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抹西涂

东抹西涂:一个关于随意涂写的成语

读音

dōng mǒ xī tú

含义

  • “东”:方位词,指东方
  • “抹”:涂抹、擦的动作
  • “西”:方位词,指西方
  • “涂”:涂抹、乱写乱画

整体含义:形容随意涂抹、乱写乱画的行为,也比喻写作或绘画时没有章法,随意而为。后来引申为做事没有条理,东做一点西做一点,不成系统。

典故

  1. 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记载:”吴道子每画,先以墨笔勾画,然后东抹西涂,顷刻而成。”这里最初是形容画家作画时随意的笔法。
  2. 宋代苏轼《东坡题跋》中提到:”米芾作书,东抹西涂,自成一家。”这是对书法家米芾独特风格的描述,后来成为对其不拘一格创作方式的赞美。
  3. 明代冯梦龙《警世通言》中有一则故事:一位书生考试时紧张,在试卷上东抹西涂,结果被考官认为是不认真而被黜落。

近义词

  1. 信笔涂鸦:形容随意书写或绘画,多用于自谦
  2. 龙飞凤舞:形容书法笔势活泼,有时也含随意之意
  3. 杂乱无章:形容混乱没有条理
  4. 七拼八凑:指胡乱拼凑,不成系统
  5. 东拼西凑:比喻零碎地拼凑

反义词

  1. 一丝不苟:形容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不马虎
  2. 有条不紊:形容做事、说话有条有理,丝毫不乱
  3. 工工整整:形容非常整齐,不潦草
  4. 井然有序:形容整齐不乱,次序分明
  5. 精心构思:指经过周密思考后创作

例句

小学低年级(1-3年级)例句:

  1. 弟弟拿着彩笔在墙上东抹西涂,把白墙变成了”花墙”。
  2. 老师说我写字不能东抹西涂,要一笔一画认真写。
  3. 小猫用爪子东抹西涂,在沙地上留下了许多痕迹。
  4. 下雨天,车窗上的雨滴像小朋友东抹西涂的画。
  5. 妹妹第一次拿毛笔,东抹西涂地”写”了一幅”字”。

小学高年级(4-6年级)例句:

  1. 写作文前要先构思,不能东抹西涂想到哪写到哪。
  2. 这幅画虽然看起来东抹西涂,但仔细看却很有意境。
  3. 他修理自行车时东抹西涂,结果问题没解决反而更糟了。
  4. 考古学家发现岩壁上有古人东抹西涂的原始图画。
  5. 弟弟的作业本上满是东抹西涂的修改痕迹。

初中例句:

  1. 有些现代派画作看似东抹西涂,实则蕴含深意。
  2. 写论文要有系统框架,切忌东抹西涂拼凑材料。
  3. 这位书法家的作品初看东抹西涂,细品却气韵生动。
  4. 他做事总是东抹西涂,缺乏条理和计划性。
  5. 墙上的涂鸦虽然东抹西涂,却反映了青少年的心声。

高中及以上例句:

  1. 抽象表现主义绘画常采用东抹西涂的手法表达情感。
  2. 这部小说结构松散,情节东抹西涂,读来令人费解。
  3. 儿童随意的东抹西涂往往是艺术创造力的最初表现。
  4. 策划方案不能东抹西涂地拼凑,要有整体思路。
  5. 这位导演的叙事风格看似东抹西涂,实则匠心独运。

错误用法

  1. 错误场景:形容精心设计的艺术作品
    错误例句:”这幅油画经过艺术家三个月精心创作,东抹西涂终于完成。”
    解析:成语含随意、无章法之意,不能用于形容认真创作的作品。
  2. 错误场景:描述整洁有序的事物
    错误例句:”她把房间收拾得东抹西涂,非常整洁。”
    解析:成语含义与”整洁”完全相反,属于矛盾用法。
  3. 错误场景:用于褒义赞美
    错误例句:”他的书法东抹西涂,获得了大赛一等奖。”
    解析:除非特殊语境下作为艺术风格描述,否则通常含贬义。
  4. 错误场景:形容完全空白的状态
    错误例句:”新本子上东抹西涂,一个字也没有。”
    解析:成语特指有涂抹痕迹而非完全空白。
  5. 错误场景:用于形容非常规范的书写
    错误例句:”小明的作业字迹工整,完全没有东抹西涂。”
    解析:虽然意思可以理解,但”东抹西涂”与”字迹工整”对比使用时显得不伦不类,不如用”潦草”等词准确。

你可能感兴趣

关于娟的诗词

关于娟的诗词(第1篇)关于“娟”的诗词:古文里的女性美丽与优雅一、概述“娟”字在古诗词中常用来形容女性的美丽与优雅。它不仅描绘了女性的外在美,更传达了内在的温婉与柔情。本文将通过几首饱含“娟”字的古诗词,探讨其背后的文化内涵与美学价值。二、关于“娟”的诗词《春日杂感》——宋·李清照春日娟娟映碧纱,桃花开遍满山崖。风轻云淡日初升,独倚栏杆看落霞。解析:李清照的这首诗以春日为背景,用“娟娟”形容阳光映照下的景色,展现了春天的美好与宁静。整首诗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与对美好时光的留恋。《闺怨》——唐·李商隐珠帘绣户蔼娟娟,良人何处不归来?玉阶空有夜寒月,独照罗衾泪痕斑。解析:李商隐的《闺怨》以女性视角

关于丹青的诗词

关于丹青的诗词(第1篇)关于丹青的诗词,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种艺术与美的体现,在历代诗歌中,都可见其精妙的描述和深沉的意境。下面就列举出部分含有“丹青”字句的经典古诗词,以及对应的原文、作者和朝代。一、《青门引·丹青娟秀》 宋·王安石原文:丹青娟秀。天教分付、与芳兰。轻拂素纨,试呈新样,犹记得、绣床开处春风暖。作者:王安石,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解析:此诗中的“丹青”指画笔与画技,形象地描绘了画家挥毫泼墨、精雕细刻的场景。王安石用“娟秀”一词形容丹青的精细之美,再通过轻拂素纨等意象,展现出一幅生动的绘画场景。二、《题画图》 宋·文同原文:眼见飞鸿戏石栏,丹青巧夺造化权。风生万壑飞龙虎

操刀制锦

操刀制锦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āo dāo zhì jǐn。这个成语的含义是形容人处理事情有条不紊,善于规划和安排。典故出自《左传·昭公二十八年》,用来形容人处理事情的技巧和规划能力。操刀制锦的近义词包括井然有序、游刃有余等。反义词包括手忙脚乱、杂乱无章等。该成语强调了精心策划和规划的能力,在错误用法中可能会被误解或不当使用。该成语常用于形容人或事物处理得当、规划出色的场景。

杯盘狼藉

杯盘狼藉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ēi pán láng jí,用来形容酒席后桌子上杯盘杂乱无序的状态或人行为放纵导致的环境杂乱无章。典故源于古代宴席文化。该成语的近义词包括杂乱无章、杯酒肆志、杯盘交错等,反义词为井然有序、整洁有序等。文章提供了例句以展示其用法,并强调了错误用法示例,如误用为褒义或场合不当等。

雕风镂月

雕风镂月是一个形容艺术创作精细的成语,源于古代艺术中对自然美景的精细刻画。它的含义是对艺术作品或事物进行精细的雕刻和修饰,展现独特的美感和艺术价值。该成语的近义词有精雕细刻、精妙绝伦等,反义词有粗制滥造等。使用时要根据语境和情感色彩正确运用,避免滥用或误用。该成语在艺术领域和其他需要精细描述的场合中得到广泛应用。

丁是丁,卯是卯

“丁是丁,卯是卯”是一个汉语成语,发音为dīng shì dīng,mǎo shì mǎo,意思是形容说话或做事准确、明确、不模糊、不敷衍了事。这个成语源于古代的农事活动,强调精确性和严谨性。它的近义词有精确无误、一丝不苟等,反义词包括模棱两可、马马虎虎等。在运用时需注意场合、对象和语境,避免滥用。通过这个成语的讲解,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不知所措

“不知所措”是一个形容人在面对某种情况时,不知道该怎么办,感到困惑和无助的成语。其出处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如《论语》等。该成语的近义词有彷徨无措、心无主见等,反义词有胸有成竹、从容不迫等。使用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和语境,避免不当使用和滥用。文章对“不知所措”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举例说明其使用方法和错误用法。

博识多通

本文介绍了成语“博识多通”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错误用法以及例句。该成语用于形容一个人学识渊博,通晓多种学问或技能。文章详细解释了其含义和用法,并提供了相关的例句和解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

寸量铢称

寸量铢称是形容对事物进行极其精细、精确的衡量和称量的成语。其含义强调了精确度的重要性,常用来形容对事物进行细致、准确的计量和评估。该成语出自古代典籍,用于描述精细、准确的衡量和称量的过程。其近义词包括精确无误、精细入微、丝毫不差,反义词为大致不差、粗枝大叶、笼统模糊。在科学研究、质量控制、医学等领域,寸量铢称的技术和精确度至关重要。错误使用示例包括在日常不必要过分精确或复杂的事情中使用该成语,以及在不相关的语境中搭配使用。

笔底春风

笔底春风是一个成语,形容文人的笔墨充满生机与活力,如同春天的气息。其典故来源于古代文学作品中对春天景象生动描绘的文人墨客。近义词如妙笔生花、笔墨生辉等,形容文笔优美、作品生动有趣。反义词则表达写作时缺乏灵感和创意。运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用词不当、滥用乱用以及与其他相近成语的混用。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