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湖之会
读音
é hú zhī huì
含义
- 鹅湖:指鹅湖山,位于今江西省铅山县,因山形似鹅而得名。
- 之:助词,相当于“的”。
- 会:聚会、辩论。
整体含义:指南宋时期朱熹与陆九渊在鹅湖寺进行的一场著名学术辩论,后泛指学术争鸣或思想交锋。
典故
- 南宋理学之争:
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朱熹(理学代表)与陆九渊(心学代表)在鹅湖寺展开辩论,讨论“格物致知”与“心即理”的哲学分歧,史称“鹅湖之会”。 - 学术交流典范:
这场辩论虽未达成共识,但展现了不同学派间的理性探讨,成为中国古代学术史上的重要事件。 - 后世影响:
明代王阳明继承陆九渊思想,进一步推动心学发展,使“鹅湖之会”成为儒学发展的重要节点。
近义词
- 百家争鸣:指不同学派自由争论的学术繁荣景象。
- 舌战群儒:形容与他人激烈辩论,语出《三国演义》诸葛亮江东论战。
- 坐而论道:指学者高谈理论,但未必付诸实践。
反义词
- 一言堂:指只有一种声音,不容许其他意见。
- 噤若寒蝉:形容因畏惧而不敢发言。
- 众口一词:所有人说法一致,缺乏辩论。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老师和同学们在班会上讨论问题,就像一场小小的“鹅湖之会”。
- 哥哥和姐姐争论哪本书更好看,妈妈说他们像在开“鹅湖之会”。
-
小学高年级:
- 历史课上,我们模拟“鹅湖之会”,分角色辩论朱熹和陆九渊的观点。
- 辩论赛上,双方队员各抒己见,真像一场现代版的“鹅湖之会”。
-
初中:
- 学术会议上,专家们针对环保问题展开激烈讨论,堪称当代“鹅湖之会”。
- 读《宋明理学》时,我对“鹅湖之会”中朱熹与陆九渊的差异产生了浓厚兴趣。
-
高中及以上:
- 这场哲学研讨会汇聚了不同流派的学者,颇有“鹅湖之会”的遗风。
- 研究中国思想史,“鹅湖之会”是理解理学与心学分歧的关键事件。
错误用法
- 误指普通聚会:
❌ “周末我们班去郊游,大家玩得很开心,真是一次鹅湖之会。”(应为“聚会”或“活动”) - 混淆辩论性质:
❌ “他俩吵架吵得面红耳赤,简直是鹅湖之会。”(“鹅湖之会”强调理性辩论,非争吵) - 滥用学术场景:
❌ “公司晨会上经理批评员工,像鹅湖之会一样激烈。”(职场批评不属学术争鸣)
总结:“鹅湖之会”特指高层次的学术交锋,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泛化或贬义化。
你可能感兴趣
10首描写学校的经典古诗词赏析 关于校园与求学的诗意栖居
本文列举了五篇描写学校生活的古诗词,并逐一解析了每篇中的古诗词及其背后的情感与寓意。这些古诗词描绘了学校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送别、求知、成长、交流等,体现了学校作为知识的殿堂和青春的舞台所蕴含的深厚情感。文章还感悟了古诗词中的学校生活,强调了珍惜时光、勤奋学习、追求梦想的重要性,并呼吁在现代学校生活中汲取古人的智慧和勇气,用心感受、用心学习、用心成长。虽然这些古诗词已成为历史,但其中的精神内涵和价值观念仍对我们有深刻启示。
10首经典书院诗词赏析 探寻古代文人墨客笔下的求学精神与书院风骨
墨香千年:书院诗词中的文脉与风骨书院,作为中国古代特有的教育机构,自唐代兴起以来,不仅是知识传播的殿堂,更是文人雅士精神寄托的所在。历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篇,这些诗词或咏书院环境之幽雅,或叹求学之艰辛,或抒胸中之抱负,成为中华文化宝库中璀璨的明珠。唐代:书院诗词的滥觞唐代是书院制度的形成期,虽然书院诗作留存不多,但已初现端倪。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中"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虽非专写书院,却描绘了庐山白鹿洞书院周边的自然景观,为后世书院诗奠定了山水人文相结合的基调。宋代:书院诗词的繁荣宋代书院大盛,与之相关的诗词创作也达到高峰。朱熹作为理学集大成者,其《白鹿洞书院》
10首关于读书的经典诗词 领略古人笔下墨香千载的读书境界
墨香千载:那些穿越时光的读书咏叹翻开泛黄的书页,那些吟咏读书的诗词便如清泉般涌出,浸润着千百年来文人墨客的心灵。读书,这一看似平常的举动,在诗人笔下却焕发出璀璨的光芒,成为中国文化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唐代大诗人杜甫在《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写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两句诗已成为千古名句,道出了读书与写作的密切关系。杜甫生活在盛唐转衰之际,他的读书不仅是个人修养,更包含着以天下为己任的士人情怀。诗中"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抱负,正是通过"读书破万卷"来实现的。宋代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则展现了另一种读书境界:"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
10首关于新昌天姥山的经典诗词 带你领略李白白居易笔下的山水诗韵
新昌,位于浙江省的美丽县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众多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赞美新昌的古诗词,这些诗词描绘了新昌的秀美的山水、丰富的文化底蕴和人文风情。本文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了新昌的古诗词及其解析,通过描写新昌的春日、秋色、古镇、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等方面,展现了新昌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同时,本文也探讨了新昌文化的独特魅力,包括其历史遗迹、传统文化元素和人文荟萃的繁华。古诗词与新昌文化的融合,使得这片土地更加富有诗意和韵味。通过这些古诗词,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新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自然风光之美,感受到新昌人民的智慧和情感。
历代诗人如何用榕树寄托情感 10首关于榕树的诗词赏析
榕荫千古:历代诗人笔下的生命图腾榕树,这一南国常见的巨木,以其独木成林的雄姿、盘根错节的形态和浓荫如盖的温柔,成为中国古代诗人笔下独特的意象。从唐代到清代,无数文人墨客为榕树赋诗填词,在这些诗作中,榕树不仅是自然景观,更承载着诗人对生命、时光和人文精神的深刻思考。唐代:边塞诗人的南国惊诧唐代诗人沈佺期在《题椰子诗》中写道:"日南椰子树,香袅出风尘。丛生调木首,圆实槟榔身。"虽然诗题提及"椰子树",但据考证,"椰子"在唐代常与榕树混淆。此诗展现了中原诗人初见南方巨木时的新奇感受,将榕树与槟榔等热带植物并置描写,突出了其异域风情。沈佺期作为宫廷诗人,被贬南方后,在诗中借榕树寄托了对中原的思念。宋代
历代诗人笔下的湘湖诗词精选 领略千年湖光山色中的文人情怀
本文介绍了五篇描写湘湖的诗词及其解析。这些诗词以不同的视角和笔触展现了湘湖的美景和特色,包括其浩渺与壮阔、宁静与和谐、自然与人文等方面的韵味。这些诗词不仅是对湘湖美景的赞美和歌颂,更是对生活、自然以及情感的表达与感悟,读之令人陶醉。
历代诗人笔下的武则天形象 关于女皇的诗词评价与历史解读
这篇文章主要描述了与武则天相关的古诗词及其背后蕴含的情感和韵味。作者通过列举并解析几首描写武则天的古诗词,带领读者领略了这位传奇女性的风姿和魅力。文章介绍了不同朝代的诗人如何通过诗词表达对武则天的赞美、敬仰和理解,并深入分析了这些诗词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情感背景。通过赏析这些古诗词,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态度,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武则天的非凡气质和卓越才能。总的来说,这是一篇对武则天的赞美之词,展现了她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本文介绍了与武则天相关的古诗词,通过解析几首描写武则天的诗词,展现了诗人的情感和态度,同时也深入了解了武则天的非凡气质和卓越才能。文章赞美了武则天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
争怎么读 3分钟掌握zhēng的拼音笔顺和10个常用成语
本文介绍了汉字“争”的拼音、部首、笔顺、含义和详细解析。包括因意见不一致而相互辩诘、力求获得或达到目的、竞争或争夺等含义。同时,也介绍了“争”在古文中的用法和作为姓的含义。此外,还提供了不同语境下“争”的不同含义和用法,如争斗、竞争等。摘要如下:本文详细阐述了汉字“争”的拼音、部首、笔顺及其多重含义。包括辩论、争夺、力求达成目标等。文章还探讨了“争”在古文中的用法,以及其作为姓的含义。此外,还分析了不同语境下“争”的不同用法,如争斗、竞争等,展示了其丰富的语义内涵。
词穷理绝
“词穷理绝”是一个成语,发音为cí qióng lǐ jué,表达言辞无法表达深刻道理或情感的情况,形容言辞或思想达到了极致。该成语源于古代文学,是对言辞和思想的极高赞扬。其近义词语包括语无伦次、言之无文、辞不达意等。反义词为言之有物、语出惊人等。在使用时需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如用作贬义、用错场合、与其他词语混淆或滥用。例句展示了在不同情境下使用词穷理绝的情境。
辨如悬河
“辨如悬河”是一个成语,形容人能言善辩,说话流畅如河水倾泻。源于古代智者的传说,用来称赞人口才出众、言辞清晰。近义词有“口若悬河”、“辩才无碍”等。反义词为“沉默寡言”、“笨口拙舌”等。使用时需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如描述过于冗长或无重点的言语,以及负面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