蹉跎自误:虚度光阴的警示
读音
cuō tuó zì wù
含义
“蹉跎”原指失足跌倒,引申为虚度光阴;”自误”意为自己耽误自己。整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因虚度时光而耽误自己的情形,强调因懒惰或犹豫不决而浪费宝贵时间,最终导致自我耽误的后果。
典故
- 《晋书·周处传》记载:”处自知为人所恶,乃慨然有改励之志,谓父老曰:’今时和岁丰,何苦而不乐耶?’父老叹曰:’三害未除,何乐之有!’处曰:’何谓也?’答曰:’南山白额猛兽,长桥下蛟,并子为三矣。’处曰:’若此为患,吾能除之。’父老曰:’子若除之,则一郡之大庆也,非徒去害而已。’处乃入山射杀猛兽,因投水搏蛟,蛟或沉或浮,行数十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人谓死,皆相庆贺。处果杀蛟而反,闻乡里相庆,始知人患己之甚,乃入吴寻二陆。时机不在,遂蹉跎自误。”这段文字生动展现了周处因犹豫不决而耽误时机的故事。
- 明代冯梦龙《警世通言》中也有”蹉跎自误”的用法:”大丈夫生于天地间,岂可蹉跎自误,老死牖下?”表达了人生不应虚度光阴的警示。
- 清代曹雪芹《红楼梦》第一回中,甄士隐对《好了歌》的注解有”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这段文字虽未直接使用”蹉跎自误”四字,但深刻揭示了人生虚度、自误的本质。
近义词
- 虚度年华:白白地度过岁月,没有取得任何成就。
- 岁月蹉跎:指时光白白流逝,没有好好利用。
- 玩岁愒日:贪图安逸,虚度光阴。
- 马齿徒增:比喻年龄增长而无所成就。
- 坐失良机:因为不主动而失去好机会。
- 因循坐误:因为拖延而耽误事情。
反义词
- 争分夺秒:形容抓紧时间,不浪费一分一秒。
- 只争朝夕:抓紧时间,力争在最短时间内达到目的。
- 时不我待:时间不会等待我们,要抓紧利用。
- 惜时如金:珍惜时间如同珍惜黄金一般。
- 分秒必争:每一分每一秒都要争取利用。
- 夙兴夜寐:早起晚睡,形容勤奋不懈。
例句
- 小学低年级:小明整天玩游戏,不写作业,真是蹉跎自误。
- 小学低年级:老师告诉我们不要蹉跎自误,要珍惜学习时间。
- 小学中年级:看着日历一天天翻过,我意识到不能再蹉跎自误了。
- 小学中年级:他因为贪玩而蹉跎自误,期末考试没考好。
- 小学高年级:青春宝贵,蹉跎自误只会留下遗憾。
- 小学高年级:制定学习计划可以帮助我们不蹉跎自误。
- 初中一年级:许多成功人士的共同特点就是从不蹉跎自误。
- 初中一年级:历史上有太多因蹉跎自误而失败的教训。
- 初中二年级:意识到自己正在蹉跎自误,他决定改变生活方式。
- 初中二年级:与其蹉跎自误,不如从现在开始努力。
- 初中三年级:高考在即,任何蹉跎自误的行为都是不明智的。
- 初中三年级:他回顾过去三年,发现自己有些蹉跎自误。
- 高中一年级:大学不是终点,蹉跎自误的心态要不得。
- 高中一年级:克服拖延症是避免蹉跎自误的关键。
- 高中二年级: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蹉跎自误等于自我淘汰。
- 高中二年级:他幡然醒悟,不再蹉跎自误,开始发奋图强。
- 高中三年级:人生关键阶段,蹉跎自误的代价太大。
- 高中三年级:面对升学压力,我们必须警惕蹉跎自误的陷阱。
- 大学及以上:职场新人若蹉跎自误,很快就会被淘汰。
- 大学及以上:创业路上,任何蹉跎自误都可能让机会溜走。
错误用法
- 错误场景:用于形容他人故意误导。”他故意提供错误信息,真是蹉跎自误。”(错误,应为”误导他人”)
- 错误场景:用于自然灾害造成的延误。”洪水导致工程蹉跎自误。”(错误,应为”延误”或”耽搁”)
- 错误场景:用于形容客观条件限制。”因为设备故障,实验蹉跎自误了。”(错误,应为”被迫中断”或”延误”)
- 错误场景:用于形容短暂的休息。”午休半小时不算蹉跎自误。”(错误,合理休息不属于蹉跎自误)
- 错误场景:用于形容被迫等待。”在机场因为航班延误而蹉跎自误。”(错误,非主观原因不应使用此成语)
- 错误场景:用于形容集体行为。”整个团队都在蹉跎自误。”(不太恰当,此成语更强调个人行为)
- 错误场景:用于形容不可避免的等待。”排队就医时的蹉跎自误。”(错误,应为”等待时间”)
- 错误场景:用于形容他人的强制行为。”老板让我加班,导致我蹉跎自误。”(错误,外部强制不属于自误)
- 错误场景:用于形容身体疾病导致的延误。”因为生病而蹉跎自误了工作计划。”(错误,应为”耽误”)
- 错误场景:用于形容必要的思考时间。”决策前的深思熟虑不是蹉跎自误。”(错误,合理思考是必要的)
你可能感兴趣
持正不阿
持正不阿是一个成语,意思为坚持正义,不偏袒任何一方,不向邪恶势力屈服。该成语源于战国时期蔺相如的故事,形容人正直无私、刚强不屈。其近义词有刚正不阿、公正无私等,反义词包括偏袒护短、徇私舞弊等。持正不阿的人在工作中能坚守正义立场,不畏权势,确保公正和透明,赢得尊重和信任。但需注意避免将其用于形容过于刻板、不知变通的情况。
吹影镂尘
本文主要介绍了成语“吹影镂尘”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形容技艺高超,精细入微,常用于文艺作品或艺术创作的描述。其源自古代的文艺创作和工艺技巧,被用来形容艺术家通过精细的雕刻和绘画技巧达到的最高境界。本文还提供了关于该成语的多个例句,以帮助读者理解和运用。同时,也指出了在使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的场合和语境,避免滥用和误解。
飞云掣电
本文介绍了“飞云掣电”的读音、含义、出处、近义词和反义词,以及在不同语境下的用法和错误用法。该成语形容事物运动迅速、快速变化或突然发生的场景,常用来形容速度极快、动作迅猛的情景。使用时应结合具体语境和情境,避免滥用或误用。
朝升暮合
朝升暮合是一个成语,形容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状态或事物周期性变化规律。它反映了古代人们的自然生活规律和宇宙观念,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朝升暮合的近义词包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等,反义词则是瞬息万变等。使用时应根据语境谨慎选择,避免误用。该成语描绘了自然的韵律和生活的节奏,展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不忘故旧
“不忘故旧”是一个成语,拼音是bù wàng gù jiù,指的是不忘记旧友、旧交、旧事等,表达了对过去的人或事的深深怀念和尊重。这个成语源于古代文献,反映了古代人们对友情和亲情的珍视。其近义词包括旧雨新知、念旧怀古、怀旧之情等,反义词为忘恩负义、喜新厌旧、背信弃义。例句中的主人公经常与老朋友联系,回忆过去的点滴,表现出不忘故旧的精神。然而,不忘故旧不应被误用为贬义,应正确理解其含义并使用。
德配天地
“德配天地”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dé pèi tiān dì。这个成语用于形容人的道德品质高尚,与天地相匹配。其含义强调了人的道德修养的重要性,认为人的道德品质可以达到与天地相媲美的程度。该成语最早出自《周易》,并且在古代文献中,德才兼备的人常被誉为“德配天地”。其近义词包括德高望重、品学兼优等,反义词为道德败坏。使用时应避免用词不当、误用语境、混淆概念、不符合事实和用词重复等错误。该成语常用于称赞品德高尚的人。
当机立断
"当机立断"是一个成语,意为在关键时刻迅速做出决断。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讲述韩信背水一战,出奇制胜的典故。其近义词包括果断决策、毫不迟疑等,反义词为犹豫不决、迟疑不前。使用"当机立断"时需注意适用场合,不可滥用或用于描述非决断行为。文中提供了多个例句以助于理解。
道不掇遗
本文介绍了成语“道不掇遗”的读音、含义、典故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形容社会风气淳朴,人们道德高尚,不会贪图他人财物,强调了人们对于他人财物的尊重和自我约束。文章还提到了该成语的典故源于古代社会,道德风尚高尚的人们对于他人财物的尊重和保护意识。近义词包括“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拾金不昧”等。文章旨在帮助读者了解并正确使用这一成语。
反正还淳
“反正还淳”是一个成语,发音为fǎn zhèng huán chún,含义是回归本真、返璞归真。该成语强调摒弃浮华,追求回归自然和本真状态。源自《庄子·天道》中的“返朴归真”,后演变为现代成语。近义词有返璞归真、复归本真、回归自然等。反义词包括矫揉造作、虚伪浮华等。该成语常被用于描述追求自然、简单、真实的生活方式与心态。错误用法是混淆与其他词语的使用,需理解其含义和适用语境,避免过度使用。
楚弓遗影
楚弓遗影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hǔ gōng yí yǐng。其含义是比喻因某事造成疑虑或担忧,即使事情已经过去,疑虑仍然存在。这个成语源自《战国策》中的故事,讲述楚国大臣因误解而留下的心理阴影。近义词包括杯弓蛇影、疑神疑鬼等,反义词为心安理得、泰然自若等。例句展示了在不同情境下使用楚弓遗影的恰当方式,错误用法应避免描述事实或实际情况时使用该成语。正确用法是描述一种因某事产生的疑虑和恐惧的心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