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清履浊

戴清履浊:一个关于品德与行为的成语

读音

戴清履浊:dài qīng lǚ zhuó

含义

  • :头顶,引申为“承担、秉持”。
  • :清白、高洁。
  • :行走、践行。
  • :污浊、卑劣。

整体含义:形容一个人秉持高洁的品德,却不得不与世俗的污浊环境周旋。比喻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自身清白,同时适应现实。

典故

  1. 《后汉书·范滂传》:东汉名士范滂因正直敢言被宦官陷害,临刑前对儿子说:“吾欲使汝为恶,则恶不可为;使汝为善,则我不为恶。”体现了他“戴清履浊”的无奈与坚守。
  2. 《晋书·陶渊明传》: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隐,但仍需与世俗权贵有所往来,展现了“清高自持”与“现实妥协”的矛盾。

近义词

  1. 洁身自好:保持自身纯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2. 出淤泥而不染:比喻在恶劣环境中仍能保持高尚品格。
  3. 独善其身:在乱世中保全自己的品德。

反义词

  1. 同流合污:与坏人一起做坏事。
  2. 沆瀣一气:臭味相投,狼狈为奸。
  3. 随波逐流:没有主见,盲目跟随世俗。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他虽然和调皮的同学一起玩,但从不做坏事,真是“戴清履浊”。
  2. 小学高年级:老师告诉我们,即使周围有人作弊,我们也要“戴清履浊”,坚持诚信。
  3. 初中: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他始终“戴清履浊”,既保持原则,又灵活应对。
  4. 高中:历史上许多文人“戴清履浊”,在官场中坚守道德底线。
  5. 大学及以上:现代社会职场复杂,能做到“戴清履浊”的人往往更受尊敬。

(更多例句可根据具体需求补充)

错误用法

  1. 误用为“完全清高”

    • ❌ 错误:“他从不和任何人来往,真是戴清履浊。”
    • ✅ 正确:“戴清履浊”强调在浊世中保持清白,而非完全隔绝社会。
  2. 误用为“同流合污”

    • ❌ 错误:“他和坏人混在一起,戴清履浊。”
    • ✅ 正确:成语本身强调“不同流合污”,不能用于形容堕落行为。
  3. 误用为“单纯适应环境”

    • ❌ 错误:“他很会讨好领导,真是戴清履浊。”
    • ✅ 正确:成语强调“清浊并存”,而非单纯圆滑世故。

总结:“戴清履浊”是一个富有哲理的成语,既强调品德坚守,又承认现实复杂性。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误解。

你可能感兴趣

出淤泥而不染

“出淤泥而不染”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hū yū ní ér bù rǎn。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或事物在污浊的环境中仍然保持纯洁和清白。其典故源于与莲花相关的故事,莲花生长在污泥中但花朵保持清洁,象征在困难环境中保持高尚品质的人。近义词包括清白无瑕、冰清玉洁和一尘不染等。反义词为同流合污和染指于尘。这个成语的错误用法是将其用于形容失去原则和立场的人或表示具体物质的清洁程度。文章详细解释了这一成语的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及错误用法。

出污泥而不染

本文介绍了成语“出污泥而不染”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用来形容人能够从污浊的环境中脱离出来,保持清白和高尚的品格。出处涉及古代文学作品中的荷花形象,并强调清白和纯洁的品质。同时,文章也提到了与之相关的词语和用法注意事项。

冰清玉洁

冰清玉洁的读音为bīng qīng yù jié,形容人或事物纯洁无瑕、品质高尚。源自古代文学作品,用来形容人的品行如冰清澈、如玉洁净。其近义词包括清纯无暇、纯洁无瑕等,反义词为污浊不堪等。在日常使用和写作中,需避免不当使用,注意语义的准确性和语境的恰当性。

恶尘无染

恶尘无染是一个成语,读音为è chén wú rǎn,意味着不受世俗的污染和影响,保持清白无暇的状态。该成语源于古代修行者追求心灵清净的典故,常用来形容品德高尚、清心寡欲的人。其近义词包括清白无瑕、纤尘不染等,反义词为玷污清白、沾染世俗等。在使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不当使用场合、误用近义词、搭配不当和滥用夸张等错误用法。该成语在描述人的心态和行为时十分恰当,尤其在描述那些能够保持内心清净、不受世俗影响的人时更为贴切。

操身行世

操身行世是一个源自古代儒家思想的词汇,强调个人的品德修养和行为规范。其含义指一个人在世间的生活和行为方式,注重品德修养和道德行为。操身行世的典故源自古代文献和道德楷模的故事。操身行世的近义词包括品行端正、德行高尚、行为规范等,反义词则是品行不端、德行败坏等。正确的用法是描述一个人的品德和行为,不应用于贬低或讽刺他人。例句中展示了操身行世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体现。

泥而不滓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成语“泥而不滓”的读音、含义、典故及近义词反义词。该成语形容在污浊环境中保持清白和纯洁的品质,表达了人应有的高尚品质和道德操守。文章通过历史人物屈原和陶渊明的例子阐述了这一成语的实际应用。同时,也指出了该成语的错误用法,提醒读者在使用时需准确理解其含义和适用范围。

描写火山的古诗词

本文介绍了多篇关于描写火山的古诗词的文章,这些文章通过引用古诗,描绘了火山的磅礴气势、壮丽景象和深刻寓意。文章介绍了多首涉及火山描写的古诗词,并分析了其中的意境和寓意。这些古诗词不仅展现了火山的美景,也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感慨。通过欣赏这些描绘火山的古诗词,我们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壮丽和神秘,也可以从中汲取人生的启示和智慧。同时,文章呼吁我们在欣赏火山美景的同时,更加珍惜生命、尊重自然、保护环境。

箕山之节

箕山之节是一个源于古代隐士许由隐居箕山的成语,用来形容人具有高尚的品德和超脱世俗的情怀。其含义包括隐居山林、不问世事、保持高洁节操。该成语在描述人的高尚品德和情怀时恰当运用,但需注意避免误解为逃避现实或逃避责任。典故中许由的坚守节操和不慕名利的行为,使其成为具有高尚品德的楷模。近义词包括高风亮节、清心寡欲、淡泊名利等,反义词则是卑躬屈膝、贪图名利、随波逐流等。文章还通过例句展示了箕山之节在实际语境中的应用。

不同流俗

本文介绍了“不同流俗”这一成语的相关内容,包括其读音、含义、典故出处。其形容某人的思想、行为、品质等与一般人不同,具有超凡脱俗的特点。典故源自古代,如伯夷、叔齐等坚守道德信仰的人物被视为典范。最早出自《汉书·司马迁传》。同时介绍了近义词和反义词,并举例说明其在不同语境中的正确用法,如形容艺术品、文学作品、人物等。最后指出该成语的错误用法,提醒读者注意避免滥用或误用。

洁身自爱是什么意思

洁身自爱的拼音是jié shēn zì ài,形容一个人保持品德纯洁,不与恶劣环境或行为同流合污,爱惜名誉和身体。这一成语强调个人品德的纯洁性和自我保护的重要性,典故可以追溯到古代。洁身自爱的人会选择远离世俗纷扰,保持纯洁和尊严,以清廉自律的形象赢得信任和尊重。但需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如用于形容过于孤僻、不合群的行为或过分追求完美的生活态度。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