

  1. 误用于轻松场景
    ❌ “周末野餐时,我们戴霜履冰地铺好了毯子。”(与成语的艰难含义矛盾)
  2. 混淆近义词
    ❌ “他戴霜履冰地跳起舞来。”(应为“战战兢兢”)
  3. 字面化误解
    ❌ “冬天戴霜履冰会感冒。”(误将成语理解为实际行为)
  4. 过度夸张
    ❌ “我戴霜履冰地吃了一块蛋糕。”( trivial 小事不宜用此成语)
  5. 褒贬不当
    ❌ “小偷戴霜履冰地撬开了锁。”(贬义场景不宜用此中性/褒义成语)

正确使用要点

  • 适用于形容 心理压力、环境艰难、谨慎行事 的语境。
  • 避免字面化或轻量化场景,保持语义的严肃性。
戴霜履冰.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你可能感兴趣

描写冬天送别的诗句古诗词

这段摘要主要介绍了多首关于冬天送别的诗句古诗词。这些古诗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情的笔触,展现了人们在寒冷冬季因离别而产生的丰富情感。文章提到了多首不重复的古诗词,包括《采薇》、《赠卫八处士》、《南浦别》、《夜送友人归》和《冬夜送别》等,以及它们的作者、朝代和解析。此外,还介绍了其他一些描写冬天送别的诗句和词句,如《寒夜送友》、《雪中送客》等。这些古诗词通过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情感表达方式,将冬日送别的场景和心境展现得淋漓尽致,表达了深深的哀愁与不舍之情,同时也传达了人们对友人、亲人的深深思念与祝福。

描写寒冷的诗词名句

本文介绍了多篇文章内容,主要围绕描写寒冷的诗词名句进行阐述。文章通过不同角度和情境下的古诗词名句,描绘了冬天的寒冷与凄凉,传达了诗人们对寒冷天气的深深感悟和对世界的理解。文章还通过解析一些具体的诗词名句,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古人对寒冷的描绘和对生命的独特视角。通过对这些古诗词的学习和理解,可以深刻感受古人对世界的独特视角和情感体验。

描写冬天过年的古诗词

这篇文章提供了描写冬天过年的古诗词及其赏析,共五篇。这些古诗词描绘了冬天的美景、过年的喜庆氛围、人们的欢聚场景以及对新年的美好祝愿。通过雪景、节日氛围、传统习俗等元素,展现了古代人们过年的习俗和氛围,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和历史韵味。这些古诗词不仅让人感受到过年的温馨与祥和,也传递了人们对家庭团聚、亲情友情的珍视和期待。

戴天蹐地

本文介绍了成语“戴天蹐地”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和反义词,以及在实际语境中的用法和例句。该成语形容人的气概、威武、英勇等,或形容事物巨大无比,也表达人对某种事物或环境的敬畏之情。典故源自古代传说和历史典故。使用时需注意避免过度夸张或滥用,应根据具体语境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

处高临深

处高临深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hǔ gāo lín shēn。它用来形容人处于地位高、责任重大的状态或险恶环境,需要谨慎应对。这个成语源于《诗经·小雅·鹤鸣》中的一句话,表达孩子对于身居高位的担忧。其近义词包括居高临下、悬崖峭壁、临深履薄等,反义词则是安居乐业、平步青云、低洼平坦等。在使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不要使用在不当的场合或语境中,特别是在表示对某人的轻视或嘲笑时。以上是对处高临深的介绍和解释。

持盈保泰

持盈保泰的读音为chí yíng bǎo tài。这个成语意味着保持已达到的盈满状态,以保持平安顺利,常用来形容国家、社会或个人在取得一定成就后能够保持稳定、不衰败的态势。它源于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强调保持适度的状态才能实现长久的发展。持盈保泰的近义词包括维持现状、安居乐业、平稳发展等,反义词为盛极而衰、急转直下等。文章通过示例解释了持盈保泰在不同场合的正确和错误用法。

悬崖转石是什么意思

悬崖转石的读音拼音:xuán yá zhuǎn shí注音:ㄒㄨㄢˊ ㄧㄚˊ ㄓㄨㄢˇ ㄕˊ悬崖转石的含义“悬崖转石”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形势或情况极其危险,就像在悬崖上转动石头一样,稍有不慎就会失去平衡而坠落。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事情发展到了非常危险、紧张的阶段,需要谨慎应对。悬崖转石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来源于古代的传说或故事,具体出处并不十分明确。但可以想象的是,在古代人们面对悬崖等自然险峻时,常常需要小心翼翼地行走或操作,稍有不慎就可能发生危险。因此,“悬崖转石”这个成语就用来形容那种极其危险、需要谨慎应对的情境。悬崖转石的近义词千钧一发:形容情况万分危急。岌岌可危:形容非常危险,快要倾覆

春冰虎尾

春冰虎尾的读音为chūn bīng hǔ wěi。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处境极其危险,如同在薄冰上行走,稍有不慎就会陷入危险之中,常用来比喻行事或决策时所面临的巨大风险和挑战。其典故来源于古代寓言故事。此外,春冰虎尾还有近义词如千钧一发、岌岌可危等,反义词如安如泰山、稳如磐石等。使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正确理解其含义,避免错误使用。

汉字"兢"的正确读音是什么 揭秘14笔生僻字的发音与深刻文化内涵

本文介绍了汉字“兢”的拼音、部首、笔顺等信息,以及其含义和详细解析。该字常用来表示小心、谨慎,如“战战兢兢”,象征头带重物而需警惕小心的形象。同时,“兢”还具有表示强劲、战栗、恐惧等含义。

临深履薄是什么意思

临深履薄是一个成语,读音为lín shēn lǚ bó,形容人行事谨慎,小心翼翼,不冒风险。源于《诗经·小雅·小弁》,用来比喻为官清廉、行事小心、做人处事审慎。其典故源于古代君子面对深渊和薄冰时的敬畏和谨慎。历史上也有许多清官廉吏以临深履薄的态度为官。其近义词有如履薄冰、小心翼翼等,反义词有冒失从事、大胆妄为等。使用时要避免与轻举妄动混淆,且需用于形容行为上的审慎态度。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