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串通一气」详解
读音
chuàn tōng yī qì
含义
- 串:本指用线穿连,引申为暗中勾结。
- 通:沟通、联系。
- 一:相同、一致。
- 气:气息、态度,比喻立场或行动。
整体含义:指几个人暗中勾结,形成一致的态度或行动,通常用于贬义,形容合谋做坏事。
典故
- 《史记·酷吏列传》:汉代酷吏张汤与下属赵禹勾结,互相包庇,被后人形容为“串通一气”。
- 《水浒传》:高俅与蔡京等人串通一气,陷害林冲,逼他上梁山。
- 民间故事:古代商人勾结官府,串通一气欺压百姓,最终被清官揭发。
近义词
- 沆瀣一气:比喻臭味相投的人勾结在一起。(出自《左传》)
- 狼狈为奸:比喻坏人互相勾结做坏事。(出自《后汉书》)
- 同流合污:指跟坏人一起做坏事。(出自《孟子》)
- 朋比为奸:指结党营私,共同作恶。(出自《新唐书》)
反义词
- 光明磊落:形容行为正直,不搞阴谋。
- 公正无私:指做事公平,不偏袒。
- 独善其身:指保持自身清白,不与坏人同流合污。
- 刚正不阿:形容人正直,不屈服于权势。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他们俩串通一气,偷偷把零食藏起来不让别人发现。
- 小明和小红串通一气,骗老师说作业忘带了。
-
小学高年级:
- 几个同学串通一气,在考试时互相传答案。
- 商贩和保安串通一气,让不合格的商品进入市场。
-
初中:
- 这些官员串通一气,贪污公款,最终被查处。
- 两个公司串通一气,哄抬物价,损害消费者利益。
-
高中及以上:
- 某些媒体和资本串通一气,操控舆论,误导公众。
- 政客与财团串通一气,制定有利于自己的政策。
错误用法
- 用于褒义:❌“他们串通一气,共同完成了慈善项目。”(应改为“齐心协力”)
- 形容正常合作:❌“科研团队串通一气,攻克了技术难题。”(应改为“通力合作”)
- 形容个人行为:❌“他一个人串通一气,骗过了所有人。”(“串通”需多人参与)
- 形容公开合作:❌“两国政府串通一气,签署了和平协议。”(应改为“达成共识”)
总结:“串通一气”通常用于贬义,指暗中勾结做坏事,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误用。
你可能感兴趣
上蒸下报是什么意思
上蒸下报是一个成语,用来描述上下级之间互相勾结、串通一气,或者关系密切并互相利用、包庇的不正常现象。这个成语源于古代官场中的腐败现象。上蒸下报包括“上蒸”和“下报”两个概念,分别指上级与下级之间的不正当关系和下级向上级隐瞒或报告不实信息的行为。这个成语的近义词包括上下其手、勾结串通和狼狈为奸等。反义词包括清正廉洁、公正无私和坦诚相待等。政府和企业应该加强对上蒸下报行为的监管和打击力度。同时,要避免误用这个成语来形容正常的上下级关系或合作关系。
党豺为虐
本文介绍了成语“党豺为虐”的读音、含义、典故出处以及与之相关的近义词与反义词,同时提供了使用例句。该成语描述坏人相互勾结,为非作歹,残害百姓的行为。文章还指出了在日常生活和写作中需要注意避免误用或滥用该成语,要求使用时注意搭配和用法是否恰当。
地丑德齐
地丑德齐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ì chǒu dé qí。这个成语强调道德和品德的普遍性和共同性,意味着不同地域或外貌的人应该遵守共同的道德标准。其来源于《左传·昭公十二年》中的楚国和晋国战争典故。近义词包括德才兼备、志同道合、德艺双馨等,反义词则是丑恶不堪、道德沦丧等。在日常使用中要避免误用,特别是在形容外貌相似的两个事物或人之间时。地丑德齐的核心是强调品德和道德标准的共同性,提倡互相尊重、互相学习,追求道德和品德的完善。
帮狗吃食
“帮狗吃食”的读音为bāng gǒu chī shí。这个成语含义为形容没有主见、一味顺从他人,迎合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带有贬义色彩。它没有明确的典故出处,但逐渐形成了古代社会中某些人讨好权贵,为他们的狗取食的行为描述。近义词有趋炎附势、阿谀奉承等,反义词为刚正不阿、独立自主、坚持原则。使用此成语时需注意场合和语境,避免不当使用。
黜邪崇正
黜邪崇正的读音为chù xié chóng zhèng,意指去除邪恶,崇尚正直,强调道德和正义的重要性。源于古代道德教化,这一成语是人们对正直品德和道德追求的信仰。其近义词包括扶正祛邪、抑恶扬善等,反义词为纵容邪恶、偏颇不正等。在使用时需注意场合、搭配及避免滥用。例句中展示了黜邪崇正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
党邪丑正
“党邪丑正”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ǎng xié chǒu zhèng,含义为依附邪派、颠倒是非。源自古代的政治事件,用以形容某些人或团体为争夺权力和利益依附邪恶势力,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的行为。其近义词包括朋奸阉乱、依草附木等。反义词为正直无私、明辨是非等。使用时应避免误解和滥用,特别是在非政治场合和过度强调其某一面而导致评价片面和不客观的情况。
狐群狗党
本文介绍了“狐群狗党”这一成语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和反义词,以及在使用时需要注意的误用情况。该成语用来形容不正当、不道德或不良的人聚集在一起,互相勾结,做出不法行为或恶劣行径。其典故起源于古代社会中对不良群体的称呼。同时,也介绍了该成语的错误用法,提醒读者在使用时要注意避免滥用和与其他成语混淆使用。
党邪陷正
“党邪陷正”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ǎng xié xiàn zhèng,含义指与邪恶的人结党营私,陷害正直的人。这个成语出自古代文献,用来形容心术不正、与坏人勾结、损害公义和正义的行为。其近义词包括结党营私、朋党为奸等,反义词有正直不阿、公正无私等。使用党邪陷正时需注意其贬义色彩,避免滥用或混淆使用。错误用法包括滥用词语、使用场合不当和与近义词混淆使用。文章中的例句展示了党邪陷正的具体情境和用法。
戴清履浊
戴清履浊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ài qīng lǚ zhuó。它形容人在复杂环境中保持高尚情操,不随波逐流。该成语源自古代的文学作品或历史记载,用以教导人们坚守道德底线,不受世俗污染。其近义词包括廉洁自持、洁身自好、清正廉洁等,反义词则是同流合污、贪污腐化、玷辱名节等。该成语在例句中常用于赞美人的品行操守,错误用法则是将其用于行为不当或道德败坏的人身上。使用时应注注意其适用范围和语境。
臭味相投
“臭味相投”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hòu wèi xiāng tóu,用于形容两个人或多个人的思想、兴趣、性格等方面非常相似。该成语源于古代典故,表示志趣相投的人之间的亲近关系。其近义词包括志同道合、气味相投、情投意合等,反义词有格格不入、貌合神离、背道而驰等。在使用时,需要注意避免错误理解,不能将“臭味”理解为不愉快的气味,也不应贬低于他人。例句展示了“臭味相投”在不同场合下的使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