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失黍絫

成语“不失黍絫”详解

读音

bù shī shǔ lěi

含义

“不失黍絫”是一个形容极其精确、丝毫不差的成语。

  • :否定词,表示“没有”。
  • :丢失、偏差。
  • :古代计量单位,指极小的重量或长度。
  • (lěi):古代极小的重量单位,十絫为一铢。

整体含义:形容计算或测量极其精确,连最小的误差都没有。

典故

  1. 《汉书·律历志》
    “权轻重者,不失黍絫。”指古代称量时极其精确,连最小的黍和絫都不偏差。
  2. 《后汉书·张衡传》
    张衡制作地动仪时,要求“不失黍絫”,确保仪器的精准性。

近义词

  1. 分毫不差:形容极其精确,没有一丝误差。
  2. 毫厘不爽:指计算或测量极其准确,连毫厘都不差。
  3. 精确无误:强调结果的完全正确。

反义词

  1.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指极小的误差可能导致巨大的错误。
  2. 粗枝大叶:形容做事不细致,容易出错。
  3. 马马虎虎:指态度不认真,结果不精确。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

    • 他量铅笔的长度时,不失黍絫,非常认真。
    • 妈妈做蛋糕时,称面粉不失黍絫,所以特别好吃。
  2. 小学高年级

    • 科学家计算数据必须不失黍絫,否则实验会失败。
    • 古代工匠制作钟表时,要求不失黍絫,才能准确报时。
  3. 初中

    • 工程师在设计桥梁时,必须不失黍絫,确保安全。
    • 药剂师配药时不失黍絫,以免影响药效。
  4. 高中及以上

    • 天文学家观测星体运行轨迹时,计算不失黍絫,才能预测准确。
    • 金融分析师在计算投资收益时,必须不失黍絫,避免决策失误。

错误用法

  1. 形容时间精准(错误):

    • ❌“他每天上班都不失黍絫。”(应用“分秒不差”)
  2. 形容态度认真(错误):

    • ❌“老师批改作业不失黍絫。”(应用“一丝不苟”)
  3. 形容记忆准确(错误):

    • ❌“他背课文不失黍絫。”(应用“一字不差”)

“不失黍絫”主要用于形容测量、计算的精确性,不能随意替换为其他表示“准确”的词语。

你可能感兴趣

不失圭撮

“不失圭撮”是一个成语,准确读音为bù shī guī cuò,含义是形容做事、说话精确无误,不差分毫。其典故源于古代文献中圭作为标准量器的角色。该成语常用来形容人的精细、严谨的作风和态度。其近义词包括精确无误、毫厘不爽等,反义词为粗枝大叶、马马虎虎等。在日常交流和书面表达中,需根据具体语境判断和使用,不当使用会显得过于严肃或滥用成语。例如,在描述精确无误的情况或严谨的态度时可使用该成语,但在轻松随意的交流或描述不精确的情况时则不宜使用。

不差累黍

不差累黍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ù chà léi shǔ。它用来形容事物精确到极点,没有任何差错。这个成语的典故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计量制度。不差累黍也可以用来形容做事非常精细、准确。其近义词有精确无误、分毫不差等。反义词有粗枝大叶、马马虎虎等。在实际使用中,要注意避免与“大概”、“差不多”等词语混用,以及避免在不需精确的场合使用。例句展示了其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

不爽累黍是什么意思 揭秘古代计量中的毫厘不差与3大经典用法

“不爽累黍”是一个成语,形容对事物的数量、质量、价值等细节都精确无误,毫无差错。源于古代农耕文化和计量制度,表示对细节的高度关注和精确度的追求。该成语的近义词有精确无误、准确无误等,反义词为粗枝大叶、马马虎虎等。在使用中,应避免在非正式或不需要精确度的场合使用,以及与不相关词语的搭配使用和在轻松幽默的语境中使用。例句展示了其在不同场合和语境中的恰当应用。

不失毫厘

“不失毫厘”是一个成语,形容非常精确,没有丝毫的差错或偏差。它源于古代的测量和工艺技术,强调精确度和细致入微的特点。该成语的近义词包括精确无误、分毫不差等,反义词为粗心大意、差之千里等。在句子中,可以用来形容测量、工作、演讲、机器操作等领域的精确性。然而,使用时应避免错误用法,如用于形容粗心大意或不必要的场合。例如,在描述机器测量、手术、演奏和电影拍摄等需要高度精确的场合时,可以使用“不失毫厘”来形容其精确度和细致度。

以铢称镒是什么意思

以铢称镒的读音以铢称镒的读音为:yǐ zhū chēng yì,其中“铢”和“镒”都是古代的重量单位,分别指极小的重量和较大的重量。以铢称镒的含义以铢称镒,形容将小量当作大量,形容称量微小之物的行为,或者形容事物的轻微程度。其含义强调了事物虽然看似微小,但仍然能够被精确地称量和计算出来。以铢称镒的典故以铢称镒的典故源于古代的计量文化。在古代,人们常常使用各种不同的计量单位来衡量物品的重量,如“铢”、“两”、“斤”等。在古代文献中,有些故事描述了将极小的物体进行精确称量的情景,比如《庄子》中“以一毫为量,以一分为数”的描述,以及《史记》中关于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的故事。这些故事都体现了古人对微小事物

不差毫厘

不差毫厘是一个形容非常精确、没有丝毫偏差或误差的成语。其源于古代的测量技术,用以形容事物的精确度非常高。该成语还可引申为形容做事精细、准确,不出现任何差错。不差毫厘的近义词有毫不差池、丝毫不差等,反义词有大相径庭、差之千里等。文章提供了历史典故、例句及错误用法的注意事项。在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过度夸张或不当使用。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成语“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含义、典故、近义词和反义词,并阐述了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包括医学、科学研究、日常生活和工作等。文章强调了该成语所传达的细节重要性,提醒人们要认真对待任何事物,避免因微小的疏忽而导致巨大的损失或错误。同时,本文还指出了该成语的错误使用场景,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

差若毫厘,谬以千里是什么意思

“差若毫厘,谬以千里”是一个成语,意指微小的差异可能导致巨大的后果或差距。这个成语源于古代的测量技术,用来形容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微小的差异逐渐扩大,最终导致完全不同的结果。其近义词有失之毫厘、一着不慎等,反义词有天壤之别、不差毫发等。文章详细阐述了该成语的含义、典故、用法及错误用法,并给出了多个例句加以说明。

毫厘不爽是什么意思

“毫厘不爽”是一个形容非常精确、没有丝毫差错的成语。其典故源于古代的测量技术,也常与历史人物和事件相联系。近义词有“准确无误”、“精确无误”等,反义词则有“粗制滥造”、“大而化之”等。该成语在实际应用时需注意避免滥用或误用。文章提供了关于“毫厘不爽”的例句和错误用法提示。

分厘毫丝是什么意思

“分厘毫丝”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非常细微的差别或极小的数量。其读音为fēn lí háo sī。这个成语可能源于古代对于精确度的追求。其近义词有毫厘不爽、精细入微等,反义词有粗枝大叶、笼统模糊等。在用法上,需要注意不能随意组合使用,也不能用于非数量或非细微差别的事物。常用于形容工艺、科研、比赛、医学等领域的精细度和精确度。例句展示了在不同情境下分厘毫丝的应用。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