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身行世:立身处世的智慧指南
读音
cāo shēn xíng shì
含义
- 操:持守、修养,指对自身品行的锤炼。
- 身:自身,指个人的行为与品格。
- 行:践行、处世,指在社会中的行动方式。
- 世:社会、时代,指所处的环境。
整体含义:指一个人修养自身品德并以正确的态度和行为在社会中立足、生活。强调内外兼修,既注重个人操守,又能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妥善处世。
典故
- 《论语·卫灵公》
孔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强调君子注重自身修养,与“操身行世”的核心思想一致。 - 《孟子·尽心上》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体现个人修养与社会责任的结合,是“操身行世”的另一种表达。 - 《荀子·修身》
“君子养心莫善于诚。”提出修身以诚为本,为“操身行世”提供了具体方法。
近义词
- 修身养性:注重内在品德的培养。
- 立身处世:指在社会中安身立命的方式。
- 洁身自好:保持自身纯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 砥节砺行:磨炼节操与品行。
反义词
- 随波逐流:没有主见,盲目跟随世俗。
- 同流合污:与坏人坏事混在一起,败坏品行。
- 放荡不羁:行为放纵,不受约束。
- 玩世不恭:以轻率的态度对待人生。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我们要学会“操身行世”,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好孩子。
- 老师教导我们,“操身行世”就是要遵守规则,尊重他人。
-
小学高年级:
- 他从小懂得“操身行世”,因此在同学中很受尊敬。
- “操身行世”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社会的贡献。
-
初中:
- 面对诱惑,他始终坚守“操身行世”的原则,不为所动。
- 古人云:“操身行世,以德为先”,品德比能力更重要。
-
高中:
- 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操身行世”需要智慧与定力。
- 他的成功不仅靠才华,更得益于“操身行世”的处世哲学。
-
大学及以上:
- “操身行世”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之一,强调个人修养与社会责任的统一。
- 在职场中,“操身行世”能帮助你在竞争中保持长远优势。
错误用法
-
误用为“处世圆滑”
- 错误例句:他擅长“操身行世”,所以总能讨好领导。
- 解析:“操身行世”强调正直修养,而非投机取巧。
-
误用为“独善其身”
- 错误例句:他只想“操身行世”,从不关心社会问题。
- 解析:该成语包含社会责任,并非完全避世。
-
误用为“行为放纵”
- 错误例句:他“操身行世”,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 解析:成语强调约束与修养,与放纵无关。
-
误用为“追求名利”
- 错误例句:他“操身行世”,一心只想升官发财。
- 解析:成语反对功利主义,注重品德而非利益。
“操身行世”不仅是成语,更是一种人生智慧。它提醒我们:在纷繁世界中,唯有坚守本心、内外兼修,方能行稳致远。
你可能感兴趣
关于谦的诗词
关于谦的诗词(第1篇)关于“谦”的诗词及其解析一、诗经《谦》原文:谦谦君子,温文尔雅。作人莫当傲,天道有盈亏。作者及朝代:诗经(无法确定具体作者,属周朝)。解析:此诗以“谦谦君子”开头,表达了对谦逊君子的赞美之情。整首诗强调了为人处世不应骄傲自大,因为天道也有盈亏,谦虚是美德的体现。二、左传·晏子辞篇《谦辞》原文:吾闻君子不羞问,闻过则拜。谦谦君子,用涉大川。作者及朝代:左丘明(春秋时期)。解析:此篇中,晏子以谦逊的言辞劝勉世人要虚心向学,勇于改过,尤其是对上位者要有虚心求知的谦卑态度。君子不以为羞辱去请教他人,若听到自己有错,便会虚心认错。这样的谦逊态度即便面临大的困难与挑战也无所畏惧。三、
成己成物是什么意思
“成己成物”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héng jǐ chéng wù,指个人在完善自身的同时,也能对他人或事物产生积极的影响和贡献。其强调个人修养和品德的重要性,只有先完善自己,才能更好地影响和帮助他人或事物。这一成语最早可以追溯到《礼记·大学》中的一句话,并有许多相关的典故和故事。其近义词包括修身齐家、自强不息和精益求精等,反义词则是自暴自弃、损人利己和半途而废等。在实际应用中,人们常常以成己成物的态度来对待工作和学业,以追求更高的境界和更好的效果。但在使用时需注意避免将“成己”与“成物”割裂理解,以及将“成己”与“利他”对立看待等错误用法。
500字读后感大学
《大学》读后感摘要《大学》作为古代儒家经典,深入阐述了儒家思想对于道德修养和治理国家的重要观点。书中从格物致知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过程,体现了儒家对于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的追求。阅读《大学》让我深受启发,深刻认识到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并意识到自身在社会责任中的位置。书中人物形象虽未具体描述,但通过其思想体系,我感受到了古代儒生的智慧和品德。阅读《大学》让我受益颇丰,不仅丰富了我的知识体系,还让我在思想上得到了启迪。这本书对我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关于治的诗词
关于治的诗词(第1篇)关于“治”的诗词及其解析一、诗词列表治世之能事,功高而民安。——佚名《治世之言》治国以礼乐,治家以和睦。——李商隐《为有源远流长者》治乱之道,在乎明君臣之分。——李煜《诗经·君子于役》治人者,必先自治。——朱熹《论治之道》安得天下有情人,共治千秋大业。——宋词中民间歌曲《百年赋》二、诗词全文及作者朝代治世之能事,功高而民安。全文:世道皆由人,治国治人无已时。高哉禹之志,不以四海为己私。若非克己任,吾将藐尔谁能为。三载己奉德,黎庶仰洪威。衢歌争致主,全我江之湄。治世之能事,功高而民安。作者:佚名(具体朝代不详)治国以礼乐,治家以和睦。全文:治国以礼乐,此乃王道之根本。教化乃
润屋润身是什么意思
润屋润身是一个成语,读音为rùn wū rùn shēn。它的含义是通过修养身心,使个人品德和才能得到提升,同时改善生活环境。这一成语源自《论语·宪问》中的孔子思想,阐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过程。润屋润身的近义词包括修身齐家、温文尔雅、涵养有度等,反义词则为粗俗浅薄、暴躁无礼、疏忽大意等。在运用这一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错误的理解,如只注重物质条件的改善或个人品德的提升等。同时,要注意语境的恰当性,不要随意用于不相关的场合或语境中。只有“润屋”和“润身”相辅相成,才能真正达到润屋润身的效果。通过不断学习和修养身心,人们可以逐步实现润屋润身的目标。
槌仁提义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成语“槌仁提义”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以及反义词。该成语形容言辞或行为合乎仁义之道,能够深深打动人心。其典故源于古代儒家思想中对于仁义道德的推崇。文章还列举了槌仁提义的相关例句,说明了其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同时,也指出了在使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不当使用,需根据具体语境进行判断和选择。
修身洁行是什么意思
修身洁行的读音修身洁行读作:xiū shēn jié xíng。其中,“修”字表示修养、提高;“身”字指自身;“洁”字表示清白、纯洁;“行”字表示行为、品行。因此,修身洁行是指通过提高自身修养和保持清白纯洁的品行来表现自己的行为。修身洁行的含义修身洁行是指一个人在道德修养和品行上追求高尚、纯洁的境界,通过自身的努力和修养,使自己的行为符合道德规范和伦理标准。它强调的是个人在道德品质上的自我完善和自我提升,是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表现。修身洁行的典故修身洁行这一成语源于古代中国的道德修养观念。在古代,人们非常重视个人的品德修养和品行表现,认为一个人的品行是其道德水平的重要体现。因此,修身洁行成为了一
立人达人是什么意思
立人达人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lì rén dá rén",含义为树立自己并帮助他人。其源自儒家思想,强调个人修养和助人的重要性。立人达人的典故与许多历史人物有关,他们以此为准,通过自身努力和助人行为来树立品德。立人达人的近义词如助人为乐、成人之美等,反义词为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等。使用时要避免错误用法,根据情境恰当运用,实现个人和他人的共同进步。文中还描述了立人达人的实际运用和错误用法的避免方式。
《大学》读后感500字
《大学》读后感500字(第1篇)《大学》读后感让我们简述一下基本信息。这部作品名为《大学》,由某位知名学者所著,其内容涵盖了对人生哲理、道德修养及社会规范的深刻思考。初读此书时,我感受到了它独特的魅力,被其中深刻而富有智慧的言论所吸引。《大学》主要讲述了关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以清晰的逻辑和深邃的哲理,为我们描绘了从个人到社会的成长路径。书中强调了“格物致知”的重要性,即通过深入观察和思考事物,来获得真正的知识和智慧。书中还详细阐述了“修身”的步骤,即通过反思、内省来达到道德的完善。最值得分享的部分莫过于书中的精彩片段。如“止于至善”的观点,表达了人们应追求完美的理念,不断努力提升自我。
树德务滋是什么意思
树德务滋的读音树德务滋的读音为shù dé wù zī。树德务滋的含义“树德务滋”是一个成语,其含义是培养德行要不断积累,强调了持续的德行修养和积累的重要性。它意味着要像树木一样,通过不断的生长和培育来增加其价值,而德行的增长则需要不断地努力和积累。树德务滋的典故该成语源于古代的典籍,其典故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儒家思想。在儒家思想中,德行被视为人的根本,是人们修身养性、立身处世的基础。因此,培养德行被视为一项重要的任务。而“树德务滋”则强调了这一任务的长期性和持续性,意味着德行的培养需要不断地努力和积累。具体典故方面,可以参考《左传》等古代文献中关于修身养性、培养德行的故事。例如,古人常常通过种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