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毫不取
读音
fēn háo bù qǔ
含义
- 分毫:古代计量单位,形容极其微小的数量。
- 不取:不接受、不拿取。
- 整体含义:形容人廉洁正直,丝毫不贪图不属于自己的财物或利益。
典故
- 《后汉书·杨震传》:
东汉名臣杨震为官清廉,有人深夜送他黄金,并说“暮夜无知者”,杨震严词拒绝:“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后人用“分毫不取”形容他的廉洁。 - 《宋史·包拯传》:
包拯为官刚正不阿,曾拒绝富商贿赂,并说:“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他的“分毫不取”精神成为后世典范。 - 民间故事:
古代一位清官审理案件时,当事人偷偷塞钱给他,他当即退还并说:“本官分毫不取,只求公正。”
近义词
- 一介不取:形容极其廉洁,连最微小的东西也不拿。
- 两袖清风:比喻为官清廉,没有积蓄。
- 廉洁奉公:形容正直无私,不贪图私利。
- 不贪为宝:以不贪图财物为美德。
反义词
- 贪得无厌:形容贪心永不满足。
- 中饱私囊:指利用职权侵吞公家或他人财物。
- 见利忘义:见到利益就忘记道义。
- 雁过拔毛:比喻不放过任何机会谋取私利。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老师教育我们,别人的东西要分毫不取。
- 小明捡到钱包,分毫不取地交给了警察叔叔。
-
小学高年级:
- 包拯办案时,分毫不取,百姓都称赞他。
- 这位医生治病救人,分毫不取,真是好人。
-
初中:
- 他虽家境贫寒,但对不义之财分毫不取。
- 历史上许多清官都能做到分毫不取,令人敬佩。
-
高中:
- 在利益诱惑面前,他始终坚守原则,分毫不取。
- 分毫不取是一种高尚的品格,值得每个人学习。
-
大学及以上:
- 真正的学者应分毫不取,专注于学术研究。
- 在商业合作中,他坚持分毫不取,赢得了合作伙伴的信任。
错误用法
-
误用为“分文不取”:
- ❌ 错误例句:他分毫不取地付了钱。(正确应为“分文不取”)
- ✅ 正确用法:“分毫不取”强调不贪图微小利益,“分文不取”强调完全不收钱。
-
误用于形容节约:
- ❌ 错误例句:他生活节俭,分毫不取。(应改为“精打细算”)
- ✅ 正确用法:“分毫不取”指不拿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而非节约。
-
误用于形容吝啬:
- ❌ 错误例句:老板对员工分毫不取,很小气。(应改为“锱铢必较”)
- ✅ 正确用法:“分毫不取”是褒义词,不能用于贬义场景。
-
误用于形容拒绝帮助:
- ❌ 错误例句:朋友借钱,他分毫不取。(应改为“一口回绝”)
- ✅ 正确用法:“分毫不取”特指不贪图财物,而非拒绝请求。
你可能感兴趣
一毫不染是什么意思
一毫不染的读音一毫不染的拼音是:yī háo bù rǎn。一毫不染的含义一毫不染,字面意思是一根头发都没有被染上。它用来形容人或事物保持清白、纯洁,毫无瑕疵或污点。这个成语强调了高度的纯洁性和清白无暇的状态。一毫不染的典故一毫不染的典故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清官廉吏。在古代,官员们需要保持清廉,不贪污受贿。一毫不染这个成语就是用来形容那些清正廉洁的官员,他们一丝一毫的私心都没有,完全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着想。这个成语也常用来形容那些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始终保持清白的人或事物。一毫不染的近义词一尘不染:形容环境非常干净,一丝灰尘都没有。纤尘不染:形容非常清洁,没有任何污垢。洁白无瑕:形容人或事物纯洁
一介不取是什么意思
一介不取的读音一介不取的读音为:yī jiè bù qǔ,其中“介”读作jiè,第四声;“不取”中的“取”读作qǔ,第三声。一介不取的含义一介不取指的是完全不接受、一毫不取的意思。这个成语的含义是指对于某物或某种利益毫不沾染,不贪图、不占有。一介不取的典故一介不取的典故源于《左传》中的故事。在古代,士人以“一介之才”自居,表示自己只有一点微小的才能。而“一介之夫”则指代那些清廉自守、不贪图财物的人。在《左传》中,有一个人叫伯夷,他因为不肯接受任何不义之财而被称为“一介之夫”。他一生清廉自守,即使面临生死关头也不肯贪图他人财物。后来,“一介不取”就成为了一个成语,用来形容那些清廉自守、毫不贪图财
锱铢不爽是什么意思
锱铢不爽的读音锱铢不爽的读音为:zī zhū bù shuǎng,其中“锱”和“铢”都是古代的重量单位,而“不爽”则表示不差、不失误的意思。锱铢不爽的含义锱铢不爽指的是极其精细、毫不差错、一丝不苟的态度或行为。该成语中的“锱”和“铢”都指微小的重量单位,而“不爽”则强调了精确无误的意味。整体上,这个成语的含义是形容对事物进行精细处理、毫厘不爽的严谨态度。锱铢不爽的典故该成语出自《荀子·正名》中的一句话:“称轻重而知锱铢,问多少而达轻重,此其数之所在也。”这句话的意思是,通过称重量的方式来精确地知道物体的重量,从而引申出对事物进行精细处理、毫不差错的含义。因此,锱铢不爽的典故与精确计量和精细处理
倾筐倒庋是什么意思
“倾筐倒庋”是一个成语,读音为qīng kuāng dào guǐ。该成语意味着将物品全部拿出,毫不保留。其并没有特定的典故或出处。它的近义词包括倾囊相授、倾心吐意、毫无保留、一览无余等。反义词包括留一手、藏头露尾、半藏半露。该成语可用于形容人毫无保留地奉献或展示,例如将收藏品拿出供人欣赏、毫无保留地分享知识或经验等。然而,在日常使用和写作中,应注意避免该成语的错误用法,如用于不当的语境或滥用。正确的使用方式应根据具体语境和含义来选择合适的成语表达。
放心解体
放心解体的读音为fàng xīn jiě tǐ,意指心绪安放自如或事物逐渐分解消散的状态。该词无明确的典故出处,由“放心”和“解体”两个词汇组合而成。放心解体的近义词包括心境坦然、安然自若和泰然处之等,反义词为心神不宁、忐忑不安和惊慌失措等。该词可用于描述面对困难时的冷静态度、乐曲带来的放松感受、项目成果的展现、宁静的夜晚等。但需注意,在不当语境中使用可能会产生误解,需根据具体情况谨慎使用。
齿剑如归
齿剑如归是一个成语,形容为了信仰或理想,甘愿舍弃生命,以死相拼的决心和勇气。其典故出自《史记·伍子胥列传》,也有其他如荆轲刺秦王的故事为代表。该成语的近义词包括视死如归、英勇无畏等,反义词则是畏缩不前、胆怯懦弱等。在日常使用和写作中,需要注意避免不恰当的场合和语境,尤其是在轻松、幽默或调侃的语境中不宜使用。该成语体现了真正的英雄形象和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
倾箱倒箧是什么意思
倾箱倒箧是一个成语,读音为qīng xiāng dào qiè。其含义为将箱子和箧子里的东西全部翻出来倒掉,形容毫不保留地拿出所有东西。该成语可用于形容某个人或组织毫不保留地奉献所有资源、财富、知识等。其近义词包括倾囊相助、竭尽全力、毫无保留、尽心尽力、倾其所有等。反义词包括保留有余、吝啬小气、半途而废等。在使用时需要注意语境和语气,避免用在错误的场合或语境中。
不避艰险
“不避艰险”的读音为bù bì jiān xiǎn,意指面对困难和危险时不退缩、勇往直前。该成语用于形容那些在困难面前不屈不挠、勇担重任的人。其典故来源于《汉书·项籍传》中项羽的勇猛表现,以及岳飞在抗击金兵时的英勇事迹。不避艰险的近义词有勇往直前、临危不惧等,反义词有畏缩不前、退避三舍等。使用不避艰险时需注意避免误用为形容轻松场合或误用为其他近义词的含义。该成语强调了面对困难和危险的勇气和决心。
楚弓遗影
楚弓遗影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hǔ gōng yí yǐng。其含义是比喻因某事造成疑虑或担忧,即使事情已经过去,疑虑仍然存在。这个成语源自《战国策》中的故事,讲述楚国大臣因误解而留下的心理阴影。近义词包括杯弓蛇影、疑神疑鬼等,反义词为心安理得、泰然自若等。例句展示了在不同情境下使用楚弓遗影的恰当方式,错误用法应避免描述事实或实际情况时使用该成语。正确用法是描述一种因某事产生的疑虑和恐惧的心理状态。
享帚自珍是什么意思
享帚自珍的读音读音:xiǎng zhǒu zì zhēn标注拼音:xiǎng-zhǒu-zì-zhēn享帚自珍的含义“享帚自珍”是指自己家的扫帚也倍加珍惜,形容对所拥有的东西非常珍爱,不轻易舍弃。这个成语强调了人们对于自己拥有的事物的珍视和爱护。享帚自珍的典故“享帚自珍”的典故源于古代的一个故事。相传,在古代的某个小村庄里,有一户人家非常贫穷,只有一把破旧的扫帚。这家人虽然生活困苦,但却非常珍视这把扫帚,每天都会仔细地擦拭和保养它。后来,这把扫帚被传为佳话,人们就用“享帚自珍”来形容对所拥有的东西倍加珍爱。此外,也有其他典故和出处,如《左传》中的“享其利器而不厌,是谓享帚自珍”。这些典故都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