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貌岸然

道貌岸然:伪装的道德面具

读音

dào mào àn rán

含义

  • :道德、正派
  • :外表、仪态
  • 岸然:严肃、庄重的样子
    整体含义:形容人外表庄重严肃,看似道德高尚,实则虚伪做作。

典故

  1. 《庄子·列御寇》
    庄子讽刺某些儒者“饰羽而画”,表面修饰得光鲜亮丽,实则内里空洞。
  2. 《聊斋志异·考城隍》
    故事中一位考官表面公正,实则徇私舞弊,被讥为“道貌岸然”。
  3. 清代官场讽刺
    许多文人笔记中常用此词形容官员表面清廉,私下贪腐的虚伪行径。

近义词

  1. 衣冠楚楚:衣着光鲜,但可能表里不一。
  2. 伪君子:假装正直的卑鄙之人。
  3. 沐猴而冠:猴子戴帽子,比喻虚有其表。
  4. 表里不一:外表和内心不一致。

反义词

  1. 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内外相符。
  2. 光明磊落:胸怀坦荡,正直无私。
  3. 赤子之心:像孩子一样纯真无伪。

例句

小学阶段

  1. 那个叔叔总是板着脸教训人,但背地里却偷拿公家的东西,真是道貌岸然。
  2. 老师告诉我们,不要做道貌岸然的人,要诚实守信。

中学阶段

  1. 小说里的反派角色表面慈善,实则阴险,是个典型的道貌岸然之徒。
  2. 他演讲时义正词严,私下却贪污受贿,这种道貌岸然的嘴脸令人作呕。

高中及以上

  1. 历史上不少权贵道貌岸然,以仁义道德为幌子掩盖其肮脏勾当。
  2. 政客们道貌岸然地谈论廉洁,却暗中收受黑金,民众早已看透他们的虚伪。

文学化表达

  1. 他端起茶杯,道貌岸然地训斥下属,殊不知自己才是公司最大的蛀虫。
  2. 教堂里的神父道貌岸然,谁能想到他竟是连环杀人案的凶手?

口语化表达

  1. 别被他道貌岸然的样子骗了,这家伙一肚子坏水!
  2. 有些人台上讲道德,台下干缺德事,装什么道貌岸然!

错误用法

  1. 误用为褒义
    ❌ “这位教授道貌岸然,深受学生尊敬。”(应为“德高望重”)
  2. 形容外貌严肃
    ❌ “法官道貌岸然地坐在法庭上。”(应形容虚伪,而非单纯严肃)
  3. 用于赞美正直
    ❌ “他一生清廉,真是个道貌岸然的好官。”(完全反义)
  4. 混淆近义词
    ❌ “他衣冠禽兽的样子很道貌岸然。”(“衣冠禽兽”已是贬义,无需叠加)

总结:这个成语专指“虚伪的正义感”,不可用于真诚正直之人,使用时需注意语境!

你可能感兴趣

道貌俨然

本文详细介绍了“道貌俨然”的读音、含义、出处、近义词、反义词及用法。道貌俨然指外貌装得一本正经的样子,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外表庄重严肃,但内心可能并不如此。文章还探讨了道貌俨然的误用情况,并提供了相关示例。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并运用这一成语。

背前面后

本文介绍了成语“背前面后”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和反义词。该成语源于古代军事战争,用来形容前后言行不一致的人或事物。文章提供了多个近义词和反义词来解释其含义,并举例说明。同时,也指出了该成语的错误用法,提醒读者在使用时要注意语境和含义的准确性。本文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背前面后”这个成语,避免在使用上出现误解或不当用法。

岸然道貌

本文介绍了成语“岸然道貌”,包括其读音、含义、典故出处,以及与该成语相关的近义词与反义词。文章详细解释了岸然道貌的含义,即形容人的外貌或神态庄重肃穆,多用于形容有德行、有威严的人。此外,本文还给出了岸然道貌的正确使用例句,并强调了其错误用法和注意事项,即在运用时需注意语境的合适性,避免将其用于轻松、随意的场合或与原意不符的对象情境中。

大直若屈

“大直若屈”是一个源自《老子》哲学思想的成语,意为表面柔弱却内在刚强,直率中蕴含智慧和力量。其拼音为dà zhí ruò qū。这一成语描绘了那些外表柔和而内心坚定的人们,他们在处理问题时能展现出柔中带刚的智慧。使用此成语时需注意其含义和适用场景,避免在描述非人性物体的弯曲状态、情绪波动或轻浮贬低的语境中使用。正确的使用方式如:他虽然外表柔弱,但内心坚韧,真可谓“大直若屈”。

口蜜腹剑是什么意思

口蜜腹剑是一个成语,拼音为kǒu mì fù jiàn,意思为嘴上说的甜美,但心中却藏有阴谋或恶意,形容那些表面上友善但内心阴险狡诈的人。典故来源于唐朝官员李林甫。近义词包括甜言蜜语、阳奉阴违等。反义词为心口如一、忠心耿耿等。使用这个成语时需要谨慎,避免错误用法,以免出现不必要的误解和争执。文章提供了关于口蜜腹剑的详细解释和例句。

正心诚意是什么意思

正心诚意的读音正心诚意读音为zhèng xīn chéng yì,其中“正”和“诚”均为多音字,但在此成语中分别读作zhèng和chéng,而“心”和“意”则分别读作xīn和yì。正心诚意的含义“正心诚意”是一个古老的成语,源自于古代的儒家思想。它强调的是一种道德修养和为人处世的态度。具体来说,“正心”指的是端正内心,使自己的心思正直无邪;“诚意”则是指以真诚的心意对待人或事。因此,“正心诚意”的含义就是以正直、真诚的心态去对待一切,不做虚伪之事,不怀欺诈之心。正心诚意的典故该成语源于古代的儒家经典,是儒家思想中强调道德修养和为人处世的重要原则之一。在古代,儒家学者们常常用此成语来强调人们应该

当面输心背面笑

“当面输心背面笑”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āng miàn shū xīn bèi miàn xiào。它的含义是形容一个人在表面上表现出输心丧志的样子,而实际上在背后暗自高兴或得意。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那些表面装作失败或失落,内心却暗自庆幸的人。其典故可能源于古代的某些故事或历史事件。此外,“当面输心背面笑”的近义词有口是心非、表里不一等,反义词有表里如一、真诚待人等。使用时应避免错误用于描述真正面临困难的人或在轻率、不尊重的场合。通过了解这个成语的详细含义和用法,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它。

直言正色是什么意思

直言正色的读音拼音:zhí yán zhèng sè注音:ㄓˊ ㄧㄢˊ ㄓㄥˋ ㄙㄜˋ直言正色的含义“直言正色”是一个成语,意为说话坦率、直率,态度严肃、庄重。它强调了说话的直接性和态度的严肃性,不拐弯抹角,不虚伪矫饰。直言正色的典故该成语典故源于古代,可以追溯到《论语》等经典文献。在古代,正直的言行被视为一种美德,直言正色就是表达这种美德的一种方式。在历史上,许多贤臣、正直之士都以直言正色著称,他们的言行举止都体现了这一成语的精神内涵。直言正色的近义词正言厉色:指说话严厉,态度严肃。直抒己见:直接表达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坦诚相待:指以诚相见,直率无隐。直言不讳:指说话直率,毫无顾忌。正气凛然:

表里相济

表里相济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iǎo lǐ xiāng jì,形容人的言行举止内外一致,表里如一。最早源于《左传》等古代典籍,有一个关于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叔向的典故。近义词有内外一致、表里如一、内外兼修等,反义词为表里不一、内外有别。使用时应注重其内在真实含义和价值,避免误解和滥用。例句展示了表里相济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

行浊言清是什么意思

行浊言清的读音行浊言清的拼音是xíng zhòu yán qīng。行浊言清的含义行浊言清指的是行为污浊而说话却清白。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那些表面言辞清高,而行为却有悖于道德规范的人。行浊言清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源自于古代的文学作品。在古代,人们往往通过故事和寓言来传达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行浊言清这个成语的背后,往往隐含着对于那些言行不一致、表面清高而内心污浊之人的批判和警示。行浊言清的近义词言行不一:指说话和行动不一致,表面一套背后一套。口是心非:指口头上说的和心里想的完全不同,表面一套内心一套。虚应故事:指只是空泛地应付了事,不切实际地处理问题。虚伪做作:指行为或言语不真实,刻意装作,不自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