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帮狗吃食”详解
读音
帮狗吃食:bāng gǒu chī shí
含义
- 帮:帮助、协助。
- 狗:指犬类动物,常比喻品行低劣或阿谀奉承的人。
- 吃食:进食、获取食物。
整体含义:比喻帮助坏人做坏事,或助长恶人的气焰。带有贬义,常用于批评那些不分是非、助纣为虐的行为。
典故
- 民间故事:
传说古时有个恶霸养了一条凶猛的狗,经常放狗咬人。有个胆小怕事的人不仅不阻止,反而主动给狗喂食,让狗更加凶狠。后来人们用“帮狗吃食”形容这种助长恶行的行为。 - 《韩非子》中的类似思想:
虽然“帮狗吃食”并非直接出自《韩非子》,但其中“助桀为虐”的思想与之相似,都是指帮助恶人作恶。
近义词
- 助纣为虐:帮助坏人做坏事。
- 为虎作伥:比喻充当恶人的帮凶。
- 同流合污:跟着坏人一起做坏事。
- 狼狈为奸:坏人互相勾结做坏事。
反义词
- 惩恶扬善:惩治邪恶,褒扬善良。
- 见义勇为:看到正义的事就勇敢去做。
- 大义灭亲:为了正义,不徇私情。
- 疾恶如仇:痛恨坏人坏事如同仇敌。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小明不帮同学欺负人,他说:“我才不帮狗吃食呢!”
- 老师告诉我们要分清好坏,不能帮狗吃食。
-
小学高年级:
- 看到有人偷东西还帮忙望风,这不是帮狗吃食吗?
- 我们要勇敢制止坏事,不能做帮狗吃食的人。
-
初中:
- 他明知对方是骗子还帮忙宣传,简直是帮狗吃食。
- 历史上有些汉奸帮侵略者欺压百姓,就是典型的帮狗吃食。
-
高中及以上:
- 在商业竞争中,如果为了利益帮助不法商家造假,那就是帮狗吃食。
- 社会需要正义感,绝不能因为私利而帮狗吃食。
错误用法
-
误用为中性或褒义:
- ❌“他帮狗吃食,真是个热心肠。”(错误,成语本身是贬义)
- ❌“志愿者帮狗吃食,照顾流浪动物。”(完全曲解原意)
-
对象错误:
- ❌“我帮狗吃食,给邻居的小狗喂了骨头。”(字面理解,忽略比喻义)
- ❌“帮狗吃食是爱护动物的表现。”(混淆本义和引申义)
-
场景不当:
- ❌“医生帮狗吃食,治好了生病的狗。”(与成语的贬义语境冲突)
- ❌“老师帮狗吃食,辅导学生功课。”(完全不符合成语使用场景)
总结:“帮狗吃食”专指帮助恶人作恶,使用时需注意贬义色彩和比喻对象,避免望文生义或误用语境。
你可能感兴趣
党恶佑奸
本文介绍了成语“党恶佑奸”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用来形容与邪恶势力勾结,保护、助长奸恶行为的人。其典故源于古代历史文献中的事件和人物行为。近义词包括助纣为虐等,反义词包括正直不阿等。文章提供了相关例句以更好地理解该成语的用法。在运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如误用于形容他人的善良和正直,过度使用或滥用,以及与“友善”混淆使用。
帮虎吃食
帮虎吃食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āng hǔ chī shí。它的含义是帮助恶人做坏事或在危险情况下助纣为虐。这个成语的典故来源于古代“虎吃食”的习俗。帮虎吃食常用来形容那些明知对方是恶势力却仍助其作恶的行为,这种行为非常危险和不理智。近义词包括助纣为虐、火上浇油等。反义词包括见义勇为、扶危济困等。文章还提供了多个例句以说明该成语的用法,并指出错误用法。
党豺为虐
本文介绍了成语“党豺为虐”的读音、含义、典故出处以及与之相关的近义词与反义词,同时提供了使用例句。该成语描述坏人相互勾结,为非作歹,残害百姓的行为。文章还指出了在日常生活和写作中需要注意避免误用或滥用该成语,要求使用时注意搭配和用法是否恰当。
助桀为虐是什么意思
助桀为虐的读音助桀为虐的读音为zhù jié wéi nüè。助桀为虐的含义助桀为虐指的是帮助坏人做坏事,使其更加恶劣。其中,“助”表示帮助,“桀”指的是古代的一个暴君,“为虐”则表示做坏事。助桀为虐的典故助桀为虐这个成语出自《左传》。相传周朝时期,卫国的国君卫懿公是个出名的暴君,他荒淫失道,残害忠良。而他的臣子却助纣为虐,帮助他做尽坏事。后来,北狄人攻打卫国,卫懿公和其臣子们被杀,这就是助桀为虐的典故。此外,还有另一个典故也与这个成语有关。在古代,有一个人名叫张三,他原本是个善良的人,但后来却结交了一些不法之徒。这些人经常干坏事,而张三却助纣为虐,帮助他们作恶多端。最终,这些人被官府捉拿归案
地丑德齐
地丑德齐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ì chǒu dé qí。这个成语强调道德和品德的普遍性和共同性,意味着不同地域或外貌的人应该遵守共同的道德标准。其来源于《左传·昭公十二年》中的楚国和晋国战争典故。近义词包括德才兼备、志同道合、德艺双馨等,反义词则是丑恶不堪、道德沦丧等。在日常使用中要避免误用,特别是在形容外貌相似的两个事物或人之间时。地丑德齐的核心是强调品德和道德标准的共同性,提倡互相尊重、互相学习,追求道德和品德的完善。
助纣为虐是什么意思
助纣为虐的读音读音:zhù zhòu wéi nüè标注拼音:zhù(第四声) zhòu(第四声) wéi(第二声) nüè(第四声)助纣为虐的含义“助纣为虐”是一个成语,原意是指帮助纣王做坏事,形容助长恶势力,做错事或坏事。其中,“助”是帮助的意思,“纣”指的是商朝最后一个暴君纣王,“为”表示做,“虐”则有暴行、残忍的含义。整个成语用来形容帮助坏人做坏事,结果会变得更加糟糕。助纣为虐的典故该成语来源于《史记·吴起传》。相传商朝末年,纣王荒淫残暴,人民生活困苦。周武王起兵讨伐纣王时,有些人却助纣为虐,帮助纣王进行抵抗。后来这些助纣为虐的人都被周武王所消灭。典故中还提到了其他一些相关历史事件,如
恶有恶报
本文介绍了成语“恶有恶报”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与反义词,并提供了相关例句。该成语强调道德行为的因果关系,即做坏事的人最终会得到不好的回报或报应。本文还指出了该成语的错误用法,提醒读者要正确理解并运用该成语。
除邪惩恶
除邪惩恶的读音为chú xié chéng è,意味着清除邪恶,惩罚作恶的人。这一成语源于古代,形容那些勇敢与邪恶作斗争,坚决惩罚犯罪行为的人或行为。除邪惩恶的典故中,一位英勇的官员面对邪恶和犯罪行为坚决打击,赢得了人们的赞誉。其近义词包括正邪不两立、铲除奸恶、惩恶扬善等,反义词为纵容邪恶、姑息养奸等。在适当场合使用这个成语,可以表达对于邪恶行为的坚决打击和惩罚,维护社会正义和公平。但在使用时需避免不当场合使用、滥用误用,以及与其他词语混淆。
黜邪崇正
黜邪崇正的读音为chù xié chóng zhèng,意指去除邪恶,崇尚正直,强调道德和正义的重要性。源于古代道德教化,这一成语是人们对正直品德和道德追求的信仰。其近义词包括扶正祛邪、抑恶扬善等,反义词为纵容邪恶、偏颇不正等。在使用时需注意场合、搭配及避免滥用。例句中展示了黜邪崇正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
臭味相投
“臭味相投”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hòu wèi xiāng tóu,用于形容两个人或多个人的思想、兴趣、性格等方面非常相似。该成语源于古代典故,表示志趣相投的人之间的亲近关系。其近义词包括志同道合、气味相投、情投意合等,反义词有格格不入、貌合神离、背道而驰等。在使用时,需要注意避免错误理解,不能将“臭味”理解为不愉快的气味,也不应贬低于他人。例句展示了“臭味相投”在不同场合下的使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