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风镂月

雕风镂月:精雕细琢的艺术境界

读音

diāo fēng lòu yuè

含义

  • :雕刻,精细加工。
  • :自然界的风,象征无形的意境。
  • :镂空雕刻,强调工艺的精巧。
  • :月亮,象征美好的景象。

整体含义:形容诗文、绘画或工艺品的构思与表现极为精巧细腻,仿佛能雕刻出无形的风和镂空出皎洁的月。比喻艺术创作追求极致的美感与意境。

典故

  1. 唐代诗人李贺的创作风格
    李贺的诗以奇崛瑰丽著称,后人评价其诗“雕风镂月”,形容他笔下的意境如精雕细琢的艺术品,充满奇幻色彩。
  2. 宋代文人评画
    宋代《宣和画谱》中记载,画家郭熙的山水画“雕风镂月,穷极工巧”,称赞其画作对自然景物的刻画细腻入微,仿佛能捕捉风的形态和月的光华。
  3. 明清工艺品赞誉
    明代工匠制作的玉雕和漆器常被形容为“雕风镂月”,尤其是苏州园林中的镂空花窗,透过光影营造出风月交织的意境,成为这一成语的实物体现。

近义词

  1. 精雕细刻:形容工艺或文字极其细致。
  2. 鬼斧神工:比喻技艺高超,非人力所能及。
  3. 字字珠玑:形容诗文语言精炼优美。
  4. 巧夺天工:技艺精巧胜过天然形成。

反义词

  1. 粗制滥造:制作粗糙,不注重质量。
  2. 信笔涂鸦:随意书写或绘画,缺乏精心构思。
  3. 平淡无奇:缺乏特色,毫无惊艳之处。
  4. 率尔操觚:不经思考,随意写作。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

    • 姐姐画的蝴蝶像真的一样,真是雕风镂月!
    • 这座小亭子的花纹雕风镂月,漂亮极了。
  2. 小学高年级

    • 这篇作文描写夜景时用词精美,颇有雕风镂月的意境。
    • 工匠们雕风镂月,把一块木头变成了栩栩如生的凤凰。
  3. 初中

    • 李白的诗句“床前明月光”虽简单,却给人雕风镂月之感。
    • 苏州园林的设计雕风镂月,每一步都能看到不同的美景。
  4. 高中

    • 张艺谋的电影画面常被赞为雕风镂月,每一帧都像一幅画。
    • 这首词的修辞雕风镂月,将离愁别绪刻画得淋漓尽致。
  5. 大学及以上

    • 王羲之的《兰亭序》笔法雕风镂月,展现了书法艺术的至高境界。
    • 宋代汝窑瓷器釉色温润,纹饰雕风镂月,堪称陶瓷艺术的巅峰。

错误用法

  1. 形容自然风景
    ❌ 错误例句:“这座山的景色雕风镂月,美不胜收。”
    ✅ 解析:成语用于形容人工创作的艺术品或文学作品,不能直接描述自然景观。
  2. 指代速度快
    ❌ 错误例句:“他跑步的速度雕风镂月,瞬间冲过终点。”
    ✅ 解析:成语强调精细工艺,与速度无关。
  3. 用于批评粗糙作品
    ❌ 错误例句:“这幅画线条杂乱,简直是雕风镂月。”
    ✅ 解析:成语为褒义词,不可用于贬义语境。
  4. 形容人的性格
    ❌ 错误例句:“她为人雕风镂月,做事一丝不苟。”
    ✅ 解析:成语用于艺术或文字创作,不适用于形容性格。

“雕风镂月”是对艺术极致追求的礼赞,使用时需注意其适用的语境,避免张冠李戴。无论是欣赏一首诗、一幅画,还是一件工艺品,这一成语都能为你的表达增添文采与深度。

你可能感兴趣

关于千丝诗词

关于千丝诗词(第1篇)关于千丝诗词一、千丝万缕古诗词中,常以千丝万缕来描绘情感之深、思绪之繁。以下为符合这一主题的古诗词。诗句:千丝万缕终须断,几度春来又几秋。出处:唐·杜甫《登高》作者:杜甫(唐)解析:此句用千丝万缕来描绘情感的纠缠,表达了时间流转中情感终将断裂的无奈与哀愁。诗句: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细思往事,唯有泪千行。出处:宋·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作者:秦观(宋)解析:此句描绘了离愁之深如千丝万缕,表达了对过去美好的回忆和离别后的伤感。二、诗情画意千丝一词,也可指代诗词中细腻的意境与情思,如画般精致。以下为符合这一意境的古诗词。诗句:情思万缕牵不断,恰似金梭织银丝。出处:

历代描写国画的经典诗词有哪些 探寻诗词中的国画艺术与文人情怀

本文介绍了多首描写国画的诗词及其解析,涵盖了不同题材和风格。这些诗词赞美了国画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意境之美,通过描绘山水、梅花、竹子、牡丹等元素,展现了国画的博大精深。同时,文章也提到了其他古诗词中蕴含的国画元素,强调了国画作为中华文化瑰宝的地位。这些诗词不仅是对国画艺术的赞美和描绘,更是对中华文化传统的一种传承和弘扬,让我们在欣赏国画之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

关于诗词的事

关于诗词的事(第1篇)关于诗词的事一、诗词全文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作者:李白,唐朝诗人。此诗为作者代表作之一,诗意隽永,为脍炙人口之诗。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作者:孟浩然,唐代著名诗人。此诗描绘了春天的早晨,生机勃勃的景象。登鹳雀楼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作者:王之涣,唐朝诗人。此诗借登楼之景抒发人生感慨,意蕴深远。二、诗词解析及赏析李白的《静夜思》表达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夜晚月光照进房间,使诗人不禁疑心是地上铺了一层白霜。举头望去,明月高悬夜空,低头则思绪万千,思念故乡之情油

关于描写怀素的诗词

本文介绍了关于描写唐代书法家、诗人怀素的诗词。这些诗词从不同角度赞美了怀素的才情与艺术成就,突出其草书艺术与诗歌创作的独特魅力。怀素的艺术背景、诗词创作、艺术风格及其影响也被详细阐述。这些诗词不仅是对怀素个人才华的赞美,更是对唐代文化艺术繁荣的见证和传承。通过赏析这些诗词,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怀素的才华与成就,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关于娟的诗词

关于娟的诗词(第1篇)关于“娟”的诗词:古文里的女性美丽与优雅一、概述“娟”字在古诗词中常用来形容女性的美丽与优雅。它不仅描绘了女性的外在美,更传达了内在的温婉与柔情。本文将通过几首饱含“娟”字的古诗词,探讨其背后的文化内涵与美学价值。二、关于“娟”的诗词《春日杂感》——宋·李清照春日娟娟映碧纱,桃花开遍满山崖。风轻云淡日初升,独倚栏杆看落霞。解析:李清照的这首诗以春日为背景,用“娟娟”形容阳光映照下的景色,展现了春天的美好与宁静。整首诗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与对美好时光的留恋。《闺怨》——唐·李商隐珠帘绣户蔼娟娟,良人何处不归来?玉阶空有夜寒月,独照罗衾泪痕斑。解析:李商隐的《闺怨》以女性视角

关于李贺的诗词

关于李贺的诗词(第1篇)关于李贺的诗词一、李贺及其诗词背景李贺,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鬼”。他的诗作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意境而闻名。他的诗词多以咏史、怀古、抒怀为主题,其独特的想象力和奇特的表达方式,使得他的作品独具一格。二、李贺的诗词全文及解析1.《马诗二十三首·其五》作者: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解析:此诗以大漠与燕山为背景,寓言般的表达了诗人对于英勇骑手的渴望和赞美,其中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壮志与激情。2.《苏小小墓》作者:李贺香冷红薇径,盛衰各有期。莫叹春花去,青溪终日啼。解析:此诗写苏小小墓,表现了生命盛衰的循环往复和自然规律。诗中透露出对生命的哀叹与

关于丹青的诗词

关于丹青的诗词(第1篇)关于丹青的诗词,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种艺术与美的体现,在历代诗歌中,都可见其精妙的描述和深沉的意境。下面就列举出部分含有“丹青”字句的经典古诗词,以及对应的原文、作者和朝代。一、《青门引·丹青娟秀》 宋·王安石原文:丹青娟秀。天教分付、与芳兰。轻拂素纨,试呈新样,犹记得、绣床开处春风暖。作者:王安石,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解析:此诗中的“丹青”指画笔与画技,形象地描绘了画家挥毫泼墨、精雕细刻的场景。王安石用“娟秀”一词形容丹青的精细之美,再通过轻拂素纨等意象,展现出一幅生动的绘画场景。二、《题画图》 宋·文同原文:眼见飞鸿戏石栏,丹青巧夺造化权。风生万壑飞龙虎

神工天巧是什么意思

神工天巧是一个形容极其精巧工艺或技术的成语,用来形容建筑、工艺品等的精妙绝伦,如同神灵之手所创造。其拼音是shén gōng tiān qiǎo。这个成语强调了工艺的神奇和独特性,源于古代文献中对工匠们高超技艺的赞美。其近义词有精妙绝伦、巧夺天工等,反义词有粗制滥造、平凡无奇等。使用神工天巧时需注意场合、对象和搭配,不可滥用。

关于宋代的诗词

关于宋代的诗词(第1篇)关于宋代的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它们以优美的语言、深邃的意境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是一些宋代的诗词全文、作者、朝代以及解析。一、诗词全文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作者:苏轼朝代:宋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岗。解析:这首词是苏轼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作。词中以朴实自然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逝去妻子的深深思念之情。全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读来令人动容。念奴娇·赤壁怀古作者: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

玲珑剔透是什么意思

“玲珑剔透”是一个形容词短语,读音为líng lóng tī tòu,用于形容物品精致、细腻、透明的质感,也形容人思维敏捷。这个成语没有明确的典故出处,但历史悠久,广泛应用于文学、艺术、建筑等领域。它的近义词包括晶莹剔透、精巧细致等,反义词包括粗制滥造、粗糙笨重等。使用时应避免与贬义词混淆,注意使用场合。例如句:玉器的雕刻工艺玲珑剔透,园林的建筑风格玲珑剔透,话语玲珑剔透等。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