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文不取
读音
fēn wén bù qǔ
含义
- 分:古代货币单位,相当于“文”或“钱”的一部分。
- 文:古代铜钱的最小单位,泛指钱财。
- 不取:不接受、不收取。
整体含义:形容人非常慷慨,连一分钱、一文钱都不收取,完全无偿地帮助他人或提供服务。
典故
- 《史记·货殖列传》
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了范蠡的故事。范蠡辅佐越王勾践复国后,辞官经商,三次散尽家财救济穷人,自己却“分文不取”,体现了极高的道德境界。 - 《后汉书·逸民传》
东汉隐士严光(字子陵)拒绝汉光武帝刘秀的高官厚禄,隐居富春江,以钓鱼为生,对朝廷的赏赐“分文不取”,展现了淡泊名利的品格。 - 民间故事
传说古代有位名医,行医济世,对贫苦百姓从不收钱,甚至自掏腰包买药,真正做到“分文不取”,因此被百姓尊称为“活菩萨”。
近义词
- 一文不值:形容毫无价值,但也可引申为不收取任何报酬。
- 无偿奉献:指不求回报地付出。
- 乐善好施:形容人乐于行善,慷慨助人。
- 慷慨解囊:形容大方地拿出钱财帮助他人。
反义词
- 锱铢必较:形容对极小的钱财也要计较,非常吝啬。
- 唯利是图:指只贪图利益,不顾道德。
- 贪得无厌:形容贪心不足,总想得到更多。
- 见钱眼开:形容见到钱财就动心,不顾原则。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王老师帮我们补课,却分文不取,真是太好了!
- 这位老爷爷修自行车从不收钱,真是分文不取的好人。
-
小学高年级:
- 疫情期间,许多志愿者分文不取地为社区服务。
- 他虽然是著名律师,但为贫困家庭打官司时常常分文不取。
-
初中:
- 这位医生医术高明,对贫困患者分文不取,深受百姓爱戴。
- 在古代,有些隐士宁愿清贫度日,对朝廷的赏赐分文不取。
-
高中:
- 他淡泊名利,多次拒绝高薪聘请,甚至分文不取地指导年轻学者。
- 真正的慈善家,往往分文不取,默默奉献。
-
大学及以上:
- 许多开源软件的开发者分文不取,只为推动技术进步。
- 这位艺术家将自己的作品全部捐赠给博物馆,分文不取,展现了大爱精神。
错误用法
-
错误场景:
- ❌ “他做生意分文不取,结果亏了很多钱。”(“分文不取”形容的是无偿帮助,而非经营亏损。)
- ❌ “这本书分文不取,所以没人买。”(“分文不取”指主动不收费,而非无人购买。)
-
错误搭配:
- ❌ “他分文不取地赚了很多钱。”(矛盾,既然不收费,就不可能赚钱。)
- ❌ “这家餐厅分文不取,但菜很难吃。”(“分文不取”一般用于褒义,形容高尚行为,而非服务质量。)
-
错误理解:
- ❌ “分文不取就是一分钱都没有。”(误解,成语强调的是“不收取”,而非“贫穷”。)
总结:“分文不取”用于形容人无私奉献、不图回报的高尚行为,使用时应注意语境,避免与“免费但质量差”或“亏损”等负面含义混淆。
你可能感兴趣
分文未取
分文未取的正确读音为fēn wén wèi qǔ。这个成语的含义是形容某人无私奉献,不收取任何报酬或回报,或者描述某事物没有得到任何收益或回报。它源自古代清廉无私的行为,并逐渐演变成为一个成语。分文未取的近义词包括一文不取、毫无所获等,反义词则是贪得无厌等。文章通过多个例子详细解释了分文未取的使用情境,强调其在描述人们的无私行为或事物的无私结果上的应用。同时,指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错误用法,特别是在描述某种事物或情况得到回报时使用分文未取是不准确的。
分毫不取
分毫不取是一个成语,读音fēn háo bù qǔ,表示不收取任何财物或报酬,形容非常廉洁无私。该成语最早出自《史记·货殖列传》,常用来形容人廉洁奉公的行为。其近义词包括廉洁自持、一丝不苟等,反义词则是贪得无厌等。该成语在句子中常用来表示某人的廉洁品质,例如“他分毫不取地为人民服务”。需要注意的是,分毫不取不应与分毫必争等成语混淆,也不应在不适合的场合使用。
关于钱财诗词
关于钱财诗词(第1篇)关于钱财的古诗词,不仅表达了人们对财富的向往与追求,更深入地揭示了钱财与人生、社会、道德等方面的复杂关系。下面就为大家列举一些关于钱财的古诗词及其解析。一、钱财的诱惑与追求1. 诗经·小雅·伐木原文:伐木许许,酓酒惟许。昔我往矣,金玉其相。作者:未知,年代待考。解析:这是最早的一首涉及金钱的诗歌。诗人用“金玉其相”来形容钱财的价值和重要性,反映出古代人们对于金钱的渴望和追求。2. 孟子·告子章原文: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作者:孟子,战国时期思想家。解析:孟子在此句中提及对金钱的诱惑,也点出一个人应该重视道义而拒绝被金钱所引诱的立场。二、钱财与人生态度3. 游子吟(节录)原
描写谢安的诗词李白
这篇文章主要描绘了谢安的诗词及其文化内涵。在古代文学中,虽然直接以谢安为主题的诗词并不多见,但我们可以从一些描绘魏晋名士风范、隐逸生活的诗篇中感受到谢安的形象与精神。这些诗词通过对谢安高尚品质、淡泊名利心境以及逸世之才的赞美,展现了其文化魅力和历史地位。同时,这些诗词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丰富了我们的精神世界,为我们提供了审美和价值判断的依据。谢安的形象与精神对现代社会仍有启示作用,我们应当学习他的淡泊名利、追求真我的情怀,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实和有意义。文章从不同角度对谢安的诗词及其文化内涵进行了探究和解析,包括谢安形象在诗词中的体现、诗词中的文化内涵与价值、对现代社会的启示等方面。虽然直接描写
描写范蠡的诗词苏轼
本文介绍了描写范蠡的诗词及其解析,涵盖了苏轼等多位古代文人创作的诗词。这些诗词赞美了范蠡的智慧和隐逸江湖的生活态度,表达了对自由自在、淡泊名利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文章通过解析诗词中的意象和内涵,展示了范蠡在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古代文人对范蠡的敬仰和向往。同时,也体现了古代文人的思想境界和人生追求。
箕山挂瓢
本文介绍了成语“箕山挂瓢”的读音、含义、典故、历史记载、文学描绘以及近义词与反义词。该成语形容人清高自守,不慕名利,生活简朴,有超脱尘世的情怀,源自古代隐士许由的故事。文章指出在一些语境中,可能误用该成语描述生活贫困或简陋状态,忽略了其背后含义。正确的使用方式应该是用以形容那些清高自守、不慕名利的品质。
财竭力尽
本文介绍了成语“财竭力尽”的读音拼音、含义、典故,以及近义词和反义词。该成语用来描述一个人或团体在财富或力量上已经用尽,没有剩余,通常用于描述极大的努力和牺牲。文章还提供了关于财竭力尽的例句,并指出在日常生活和写作中需要注意避免滥用该成语。本文旨在帮助读者正确理解和使用“财竭力尽”这一成语。
爱钱如命
“爱钱如命”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极度贪财,对金钱的追求和珍视到了舍弃生命的程度。典故源于古代社会对于金钱的极端崇拜和追求。该成语的近义词有贪得无厌、贪婪成性等,反义词则有清正廉洁、淡泊名利等。使用时需要注意避免错误场景,如形容对事业或理想的追求过度物质化、对其他事物过于珍视而忽视其他方面的重要性以及用于形容正常的消费观念或理财习惯。
关于好官的诗词
关于好官的诗词(第1篇)关于好官的诗词自古以来,诗词中赞美好官的篇章屡见不鲜。这些诗词不仅展现了古代文人对于为官之道的理解,也反映了百姓对于清廉公正官员的期盼。以下是根据“关于好官的诗词”这一主题,精选的几首古诗词及其解析。一、白居易《醉后狂言酬赠河南尹刘轲》原文:君如青松守贞节,我似浮云任风牵。公门好官多正色,不畏权势不媚权。解析:此诗以青松与浮云的比喻,形象地展现了好官的品质。诗人赞扬了公门中那些正直无私、不畏权势的官员。二、杜牧《遣怀》原文:落落高槐晚未秋,长亭短亭古道头。公门好客心如月,清夜无尘照九州。解析:此诗以清夜无尘的明月为喻,赞美了公门中那些好客、清廉的官员,他们如明月般照亮九
爱财如命
本文介绍了“爱财如命”这个成语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文章指出,“爱财如命”形容一个人极度追求和珍视金钱,甚至到了病态的程度。其典故源于古代人们对财富的追求。文章还列举了与其含义相似的近义词和反义词,并通过具体例句展示了其用法。最后,文章指出了在日常使用和文学作品中错误使用“爱财如命”的情况,提醒读者注意使用语境和语气,避免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