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分文未取”详解
读音
fēn wén wèi qǔ
含义
- 分:古代货币单位,相当于“文”或“钱”的一部分。
- 文:古代货币单位,相当于“钱”或“铜钱”。
- 未取:没有收取。
整体含义:一分钱都没有收取,形容完全无偿地提供帮助或服务。
典故
- 《史记·货殖列传》:
司马迁在记载商人时提到,有些商人虽然富有,但乐善好施,帮助他人时“分文不取”,体现了高尚的品德。 - 《后汉书·独行列传》:
记载了一位清廉官员,在审理案件时拒绝贿赂,真正做到“分文未取”,赢得百姓敬重。 - 民间故事:
古代有位名医,为穷人治病从不收钱,人们称赞他“分文未取,医德高尚”。
近义词
- 一文不取:同样表示一分钱都不收。
- 无偿奉献:强调不求回报的付出。
- 义务劳动:指自愿提供帮助而不收取报酬。
- 乐善好施:形容乐于助人,慷慨大方。
反义词
- 贪得无厌:形容贪婪无度,什么都想要。
- 见钱眼开:形容见到钱财就动心,不顾道义。
- 唯利是图:指只追求利益,不顾其他。
- 锱铢必较:形容对极小的钱财都要计较。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老师帮我们补课,分文未取,我们都很感激她。
- 这位医生给贫困家庭的孩子看病,分文未取。
-
小学高年级:
- 志愿者们在灾区救援,分文未取,只希望能帮助受灾群众。
- 他免费修理邻居家的电器,分文未取,大家都夸他热心。
-
初中:
- 律师为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分文未取,体现了社会责任感。
- 这位艺术家将自己的作品捐赠给博物馆,分文未取。
-
高中及以上:
- 许多科研工作者默默奉献,分文未取,只为推动科技进步。
- 他在公益机构工作多年,分文未取,却收获了无数人的尊敬。
错误用法
-
误用为“分文不值”:
- ❌ 错误例句:“这幅画分文未取,毫无价值。”(正确应为“分文不值”)
-
误用为“分文不差”:
- ❌ 错误例句:“他计算账目分文未取,非常精确。”(正确应为“分文不差”)
-
误用为“分文不收”:
- ❌ 错误例句:“他分文未取,但最后还是收了钱。”(逻辑矛盾)
-
误用为“分文不取”:
- ❌ 错误例句:“他分文未取,但还是收了礼物。”(“分文未取”应指完全不收取任何报酬)
“分文未取”强调完全无偿,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与其他类似成语混淆。
你可能感兴趣
分文不名
“分文不名”是一个成语,读音清晰,指一个人非常贫穷,连一个钱都没有。其含义是形容某个人或团体没有钱财或财产。该成语的典故出自古代文学作品或历史故事,近义词有“身无分文”等。反义词包括“腰缠万贯”等。在使用时需要注意避免不当使用场合、滥用词语和误解含义。
分毫不取
分毫不取是一个成语,读音fēn háo bù qǔ,表示不收取任何财物或报酬,形容非常廉洁无私。该成语最早出自《史记·货殖列传》,常用来形容人廉洁奉公的行为。其近义词包括廉洁自持、一丝不苟等,反义词则是贪得无厌等。该成语在句子中常用来表示某人的廉洁品质,例如“他分毫不取地为人民服务”。需要注意的是,分毫不取不应与分毫必争等成语混淆,也不应在不适合的场合使用。
解衣推食
解衣推食是一个成语,读音为jiě yī tuī shí。该成语用来描述乐于待人宽厚,无私地乐于帮助他人,表现慷慨大方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其典故源于淮阴侯韩信的事迹,也体现了古代儒家仁爱、宽厚待人的思想。解衣推食的近义词包括慷慨解囊、助人为乐等,反义词则是冷漠无情、自私自利等。使用时需要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如用于形容过于放纵或迁就、对待家人朋友冷漠不关心等。例句展示了该成语的正确用法和体现的精神价值。
非分之财
非分之财的拼音是fēi fèn zhī cái。它指的是不属于自己的财富或收入,即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的财富。这个成语强调了财富的正当性和道德性。其源于古代道德教诲,用于形容那些不正当手段获得的财富,如贪污、中彩票等。近义词有不义之财、横财等,反义词有义之财、合法收入等。错误用法包括将非分之财用于非法活动、炫耀和奢侈消费以及用于不义之事。文章告诫人们要警惕贪图非分之财的心态,坚持正当手段和道德原则获取财富。
东抹西涂
东抹西涂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dōng mǒ xī tú。它形容字迹潦草或写作不认真,也可以用来形容做事马虎、不精细。该成语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书法家们。此外,它的近义词包括胡乱涂鸦、信手涂鸦等,反义词则有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等。使用此成语时需注意语境和语气的把握,避免误解或错误用法。文章中有多个例句来具体说明该成语的使用情景。
分文不取
分文不取是一个成语,读音为fēn wén bù qǔ,意思是形容廉洁奉公,不收受任何钱财。这个成语源自古代典籍,如《南齐书·公孙猗之传》。典故中的人物是廉洁奉公的楷模。近义词有一毛不拔、两袖清风、洁身自好、清正廉洁等。反义词包括贪得无厌、贪赃枉法、损公肥私等。使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上下文和语境的搭配,避免误用。常见错误用法是忽略其廉洁奉公的含义,用于形容只付出了部分努力或只获得了一部分回报的情况,或对某物毫无兴趣的情况。
寸量铢称
寸量铢称是形容对事物进行极其精细、精确的衡量和称量的成语。其含义强调了精确度的重要性,常用来形容对事物进行细致、准确的计量和评估。该成语出自古代典籍,用于描述精细、准确的衡量和称量的过程。其近义词包括精确无误、精细入微、丝毫不差,反义词为大致不差、粗枝大叶、笼统模糊。在科学研究、质量控制、医学等领域,寸量铢称的技术和精确度至关重要。错误使用示例包括在日常不必要过分精确或复杂的事情中使用该成语,以及在不相关的语境中搭配使用。
不知所措
“不知所措”是一个形容人在面对某种情况时,不知道该怎么办,感到困惑和无助的成语。其出处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如《论语》等。该成语的近义词有彷徨无措、心无主见等,反义词有胸有成竹、从容不迫等。使用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和语境,避免不当使用和滥用。文章对“不知所措”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举例说明其使用方法和错误用法。
财殚力痡
财殚力痡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ái dān lì pū,表示财力和精力都已耗尽的状态。其源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用以描述秦国攻打晋国时国力耗尽的情景。该成语形容人或团体在某事上竭尽全力,无法再维持的状态。其近义词包括筋疲力尽、疲惫不堪等,反义词则是精力充沛、生机勃勃等。在运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语境,不随意滥用,并需与其他相近成语仔细区分。文中还包含了多个关于财殚力痡的例句,以助于理解其用法和含义。
道不掇遗
本文介绍了成语“道不掇遗”的读音、含义、典故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形容社会风气淳朴,人们道德高尚,不会贪图他人财物,强调了人们对于他人财物的尊重和自我约束。文章还提到了该成语的典故源于古代社会,道德风尚高尚的人们对于他人财物的尊重和保护意识。近义词包括“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拾金不昧”等。文章旨在帮助读者了解并正确使用这一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