疮痍满目:一个描绘满目凄凉景象的成语
读音
chuāng yí mǎn mù
含义
- 疮痍:指创伤、伤痕,比喻战争、灾害等造成的破坏。
- 满目:满眼都是,形容到处都是。
- 整体含义:形容眼前看到的都是遭受破坏或灾难后的凄凉景象,比喻社会或环境遭受严重破坏后的惨状。
典故
- 《后汉书·冯衍传》:
“今海内疮痍,生民涂炭。” 这里的“疮痍”指战乱后的社会凋敝景象。 - 唐代杜甫《北征》:
“乾坤含疮痍,忧虞何时毕。” 诗人用“疮痍”形容安史之乱后国家的满目疮痍。 - 清代魏源《圣武记》:
“自明季以来,疮痍未复。” 指明朝灭亡后社会仍未恢复元气。
近义词
- 满目凄凉:形容眼前景象萧条、悲凉。
- 百孔千疮:比喻事物破损严重或问题极多。
- 民生凋敝:指社会经济衰败,百姓生活困苦。
- 残垣断壁:形容建筑物倒塌后的破败景象。
反义词
- 繁荣昌盛:形容社会或经济兴旺发达。
- 欣欣向荣:比喻事业蓬勃发展,充满生机。
- 国泰民安:指国家安定,人民安乐。
- 物阜民丰:形容物资丰富,百姓生活富足。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战争过后,这座城市疮痍满目,到处都是倒塌的房屋。(简单描述)
- 地震后的村庄疮痍满目,让人看了很难过。(情感表达)
-
小学高年级:
- 洪水退去,农田里疮痍满目,庄稼全被冲毁了。(具体场景)
- 这片森林被大火烧过后,疮痍满目,再也看不到往日的生机。(对比手法)
-
初中:
- 历史上的战乱时期,许多地方疮痍满目,百姓流离失所。(结合历史)
- 环境污染严重的工业区,土地疮痍满目,寸草不生。(环保主题)
-
高中及以上:
- 经济危机后的市场疮痍满目,企业倒闭、工人失业,社会陷入萧条。(经济分析)
- 战争不仅带来疮痍满目的城市,更让无数家庭支离破碎。(深层思考)
错误用法
-
形容个人情绪:
- ❌ 他考试失败后,心里疮痍满目。(错误,该成语不用于形容心理状态)
- ✅ 改为:他考试失败后,心情低落。
-
形容轻微破坏:
- ❌ 我的书包被划了一道,看起来疮痍满目。(程度过重)
- ✅ 改为:我的书包被划了一道,有点破损。
-
用于褒义或中性场景:
- ❌ 这片花园虽然疮痍满目,但别有一番风味。(不合语境)
- ✅ 改为:这片花园虽然有些凌乱,但别有一番风味。
总结:“疮痍满目”多用于描述战争、灾害或严重破坏后的景象,带有强烈的悲凉感,使用时需注意语境和程度。
你可能感兴趣
描写海市蜃楼诗词
这段摘要主要描述了多篇文章中关于海市蜃楼诗词的内容。这些诗词包括不同朝代、不同作者的描写,生动展现了海市蜃楼的神秘、美丽和令人向往的特质。摘要强调了这些诗词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将读者带入了海市蜃楼的幻境之中,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奇妙。同时,也提到了现代诗对海市蜃楼的独特情感和描绘。整体上,这段摘要简洁明了地介绍了多篇文章中关于海市蜃楼诗词的内容,突出了其特点和魅力。因此,摘要可以写为:本文介绍了多篇文章中描绘海市蜃楼的古诗词,包括不同朝代和不同作者的创作。这些诗词通过生动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将读者带入海市蜃楼的神秘幻境,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奇妙。同时,也提到了现代诗对海市蜃楼的独特表现。
描写花多而美丽的古诗词
描写花多而美丽的古诗词(第1篇)文章标题:描写花多而美丽的古诗词一、古诗词汇总以下是多首描写花多而美丽的古诗词,包含了诗词全文、作者、朝代以及解析。木兰花作者:宋·李清照朝朝寒日晓初晴,珠帘未卷人初醒。万朵红妆春色里,百般妖娆花枝间。解析:此诗描绘了春日清晨,花多且美丽的景象。作者以万朵红花来展现春色之浓,用“妖娆”来赞美花朵的魅力,极具生机。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作者:唐·白居易半江瑟瑟半江红,怜惜红花待春回。世间好景千万重,一树千枝千万朵。解析:此诗通过描写春回大地时花繁叶茂的景象,以“一树千枝千万朵”形容花的繁盛,表现出花的美丽与生机勃勃的春天。蝶恋花·春景作者:宋·苏辙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
关于葳的诗词
关于葳的诗词(第1篇)关于“葳”的诗词全文及解析一、王安石《句》诗词原文:北葳秀色拂城隅。作者:王安石朝代:北宋解析:在这首诗中,作者通过描绘北葳秀丽的景色,传达出一种美好的城市景观。其中的“北葳”即指葳蕤,是一种草木茂盛的景象,这里用来形容城市的边缘被绿色的植被所环绕,增添了城市的生机与活力。二、杜甫《兵车行》诗词原文: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旌旗蔽空日色薄,不觉龙颜变葳蕤。作者:杜甫朝代:唐解析:在杜甫的这首长篇叙事诗中,“葳蕤”一词出现在对战场景的描绘中
描写古战场凄凉的诗词
本文介绍了描写古战场凄凉的诗词及其解析。涵盖了从唐代到清代的诗人的作品,如李白、陈陶、陆游、王昌龄、高适、辛弃疾、李贺、岳飞、冯梦龙、杜牧、苏泂、贾岛、吴师道等。这些诗词通过描绘战场、边塞、荒野等凄凉景象,以及战士的英勇与悲壮,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残酷、历史的沧桑和生命的珍贵的感慨。通过对这些诗词的理解与鉴赏,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到古代文学的艺术之美,同时也能对战争与历史有更深刻的认识与思考。这些诗词虽然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古战场的凄凉与壮烈、历史沧桑和生命无常的情感,既有直接的战争场面描绘,也有间接的场景和情绪渲染,均让人感受到战争的残酷与生命的珍贵。
描写春雨的诗词和词语
描写春雨的诗词和词语(第1篇)关于描写春雨的诗词和词语,我深知中华古诗词的瑰丽多彩。下面将展示几首具有代表性的诗词以及相应的解释。一、古诗词1. 春雨》——唐代·杜甫春雨细如丝,楼阁浸轻纱。翠幕卷轻风,红花润水花。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描述了春雨如丝的情景,以及楼阁在雨中的景色。其中,“翠幕卷轻风”与“红花润水花”形象地描绘了春雨滋润大地,让花朵更加娇艳的情景。2. 春夜喜雨》——唐代·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是另一首脍炙人口的描绘春雨的诗句,来自杜甫的《春夜喜雨》。诗句以清新自然的手法,描绘了春雨在夜晚悄然而至,无声无息地滋润着大地万物的情景。3. 春雨寄
哀鸿遍地
哀鸿遍地是一个成语,用来描述社会动荡、人民疾苦和生活困苦的情境。该成语最早出自《汉书·食货志》,后来逐渐在文献中出现。其含义是到处都是悲惨的景象,形容社会苦难深重。该成语的典故可以追溯到《诗经》中的《小雅·鸿雁》篇,描述的是因饥荒战乱而四处流浪的人们。常见近义词包括饿殍遍野、民不聊生等,反义词有安居乐业、太平盛世等。使用时应避免错误用法,如用于描述风景优美或和平安定的景象,或轻描淡写地描述不太严重的困境或问题。
道殣相属是什么意思
道殣相属是一个描述社会灾难或战争造成的百姓死亡众多、生活困苦的成语。其含义是道路上饿死或饿得半死的人接连不断,形容灾难严重。该成语源于《汉书·五行志中之下》和古代战争时期的悲惨情景。道殣相属的近义词如饿殍遍野、死亡无数等,反义词则是安居乐业、丰衣足食等。该成语用于描述严重灾难后的惨状,不应随意用于其他场合,需避免夸大其词或不当语境。
红衰翠减是什么意思
红衰翠减是一个成语,读音为hóng shuāi cuì jiǎn。它用来形容颜色逐渐消退,景象萧条,常用来比喻女子容颜衰老或自然景色的凋零。这个成语源于古代诗词中对自然景色的描写,也常用于形容盛衰兴废。它的近义词包括萧条、凋零、凋敝等,反义词则是繁盛、繁荣、茂盛等。在使用时需要注意其语境和感情色彩,避免误用。
桃夭柳媚是什么意思
桃夭柳媚的读音桃夭柳媚 的读音为:táo yāo liǔ mèi。桃夭柳媚的含义“桃夭柳媚”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用来形容春天的景色或女子的美丽。其中,“桃夭”指的是桃花盛开,鲜艳美丽;“柳媚”则形容柳树婀娜多姿,妩媚动人。整个短语的含义就是形容春天桃花盛开、柳树婀娜多姿的美丽景象,或者形容女子容貌娇美、姿态婀娜。桃夭柳媚的典故“桃夭柳媚”这个成语并没有明确的典故出处,但可以联想到古代文学作品中描写春天景色的诗句,如《诗经》中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等,这些诗句都描绘了桃花盛开、春光灿烂的景象,而“桃夭柳媚”正是对这种景象的一种形象概括。此外,“桃夭柳媚”也可以用来形容古代女子的美丽,如《红楼梦》
柳夭桃艳是什么意思
柳夭桃艳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用来形容春天柳树和桃花的美丽景象。其含义包括形容女子容貌美丽的比喻。这个成语并没有特定的典故和出处,但在中国文学中广泛表现春天美好和生命活力的象征。其近义词包括桃红柳绿、姹紫嫣红等,反义词为枯枝败叶、草木凋零等。使用柳夭桃艳时需注意适用于描述春天自然景色的场合,不宜用于描述人的性格或行为等非外貌特征方面,也不适用于描述城市建筑等非自然景观。正确的使用示例包括描述春天的公园、花园和画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