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高德重

道高德重

读音

dào gāo dé zhòng

含义

“道高德重”是一个褒义成语,形容一个人道德高尚、品行厚重,具有崇高的精神境界和深厚的德行修养。

  • :指道德、品行、修养,也可指学问、思想境界。
  • :形容水平、境界超出一般,卓越不凡。
  • :指品德、德行,强调人的内在修养。
  • :表示深厚、庄重,形容德行深厚,受人敬重。

整体含义是指一个人不仅在道德修养上达到很高的境界,而且在行为举止上也表现出稳重、值得信赖的品质。

典故

  1. 《论语·雍也》:孔子评价颜回:“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颜回安贫乐道,德行高尚,可称“道高德重”。
  2. 《后汉书·郭泰传》:东汉名士郭泰(字林宗)德行高尚,深受世人敬仰,时人称赞他“德重如山,道高似海”。
  3. 《宋史·范仲淹传》: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道德修养和家国情怀堪称“道高德重”。

近义词

  1. 德高望重:形容品德高尚,声望极高。
  2. 高山仰止:比喻对崇高品德的敬仰。
  3. 厚德载物:形容德行深厚,能包容万物。
  4. 冰清玉洁:比喻人品纯洁高尚。
  5. 高风亮节:形容人品格高尚,有气节。

反义词

  1. 德薄才疏:形容品德浅薄,才能平庸。
  2. 寡廉鲜耻:形容人缺乏羞耻心,品行低劣。
  3. 卑鄙无耻:形容人品行恶劣,毫无道德底线。
  4. 蝇营狗苟:比喻人行为卑劣,只顾私利。
  5. 丧尽天良:形容人毫无道德,极端恶劣。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张老师教书育人几十年,大家都说她是一位道高德重的好老师。
  2. 小学高年级:这位老中医医术精湛,而且道高德重,深受村民敬爱。
  3. 初中:诸葛亮不仅是杰出的军事家,更是一位道高德重的政治家。
  4. 高中:在历史长河中,那些道高德重的圣贤往往能影响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
  5. 大学及以上:真正的学者不仅要有渊博的学识,更应具备道高德重的品格。
  6. 日常口语:王爷爷一生行善,村里人都说他道高德重。
  7. 书面表达:这位慈善家不仅慷慨解囊,更以道高德重的形象感召社会。
  8. 新闻报道:在表彰大会上,市长称赞这位老科学家道高德重,为国家科技事业奉献一生。
  9. 演讲致辞:我们要向那些道高德重的先辈学习,传承他们的精神。
  10. 文学描写:他虽已白发苍苍,但眉宇间仍透出道高德重的气质。
  11. 议论文:一个社会的进步,离不开道高德重的引领者。
  12. 书信表达:家父一生正直,道高德重,是我们全家的榜样。
  13. 历史评论:司马迁评价孔子“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正是对其道高德重的赞美。
  14. 道德教育:学校应当培养学生成为道高德重的公民。
  15. 企业文化:优秀的企业家不仅要有商业头脑,更应具备道高德重的品格。
  16. 社会评论:在物欲横流的时代,道高德重的人更显珍贵。
  17. 人物传记:他的一生虽平凡,却因道高德重而熠熠生辉。
  18. 哲学探讨:道高德重不仅是个人修养,更是一种社会责任。
  19. 宗教文化:许多宗教领袖都以道高德重的形象感化信众。
  20. 国际交流:中华文化推崇道高德重,这也是世界文明的共同追求。

错误用法

  1. 形容年轻气盛的人:× “他虽然年轻,但道高德重。” (“道高德重”一般用于年长或德高望重者)
  2. 形容物质财富:× “这家公司资产雄厚,老板道高德重。” (不能用于形容财富)
  3. 形容外貌:× “她长得漂亮,真是道高德重。” (与外貌无关)
  4. 形容短暂行为:× “他昨天帮了我一次,真是道高德重。” (强调长期修养,非一时行为)
  5. 用于贬义:× “他表面道高德重,背地里却做坏事。” (成语本身为褒义,不能用于讽刺)

“道高德重”是一个庄重的成语,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滥用或误用。

你可能感兴趣

关于德的诗词

关于德的诗词(第1篇)关于德的诗词一、诗词全文及解析《论语·述而》中“德不孤,必有邻。”解析:此句表达德行高尚的人不会孤单,必然有志同道合的人与他相伴。体现了德行的重要性和道德力量的凝聚力。诗经《小雅·节南山之什》“德音莫违,及尔如令。”作者:(无特定作者) 朝代:先秦时期解析:这句话在告诫人们应当守道德的约束,不得背信弃义。声音中有美德,与你所追求的命相协调,反映了道德规范的准则性。《唐诗经·韦贤传》中“君子之德,乐山乐水。”作者:韦贤 朝代:唐朝解析:此句以山水的乐境来比喻君子的德行,表达了君子应具备高尚的品德和情操。杜甫《三绝句》“德星降复群贤集,大雅重光复圣门。”作者:杜甫 朝代:唐朝

古人描写德行的诗词

古人描写德行的诗词及其解析,展现了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这些诗词赞美了德行的高尚与美好,体现了古人对道德品质的重视与追求。通过列举的几首诗词,我们可以发现,这些作品从不同的角度和背景中展现了德行的重要性,如以物喻人、登高望远、舍弃世俗名利等。同时,这些诗词也体现了中国文化的道德观念和人文精神,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和对道德品质的向往与追求。每一首诗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人生哲理,值得我们去深入学习和领悟。通过学习这些诗词,我们可以更好地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

关于钦的诗词

关于钦的诗词(第1篇)关于“钦”的诗词全文及解析一、诗经·大雅·文王之什标题:钦敬之歌原文:钦敬于天,民惟达观。旻天明矣,神祇敬焉。作者及朝代:该段诗词出自《诗经·大雅》,为先秦时期的作品。解析:此段诗词表达了古人对天的敬畏与崇拜,以及对于神祇的尊敬之情。“钦敬于天”一句,强调了人们对天的敬重与敬畏,同时也体现了古人达观的宇宙观。二、全唐诗·卷三百六十七·李商隐《钦乃曲》标题:钦乃之曲原文:钦乃一声山水绿,又闻欸乃伴春还。风帆沙鸟应相问,今夜舟中望月圆。作者及朝代:李商隐,唐代诗人。解析:李商隐的这首《钦乃曲》描绘了春日山水间的景色和舟中望月的情感。其中,“钦乃”是摇船时划桨发出的声音,代表着

关于德行的诗词

关于德行的诗词(第1篇)关于德行的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些诗词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向我们展示了德行的重要性。以下是一系列关于德行的诗词,包括原文、作者、朝代及解析。一、诗词列表《大学》节选杜甫《望岳》朱熹《观书有感》孟子《孟子·告子下》苏轼《和子由除夜呈子文》曹植《七启》二、诗词全文及解析《大学》节选原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作者:无明确作者,为儒家经典之一。朝代:先秦时期。解析:这段话表达了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新民思想与至善之道相辅相成,体现出中国古代文化中对道德教育的重视。杜甫《望岳》原文: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

关于圣贤的诗词

关于圣贤的诗词(第1篇)关于圣贤的古诗词文章一、引言圣贤之词,自古流传。在古诗词中,圣贤的品格、风范及道德成为诗人们赞美与歌颂的永恒主题。下面,将为您列举几首关于圣贤的古诗词,并附上原文、作者、朝代及解析。二、古诗词(一)《论语·述而》节选原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作者:孔子朝代:春秋解析:此句表现了孔子的思想——向贤者学习。不论任何时代,都应保持对圣贤智慧的敬畏和尊重。此乃古时士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二)《游子吟》节选原文: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作者:孟郊朝代:唐解析:虽是赞美母爱之作,但亦能

关于礼的诗词

关于礼的诗词(第1篇)关于“礼”的诗词一、诗词全文及作者《诗经·小雅·车舝》原文: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故君子贵乎礼,贵乎德。作者:佚名(先秦时期)解析:此诗以玉喻君子,强调了君子之礼与德的重要性。宋·苏轼《留侯论》原文:故人知礼贵,为世所敬仰。行仁义之德,得道者多助。解析:此诗赞美了有礼之人的尊贵,并强调了行仁义之德的重要性。汉·乐府《长歌行》原文: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螟蟸若薄我,昼夜变情貌。忘却如素镕,施吾能几何?宫彼亦悠悠,悲吾太无聊。临觚送新欢,听礼解悲忧。解析:这首乐府诗强调了“礼”的重

厚德载福

“厚德载福”是一个成语,拼音为hòu dé zǎi fú。它描述的是一个人具有深厚的德行和道德品质,能够带来幸福和福祉。这个成语源于古代儒家思想,强调了人的道德修养和品德的重要性。它的近义词如仁爱善良、德高望重等,反义词如缺德无良、道德败坏等。在使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用词不当、断章取义、用词重复和语境不当等错误用法。厚德载福的人在生活中积极行善,是社会的楷模,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精神,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

树德务滋是什么意思

树德务滋的读音树德务滋的读音为shù dé wù zī。树德务滋的含义“树德务滋”是一个成语,其含义是培养德行要不断积累,强调了持续的德行修养和积累的重要性。它意味着要像树木一样,通过不断的生长和培育来增加其价值,而德行的增长则需要不断地努力和积累。树德务滋的典故该成语源于古代的典籍,其典故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儒家思想。在儒家思想中,德行被视为人的根本,是人们修身养性、立身处世的基础。因此,培养德行被视为一项重要的任务。而“树德务滋”则强调了这一任务的长期性和持续性,意味着德行的培养需要不断地努力和积累。具体典故方面,可以参考《左传》等古代文献中关于修身养性、培养德行的故事。例如,古人常常通过种树

德輶如毛

“德輶如毛”是一个成语,形容德行极其高尚、轻柔,最早出自《左传》。该成语用于赞美品德高尚、道德修养卓越的人或事物,带有对品德的赞美和肯定。其含义为德行轻如羽毛,强调品德的珍贵和崇高。该成语不可用于轻视或贬低某人的场合,需避免在不适当的语境中使用。在句子中,可以用作定语或谓语,表达某物或某人的价值极其微小。例如,“他是一位德輶如毛的老人,致力于慈善事业。”

存心养性

“存心养性”是一个古代汉语成语,读音为cún xīn yǎng xìng,意指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品德和性情,使内心得到修养和提升。这一成语强调人的自我修养和内在品德培养,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价值观之一。其典故可以追溯到《礼记·大学》、《史记》、《论语》等古代文献。与“存心养性”相近的词语有修身养性、涵养性情等,反义词则包括放纵自我、失德败行等。在使用时,应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如用于形容表面功夫或虚伪的行为、与其他贬义词语连用以及在语境上不恰当的使用。通过存心养性,人们可以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保持内心的平静。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