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裘负刍:一个寓意深刻的成语
读音
反裘负刍(fǎn qiú fù chú)
含义
- 反:翻转、颠倒。
- 裘:皮衣,古代指用动物皮毛制成的衣物。
- 负:背负、扛着。
- 刍:喂牲口的草料。
整体含义:字面意思是把皮衣反过来穿,背着草料,比喻做事本末倒置,舍本逐末,或指表面光鲜却实际贫苦。
典故
- 《晏子春秋》:
春秋时期,齐国宰相晏子出使晋国,路上遇到一个穿着华丽皮衣却背着草料的人。晏子问他为何如此,那人回答:“我害怕皮衣的毛被草料磨坏,所以反穿皮衣。”晏子感叹:“这是舍本逐末啊!” -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韩非子用“反裘负刍”比喻某些人只顾眼前利益,忽视根本问题,最终得不偿失。
近义词
- 舍本逐末:放弃根本,追求细枝末节。
- 本末倒置:把主要的和次要的弄颠倒了。
- 买椟还珠: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
- 因小失大:因为小事而损失了大利益。
反义词
- 主次分明:能分清事情的主次轻重。
- 轻重缓急:能合理安排事情的先后顺序。
- 提纲挈领:抓住关键,把握重点。
- 正本清源: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他为了省几块钱,反而花了更多钱修车,真是“反裘负刍”。
- 小明只顾着玩,作业都没写,真是“反裘负刍”。
-
小学高年级:
- 公司为了省钱裁掉核心员工,结果业绩下滑,真是“反裘负刍”。
- 他为了考试作弊,结果被取消成绩,真是“反裘负刍”。
-
初中:
- 政府为了短期经济利益破坏环境,这是典型的“反裘负刍”。
- 他为了追求时尚借钱买名牌,结果负债累累,真是“反裘负刍”。
-
高中及以上:
- 某些企业只顾眼前利润,忽视长远发展,无异于“反裘负刍”。
- 学术研究若只追求数量而忽视质量,便是“反裘负刍”。
错误用法
-
误用为“节俭”:
- ❌ 他平时很节省,总是“反裘负刍”。(错误,成语并非指节俭,而是指本末倒置。)
-
误用为“勤劳”:
- ❌ 农民“反裘负刍”地干活。(错误,成语并非形容勤劳,而是讽刺做事方式不当。)
-
误用为“穿着朴素”:
- ❌ 他虽然有钱,但生活“反裘负刍”。(错误,成语不形容朴素,而是指行为不合理。)
-
误用为“聪明”:
- ❌ 他“反裘负刍”地解决了问题。(错误,成语带有贬义,不能用于褒义场景。)
总结:“反裘负刍”是一个富有哲理的成语,提醒人们做事要分清主次,避免因小失大。正确使用它,能让语言更生动,表达更精准!
你可能感兴趣
爱毛反裘
本文介绍了成语“爱毛反裘”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形容做事不按逻辑顺序,颠倒黑白,本末倒置的行为。文章指出其出自《庄子·外物》,并给出了一系列例句以解释其用法。同时,文章也指出了在使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的错误用法,如用于非本末倒置的情况、使用场合不当以及与其他成语混淆使用。提醒读者在生活中不应爱毛反裘地追求表面上的快乐而忽视了内心的需求和成长。
抱枝拾叶
抱枝拾叶的读音为bào zhī shí yè,其含义为对细小事物的过分关注或对细节的过分挑剔,常用来形容处理事情时过于拘泥于琐碎细节而忽略整体。该成语源自古代寓言故事,带有贬义。近义词有斤斤计较、琐碎无谓、吹毛求疵,反义词包括举重若轻、顾全大局等。在使用中需注意语境和场合,避免错误使用。文章解释了抱枝拾叶的概念及其在不同场合的运用。
去本就末是什么意思
去本就末是一个贬义成语,读音为qù běn jiù mò,含义是忽视或舍弃事物的主要部分,只关注次要细节。该成语的典故并不明确,但常用来形容做事舍本逐末,不重视基本方面而只关注表面。近义词包括舍本逐末、本末倒置等,反义词为追本溯源、抓住根本等。在使用去本就末时需注意其贬义性质,避免与追根究底等近义词混淆。文章通过多个例句展示了去本就末的正确用法和错误用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
倒持手板
“倒持手板”是一个源自古代官场文化的成语,含义为颠倒错乱、上下颠倒、本末倒置等,形容做事不合常规、颠倒黑白、违背常规的行为。该成语的典故与古代官员使用手板有关,认为将手板倒拿是对官场规矩的蔑视。文章同时介绍了其近义词和反义词,以及在具体语境中的使用方法和错误用法场景。
不识马肝
"不识马肝"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ù shí mǎ gān。它用来形容人缺乏识别事物真伪的能力或对某事物缺乏了解或理解。该成语源自古代中国迷信观念,认为马肝有毒。典故包括相马专家伯乐的故事和医学书籍中的记载。不识马肝的近义词有不知好歹、不知深浅等。反义词包括洞若观火、知根知底等。文章同时提到了不识马肝的错误用法,如用词不当、误解含义和滥用成语。这个成语提醒我们在学习、决策和生活中要有足够的了解,避免盲目行动。
本末源流
本末源流是一个成语,指事物的起源、发展和影响。其读音为本末源流的正确读音为běn mò yuán liú。本末源流强调了事物的根本和基础的重要性,同时也考虑了其后续的发展和影响。在处理问题时,应从本末源流的角度去思考,找出问题的根源和基础,并考虑其后续的发展和影响。该成语的典故可以追溯到古代经典文献中,与“源远流长”有联系但更侧重于全面考虑事物的发展和影响。错误用法包括混淆概念、使用不当场合和滥用词语等。在理解本末源流时,需要注意其适用场合和语境,避免错误使用。
本末倒置
本末倒置是一个成语,拼音是běn mò dào zhì,意指把主要事物和次要事物弄颠倒了,颠倒了事物的先后顺序或主次关系。本末倒置源自《诗经》中的典故,强调先建立根本的道德原则,再去处理具体事情。文章还介绍了本末倒置的典故、近义词、反义词、错误用法场景等。需要注意的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避免出现本末倒置的错误用法情况。
崇本抑末
本文介绍了成语“崇本抑末”的读音、含义、典故以及与其相关的近义词和反义词。该成语强调重视农业和手工业等基本生产活动,抑制商业等次要活动,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于商业的态度和看法。文章还指出了该成语的典故源于古代中国经济思想,并且给出了一些常见错误用法。文章通过历史背景和现实应用的结合,深入剖析了这一思想的启示意义和在不同情境下的价值体现。
逐末舍本是什么意思
逐末舍本的读音逐末舍本的拼音是:zhú mò shě běn。逐末舍本的含义逐末舍本指的是在处理事情时,只注重细枝末节而忽视了根本的原则或主要的部分。这个成语强调了舍弃本质而只追求表面现象的错误做法。逐末舍本的典故逐末舍本这个成语的典故源于古代中国,具体出处已不可考。但可以参考一些古代文献中类似的表述,如《韩非子·喻老》中就有“逐末忘本”的说法。典故中通常描绘了只关注细枝末节而忽视整体大局的情景,警示人们不要舍本逐末。逐末舍本的典故出处该成语的典故出处并不唯一,可参考的文献包括《韩非子》、《论语》等古代经典著作。这些文献中都有关于舍本逐末的论述,用以警示人们不要只关注表面现象而忽视了事物的本质
援鳖失龟是什么意思
援鳖失龟的读音读音:yuán biē shī guī拼音注音:/yuán biē shī guī/援鳖失龟的含义“援鳖失龟”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为去援救鳖却失去了龟。这个成语的含义是指因为采取某种行动而失去了更为重要的东西,即为了小利而失去大利,或者因小失大。它通常用来警示人们在做决策时,要权衡利弊,避免因小失大。援鳖失龟的典故该成语源于古代的寓言故事。相传,在古代的某个时期,有一只鳖和一只龟被困在了一个险境中。有人见状,便决定去援救鳖。然而,在救鳖的过程中,他却没有注意到原本在旁边的龟已经悄然离去。当他成功救出鳖后,发现原本的龟已经不见了踪影。这个寓言故事便成为了“援鳖失龟”这个成语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