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毫不差
读音
fēn háo bù chà
含义
- 分毫:古代计量单位,“分”是“寸”的十分之一,“毫”是“分”的十分之一,比喻极小的数量。
- 不差:没有差错。
- 整体含义:形容极其精确,没有丝毫误差,常用于强调准确性。
典故
- 《史记·商君列传》
商鞅变法时,为取信于民,在城南立木,承诺谁能将木头搬到北门就赏十金。起初无人敢试,后增至五十金,一人搬木后,商鞅立即兑现赏赐,“分毫不差”,以此树立法令的权威。 - 《汉书·律历志》
汉代制定历法时,要求天文测算“分毫不差”,以确保农时准确,体现古人对精密计算的追求。 - 民间工匠传说
鲁班制作木器时,榫卯结构严丝合缝,徒弟赞叹:“师傅的手艺,真是分毫不差!”
近义词
- 毫厘不爽:形容一点差错都没有。
- 丝毫不差:强调完全没有误差。
- 精确无误:侧重结果的精准性。
- 严丝合缝:多指物品拼接的完美契合。
反义词
- 差之千里:微小失误导致巨大错误。
- 粗枝大叶:形容做事马虎不细致。
- 漏洞百出:错误或缺陷极多。
- 似是而非:表面相似,实际不符。
例句
小学低年级(1-3年级)
- 我数了糖果,分毫不差,正好20颗!
- 妈妈量我的身高,记录得分毫不差。
小学高年级(4-6年级)
- 科学实验中,称量试剂必须分毫不差。
- 他模仿老师的字迹,连标点都分毫不差。
初中
- 这座古建筑的复原图纸,尺寸分毫不差。
- 航天器的轨道计算要求分毫不差。
高中及以上
- 法官宣读判决书时,引用的法律条款分毫不差。
- 他的翻译精准到每个专业术语都分毫不差。
其他场景
- 银行清点现金,金额分毫不差。(职场)
- 裁缝按照尺寸剪裁,成品分毫不差。(手艺)
错误用法
- 夸大非精确场景
❌ “他吃饭的速度分毫不差。”(吃饭速度无法精确衡量)
✅ 改为:“他卡着30分钟吃完,时间分毫不差。” - 混淆“分毫不差”与“一模一样”
❌ “这对双胞胎长得分毫不差。”(外貌应用“一模一样”) - 用于主观评价
❌ “我觉得这部电影分毫不差地还原了原著。”(主观感受不宜用) - 忽略语境限制
❌ “我猜他的年龄分毫不差。”(猜测本身含不确定性) - 误用为“分秒不差”
❌ “列车到站时间分毫不差。”(时间应用“分秒不差”)
注意:该成语强调客观精确性,不适用于情感、主观判断或模糊范畴。
你可能感兴趣
一丝一毫是什么意思
一丝一毫的读音拼音:yī sī yī háo注音:ㄧ ㄙ ㄧ ㄏㄠˊ读音解释:这个成语的读音是“一丝一毫”,其中“丝”和“毫”都是表示极小或极少的量词,用来形容非常细微的差别或数量。一丝一毫的含义含义解释:一丝一毫指的是极其细微、极少的数量或程度,形容非常精细、精确,或者形容非常小的差别。常用于形容对事物的精确把握和细致观察,也用于形容人的言行举止非常谨慎、细致。一丝一毫的典故典故出处:这个成语的典故并不明确,没有具体的出处。但是从字面意义和用法上来看,它所表达的是一种精细、细致的态度和追求,这种精神和态度在古代文化和思想中是十分重要的。一丝一毫的近义词近义词:微乎其微细枝末节纤毫毕现分毫不差
不爽累黍
“不爽累黍”是一个成语,形容对事物的数量、质量、价值等细节都精确无误,毫无差错。源于古代农耕文化和计量制度,表示对细节的高度关注和精确度的追求。该成语的近义词有精确无误、准确无误等,反义词为粗枝大叶、马马虎虎等。在使用中,应避免在非正式或不需要精确度的场合使用,以及与不相关词语的搭配使用和在轻松幽默的语境中使用。例句展示了其在不同场合和语境中的恰当应用。
分毫析厘
分毫析厘是一个源于古代计量单位的成语,形容对事物进行非常精细、精确的分析和区分。它源于《汉书·律历志上》,常用来形容人们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分辨力。分毫析厘的近义词有精雕细琢、精细入微等,反义词有粗枝大叶、大而化之等。在使用时需要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如用于形容不重要的细节或粗心大意的情况。文章中对分毫析厘的释义、典故、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以及错误用法等进行了详细阐述,并通过例句展示了其在不同语境下的运用。
毫厘丝忽
毫厘丝忽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非常细微的差别或差距。其读音为"háo lí sī hū"。这个成语中的"毫"表示极小的数量,"厘"和"丝"是古代长度单位,用来形容微小的差距,"忽"表示极短的时间或极小的数量。典故并不明确,但可能源于形容事物精确和细致的背景。近义词包括微乎其微、纤毫毕现、分毫不差、精细入微等。反义词有天差地别、大相径庭、粗枝大叶等。文章中也提到了关于毫厘丝忽的例句和错误用法。在日常生活和写作中,应注意避免将其用于非数量或非精确度相关的场合,避免与其他成语混淆使用。
古代诗词中的刻漏意象有哪些 10首描写时间流逝的经典诗词赏析
本篇内容主要描述了关于描写刻漏的诗词及其解析。文章列举了五篇与刻漏相关的诗词,涉及了不同朝代和作者的作品。这些诗词均围绕刻漏展开,从不同角度描绘了刻漏的精密与重要性,以及时光流转的哲理。文章还解析了每篇诗词的内容,并探讨了刻漏在古诗词中的象征意义和文化价值。通过赏析这些诗词,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人的思想感情与文化内涵,并感悟人生的真谛。文章提醒人们在忙碌的现代生活中,应珍惜每一刻,感悟时光的美好与珍贵。
不差毫发
“不差毫发”是一个成语,拼音为bù chà háo fā,形容非常精确、准确,没有丝毫的差错或偏差。其典故源于古代的计量单位,用来衡量事物的细微差别。近义词有“精确无误、分毫不差”等,反义词有“粗枝大叶、马马虎虎”等。在使用时要注意场合和语境,避免滥用或不当使用。该成语用来形容非常细致、精确的情况,如机器测量、任务完成、科学实验等。
不差毫厘
不差毫厘是一个形容非常精确、没有丝毫偏差或误差的成语。其源于古代的测量技术,用以形容事物的精确度非常高。该成语还可引申为形容做事精细、准确,不出现任何差错。不差毫厘的近义词有毫不差池、丝毫不差等,反义词有大相径庭、差之千里等。文章提供了历史典故、例句及错误用法的注意事项。在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过度夸张或不当使用。
不失黍絫
“不失黍絫”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ù shī shǔ lèi。它用来形容度量精准、细致入微、毫不差错的意思。其中,“黍”指黍子,是一种粮食作物,常用来比喻细微的差别;“絫”有积累、叠加的意思。该成语源于古代的计量故事,形容计量的精准度非常高。其近义词有精确无误、毫厘不爽、精雕细刻、严谨周密等。反义词包括马马虎虎、草率从事、大而化之等。在正确使用场合下,可以形容工作、测量、书法、实验、报告等的精准度。同时,使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如混用或替代使用,以免造成语义上的混淆和误解。
分毫不爽
“分毫不爽”是一个成语,读音为fēn háo bù shuǎng,形容非常准确,没有丝毫差错或偏差。这个成语出自《史记·律书》,用于描述古代度量衡制度的精确度。典故中,如诸葛亮在草船借箭时做到的分毫不爽,展现其卓越能力。该成语常用来形容做事非常认真、严谨。其近义词有“毫厘不爽”“一丝不苟”等,反义词则是“粗枝大叶”“差之千里”等。在使用时需注意避免非正式场合、贬义、与其他成语混淆以及用于形容主观感受等错误用法。例句展示了其在不同场合和语境中的用法。
差以毫厘,失之千里
“差以毫厘,失之千里”是一个成语,形容细微差别可能导致巨大差异或后果。强调细节重要性,告诫人们要小心谨慎,避免因小失大。该成语源于古代测量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其近义词有“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失之交臂”等。错误用法包括滥用、不恰当语境使用和误解含义。因此,在使用时需准确理解其含义和适用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