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穷理绝

词穷理绝:当言语与逻辑走到尽头

读音

词穷理绝:cí qióng lǐ jué


含义

  • :言辞、语言。
  • :穷尽、枯竭。
  • :道理、逻辑。
  • :断绝、无法继续。

整体含义:形容在辩论或表达时,既找不到合适的言辞,又无法用逻辑继续支撑观点,陷入无话可说的窘境。


典故

  1. 《五灯会元》中的禅机
    宋代禅宗典籍记载,僧人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禅师答:“词穷理绝处,转身即是。”暗示范畴的言语和逻辑无法触及真理,需超越思维局限。
  2. 《朱子语类》的学术争论
    朱熹与学生辩论时,曾用“词穷理绝”形容对方论点漏洞百出,既无依据又无法自圆其说。
  3. 民间智慧
    古代讼师对决时,若一方被驳得哑口无言,旁观者常叹:“此真词穷理绝也!”

近义词

  1. 理屈词穷:因理亏而无话可说。
  2. 哑口无言:因窘迫或震惊说不出话。
  3. 无言以对:无法用语言回应。
  4. 张口结舌:因紧张或理亏而语塞。

反义词

  1. 滔滔不绝:言语流畅,连续不断。
  2. 妙语连珠:精彩的话语层出不穷。
  3. 据理力争:依据道理竭力辩论。
  4. 对答如流:回答敏捷,毫无滞碍。

例句

小学阶段

  1. 小明被老师问得词穷理绝,只好低头认错。
  2. 辩论赛上,小红一时词穷理绝,急得脸都红了。

中学阶段

  1. 面对数学老师的追问,他词穷理绝,再也编不出借口。
  2. 这篇议论文论据薄弱,读到结尾竟有种词穷理绝的感觉。

大学及以上

  1. 哲学家讨论“存在”时,常陷入词穷理绝的困境。
  2. 法庭上,证人被律师连环质问,最终词穷理绝,承认作伪证。

文学化表达

  1. 爱情的玄妙,往往让诗人词穷理绝,只剩一声叹息。
  2. 站在敦煌壁画前,任何描述都显得词穷理绝。

职场场景

  1. 项目经理被质疑方案漏洞时,突然词穷理绝,会议陷入沉默。
  2. 年终汇报数据造假,面对审计提问,他彻底词穷理绝。

错误用法

  1. 误用为“无话可说”
    ❌ 错误: “这部电影太精彩了,让我词穷理绝!”(应为“震撼到无言”)
    ✅ 修正: “这部电影逻辑混乱,看到结局令人词穷理绝。”
  2. 混淆近义词
    ❌ 错误: “他撒谎被揭穿,显得妙语连珠。”(应为“词穷理绝”)
  3. 滥用场景
    ❌ 错误: “早餐吃啥?我词穷理绝了。”(日常选择不适用)
    ✅ 适用: “关于宇宙起源的争论,科学家也会词穷理绝。”
  4. 忽略贬义色彩
    ❌ 错误: “教授学术造诣深厚,常使学生词穷理绝。”(贬义误作褒义)

总结: “词穷理绝”是语言与逻辑的双重溃败,多用于严肃辩论或思维困境。用对场景,方能显其犀利;滥用则可能闹笑话。

你可能感兴趣

辩口利舌

本文介绍了成语“辩口利舌”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例句。该成语形容人善于言辞,能言善辩,说话流利而有力。文章还指出了该成语的错误用法,提醒读者在使用时需注意尊重他人的表达和言论,避免贬损他人。

无言可对是什么意思

无言可对的读音读音:wú yán kě duì标注拼音:wú-yán-kě-duì无言可对的含义“无言可对”是一个成语,表示没有话来回答或反驳对方。它通常用来形容面对某种情况或问题时,无法用言语来应对或反驳。无言可对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献记载。在古代,人们常常用无言来表现内心的无奈或无法反驳的情境。例如,在《史记》中就有类似的描述,当面对无法回答的问题或情况时,人们会感到无言以对。此外,还有一些历史故事和传说也涉及到这个成语的使用。无言可对的近义词哑口无言:形容因惊讶、害怕或其他原因而无法用言语表达。无以应对:面对某种情况或问题时,没有适当的方法或言语来应对。缄口不言:形容保

词穷理极

词穷理极的拼音是cí qióng lǐ jí,意指言辞无法表达内心深处的感受或道理已到极致。源自古代文献,如《庄子·逍遥游》中的“言不尽意,意不尽言”。近义词有言不尽意、意犹未尽等,反义词有言之有物、语无留碍等。该成语常用于描述表达困境或复杂情感时词不达意的情况。但在使用时需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如夸大或不当搭配。通过例句展示了词穷理极在不同场合的应用。

辞穷理屈是什么意思

辞穷理屈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í qióng lǐ qū。其含义是在言辞或理论上的表达已经无法继续,因为缺乏足够的理由或证据来支持观点或立场。该成语常用来形容在辩论或争论中处于劣势的一方。其近义词有“词不达意”、“理屈词穷”等,反义词有“言之有据”、“理直气壮”等。文章还提供了多个辞穷理屈的例句以及错误用法示例。

词穷理尽

本文介绍了词语“词穷理尽”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与反义词,并提供了在辩论和写作中的例句。词穷理尽指因言辞有限无法完全表达思想和理由。其典故源自古代学术讨论。此外,本文还指出了该词语的错误用法,提醒读者在适当场合使用。希望此文介绍对读者有所帮助。

大辩若讷是什么意思

文章介绍了大辩若讷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大辩若讷意指真正的雄辩者表现朴实无华,强调真正的聪明才智不需华丽言辞。文章还提到大辩若讷的源头和相关的历史人物故事,及其与类似成语的对比。错误使用大辩若讷的情况也被指出。

能言善辩是什么意思

能言善辩是一个成语,形容人具有出色的口才和辩论能力。其来源于古代文献中的典故和故事,表示一个人能用言语表达自己的观点并用有力的论据支持自己的立场。近义词如口才出众、辩才无碍等,反义词则包括笨口拙舌等。在正确使用场合下,能言善辩有助于人在辩论、谈判、演讲等场合取得成功。然而,需注意避免滥用场合、夸大其词和缺乏尊重等错误用法。

顿口无言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成语“顿口无言”的读音、含义、典故出处,以及与该成语相关的近义词与反义词。文章详细阐述了“顿口无言”表示因为惊讶、害怕或无法用言语表达而一时说不出话来的含义,并举例说明了其用法。同时,也指出了该成语的错误用法,提醒读者要根据具体情境选择更合适的词汇。

辩才无阂

辩才无阂是一个成语,用于形容一个人在辩论或表达时才思敏捷、毫无阻碍,能够流利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该成语来源于古代典故和故事,强调了说话人的思维敏捷和口才出色。辩才无阂的近义词包括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妙语连珠等,反义词有笨口拙舌、沉默寡言等。在使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其正确的含义和用法,避免误用。

辩口利辞

“辩口利辞”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iàn kǒu lì cí,形容人说话能言善辩、口齿伶俐,富有逻辑性和说服力。该成语源于古代,与一些历史人物和故事相关。辩口利辞的近义词包括能言善辩、巧言善辩等,反义词为笨口拙舌、沉默寡言等。使用时需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如不符合本意、夸大其词或随意搭配使用。例句展示了其在不同场合的正确用法。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