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穷理极:言语穷尽而道理透彻
读音
词穷理极:cí qióng lǐ jí
含义
- 词:言语、表达
- 穷:穷尽、无法继续
- 理:道理、逻辑
- 极:极致、透彻
整体含义:形容在辩论或论述时,言语已经无法再进一步表达,但道理已经阐述得非常透彻。通常指论证严密,使对方无法反驳。
典故
- 《朱子语类》:
朱熹在讨论儒家经典时,常以严密的逻辑推演道理,使弟子们“词穷理极”,无法再提出质疑。 - 《资治通鉴》:
唐代名臣魏征在劝谏唐太宗时,常以“词穷理极”的方式陈述利弊,使太宗不得不采纳其建议。 - 《世说新语》:
东晋名士辩论时,常以精妙的言辞和严密的逻辑让对方“词穷理极”,无法反驳。
近义词
- 理直气壮:理由充分,说话有气势。
- 无懈可击:论证严密,找不到漏洞。
- 滴水不漏:言辞严谨,毫无破绽。
- 言之成理:论述合乎逻辑,令人信服。
反义词
- 强词夺理:无理狡辩,硬要别人接受。
- 理屈词穷:理由站不住脚,无法继续辩论。
- 胡言乱语:毫无逻辑地乱说。
- 漏洞百出:论证不严密,错误很多。
例句
- 小学低年级:老师讲的故事太精彩了,小明听得“词穷理极”,再也提不出问题。
- 小学高年级:在辩论赛上,小红用事实和数据让对方“词穷理极”,赢得了比赛。
- 初中:科学家的研究报告“词穷理极”,让质疑者无话可说。
- 高中:律师的辩护“词穷理极”,法官最终采纳了他的意见。
- 大学:哲学教授的论述“词穷理极”,学生们只能点头赞同。
- 职场:经理的分析“词穷理极”,同事们无法反驳。
- 学术:这篇论文逻辑严密,“词穷理极”,评审专家一致通过。
- 日常:妈妈讲道理时“词穷理极”,我只能乖乖听话。
- 历史:诸葛亮的《出师表》“词穷理极”,感动了刘禅。
- 文学:鲁迅的文章“词穷理极”,让读者深思。
- 法律:法官的判决书“词穷理极”,当事人无法上诉。
- 科技:工程师的解决方案“词穷理极”,客户非常满意。
- 教育:老师的讲解“词穷理极”,学生们豁然开朗。
- 商业:CEO的年度报告“词穷理极”,股东们一致认可。
- 医学:医生的诊断“词穷理极”,病人终于信服。
- 艺术:导演的创作理念“词穷理极”,演员们深受启发。
- 体育:教练的战术分析“词穷理极”,队员们心服口服。
- 政治:外交官的发言“词穷理极”,对方无言以对。
- 社交:朋友的劝解“词穷理极”,我终于放下了执念。
- 哲学:苏格拉底的对话“词穷理极”,让对手无法反驳。
错误用法
-
错误场景:形容一个人说话结巴,表达不清。
- ❌ 他紧张得“词穷理极”,一句话都说不完整。
- ✅ 正确用法:他紧张得“语无伦次”,一句话都说不完整。
-
错误场景:形容文章内容空洞,没有道理。
- ❌ 这篇文章“词穷理极”,毫无逻辑。
- ✅ 正确用法:这篇文章“空洞无物”,毫无逻辑。
-
错误场景:形容一个人沉默寡言,不爱说话。
- ❌ 他是个“词穷理极”的人,很少开口。
- ✅ 正确用法:他是个“沉默寡言”的人,很少开口。
-
错误场景:形容辩论时无理取闹,胡搅蛮缠。
- ❌ 他在辩论中“词穷理极”,开始骂人。
- ✅ 正确用法:他在辩论中“理屈词穷”,开始骂人。
-
错误场景:形容文章冗长,啰嗦。
- ❌ 这篇报告“词穷理极”,看得人头疼。
- ✅ 正确用法:这篇报告“冗长乏味”,看得人头疼。
总结:“词穷理极”强调言语穷尽但道理透彻,不能用于表达不清、内容空洞或沉默寡言的场景。
你可能感兴趣
词穷理绝是什么意思
“词穷理绝”是一个成语,发音为cí qióng lǐ jué,表达言辞无法表达深刻道理或情感的情况,形容言辞或思想达到了极致。该成语源于古代文学,是对言辞和思想的极高赞扬。其近义词语包括语无伦次、言之无文、辞不达意等。反义词为言之有物、语出惊人等。在使用时需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如用作贬义、用错场合、与其他词语混淆或滥用。例句展示了在不同情境下使用词穷理绝的情境。
博闻辩言
博闻辩言的拼音是bó wén biàn yán。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学识渊博,善于言辞,能够清晰表达观点。其典故源于古代,强调博学与善辩的重要性,涉及历史人物如孔子等。近义词有学识渊博、能言善辩等,反义词包括孤陋寡闻等。在语境中,博闻辩言的人总是能够以犀利的言辞阐述观点,吸引听众关注。然而,使用时需注意避免误用,不应只强调言辞而忽略了实际内容的真实性或价值。
辞穷理屈是什么意思
辞穷理屈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í qióng lǐ qū。其含义是在言辞或理论上的表达已经无法继续,因为缺乏足够的理由或证据来支持观点或立场。该成语常用来形容在辩论或争论中处于劣势的一方。其近义词有“词不达意”、“理屈词穷”等,反义词有“言之有据”、“理直气壮”等。文章还提供了多个辞穷理屈的例句以及错误用法示例。
辩口利舌
本文介绍了成语“辩口利舌”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例句。该成语形容人善于言辞,能言善辩,说话流利而有力。文章还指出了该成语的错误用法,提醒读者在使用时需注意尊重他人的表达和言论,避免贬损他人。
大辩若讷是什么意思
文章介绍了大辩若讷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大辩若讷意指真正的雄辩者表现朴实无华,强调真正的聪明才智不需华丽言辞。文章还提到大辩若讷的源头和相关的历史人物故事,及其与类似成语的对比。错误使用大辩若讷的情况也被指出。
辩口利辞
“辩口利辞”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iàn kǒu lì cí,形容人说话能言善辩、口齿伶俐,富有逻辑性和说服力。该成语源于古代,与一些历史人物和故事相关。辩口利辞的近义词包括能言善辩、巧言善辩等,反义词为笨口拙舌、沉默寡言等。使用时需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如不符合本意、夸大其词或随意搭配使用。例句展示了其在不同场合的正确用法。
掉舌鼓唇是什么意思
“掉舌鼓唇”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用来形容人善于言辞、能言善辩、口才出众。这个成语并没有明确的典故出处,但可能与古代的辩论、演讲和口才文化有关。它常用于形容那些擅长用言语影响他人、推动事情发展的人。近义词包括巧舌如簧、口若悬河等。反义词为沉默寡言、木讷口拙等。使用“掉舌鼓唇”时需要注意避免贬低或嘲笑他人,应根据具体情境和语境合理使用,以更好地表达意思。
能言善辩是什么意思
能言善辩是一个成语,形容人具有出色的口才和辩论能力。其来源于古代文献中的典故和故事,表示一个人能用言语表达自己的观点并用有力的论据支持自己的立场。近义词如口才出众、辩才无碍等,反义词则包括笨口拙舌等。在正确使用场合下,能言善辩有助于人在辩论、谈判、演讲等场合取得成功。然而,需注意避免滥用场合、夸大其词和缺乏尊重等错误用法。
承上启下
本文介绍了“承上启下”这一成语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及其在文学、艺术、历史等领域的应用。文章还探讨了该成语的错误用法,如滥用和在不恰当的语境中使用。通过具体例句,展示了承上启下在文章连贯性和过渡性方面的重要作用。希望这些内容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
词严义密是什么意思
词严义密的拼音是cí yán yì mì,形容言辞严谨、内容充实、意义深奥。该成语的典故并不明确,但可以从字面意思理解,古代常用来形容经典著作。近义词有严谨周密、言之有据、言简意赅等。反义词语有无伦次、轻描淡写等。使用时要避免错误用法,如滥用、不分场合使用等。例句展示了词严义密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